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湖南导游词 >

湖南花明楼导游词五篇

时间: 光宁1217 分享

  花明楼是湖南省宁乡市 东南部的一个美丽小镇,东距省会长沙20公里,西距毛泽东故里韶山30公里,是革命伟人、已故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故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南花明楼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湖南花明楼导游词五篇(一)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家乡参观游览!

  刘少奇同志故里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东距省会长沙市仅50千米,南距毛泽东同志的故乡韶山不足30千米,处于长沙一张家界自然风光游和长沙——韶山名人故里游这两条黄金旅游线路的中枢点。

  刘少奇同志故里共占地690多亩,包括少奇同志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文物馆、花明楼和修养亭几个组成部分,是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和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现在已经成为湖南省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和旅游观光区之一。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他出生于公元1898年11月24日,早年肄业于长沙高等中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同志在党内主要负责工人运动,参与领导了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1934年,他参加长征,此后主要负责白区地下党工作。在延安期间,他先后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等讲演,写了做一个好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等著作,在党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和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1943年起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正式提出了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建国后,他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并在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兼国防委员会主席。在““””中,刘少奇同志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于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粉碎_以后,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得以昭雪。

  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刘少奇同志故里的牌楼。这座牌楼是~998年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百周年时修建的,高12.4米,宽15米,采用的是江南古建筑的传统风格。门楣上的“刘少奇故里”五个大字是由全国书画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

  走完100级麻石台阶,来到了刘少奇同志铜像广场。

  少奇同志铜像是1988年在纪念他老人家诞辰90周年之际落成的,由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同志亲自揭幕。当时的铜像广场只是一个占地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的砂石坪,十分简陋。在少奇同志百年诞辰纪念之际,中央下拨专款600万元,拓宽改造了这个广场。

  现在的铜像广场宽46.2米,长245米,占地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是国内同类纪念地中规模最大的。刘少奇同志铜像由全国总工会捐建,我国著名的雕塑大师刘开渠携高徒程允贤共同制作。少奇同志铜像坐北朝南,手持香烟沉思远望,再现了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忧国忧民、风尘仆仆、日理万机的光辉形象。

  整个像身加底座高7.1米,这个数字包含两个意思:第一,七月一日是党的生日,象征着少奇同志为党的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第二,少奇同志享年正好71岁。

  顺着刘少奇同志铜像后的参观游道再走约80米,可以看到在青松翠柏、古树鲜花的环绕中有一片若隐若现的建筑群,这就是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200多平方米,是全国范围内惟一一座完整、系统地展示刘少奇同志生平业绩的传记性专馆。纪念馆的主体是具有民族风格的自由分散型园林,庭院式的风格与炭子冲的田园风光相互映衬,美丽而和谐。正门楼上悬挂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匾,是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

  纪念馆内共有8个展厅,其中分5个专题展示了少奇同志的生平,共陈列了展品800余件。

  在纪念馆中心还建有一个小巧别致的怀念亭,是湖南省总工会为纪念少奇同志为工人运动作出的杰出贡献而捐建的。亭子上悬挂的“怀念亭”三个大字是由少奇同志的亲密战友、已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同志所书写。在馆外广场的东侧还建有一座怀念亭,是由长沙市总工会捐建的,亭名由少奇同志的老部下、前国务院副总理张爱萍将军题写。

  走出纪念馆,就来到了刘少奇同志文物馆。文物馆内设有三个展厅,集收藏、展览、办公于一体,外观有古典韵味,内看具现代气派。

  刘少奇同志在北京中南海的故居叫做“福禄居″,从1963年至1969年11月,少奇同志一直在此工作和生活。这个复原陈列区共分为藏书室、刘少奇同志办公室、王光美同志办公室和卧室4个部分,完整地再现了少奇同志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生活场景。

  少奇同志一生酷爱读书,家中经常准备了大量书籍。在这间藏书室内共有1万多册书籍,是1988年王光美同志捐赠的,其中包括马列原著、毛泽东著作和一些法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书籍。

  第二间是少奇同志的办公室。自1963年以来,少奇同志一直在这张办公桌前批阅文件、办理公务。只有书桌上的那盏台灯知道曾经伴随少奇同志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那个烟灰缸和藤椅都是少奇同志用过的原物。

  第三间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这里面的藤椅、藤茶几、地球仪和木制茶几都是当年在中南海用过的原物。中间的茶几颇有特色,茶几面就是一棵大树的横断面。这是越南的胡志明主席在访问我国时赠送给少奇同志的。第四间是少奇同志和光美同志的卧室。大家看到正对面的收音机是20世纪60年代南京无线电厂送给少奇同志的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代“熊猫牌”收音、录音和电唱三用机;墙角放的是1954年苏联代表团访问我国时,赠送给少奇同志的“和平牌″收音、电唱两用机;左边是1960年少奇同志访问苏联时,苏共中央送给他的电视、电唱、收音、录音四用机。当时少奇同志为了方便所有的工作人员收看电视节目,把电视机长期摆放在福禄居的餐厅里。

  大家一定非常奇怪这中间为什么摆着两个地铺?

  少奇同志长年为国操劳,废寝忘食,以致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每晚都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有一次他服完药以后,迷迷糊糊之间竟然从床上摔了下来。光美同志和工作人员看他年事已高,非常担心,就整夜守护在他身边。后来为了支持光美同志下基层工作,也为了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少奇同志干脆改睡地铺。这里的床垫和枕头是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华时送给少奇同志的,这对枕头是用柬埔寨的一种天然橡胶制成的,非常柔软舒适。

  顺着文物馆再往前走约200米,我们来到了刘少奇同志故居。故居所处的地方叫做“炭子冲”,相传明清时期这一带山林茂密,当地农民在耕作之余经常上山伐木烧炭。由于民间称呼烧炭工为“炭子”,所以这里就得了“炭子冲”这个名字。故居坐东朝西,土木结构,始建干清朝同治十年即公元1871年。故居的结构融合了湖南“一担柴”式农舍与北方四合院的特点,前临绿水,后倚青山,共有房屋21间半,其中瓦房16间半,茅草房5间,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早在1959年,故居就被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式对外开放。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沧桑,这栋农舍同少奇同志一起经历了辉煌而坎坷的岁月。

  现在大家请抬头看,在故居院门口有一块门匾,上面写着“刘少奇同志故居”。这是1982年冬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走进院门,可以看到正对面的堂屋门上还有一块“刘少奇同志旧居”的门匾。这块门匾是1959年故居刚刚开放时的原物,由于当时少奇同志仍然健在,所以称为“旧居”而不是“故居”。在这块门匾的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那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少奇同志受到了锗误的打击,故居也随之封闭。

  这块门匾同许多其他陈列物均被堆放到花明楼公社的杂屋里准备销毁。有一位公社炊事员怀着对少奇同志的深厚感情,冒着风险偷偷地把门匾拣了出来。为了保护好门匾,炊事员灵机一动,把它翻过来作为切菜的案板使用。就这样,这块门匾历经5位炊事员的巧妙保护,才得已保存至今。1980年少奇同志平反后,乡亲们才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地把它重新悬挂起来。

  刚才提到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1间半,怎么会冒出来半间房呢?那半间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正堂屋。从前少奇同志的祖父分家时,从正堂屋中间分开,右边分给少奇的父亲,左边分给少奇的伯父。后来少奇的伯父将属于他的房屋卖给了姓夏的一户人家,这间正堂屋就成为少奇家与邻居共用的了,所以只能算是半间房。正堂屋里的摆设颇有江南旧风,正面是神龛,陈列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和各种神佛的神位。

  旧时的江南农村,家家都会在节日里祭祀先祖和神仙,少奇同志的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每到初一、十五也不例外地会在这里祈祷祝福。可以想象,在少奇同志离家远行、浪迹天涯的日子里,他的父母双亲曾经多少次在此烧香跪拜,为儿子的平安而祷告!

  在正堂屋的右边墙上,可以看到一本老黄历,这是1987年维修故居时在大门门楣上发现的。过去这里的农民有一个习俗,建房时要在门楣上压一本黄历书,一来表示吉利,二来记载房屋历史,这本历书是清同治十年也就是公元1871年的。

  看过老黄历,顺着这边的门走,便来到了少奇同志的二哥刘云庭的卧室。少奇同志共有兄妹六人,其中三位哥哥、两位姐姐,少奇同志排行最末,在叔伯兄弟里排行第九,也常被叫做“九伢子”。二哥刘云庭参加过湖南新军,担任过班长、排长、连副等职,见多识广、思想进步,给少年时代的少奇同志以极大的思想启蒙。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家人得知少奇同志在长沙带头“闹事”,便谎称家中出事将少奇骗回来,然后制造了一场包办婚姻力图捆住他。少奇同志极力反对,在新婚夜决定抗婚出走。二哥见他志向远大,便暗中资助他远走高飞。从此,少奇同志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之中。1949年,刘云庭去世,少奇同志知道后非常悲痛,亲自撰写挽联,并写道:“你是我幼年学习和活动的第一个帮助者。”

  接下来参观的是少奇同志的卧室,他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室内放着大板柜、书桌、太师椅,架子床上铺着白被单,挂着白蚊帐。竹织天花板,用镜瓦透光,另有一扇窗通向天井。1961年_,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回家乡搞调查时,接待部门准备为他安排条件较好的招待所,被他坚决拒绝了。他说:“我是回乡搞农村调查的,住在招待所的高楼大厦里与群众疏远了;住在自己家里,乡亲们来去自由,顶好!”整整六天六夜,少奇同志就在临时搭起的床铺和儿时常抚的书桌旁,就在这古朴的煤油灯下,与乡亲们促膝谈心,思考着国家的大政方针。

  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来参观时,不时推推床架、摸摸桌面,感叹不已。

  按照江南农村的习俗,在过年之前要用谷子或大米酿酒。少奇同志的家中在收成好的时候也拿一些粮食来酿酒,自给自足之余还会分卖一些给乡亲们。这里就是当年储酒、卖酒的酒房。

  靠南角的这间房子是少奇同志的大哥刘墨钦的卧室。刘墨钦忠厚老实,是父亲死后家庭的主要支撑者。这里放着板式床,蓝色印花被上绘龙凤图案,蓝底起白花,还有书桌和长条凳。朝后山有两扇木窗,没有天花板,仅仅用一床竹席架在屋梁上。

  接下来就进入了少奇同志父母的卧室。少奇同志的父亲刘寿生生于1864年,于1910年病故,终年46岁。刘寿生虽然是农民,但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很早就送少奇同志去私塾读书,也支持他去省城求学。少奇同志后来的发展跟父亲的开明思想是分不开的。但由于早逝,少奇同志的父亲连一张画像也没有留下来。

  少奇同志的母亲鲁氏生于1865年,1931年病故,终年66岁。鲁氏是一位善良能干的家庭主妇,丈夫去世后就担负起了抚养子女和操持家业的重任,所以少奇同志从小就十分敬重母亲。但是,作为一位革命家,少奇同志一生走南闯北,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在母亲膝前尽孝。1925年少奇同志回长沙时,曾把母亲接去治病,并补做了六十大寿。当时少奇同志还请人为母亲画了一张像,就是墙上这张,它陪伴着少奇同志度过了整个人生。

  鲁氏去世时,少奇同志正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中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着。江泽民同志来参观时,曾经仔细端详着画像说:“少奇主席很像他的母亲哟!”这里就是少奇同志呱呱坠地的床,床楣上有镂空雕花,踏板上放着两个床头柜。床上摆着印花被,挂白蚊帐。床边墙上有桐油灯,还有一架棉花纺车,并配有纺纱专用的靠背矮椅,很是精致。室内还有大板柜、摺衣凳、摇窝、梳妆台、书桌和殿靠背圈椅,展现了当年少奇同志家人的生活情况。

  这间横堂屋就是农家的客厅了,它的一面与天井相连,所以特别明亮。正中墙边立着一个香烛柜,室中放着八仙桌,还有11条长短不一的条凳。1961年少奇同志回乡调查时,经常邀请乡亲们来这里座谈、聊天,这组照片就是座谈时的真实写照。

  当时乡亲们的生活非常艰苦,但受“五风”的影响不敢讲真话。在少奇同志诚恳的态度面前,乡亲们再也顾不上统一的口径,痛痛快快地把憋在心里好几年的苦水全倒了出来。听了乡亲们的话,少奇同志心里十分难过。他取下蓝布帽,露出满头银发,恭恭敬敬地向大家鞠了一躬。他说:“我将近40年没有回家,现在回来了,看到乡亲们生活很苦,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好,我感到对不起大家!”

  在基层干部座谈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人民受了这么多苦,要为他们分忧呀!不然,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在这里,他深深地了解到当时农村生活极端困难的原因,的确如乡亲们所说的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在这里,他果断地作出了解散公共食堂、顶住“五风”这一重大决策;也就是在这里,他处理了一桩私事:在他回乡时,当地政府就修缮故居和创办纪念馆的事向他请示,他坚决地予以拒绝,后来又看到公共食堂拆掉了一些民房,有一些农民无屋可住,就决定把旧居房子分给他们住。

  村民们不肯接受,少奇同志恳切地说:“拜托大家,帮我‘守屋’好不好?”少奇同志的诚意让乡亲们无法推辞,先后有六户农民搬进了旧居。这就是为什么旧居能安然度过“”的浩劫却还保持原样的原因。

  与横堂屋相连的是少奇同志的三哥刘作衡的卧室,摆放着架子床和书桌等。刘作衡写算俱通,曾经做过湖南省政府的参事室秘书。

  这一间是饭厅,按农家习惯摆放着八仙桌和四张条凳。少奇同志在1961年回乡时和王光美同志以及工作人员在这里用餐。当时他曾对王光美同志说:“你了不起哟!以前我家来了客人,母亲和小孩都只能在厨房里吃呢,现在是妇女半边天了!”

  穿过饭厅,便来到碓屋。碓屋是储藏和加工粮食的地方,摆着一些农具。这是舂米的碓子和扬糠的风车。这个是斛桶,类似于北方的斗,是用来量米的,一桶三十斤。

  少年时期的少奇同志十分同情贫苦农民,每逢穷人来你家买米时,他总是把斛桶里的米堆得高高的,或者干脆不收钱,有时甚至将钱藏在米里送人,乡亲们都说这个九伢子心肠太好了。1961年,王光美同志随少奇同志回家乡时,饶有兴致地在这里留了影。

  再往左边走,有一间十分僻静的小屋,这是少奇同志的书房。小时候的少奇同志酷爱读书,博闻强志,还得了一个“刘九书柜”的雅号。1917年,少奇同志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决心投笔从戎、报效国家。每到放寒暑假的时候,他就在这里坚持学习,在窗外的院子里练习武艺。

  现在所在的是厨房。少奇同志家里人丁众多,因此厨房也就很宽敞,锅灶俱全。这种灶台在湖南农家很常见,设计十分合理,在煮饭、炒菜的同时还可以烧开水。这个叫梭筒钩,铁钩上可以挂水壶来烧水。大家往上看,梭筒钩的上方横着一根竹竿,农家常用它来悬挂鱼肉,经下面烟火一熏,就成了香喷喷的腊鱼、腊肉。

  大家看,这里还有一个草鞋马,在茶余饭后,还可以围在火炉边编草鞋。记得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参观故居后感叹道:“革命前辈真伟大呀!”刘少奇——一位普通农民的儿子,就是从这样一个小小山冲出发,踏过泥泞的乡间小路,投入到滚滚的革命洪流中,成为世人瞩目的一代伟人!

  一位中国现代史寻根访问团的日本友人也曾经感叹道:“花明褛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不可不到的地方!”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愿今天的参观能够给大家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湖南花明楼导游词五篇(二)

  花明园是一座以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战略思想为指针,以营造和表现刘少奇同志成长的历史人文环境为主题的公园。它集思想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设计新颖、陈列精致、品位高雅、颇具江南园林风味。

  园区占地面积200多亩,主要包括“花明楼”、“修养亭”、“万德鼎”、“一叶湖”、“九龙柱”、“刘少奇坐过的飞机”等景点。该园于2003年11月24日少奇同志诞辰105周年之际建成开放。现已83岁高龄的少奇同志夫人王光美第六次回到花明楼,参加了开园仪式。

  1998年11月,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就这里举行大型文艺演出,当时有十万多名群众冒雨观看了整个演出。

  花明楼是一座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高楼。据大清同治《宁乡县志》记载: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闻楼上书声琅琅,楼下柳暗花明。遂将其取名为“花明楼”。“花明楼”由此而得名,沿袭至今。

  “楼共五层,楼内陈列以湖湘文化为主线,融宁乡自然地理、青铜文化、人文景观于一体。通过“梅、兰、竹、菊、荷”五种构图装饰背景,勾勒出一幅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画,向大家展示宁乡风光秀丽、物华天宝的自然环境和人杰地灵的文化氛围。

  到正对面挂着的这幅文章、书法相得益彰的《花明楼记》,是由国家一级作家、长沙市人民政府市长谭仲池所作,由国家一级书法师田英章书写,它给本楼添增了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宁乡县还将此文与《万德鼎铭》一起作为中小学德育教材,广为传诵。

  此外这层还陈列有旧宁乡十景:大沩凌云、汤泉沸玉、玉潭环秀、香山钟韵、飞凤朝阳、石柱书声、天马翔空、狮顾岚光、楼台晓色、灵峰夜月的景观介绍。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勾勒出了一个风光秀丽,极具诗情画意的宁乡。

  第二层陈列的是宁乡出土的青铜器。第三层展出的湖湘文化名人代表是屈原、贾谊、蒋琬、周敦颐、易祓、朱熹、王夫之。第四层则陈列了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六位名人展。顶层,凭栏远眺,眼前青山连绵起伏,绿野池塘、村庄农舍,江南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楼正对面有两座连绵的大山——双狮岭。安湖塘一端连着一座方向相反的弧形山——常山,极似一幅“山水太极图”,为少奇故里增添了几分神韵!

  湖南花明楼导游词五篇(三)

  刘少奇故居位于花明楼镇炭子村。坐东朝西,前临水塘,后倚青山,土墙小青瓦、土结构的四合院农舍,大大小小有二十余间。1959年,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刘少奇旧居为省级重点文刘少奇故居物保护单位。刘少奇故居在““””中被迫关闭并遭到破坏,1980年少奇同志平反后再次恢复对外开放。现在的故居为原状陈列,除按原貌恢复了原有的茅房和瓦房外,还陈列了190余件展品,通过这些展品,再现了湖南农家的典型风貌和刘少奇在这里学习和活动的部分场景。1982年,邓小平题写了“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少奇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人称“九满”。“九满”从小就热爱劳动,怜贫恤寡,酷爱学习,有“刘九书柜”的雅号。1913年,少奇考入玉潭高等小学校。1915年5月,当他听到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时,义愤填膺,毅然将名字改“渭璜”改为“卫黄”,表示誓死捍卫炎黄尊严,振兴中华民族,并率领同学们罢课游行。1917年春,考入湖南讲武堂学习军事。1921年春赴苏俄。1922年从莫斯科回国;同年9月,到安源煤矿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位少年就心怀大志、一心报效祖国且刚正不阿的“刘九书柜”从此走了风云际会的革命征程。

  湖南花明楼导游词五篇(四)

  俗话说得好:“十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用现船少了,车多了,所以是“百年修得同车行”,我们今天能坐在同一辆车里,可是百年才修来的缘分啊!能认识大家,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谨代表热情好客的700多万长沙人民,**旅行社全体同仁,司机师傅和我本人表示对各位朋友最真挚的欢迎!

  那我先自报一下家门,我是大家本次XX之旅的导游,我姓吕名炳锋,吕是双口吕。大家都可以叫我小吕,根据咱们湖南这边的习俗大家可以叫我吕丫子、锋丫子。在我们湖南男的可以叫丫子,女子就叫妹陀。 在整个旅途中大家有任何的问题都可以随时找我,只要您叫我一声“小吕”,或者“吕导”,我就会来到您的身边,24小时欢迎您骚扰!但是小吕有个小小的要求:在景区里面如果您有事找我千万别喊我“导游”,因为景区里面的团队非常的多,导游也是千千万万,如果您呼唤一声“导游”,那么回头率是相当高的,就不止小吕我一个人在回头看着您啊。

  在我旁边,现在正在专心为我们开车的是xx师傅,xx师傅有着多年的开车经验,定会保证我们的旅途顺顺利利。咱们的司机师傅也是非常的辛苦的,所以请大家在车上一定要注意卫生,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面,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湖南的省会长沙市市区,长沙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共辖六区两县一市。六区分别是以芙蓉花命名的芙蓉区、以天心阁命名的天心区,以雨花亭命名的雨花区,以开福寺命名的开福区,以岳麓山命名的岳麓区,世纪好人雷锋的故乡望城区,两县是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的故乡长沙县,刘少奇主席的故乡宁乡县,一市是全国花炮之乡浏阳市,对于浏阳花炮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12年伦敦奥运会都是用的咱们浏阳的花炮。

  咱们长沙呢也叫有别称叫做星城,有的朋友已进入长沙就会收到一条短信,欢迎来到美丽的星城长沙。那为什么长沙又叫做星城呢?有没有朋友知道?有的人开玩笑说,是因为长沙的明星特别多所以叫星城,这个有一定道理,因为长沙是全国的娱乐之都,所以来这里的明星确实是非常的多,说不定大家走在长沙的大街上就可以碰上一个大明星。长沙被叫做星城是因为天上二十八星宿中有一个星星叫做长沙星正好对应咱们长沙的天心阁,古时人们就应星取名长沙,由于长沙来源于星宿之名,也就有了星城之名。长沙可以有趣的概括为”东邪西毒,南帝北丐”,那大家一定纳闷了,金庸小说里人人物怎么跟长沙扯上关系了,难道长沙东南西北各自出了一个大人物?还是我来给大家慢慢解释:长沙地势西高东低,西边是岳麓山,东边是平地,整个地势向东边倾斜。长沙市的发展也以湘江为界,向东倾斜,所以叫东斜;西边,也就是岳麓区,有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现在是河西大学城,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历来就是读书的好地方,所以叫西读。说完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又是什么呢?南帝是因为长沙南城的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也有说因为湖南的省政府等机关单位都在南边,所以叫南帝;北丐则是一则玩笑话了,长沙北边有很多国企单位,1992年国企改革的时候,大批工人下岗,所以叫北丐。

  刚才路上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橘子洲和咱们湖南的母亲河湘江,这里小吕给大家提个小小的问题?有哪位朋友知道湘江的流向?俗话说大江东去,那为什么湘江是往北流呢,因为咱们湖南的地势是南高北低,湘江由南往北流入洞庭湖,最后注入长江,也由于湖南大部分的地域在洞庭湖以南,就有了湖南之称。

  湖南是镶嵌在我国中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湖南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可以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南邻两广,北接湖北,西连川贵,东攘江西。面积是21.8万平方公里,人口近7000万,居全国第六位。全省有十三个地级市,以及一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省会是长沙市。湖南又简称“湘”,也有人用“三湘四水”来代表湖南全境。“三湘”是什么?“四水”又是什么呢?关于三湘说法很多,有的说三湘是指潇湘,蒸湘,漓湘,也有的说是指湘潭,湘阴,湘乡,更有趣的说法是三湘指的是湖南三怪,至于四水,是指湘资沅澧,去过张家界凤凰的朋友,从长沙出发就要相继经过这四水。刚刚说到三怪,小吕就为大家解说一下,这第一大怪就是十里不同音?咱们湖南少数民族众多,方言也很多,让人觉得“十里不同音”,才出一个县,甚至一个乡镇,也感觉像出国一样,语言听不懂,这第二怪就是湘西的猪跑的狗快?猪跑的比狗快,这大家肯定觉得不可思议,有句话叫做靠山吃山,我们湘西是完全的山陵地区,所以农村里的猪都是只要稍微长大了点就会直接放养的山上,由于山上以前有一些小型野兽,猪在生存的本能下逃跑,日积月累也就锻炼了一身逃跑的好本领。第三怪这第二大怪是“嘴里嚼个木头块”,大家会问,这木头块是什么啊? 这木头块就是我们湖南本土的口香糖和兴奋剂,也就是“槟榔”。湖南人有事没事都喜欢嘴里嚼个槟榔,见面时来根香烟或者递颗槟榔是湖南人的见面礼仪。槟榔原产地是在海南,可是全国最大的加工生产销售地却是在湖南湘潭。湖南人吃的槟榔是经过腌制过的,吃一颗槟榔可以提神。司机师傅开车开累,嚼颗槟榔可以提神醒脑。但小吕要提醒各位嘉宾的是,您如果是第一次吃槟榔,可千万要注意咯,别第一次就找个很大的放进嘴里就嚼,这样不到几分钟,您就会感觉到心跳加快,头晕目眩,像喝醉酒一样,这称之为"醉槟榔"。所以您第一次吃槟榔是,先切一小片慢慢嚼,适应了再嚼大的。

  那之前小吕我说过,湖南是人杰地灵的湖南,尤其是到了近代,湖南人才辈出。中国的历史学家们有一句话说是“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由湖南人书写的近代史”。

  大家肯定会问了,导游你不是在吹牛吧!那当然不是吹牛咯,而是其它省份对湖南中肯的评价。

  2000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在湖南留下了《离骚》、《九歌》、《天问》等不朽诗篇。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造纸术就是湖南耒阳人蔡伦发明的。湖南还有名闻天下的岳麓书院,江南四楼的岳阳楼。另外,明末清初大哲学家船山先生---王夫之,也是湖南人。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南涌现了一大批杰出政治家,如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被称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清朝晚期的中兴名臣,湘军的创建着曾国藩;60多岁抬着棺材进新疆,收复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被“戊戌六君子”之首的谭嗣同;辛亥革命时期的湖南三杰黄兴、宋教仁、蔡锷等。在国民党政府时期,湖南人也是人才辈出,蒋介石组建的48个军中,16个军长是湖南人,著名的“黄埔三杰(陈赓、蒋先云、贺衷寒)”,全部是湖南人。新中国历史上也有一大批领袖,比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刘少奇主席、谁干横刀立马,为我彭大将----彭德怀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元帅,还有后来的胡耀邦主席、朱镕基总理等。湖南人除了有卓越的政治才能,更出名的是能征善战,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十大元帅湖南有3位(彭德怀,贺龙,罗荣桓),10大将军湖南有6位(粟裕,陈赓,肖劲光,谭政,许光达,黄克诚),57位上将湖南有19位,100多位中将,湖南不是特别多,只有45位。那至于少将以及将军一下的军官则是不计其数,可以说将星闪耀。甚至远在台湾,一些政治派别的领导人像亲民党主席宋楚渝、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等都是湖南人,其中曾任台湾亲民党主席的宋楚渝先生还跟毛主席是老乡咧,2006年5月9日他曾专程回湘潭老家祭祖。

  那有人就说,湖南人是能武不能文。其实并非如此。湖南还涌现了一大批文学、艺术、教育、科技优秀人才,灿若星河,数不胜数,大家熟悉的就有如湘西凤凰古城的大文学家沈从文,大画家黄永玉、毛主席的老乡以画虾名震天下的画坛宗师齐百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

  前面马上就要到花明楼了,有句话叫花明楼无楼滴水洞无洞,花明楼不是一栋楼,而是一个地名,取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我们到花明楼看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主要看三个景点,刘少奇铜像广场,刘少奇文物馆,刘少奇故居。

  我们接下来就要前往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额的故乡韶山。“韶”是上古时期一种音乐的名字。传说舜帝当年南巡到韶山,见此风景宜人,心情十分愉快。便令随从奏起了韶乐,这一奏,只见百鸟欢跃,附近的飞禽走兽都闻声而起,欢歌起舞。后来人们便根据舜帝用韶乐引来百鸟的故事,把舜帝建行宫赏韶乐的地方叫韶山。韶山的韶拆开就是音召二字,音是音乐的音,召是召唤的召。正是取这个意思啦。几千年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著名乾隆皇帝南巡至此,曾预言说,韶山是块风水宝地,500年内必出真命天子,此人的姓必是“反手掌乾坤”。果然不出所料,1893,诞生了我们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时也正巧验证了乾隆的话。大家可以试着写一下,把手掌的“手”字最后一笔反过来是什么字,反手掌乾坤就是毛字。

  湖南花明楼导游词五篇(五)

  湖南刘少奇故居位于中国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在一座盖有茅草的栅栏门内的四合院中。为土木结构,泥砖墙上粉饰着糠壳泥,屋面是一半小青瓦、一半茅草。门前有清澈的池塘,屋后是山峦。刘少奇1916年去长沙读书以后,寒暑假回家居住。1961年5月,他回家乡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时,曾在此居住一周。“”期间,故居被毁坏。1980年对故居按原样进行了修复。当年的卧室、书房、开调查会的横堂屋内展出了实物、照片数百件,重新对外开放,供人瞻仰参观。

  湖南刘少奇故居位于中国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在一座盖有茅草的栅栏门内的四合院中。为土木结构,泥砖墙上粉饰着糠壳泥,屋面是一半小青瓦、一半茅草。门前有清澈的池塘,屋后是山峦。刘少奇1916年去长沙读书以后,寒暑假回家居住。1961年5月,他回家乡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时,曾在此居住一周。“”期间,故居被毁坏。1980年对故居按原样进行了修复。当年的卧室、书房、开调查会的横堂屋内展出了实物、照片数百件,重新对外开放,供人瞻仰参观。

  景点简介

  刘少奇故居是一栋坐东望西、土木结构的内套四合院式房子,整栋建筑中间有3个天井,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刘少奇故居,有茅瓦房30多间,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而属于刘少庭奇家的房子有21间半,余为刘少奇伯父家的房子。

  故居前面有一口水塘,房后有一抹低山,整个故居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年环抱。

  故居正门悬1980年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堂屋内陈列一本清朝同治十年的历书和1961年5月刘少奇、王光美在故居的合影。由堂屋向南至刘少庭奇二哥刘云庭的卧室,摆放着书、床、太师椅等,还挂有一张刘少奇与刘云庭、刘允斌、刘爱琴、刘允明的合照。向里行即至刘少奇的卧室,室内摆放着书、床、太师椅等,刘少庭奇1961年5月回故乡时曾在此住宿办公。出此卧室可至酒房,这是刘家以前储酒、卖酒的地方。由酒房向东,至刘少奇大哥刘墨刘少奇故居卿的卧室。与刘墨卿卧室并列的是刘少奇父母的卧室,有床、床头柜、书桌、板柜、梳妆台等。刘少庭奇的父亲刘寿生1910年病故,刘少奇母亲1931年病故。客厅是一间横堂屋,有香烛柜、八仙桌、条凳等。邻横堂屋的是刘少奇三哥刘作衡的卧室。值得一说的是,刘少奇的故居专设有书房,足见刘家对子女读上书的重视。此刘少奇故居,在县城东南花明楼区花明楼乡炭子冲屋场。东距省会长沙50公里,南距韶山市毛泽东故居37公里,西距县城30公里,均有公路相通。

  炭子冲屋场坐东朝西,前临水塘,后倚青山,为土木结构的四合农舍。共计房屋21间半,其中瓦房16间半(正堂屋与邻居各半)、茅屋5间,占地总面积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从炭子冲屋场外坪入槽门经内坪登阶即为正堂屋。正堂屋往右刘少奇故居第一间为刘少奇胞兄云廷卧室。第二间为刘少奇青少年时期的卧室。由此室过酒房为刘少奇父母卧室。出此室便至横堂屋,再依次为烤火房、厨房、碓房及猪栏屋、牛栏屋等杂屋。

  1959年,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炭子冲刘少奇旧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颁发"刘少奇同志旧居"木质红底金字匾额悬于槽门门楣。同年,炭子冲屋场旧居对外开放。1961年,公共食堂解散,社员住房拥挤,刘少奇决定将旧居房屋及桌、凳、锅、灶、仓库全部分给社员。 "“”"初期,炭子冲屋场横遭破坏,文物散失。 1966年10月历1日被封闭。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冤案彻底平反昭雪,中共湖南省委与宁乡县委立即修缮故居并收集失散文物, 当地群众纷纷献工献材。同年3月5日,故居对外开放。1982年冬,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题写:"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

451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