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个人写作 > 反思 > 初中家长反思怎么写(2)

初中家长反思怎么写(2)

时间: 晴恩1037 分享

初中家长反思怎么写

  初中家长反思篇三

  我得承认我是个失败的家长,所以只存在教训。虽然从来都是要强,但是在孩子初中生涯我是不尽责的。我觉得我自己的失误,也放纵了孩子的三年,导致于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孩子在中考完败,自己关着门睡了三天,而我也哭了很久很久,于是我在反思自己的失职。

  在初中这三年,只关乎到孩子的生活问题,觉得学习的东西完全就是孩子和老师的事情,我不该过问。在孩子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我完全不了解孩子学习的情况,直到初三面临中考才参与进来,发现孩子在初一初二这两年的学习中存在很重大的问题。

  出于父母的自责,有些时候都在看和学习经验文章,提升自己的觉悟性,不过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虽然再反思什么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孩子,但是至少能警醒其他家长,挽救其他的羔羊。所以啰里啰嗦的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希望能引起一些深思和讨论。

  初一是孩子能否步入大学最关键的一年

  教训:

  一进入初中,大家会惊奇地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得很松,作业留得不多,或者即使很多,也不检查。上自习也没有老师看着,随便说话,也没人管。这直接导致很多孩子小学成绩很好,初中成绩直线下滑。这充分体现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心态尤为重要,尤其学历不太高的孩子家长,孩子小学时期你陪读陪写陪练,进入中学会搞得你措手不及。

  对策:

  1.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有计划地学习

  1)应该培养孩子自觉地学习,有些孩子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地预习,复习,这样的学生多半缺乏自制力,不刻苦。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等家长发现孩子差距的时候,一般就很难赶上了,因为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的时候,孩子都不能让自己努力自觉的学习,当出现了差距,孩子的畏难情绪就会变成隐形的,只说不做,这样的心态,表面看很努力,实际不出效果,请普通家教只辅导功课不能解决心态问题,只能是事倍功半。

  2)让孩子要有计划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自己学得好的部分,学得不好的部分,要有计划的随时查漏补缺。而且,初中难的学科较多,有计划地分配时间,避免偏科也很重要。

  让孩子最好能够早点找一本中考考纲,了解将来考试的范围和难度,好对症下药,有所侧重。

  2.摒弃小学不好的习惯,养成认真、踏实的习惯

  小学的知识比较简单,即使你粗心大意,也只是会做,写错马虎而已。但到了初中,这就包含两层含意:

  1)似懂非懂。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孩子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只知皮毛,似懂非懂。而似懂非懂不等于马虎。前者根本上讲就是不会,不懂。(有的学生看似什么都会,就是考试不会)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很难改正,而且这样的同学还觉得自己其实很聪明,老师讲得都会,只是偶尔马虎而已,结果考试成绩总是一塌糊涂。

  2)在完全会做的情况下,孩子老是做错题,这种马虎在小学时不明显。而到了重点中学,尤其是实验班,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很多特别聪明但很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

  3.“不会就问”不一定就是个好习惯

  不会当然要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表面上看这是对的。但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一道题目,一个技巧,只有自己亲自弄懂,独立求解,才是真的明白。向其他人请教得到的知识,我们只是得到了知识本身,但并不一定了解如何运用,下次遇到类似题目,还是很难解得出。

  所以,这里我还是希望家长要明白:中学的孩子面对一道难题,首先,要刻苦地独立思考,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争取自己解出来。这是最好的,最有收获的。但如果实在解不出再向别人请教,孩子的心态就会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请教时很注意别人是怎样思考,运用技巧的,而不是仅仅关心答案。

  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

  教训:

  在初二这个节骨点上,学习压力依旧很大,再加上进入初中各学科课程的渐进期,也就是说后半部分。知识难度已经不像进入初中那个时候,初二知识的重点难点是相当多的。

  初二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也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学生的“思维准备”在小学没能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当然会变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

  再加上进入初二之后,很多孩子表现出学习上的冷淡和松懈,也就是说进入疲倦期。在学科知识重,重难点多的情况下,只要有轻微的松懈,那掉队可不是平常的节奏。更何况,在初一学习方法和环境磨合期过后,真正磨合的怎么样,本年度就要开始体现出来。

  对知识点把握快,对老师讲解理解快的同学,此时就要彰显优势。初二的孩子就要开始进行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秀的,会坚持着优秀,学习成绩不够好的,此时如果还没有进行调整的话,只能是下滑、下滑、再下滑。

  对策:

  1.改善学习方式

  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2.知识面要尽量宽阔

  要有大量的课外学习、大量的生活实践作为“背景”。家长要注重孩子的知识积累,为孩子创造课外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3.关注学习成绩的“智力含量”

  不要只强调学生的成绩分数,而要看成绩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死记硬背,还是明白了道理?是独立思考,还是仅仅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维”取胜,还是“抽象思维”的结果?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参与的程度。

  4.要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对于刚进初二的孩子,意志力是培养的目标。但是,现在城市里的独生子女们,经常连一点点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都不能承受。培养坚强的意志力,谈何容易!

  “勤奋”里面包含的内容太多。首先是要有主观愿望,有一个自己去努力的目标,其次是控制力和忍耐力。把主观的愿望,和控制力,和忍耐力融合为一体,就成为一个人的意志力。所以“勤奋”总是和意志力在一块儿。

  所以,希望孩子勤奋,必须先从意志力开始!

  初三是考学生、考家长的一年

  教训:

  初三考点多,大家也都是奔着最后的中考而去,目的是相当的明确。前面说过,初三要把自己的知识形成知识网。在初三三轮复习及月考、一模、二模及各种模拟考的轮轮攻击之下,此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知识网的话,那就有点可怕。

  在一次次的考试和模拟中,老师会把中考考点融会贯通进去,让大家在实战中巩固和掌握。三年学习中的考点都会汇聚到这一年,在这一年的学习中,只有系统化知识点才能不会忘记,不然的话,复习后面的忘记前面的,复习前面的,忘记后面的。

  对策:

  1.意志坚定

  中考是关键战,但是前面的铺垫有三年,却是个持久战,很多孩子在初一之时斗志昂扬,许下雄心壮志,在磨练和打击之下,很快就沉沦下去。意志坚定也是很重要的。

  2.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初中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掌握,也是能决定一个孩子该科目学习效果的,很多人单科学习不好,都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没有寻觅到自己适合的方法。这类孩子很多。初中各科学习总法相同,但是各科还是都存在自己的特点。

  如何学好各科,不妨去问自己各科的老师,他们最有说话的权利,多年从教也能摸索出自己的套路来,再结合老师所教、自己所能掌握的程度,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策略。

  3.好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有很多孩子也吃亏在这上面,做事拖拉,不细心,一知半解就放弃,等等,各方面形成的习惯,直接影响这最后的成果。如何培养好的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初一起始,就应该严格要求孩子,好好做好每一步。

  在初中的学习中,很多孩子还会在情绪、思想、或者行动上缺乏主动性。这也是非常不好的一点。初中的学习中要保持好的精神状态,精神饱满,情绪好,然后在行动上主动些。

  老师是喜欢主动的孩子,也更愿意教更多的东西给他们。如果孩子等着灌输或者打一鞭子走一步,学习的效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孩子初中三年中,父母要做的是陪孩子、督促孩子走好每一步,在出现状况时及时的帮助孩子调整,甚至有些时候帮孩子参考和选择一些道路。初中三年不是只有进校,和初三中考一年,它是一个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老师和父母都充当着必要的因素,谁都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不要等到中考当前才去悔悟,不要等待孩子中考成绩出来再去改变。因为时间总是过去的,我一路走来,诸多教训;如果你依然步我后尘,不做改变,结果只会是一声叹息。


猜你喜欢:

1.初一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范文

2.初中家长育儿心得文章

3.初中家长意见

4.中学生家长评语精选

5.初中成绩报告家长评语

3013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