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报告总结>工作报告>

关于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琢妤916 分享

  政府工作报告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报告,那么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以河南省为例,给大家整理几篇关于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一年。一年来, 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机遇,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经济规模和效益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246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8.4亿元,增长26.2%,支出1441.1亿元,增长29.2%;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492.55亿元,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45.31亿元,增长7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8%、2.2%。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049.42亿元、6762.4亿元和3652.27亿元,增长7.3%、17.7%和12%。全部工业增加值6070.93亿元,增长18.7%;粮食总产1011亿斤,增长10.3%。

  ——投资、消费和出口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07.74亿元,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0.47亿元,增长15.5%;进出口总额104.8亿美元,增长22.4%,其中出口67亿美元,增长31.5%。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1元,分别实际增长11.9%和12.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城镇新增就业139.3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32‰。

  一年来,政府各项主要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经济转型迈出新步伐

  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选准突破口,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加强分类指导,着力推动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强力推进铝的精深加工,全国铝工业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积极推动一批煤化工重点项目实施,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培育壮大食品骨干企业,产业竞争优势全面提升。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化工、光电等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711.3亿元,增长38.2%。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13家,其中超200亿元的6家。服务业和建筑业发展提速。以旅游、金融、电信、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推动服务业全面发展。郑汴洛“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旅游持续升温,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1.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39.4亿元,均增长30%。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加快,建筑业总产值1496亿元,增长40.3%;房地产开发投资581.95亿元,增长49.8%。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大力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新增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实施“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洛阳中硅、中信重机、华兰生物等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资源节约利用成效显著。继续开展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资源集中度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加强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工作,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继续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厂、工矿废弃地整治,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拆除黏土砖瓦窑厂3109个。整治土地48.8万亩,新增耕地28.2万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小火电机组60.5万千瓦、普通立窑水泥1200万吨、小耐火材料厂400个。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对6个重点流域和5个重污染群区以及高速公路沿线、风景旅游区周边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共关闭取缔企业1135家,限期或停产治理2235家。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基地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278.8万亩,治

  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

  (二)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得到遏制。认真清理新开工项目,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建设,铝冶炼、炼铁、炼钢等行业投资大幅下降。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43.8亿元,增长39.9%,增幅同比回落5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段开工建设,陆浑、白沙、白龟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燕山水库提前一年截流,黄河标准化堤防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安林、信南、商周等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761公里。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进展顺利,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火车站西出口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新郑机场航站楼扩建项目建成运行。首阳山电厂三期、三门峡电厂二期等一批大型机组投产发电,新增电力装机630.5万千瓦;一批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营,河南电网500千伏主网架基本形成。平煤庇山、鹤煤寺湾等一批煤矿建成投产。建成了64个污水处理厂。

  省艺术中心建设加快,省广播电视发射塔、广电数字化产业基地、出版产业基地开工建设。

  (三)“三农”工作显著加强

  狠抓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粮食生产实现大丰收,农民收入实现近十年来首次两位数增长。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全省财政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支出超过330亿元,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7项补贴全部兑现,共补贴资金31.4亿元,比上年增加15.1亿元。以保护价收购小麦362.5亿斤,占全国收购总量的44.3%。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加快优质粮食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61.4%,规模化养殖小区发展到3815个,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512家,粮食、肉类、奶业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370万吨、490万吨和166.2万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又解决了1597个村154.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3万户,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18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9.8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1万公里,又有5.1万农户实现“户户通电”、1131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全省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话”。落实“两免一补”资金14.6亿元,春秋两季共资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1281.2万人次。筹措资金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193.7万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由25个扩大到65个,覆盖农村人口一半以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面推行。

  (四)城乡发展趋于协调

  中原城市群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2.5%,提高1.8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加快发展。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建设加速推进。连接郑州、开封两市的郑开大道建成通车,两侧功能区规划编制完成,产业布局逐步展开,公交、电信等公共服务初步实现对接,郑汴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郑州、洛阳等城市新区建设初具规模,综合功能不断完善。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地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全省已有5个国家卫生城市、8个国家园林城市、20个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鹤壁等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省对县落实一般转移支付和奖补资金125.9亿元,比上年增加43.8亿元。拿出3亿元资金表彰奖励30个先进县市。对20个经济强县和13个困难县,采取不同政策给予激励和扶持;对24个产粮大县和40个畜牧重点县,集中资金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畜牧强县。全省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市增加到81个,其中超6亿元的12个;县均财政支出超过6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继巩义之后,新郑又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的改革,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又有536户国有企业基本完成改制,97.7%的国有工业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主辅分离。卷烟企业成功实现“三合一”重组,烟草行业实现税利131.8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均超过50%。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清理涉及乡镇的一票否决和检查评比达标项目;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提高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公共财政支撑农村义务教育的框架初步形成;全面推行“乡财县管”,县乡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农村信用社改革扎实推进,实现利润27.3亿元,增长85.3%。分配制度改革有序展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公务员登记、工资套改工作基本完成。

  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单位津贴补贴。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如期调整。资本市场稳步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平煤天安、新野纺织、灵宝黄金等8家企业成功上市。郑州商品交易所新推出白糖、PTA期货交易品种。债券、信托融资大幅增长。其他领域的改革全面推进。干线公路建管、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开始实施。省属开发类、公益及农业类科研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投资项目推行代建制试点。文化体制、财政税收、粮食流通、供销系统、成品油价格等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首届中部旅游交易会、第四届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商贸文化活动。实际利用外资18.5亿美元,增长50.1%;引进省外资金超过1000亿元。

  (六)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向人民群众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出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2.9万人,其中“4050”人员18.1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到1746万人,劳务收入955亿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61.7万人、704.8万人和682.8万人。实现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提高城市低保补差水平,135.3万城市低保对象按标施保。初步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200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五保集中供养率由9.8%提高到21%。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28.9万人次受到救助。完成了81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任务,又有6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97.41万人,新增12.2万人。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伏牛山和王屋山-黛眉山晋级为世界地质公园。改造完成806所乡镇卫生院和一批贫困县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推出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一批重点文化剧目。成功举办了省第十届运动会和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民主法制和社会稳定工作扎实推进。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政府法制工作不断加强,“五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各类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0.4%和13.2%。平安河南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国防教育和国防观念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省国防动员三年规划得到较好落实。双拥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加强。大力推进勤政廉政建设,认真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是实现中原崛起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我省在发展起点升高、约束因素增多、区域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主要发展指标超出预期,经济社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个加快发展、富有生机、充满自信的新河南正展现在世人面前。与2002年相比,全省生产总值由6035亿元增加到1246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97亿元增加到678亿元,一般预算支出由629亿元增加到1441亿元,均增长1倍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由184亿元增加到1145亿元,增长5倍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1231公里增加到3439公里,由全国第8位跃居第1位;发电装机容量由1834万千瓦增加到3511万千瓦,增长近1倍;粮食产量在多年800亿斤的基础上跨越1000亿斤大关;城镇化率由25.8%提高到32.5%。

  各位代表!

  应该说,这一轮的快速发展,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取得的,是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的。这也充分表明,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发展路子。我们的主要体会:一是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不动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准确把握省情,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放眼全国大局,不断拉高标杆,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业大省地位,而且实现了向新兴工业大省的跨越,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中部崛起中保持了领先态势。二是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抓住机遇,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建成和开工了一大批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经济发展避免了过去调整中出现的波动和滑坡,保持了年均13.2%的增长速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多百分点,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通过强力推进国有企业、农村税费、乡镇机构等重大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发展活力;通过强化自主创新、推动矿产资源整合、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着力推动经济转型;通过加快中原城市群和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等措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加强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中小学校舍、乡镇卫生院等改造和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少工作超前谋划、率先突破,走在了全国前列。四是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崇尚实干、注重实效,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天,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省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当前,我省的发展虽然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之上,但人口多、底子薄、人均水平低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脆弱,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很重;一些领域改革滞后,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还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促进统筹协调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上学就医、劳动就业、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作风浮漂,还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现象。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关于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我省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两次亲临河南调研指导,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河南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为我省未来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一年来, 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牢记使命、同心同德,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聚焦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支撑、控风险、惠民生,较好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迈出新步伐。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3.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万亿元,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万亿元,增长12.7%;进出口总值3994.4亿元,增长8.5%;财政总收入4094.8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38.5亿元、增长1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42.6亿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16元,分别实际增长6.8%和9.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位次普遍前移,发展的科学性持续增强,一批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更加坚实、支撑更加有力、前景更加广阔。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快建设。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正在形成,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初具雏形,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实验区成为我省重要开放平台。

  ——科学发展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街)、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载体功能不断完善,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持续提升。

  ——各项改革全面深化。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成效初显。郑州、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郑欧班列班次密度、货重货值均居中欧班列前列,郑州至卢森堡定期货运航线开通,我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不断加深。

  ——河南进入高铁、地铁、普铁、城铁“四铁”联运新时代。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郑开城际铁路通车运营,郑州地铁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巩固提升。

  ——“金融豫军”加快崛起。中原银行开业运营,中原证券在港上市、市场表现良好,中原农保获批筹建,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获批,地方金融发展呈现蓬勃生机。

  ——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克服严重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粮食总产达到1154.46亿斤,增产11.72亿斤。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一渠清水送京津成为现实,省内配套工程同步发挥效益。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正式启动。拉开了从根本上确保滩区群众生命安全、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帷幕。

  ——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又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全省人民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稳增长调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坚持以稳增长为调结构创造条件,以调结构为稳增长提供支撑,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扩大增长点。把扩大投资作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加速器”,实施“1658”投资促进计划,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争取中央投资370亿元加强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项目建成投用。把工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阵地,制定实施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活动,设立13亿元省级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弥补短板和扩大消费的主攻方向,制定实施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出台加快发展旅游、快递、流通、电子商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业等指导意见,新的消费热点和服务业增长点加快形成。

  转化拖累点。针对冶金、建材、化工、煤炭等传统支柱产业中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实行扶持政策与结构调整挂钩,支持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加快脱困转型;强化污染排放控制,实行差别电价、等量或减量置换等措施,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扩充先进产能;设立过桥资金池,切断连环担保链,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最大限度降低了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

  抓好关键点。充分发挥资金、土地、人力资源保障作用,优化金融生态,创新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实施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调动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万亿元,增长17.9%;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2376亿元,增加260亿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366.8万人;加快土地审批,保障了重点项目、重要区域和民生项目用地。着力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投资增长、消费扩大、民生改善。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

  抢占制高点。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战略突破口,组建南航河南公司,开工建设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等项目,引进创维、中兴等手机生产企业,手机产量达到1.4亿部。积极培育“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工业主导产业集群达到10个,超50亿元的服务业集群达到7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9项,新增13家国家级研发中心和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组建20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姻”,中科院、北大、清华等院校在我省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开工建设,矩形盾构、电动客车、锂离子电池等一批核心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业态快速成长,为未来发展赢得了主动、提供了支撑。

  (二)抓“三农”促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大省建设,强化城镇化对农业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迈出新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三农”四大工程,发放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150亿元,奖励产粮大县40.6亿元,新建高标准粮田952万亩,新增省级示范性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25个,12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三山”地区5.15万贫困群众搬出深山。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肉类总产量突破700万吨。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9.7万家、1.6万家,流转土地用于粮食生产的比重高于全国水平。

  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筹措26.4亿元支持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建设,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县乡公路和通村道路1.4万公里,解决860万农村居民和在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8.5万户,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4万户,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年度任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一批美丽宜居村庄正在形成。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制定新型城镇化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和促进农民进城八项措施,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设立3只总额3000亿元的发展基金,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原城市群正式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洛阳、兰考、新郑、禹州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预计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5.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效应进一步显现。

  (三)打基础强支撑,大力培育竞争新优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加强现代交通系统建设。郑州机场二期工程节点任务全面完成。郑万高铁引入郑州枢纽工程开工,郑合、郑太高铁预可研完成审查,晋豫鲁铁路通车运营,郑焦城际铁路基本建成。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内河水运、邮政快递服务能力继续提升。

  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施国家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项目,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营,中国移动(洛阳)呼叫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完工,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一期)投入运营,全省乡镇以上实现4G网络全覆盖,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

  加强水利支持系统建设。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出山店水库导流明渠工程开工建设,前坪水库、小浪底南北岸灌区、赵口灌区二期和西霞院输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及引黄调蓄工程取得新进展,兴利除害能力继续增强。

  加强能源支撑系统建设。西气东输三线河南段获得核准,洛阳石化炼油扩能改造项目获准开工,天冠纤维乙醇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哈密至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等电力项目建成投用。

  加强生态环境系统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加快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建设,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6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3050吨,完成营造林653万亩。丹江口库区上游及南水北调沿线一批生态环保重点项目建成投用。扎实推进地质、气象、测绘、地震工作,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四)促改革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用改革办法和开放途径解决难题,发展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不断释放。

  扎实推动重点改革。以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自我革命,完成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减少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和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10项,发布12个省直部门权力清单,实现对10个省直管试点县(市)的全面直管。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企业增长87.8%。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启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推进财税、投融资、金融改革,编制省级财政三年滚动规划,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营改增”范围扩大,煤炭资源税改革全面实施;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小微企业增信债试点和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农电体制基本理顺,事业单位分类、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水利、社会领域等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强力推进开放招商。完善载体平台,创新招商方式,更加注重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功能不断提升,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验收,郑州铁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成为全国内陆地区首家陆港型整车进口口岸。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重大招商活动,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工作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深入开展招商项目落实专项督查,与富士康、惠普、华润、招商局集团等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又有一批基地型、龙头型、中心性项目落户河南。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9%,引进省外资金增长16.3%。“走出去”迈出新步伐,河南航投参股卢森堡货航公司,南阳国宇成功并购欧洲最大的动臂塔机制造商。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作用发挥更加充分,综合带动力更加强劲。

  (五)惠民生增福祉,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在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财政民生支出450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6%,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民生得到更好保障和改善。

  促进就业创业。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强化就业指导和帮扶。城镇新增就业144.2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82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7%,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3万人。

  强化社会保障。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80.8万人、42.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186元,各类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关系在地区之间、制度之间实现顺畅衔接。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救助制度全面建立,新开工建设县级社会福利中心25个,新增养老服务机构设施4009个、床位5.8万张,为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发放救助资金102.59亿元。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保障性住房开工65.16万套、基本建成27.16万套,一批住房困难群众喜迁新居。

  优先发展教育。全年财政教育支出1233.1亿元。财政投入和国家助学贷款72亿元,奖助各类学生3649万人次,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孩子不因贫失学。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8.6%,提高3.2个百分点。继续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的义务教育均衡县新增20个。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99.48%。普通高中改造项目和多样化发展试点顺利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取得积极成效。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扎实推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4%,提高3.9个百分点。积极开展省部会商,争取国家支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985”和“211”大学在我省实际招生比计划扩大3000多人,更多学子圆了名牌大学梦。

  积极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单独两孩”生育政策顺利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开展县域医疗联合试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每人每年提高40元,在全国率先实行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省级统筹、即时结报,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达到30万元,有效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问题。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等数字文化工程顺利推进。《永远的焦裕禄》《红旗渠》等8部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丝绸之路河南段、大运河河南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档案、史志、文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我省在第十七届亚运会上获得奖牌19枚、创历史新高。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施四项基层基础制度,“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基本实现全覆盖。健全信访工作制度,规范信访工作秩序,推动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实施依法逐级走访,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等四类社会组织实现直接登记。依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法律援助从低保群体扩大到低收入群体。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刑事犯罪,加大反暴恐、打击黑恶势力、扫除“黄赌毒”力度,平安河南建设取得新成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强化廉洁从政,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加强政府立法和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持续开展双拥工作,积极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驻豫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民族宗教、统计、参事、对口援疆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困难挑战多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河南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些企业亏损增加、融资困难,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收支矛盾加大,各类风险相互传递、还在积累。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占比低,城镇化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持续增产、农民稳定增收难度增大,一些领域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三是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涉法涉诉等方面还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四是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还不到位,政府公务人员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能力素质与形势要求和人民期盼还不适应,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对此,我们一定勇于担当,认真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望!

  二、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综合判断,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主要经济体政策取向各异、发展趋势分化,整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产业跨国转移总体趋势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压力增大,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同全国一样,在新常态下,投资和要素驱动力有所减弱、结构优化升级更加紧迫、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各类潜在风险累积叠加,但四化同步发展蕴藏的巨大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区位交通、人力资源、产业集群、载体平台等综合优势更加凸显,全省上下建设四个河南的信念坚定、热情高涨,蓄势崛起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增速换挡的必然性、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动力转换的长期性,既要正视困难、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更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夯实基础支撑,着力加强民生保障,着力防控各类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善环境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8%,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值增长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

  三、2015年重点工作

  今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大力推进“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六大基础”建设,统筹做好各项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把稳增长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扩大增长点、转化拖累点、抓好关键点、抢占制高点、稳控风险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运行。

  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航空港枢纽建设,确保机场二期工程、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建成投用,基本建成外围高速公路网。加快物流体系建设,深化与卢森堡货航及一批国内外大型物流集成商合作,积极推进中国邮政郑州集疏中心等物流设施建设,完善航空货运网络,提升国际货运集疏能力。加快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开工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基本建成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加快产城融合,推动现代化国际商都核心区建设取得突破。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物流、投资、贸易、监管便利化。

  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带动作用。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强化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进一步挖掘城镇化蕴藏的巨大需求潜力。健全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城市布局和功能,深入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推动高铁沿线城市经济带建设,依托综合交通网络打造城镇密集带,加快郑汴一体化步伐,促进郑州与毗邻城市形成组合型大都市区,支持省际交界地区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增强县城产业支撑和人口吸纳能力,选择一批重点镇开展小城市建设示范。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扩能增效工程,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供排水、供热供气等设施建设,推进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2000吨、日供水能力80万吨;开展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城市快速路、公共交通、停车设施和换乘站建设,完成郑州地铁2号线一期主体工程。分类指导各市县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49万套、基本建成30万套。

  充分发挥重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作用。坚持突出重点、弥补短板、强化弱项、综合提升,加快建设一批交通、能源、信息等重大项目,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以米字形快速铁路网为重点全面推进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基本建成郑徐客专主体工程,全线开工郑万高铁河南段和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河南段,开工建设郑合高铁河南段,加快郑太、郑济高铁前期工作;着力打通省际高速公路断头路,继续推进客运场站建设和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抓好沙颍河复航等内河水运工程建设。以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快能源项目建设,推进超低排放高效大机组电源建设和现役机组升级改造,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和光伏发电、生物质能、风电等清洁能源,加快电网建设和智能化改造;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力争天然气管道通达所有县(市)。以实施“宽带中原”等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信息化,优化4G网络,推动城乡光纤覆盖和普及提速,建设省级电子政务云平台;统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建设各领域信息网络系统。

  充分发挥要素的保障作用。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吸引更多境内外金融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壮大金融主体。积极创新金融产品,继续争取开发性金融支持。引导各类企业提升发展水平、管理水平和诚信水平,支持更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和新三板挂牌融资,鼓励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再融资;设立债务融资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债券。建成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推动“金融豫军”协同服务地方发展。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向综合性期货交易所转变。用好新型城镇化发展母基金,支持市县探索设立子基金。设立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投资基金。吸引保险资金、社保基金投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参与我省发起设立的各类基金。

  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及各类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程,加快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扩大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规模。

  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人地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试点,扩大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范围,着力解决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问题。

  着力防控各类风险。坚决制止、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妥善化解部分行业特困企业和金融、房地产、地方债务、社会领域积累的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系统性风险底线。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坚持长短结合,提高前瞻性、指导性,深入谋划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政策措施,争取一批全局性事项列入国家规划,增强发展后劲。

  (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持续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促进商务中心区突出生产性服务功能、特色商业区(街)突出生活性服务功能,增强要素吸附力、产业支撑力和辐射带动力,使科学发展载体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上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全省产业加快向中高端升级。

  发展壮大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放宽准入,扩大开放,加快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出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服务外包等政策,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节能环保、旅游休闲、住房、文化教育体育消费工程,滚动实施10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规划一批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和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基地),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集群和企业,推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提速度,健康养老、科技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扩规模、上水平,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传统支柱服务业添活力。促进郑州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以商贸、物流、金融等为重点面向中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推动交通区位和产业基础较好的省辖市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引导传统农区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以及与当地工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持省界城市建成辐射周边的地区性服务中心,鼓励县城和中心镇发展特色服务业、涉农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

  推动工业转型发展。坚持“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与产品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并重,实施1500个亿元以上工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推进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业,再引进一批整机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研发能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支持汽车、装备等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尽快形成一批以终端高端产品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优化提升烟草工业产品结构,提高食品加工业产品档次质量和装备研发生产能力,提升冷链食品、休闲食品、饮料制造产业链,形成一批百万吨级产业基地;推动煤炭、电解铝、钢铁、建材等产业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推进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促进高端化工产品上规模、提水平、增效益。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带动能源原材料产业转型脱困。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高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质量强省建设,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搞好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推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实施一批智能化制造和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项目,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扩大信息技术在服务业的应用,推动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施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中国中部电子商务港,培育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下体验店。大力发展航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示范工程,鼓励企业探索新型商业模式。

  (三)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以“三农”四大工程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大省建设,努力使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持续开展高产创建,再建成高标准粮田900万亩。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建设一批果品、蔬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核桃、油用牡丹等特色产业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提升一批生猪、家禽、肉牛肉羊、奶业集群发展水平,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规模化、标准化示范性原料基地。积极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建设8个示范园区。抓好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省和农产品流通示范省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能力建设。强化水利基础保障作用,加快出山店水库、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实施一批引黄调蓄、中小水源及水系连通工程,建成河口村水库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前坪水库。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重大技术推广,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农业保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4000万亩左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坚决防止“非农化”“非粮化”。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审慎搞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信托中心。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农电体制改革,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物的新农村”“人的新农村”并重,按照“五规合一”要求,以县域为单位编制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分类推进新农村综合发展、特色发展。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再解决100万农户“低电压”问题,新建改建县乡公路和通村道路1.3万公里以上,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2万户以上。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治理垃圾、污水为重点的净化工作,选择一批村庄实施硬化美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实现干净、整洁、便捷,使更多村庄成为宜居的美丽家园。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再实现12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突出抓好“三山一滩”地区扶贫,加快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基本实现第一批试点村群众搬迁入住,压茬推进第二批试点。抓好移民后期帮扶。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尽快让贫困地区富起来、贫困群众生活好起来。

  (四)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积极跟进落实中央出台的重点改革举措,聚焦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成效。

  以简政放权为核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幅减少前置审批,基本编制完成省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公开流程,提高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完善全面直管体制。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

  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企公司制改革,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合理确定国企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规范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扩大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继续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试点,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功能分类。

  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为目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设省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市场服务体系,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完善政企沟通、银企对接、权益保护等企业服务长效机制,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国有资本投资项目,着力营造理解尊重、支持爱护民营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今年起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除涉密信息外全部公开预决算。把政府性债务分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和规模控制,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启动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试点。改革省属本科高校、职业院校财政经费核拨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等税制改革。

  以提升资金支撑保障能力为重点深化投融资体制和金融改革。积极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向社会推介100个左右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示范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制定促进资产证券化、私募债和私募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政府投融资公司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争取开展民营银行试点。加快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全面推进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县级联社全部达到农商行组建标准并完成组建。

  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加快城镇化相关改革。深入落实户籍制度改革举措,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配套改革。理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体制,搞好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试点。以市县两级为重点,加快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

  以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持续推进县域医疗联合试点,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社会办医。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探索商业保险参与困难群体医疗救助。

  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化其他改革。

  (五)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增强招商实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拓展开放空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原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拓展海铁联运、空铁联运业务,巩固郑欧班列领先地位,构建与欧亚地区便捷的运输通道。强化郑州、洛阳节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谋划建设亚欧大宗商品商贸物流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积极开展产业对接,深化农业合作和文化旅游交流,努力形成与亚欧全面合作新格局。

  创新招商方式。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行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集群招商。整合精简一般性招商活动,办好第九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招商活动,筹划搭建世界级招商平台。

  完善开放平台。申建国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推动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成规模、提水平,加强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边防等建设,加快进口肉类、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建设,申建进口澳大利亚屠宰用牛指定口岸,全面运行河南电子口岸,促进各类口岸和特殊监管区之间互联互通、功能集成、协同配套,努力把郑州建成中西部重要的内陆口岸城市。

  优化开放环境。积极申报河南自贸区,复制现有自贸区创新办法,完善客商投资项目审批代理制,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建成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积极有序“走出去”。推动传统产业向境外转移过剩产能。鼓励农业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支持地勘单位及企业到境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培育出口基地和出口型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和战略资源渠道

  (六)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抓住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创新水平。

  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开放式创新,引进一批高科技项目带动技术水平提升,支持企业与国内外同行、大型央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创新平台,鼓励各地与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科技园区,支持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设立研发中心、购买专利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建100家省级研发中心和1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创建中原城市群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加快省科技馆新馆前期工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协同创新,力争突破50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成熟技术产业化。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科技创新项目和资金分配、评价成果机制,探索通过金融支持、创投引导、风险补偿、后补助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完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机制。健全科技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流动配置、创新激励机制。用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推广的试点政策,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三年行动计划,满腔热忱地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优化创新生态,厚植创新文化,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七)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让中原文化更具影响力吸引力。

  提升文明素质。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活动,积极培育文化大师和中原文化代表人物。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健全全媒体舆论宣传联动机制,讲述河南故事,传播河南声音,树立河南形象,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繁荣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省直文艺院团新建剧场等项目建设和二里头夏都文化遗址博物馆、中原考古博物院、省书画院新址等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发展档案、史志、文史事业。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打造一批优秀文化产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壮大文化产业。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壮大动漫游戏、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培育一批知名旅游线路、景区、产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推动更多优秀中原文化品牌走向世界。

  完善文化体制。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支持文化企业上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壮大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大象融媒体集团。组建新闻出版广电控股集团,完成县级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任务。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和文艺院团内部机制创新。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

  (八)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省建设,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持续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和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积极推进工业企业脱硫脱硝除尘、城市燃煤锅炉拆改、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城市施工和道路扬尘治理、秸秆焚烧整治,严控污染物排放,让群众看到治霾新成效。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深化海河等重点流域河流污染治理,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加快产业集聚区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强化畜禽养殖、土壤、辐射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及时排除环境污染隐患,坚决把环境恶化势头压下来。

  节约集约利用能源资源。全面加强节能工作,重点推进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变革能源利用方式,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开展低碳城市、低碳社区试点,实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工程,支持企业实施节能环保技改、新上项目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强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应用节水、节材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和静脉产业园区建设,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推进生态系统建设修复。抓好林业生态工程,提升林业生态省建设水平。加强气象、地震、测绘工作,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治理。争取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生态走廊纳入国家生态补偿支持范围,持续做好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争取国家编制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实施排污权、碳排放、水权、林权交易制度,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探索把环境质量反降级作为刚性约束条件,确保绿色发展者受益,一定要让损害环境者付出代价。

  (九)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继续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办好群众急需实用的事情。

  保持就业稳定增长。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降低企业失业保险费率,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妥善解决化解产能过剩中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问题,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使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提高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方案,实行乡镇工作补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依法治理欠薪“痼疾”,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织牢社保安全网,兜好民生底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8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省级统筹。创新社会保险服务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实行城乡统一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实现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30张的目标。发展慈善、残疾人、妇女儿童、红十字、老龄等事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努力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关爱。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顺应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趋势,合理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新建、改扩建1000所幼儿园,新增18万个幼儿学位,进一步缓解城乡“入园难”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本定额,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力争每个县(市、区)新建1—2所初中、小学,逐步解决城镇义务教育超大班额问题。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面向市场需求,突出特色培育,深入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推动100所职教品牌示范院校建设,落实普惠性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从秋季起对全日制中职在校生全免学费。推进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重点建设10所示范性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骨干特色高校建设,今后三年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支持省内高校与海外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实现高等教育局部高端突破。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努力使所有孩子都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设一批全科医生临床培育基地和标准化县乡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发挥大医院技术优势,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让更多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再提高6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35元提高到40元。完善新农合大病保险,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做好重大传染病、慢性病防控救治工作。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着力解决过度医疗问题,妥善处置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城乡全覆盖,开展贫困地区免费营养支持项目试点,对试点地区6—24个月龄婴幼儿给予营养补助。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创新社会治理。树立“大平安”理念,着眼“双安”,推进“双治”,强化“双基”,健全四项基层基础制度,加快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全面推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动社会矛盾调处由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建立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健全信访终结机制,抓好阳光信访、逐级走访、诉访分离、积案化解等工作。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做好第五届居委会换届工作。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网络虚拟社会服务和管理,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以食品安全县创建为抓手,加强餐桌污染治理。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一村一警”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和黑恶势力,做好反恐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豫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应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关系和谐。加强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工作。建设新型智库,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好参事、统计工作,提高科学决策支撑能力。继续做好对口援疆工作。

  (十)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公信力。以建设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为重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完善政府立法机制,提高立法质量。深化服务型行政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决策合法性审查,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骨干队伍培训,完成“六五”普法任务。严格依法行政考核,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服务方式,推行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和网上办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控“三公”经费,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确保政令畅通、政策落地。

  持续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主体责任,强化“一岗双责”,把廉洁从政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环节。完善财政资金支出、工程项目招投标、国企改革及土地、矿产等国有资源交易领域各项制度,切实扎牢制度笼子。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廉政教育,遵守廉政准则,保持清廉本色,做人民的好公仆。

  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依法接受人大及其会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回应社会关切,让人民更好地监督政府,让政府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意愿!

  各位代表!

  梦想承载希望,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凝神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更加出彩而努力奋斗!

  关于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重大成就及“十三五”主要目标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走过的历程很不平凡。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 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加快“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六大基础”建设,着力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爬坡过坎中克难前行,在攻坚转型中蓄势崛起,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妥了一批多年想办办不了的要事,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去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3.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9万元,均为2010年的1.6倍。工业增加值1.6万亿元,是2010年的1.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9.6亿元、支出6806.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8万亿元,均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粮食生产在高基点上实现新跨越,总产达到1213亿斤,比2010年增加126亿斤。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农业大省地位更加巩固,家底更加厚实!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9.5%,比2010年提高8.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增长、扩大就业的生力军;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占工业的56.3%,提高15.5个百分点,装备、食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0.4%,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成为工业增长的主阵地。城镇化率46.85%,提高8.03个百分点,五年新增790万城镇人口,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城市群。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家级研发中心数量翻了一番,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9家、达到14家,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国家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可见光通信、客车智能驾驶等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林业生态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国家控制目标,“十二五”节能目标提前一年完成!

  ——战略支撑更加坚实。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继粮食生产核心区之后上升为国家战略,实验区建设“三年打基础”目标基本实现,郑州机场二期工程提前一年建成,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全球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初步形成。高速公路新增1289公里,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全面展开。电力装机净增1740万千瓦,疆电入豫工程建成投运。郑州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跻身全国十大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全光网”河南建成。丹江口库区16.2万移民迁安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如期通水。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启动,第一批试点部分群众喜迁新居!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近半,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展开,新登记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省级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省直管县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国企改革和战略重组有序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持续深化,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商品、服务价格基本放开,全面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业人群工伤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和省级统筹、即时结报,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达到30万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高。对外开放跨越发展,进出口总值达到4600亿元,是2010年的3.8倍;在豫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2家、达到84家,国内500强企业新增28家、达到156家;郑州、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大通关机制基本形成,一批口岸和综合保税区建成投用,我省成为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内陆省份。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576元和10853元,是2010年的1.65倍和1.86倍。城镇新增就业7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451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5%和83%,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90%和133%。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37万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2%、提高30.4个百分点,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83%、提高18个百分点。新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2万张。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公益性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免费开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2万公里,解决424万农户“低电压”问题,改造农村危房100万户,3630万农村居民和在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67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人民群众福祉显著提高!

  经过五年努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五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这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结果,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河南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这五年,我们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是:坚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与立足河南实际相结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服务全国大局与推动河南发展相结合,谋大事抓根本打基础;坚持顺应发展趋势与把握发展阶段相

  结合,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坚持思想引领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推进德法双治;坚持发展伟大事业与推进伟大工程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这些经验是全省人民智慧的结晶,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五年的成就和经验,充分展现了全省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精神和创新创造能力,极大增强了河南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提高了中原儿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百倍努力、奋勇前进!

  各位代表!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河南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大格局、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关键时期。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和我省所处的历史方位,以滚石上山的精神和勇气,奋力开拓发展新境界!

  根据省委建议,省政府编制了《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会议,提请审议。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着力实施我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推进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力争主要人均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框架格局,部分领域和区域实现现代化,综合竞争优势大幅提升,力争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核心支撑和带动全国发展的新空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新河南展现出更加美好前景!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坚持协调发展,构筑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新家园;坚持开放发展,拓展战略新空间;坚持共享发展,创造幸福新生活。

  各位代表!

  宏伟目标召唤着我们,人民期待鞭策着我们。我们坚信,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锦绣蓝图一定能够实现!

  二、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按照省委决策部署,我们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狠抓“四个一”“五个点”,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支撑、控风险、惠民生,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查三保”活动,较好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的位次普遍前移。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3%、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进出口总值增长1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

  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稳增长调结构,保持经济发展良好态势。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主攻方向,实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0条、稳增长保态势25个重大专项、财政支持稳增长18条等政策举措,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实施“双十”投资促进计划,启动养老健康家政、旅游休闲等六大消费工程,制定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效应持续显现,房地产投资逐步回升、商品房销售逐步回暖。

  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启动技改提升工程和工业强基工程,智能终端、智能装备、现代家居等终端高端产品及传统产业中的高附加值产品较快增长,宇通客车拿到法国大订单,中铁盾构全球最大的矩形掘进机走出国门。出台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行动方案和“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支撑带动作用继续增强。加快实施农业“三大工程”,颁布全国首部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新建高标准粮田915万亩,夏粮、秋粮和粮食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增产58.96亿斤;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72个、总数达到200个以上,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设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获得批准,新增25个院士工作站,新当选3名院士,获得28项国家科技奖励、数量创历年新高。扎实推进开放式创新,中科院等一批高层次科研单位在我省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培育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积极保障要素供给。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为重点,深入推进银企、产销、用工、产学研对接,出台加强金融服务意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5.3%、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新增上市企业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140家,全省新增融资6794亿元。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落实减免税政策,企业减负600多亿元。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深入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和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完成48台燃煤发电机组锅炉烟气综合治理、1147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拆改849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38.4万辆黄标车,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60万吨焦炭、72万千瓦电力等落后产能任务;强力整治农作物秸秆焚烧。强化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二)强支撑增后劲,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坚持长短结合,持续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强化航空枢纽建设,覆盖欧美亚的货运航线网络初步形成,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40万吨、增速居全国主要机场前列,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建设初显成效。一批知名物流和电商企业入驻,郑欧班列运营综合指标居中欧班列首位,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领跑试点城市,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高端产业集群培育初见成效,智能手机生产和维修量突破2亿部。推进城市功能区连片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综合承载能力继续增强。实验区的开放窗口平台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强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郑徐高铁主体工程完成,郑焦、郑机城际铁路投入运营,郑万、郑合、商合杭高铁开工建设,郑济、郑太高铁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信阳明港机场开工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电力项目建成投用。落实与三大电信运营商、铁塔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我省成为全国七大互联网信源集聚地。河口村水库建成蓄水,出山店和前坪水库开工建设。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出台“三个一批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扩能增效工程,完成42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2000吨、日供水能力80万吨。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乡村畅通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改造危桥8万延米。

  (三)促改革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加快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着力提高开放招商实效,为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障碍、影响民生保障和社会公平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稳定激化社会矛盾的突出隐患为重点,积极跟进落实中央举措,务实推进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省市和直管县政府工作部门全部建立权责清单,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面展开,“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全面推行。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取消下放项目核准权限,推行资产证券化、股权债券融资等投融资方式,设立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等10多只基金,总规模3000亿元的城镇化发展基金已落地42个项目、总投资1057亿元,106个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省级示范项目有序实施。加快金融改革发展,41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中原农业保险公司、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中原资产管理公司开业运营,“金融豫军”继续壮大;组织市县领导干部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培训,提高金融运作水平。全面推进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三项试点进展顺利,省管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实施意见出台。统筹抓好其他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启动,4000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基本具备颁证条件,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展顺利,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质启动,县域医疗联合试点有序开展,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成,供销社、国有林场、职业教育等改革取得新进展。

  扩大开放招商。制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与国内9个关区、11个检区实现通关一体化,与沿线国家达成一系列合作成果。加快开放平台建设,肉类、活牛指定进口口岸投入运行,全国邮政国际邮件郑州经转口岸获批,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三期基本建成,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减少外商投资项目备案范围,简化办理流程。举办第九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活动,推动产业集群式引进,开展招商引资专项督查,狠抓签约项目落地,又承接一批基地型、龙头型、中心性项目。

  (四)惠民生增民利,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加大民生投入,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在全国率先实施贫困县考核评价办法,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和干部驻村帮扶,1.2万名重点村第一书记全面到岗就职,实现对贫困村定点扶贫全覆盖。实施“三山一滩”群众脱贫工程,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又完成121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6万深石山区群众扶贫搬迁,全省12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额完成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扩面任务。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199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人均提高到78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不低于225元和115元,农村五保对象年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不低于3800元和2800元。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建成县级社会福利中心17个。加快养老健康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增加到32.2张。保障性住房开工48.5万套,基本建成34.8万套。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幼儿园1660所;继续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城乡统一;加快普通高中改造项目建设和多样化发展试点,持续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教攻坚二期工程,中职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学费全免;启动高等教育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15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有序推进;争取“985”“211”高校追加招生计划3600多人。启动基层卫生人才工程,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达到40元。实行城乡一体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实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推出豫剧《全家福》等精品力作;广泛开展“中原文化大舞台”活动,文艺惠民演出实现城乡全覆盖;加强标志性文化项目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健康发展。体育、档案、史志、文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积极防控风险维护稳定。着眼“双安”、强化“双基”、推进“双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出台防范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意见,深入开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案件非法集资集中整治,完善企业担保链风险化解机制,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防严打暴力恐怖活动,强化维护国家安全和反邪教工作,依法按程序解决信访群众利益诉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上升!

  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廉政建设部署,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我省20条意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专项治理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着力解决不严不实和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防止“四风”反弹,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加强政府立法和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驻豫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地方发展做出新贡献,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双拥工作深入推进,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外事、侨务、港澳、对台、民族宗教、统计、参事、地质、气象、测绘、地震、对口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特别是,配合国家成功举办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把郑州推向了国际舞台,充分展示了我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有效扩大了河南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各位代表!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长期看,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公共服务水平低,脱贫攻坚任务重,体制机制不活。从短期看,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部分行业困难加剧,一些国有企业亏损严重,一些县城房地产库存过大,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种粮比较效益下降,风险隐患增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严重雾霾天气频发,重特大安全事故仍有发生,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与人民期待还有较大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不作为、不愿为、不会为问题依然存在,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勇于担当,认真解决,努力让人民满意!

  三、2016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世界经济虽有积极变化,但总体上延续疲弱复苏态势。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形势严峻,环境复杂,但我省重大战略叠加效应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红利加快释放,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综合竞争优势正在形成,推进四化同步和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巨大,尤其是传统农区去产能包袱小、发展潜力大,有条件对全省经济增长发挥更大作用。我们既要正视问题、防范风险,长期应对、打好持久战;又要增强信心、奋发有为、久久为功,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值增长7%,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1.6个和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改善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生产总值预期增长8%左右,充分考虑了我省发展的必要性,以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客观估计了发展的可能性,以释放潜力。近年来我省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要素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区位和市场优势更加凸显,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只要我们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实现这一目标完全可能。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7%,低于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这不同于以往。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影响:一是趋势性因素。近几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速一直回落,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只增长0.8个百分点,我省的趋势与全国一致。二是价格因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全国连续46个月、我省连续43个月下降,直接降低了税收增幅。三是政策性因素。国家推进税制改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四是结构性因素。我省财政收入结构不优,非税收入占比达30%,税收收入对房地产依赖大。总体上看,在财政收入下拉因素较多的情况下,我省的安排是积极稳妥的。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全面落实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应时合势、精准发力,遵循规律、注重实效,创新机制、改进方法,总揽全局、两手都硬,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更加注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工作中要突出“一个引领”,做到“五个坚持、五个着力”,就是以“经济发展新常态怎么看、怎么干”的重要论述为引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保持经济较高速度增长;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着力促进转型提质增效;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四化同步发展,着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统筹平衡,着力防范化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一)加强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调整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为稳定增长、提质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加快产业发展新旧动力转换为中心任务,以需求特别是消费升级趋势为导向,以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为引领,强化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增强“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支撑带动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一是以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局部突破为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重点支持重大技术攻关、骨干企业智能化改造和重大产业基地建设,推动电气装备、矿山装备、现代农机、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率先突破。二是以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抓手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提升智能终端、智能穿戴生产能力,加快发展软件开发、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三是以绿色安全、知名品牌为引领推动食品工业增创新优势。支持已有知名品牌叫得更响,培育和引进更多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提升卷烟品牌竞争力,加快发展冷链、休闲、健康、饮品、配餐、主食等需求稳定增长的食品产业,促进食品工业壮大规模、提高效益。四是以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汽车整车制造为重点推动汽车工业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充电设施,鼓励企业重点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并大力发展相关零部件产业,加速电动汽车产业化,支持宇通新能源客车做大市场规模;完善低速电动汽车规范运营机制,加大农村市场推广力度;大力吸引骨干汽车制造企业布局河南,推动现有汽车企业开发新车型、引进新车系。五是以延链补链、降本增效、兼并重组为主攻方向推进能源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支持钢铁、电解铝等产业扩大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规模。推动煤炭、化工、建材等产业加强成本管控,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减亏扭亏,提高效益。六是以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市场规模为重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重点提高疫苗、抗体药物、诊断试剂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加快中药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中成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化。七是以技术突破、应用推广为重点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突破高效节能变压器、高效一体化电机等关键技术,开展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示范,加快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八是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为引领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强化物流中心枢纽功能,推进物流园区智能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改造,加强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以物流带动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龙湖金融中心建设,积极稳妥发展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租赁等新兴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带动研发设计、专业生产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九是以民生消费为导向促进消费品工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壮大提升纺织、服装、鞋帽、家电、家具、厨卫、首饰、生活快消品、时尚用品及家装建材等产业,大力发展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居民和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支柱服务业转型升级;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打造郑汴洛焦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积极培育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大别山、沿黄生态旅游发展区和都市休闲旅游发展区,建设精品线路,优化景区环境,严格质量标准,提高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十是以去库存、促消费为重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支持缴存职工用公积金贷款改善住房条件,将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常住人口纳入公积金覆盖范围,促进新市民在城镇购房,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建立购租并举住房制度,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率,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公租房新增需求主要通过发放货币化补贴、政府购买或长期租赁商品房解决。防控商业地产风险。鼓励房地产企业跨界发展。推广装配式建筑,鼓励发展绿色建筑,提高建筑业整体水平。

  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分类施策,支持各类困难企业分兵突围。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停产半停产的企业,鼓励兼并重组或依法破产,妥善安置员工、处置债务,有序实现市场出清;对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的企业,推动提标改造、优化升级;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继续予以支持。二是多措并举,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积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全面落实国家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电力价格等政策,制定出台我省降低企业交易、人工、物流、财务等成本和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坚决遏制乱收费行为。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挖潜,实现降成本、增效益。三是强化服务,创新政府支持方式。继续开展银企、产销、用工、产学研对接,重点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运用基金参与、购买服务、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领军企业发展和优质项目建设。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对创新创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继续挖掘需求潜力。实施“1816”投资促进计划,在10大领域实施800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6万亿元;加快推进列入国家11项重大工程包的项目建设,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工程。实施新兴热点消费促进工程,努力提升教育培训、健康养老、家政服务、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能力,大力催生跨区跨境、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等信息消费,落实好皮卡等轻型货车下乡政策;争取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消费信贷,改善消费环境。引进外向型项目,培育出口基地和外向型产业集群;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其他需求旺盛产品进口。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化新型城镇化带动,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区域发展协同。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出台县级以上城市落户措施,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促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坚持中心带动、向心发展、错位发展和互动发展,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着力构建“一极三圈八轴带”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优势。支持郑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商都,打造全国区域性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巩固提升洛阳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地位。推动开封建设新兴副中心城市。促进周边城市与郑州都市区融合对接,构建组合型大都市地区。建设开港经济带、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沿黄生态带,打造郑汴一体化升级版。支持洛阳、开封、新乡、许昌、漯河等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较好的市,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提质发展;支持平顶山、安阳、鹤壁、焦作、濮阳、三门峡、济源等资源型工业比重较高的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接续替代产业,重点推进转型发展;支持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农业比重大的市,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努力实现跨越发展。鼓励省际城市提升综合承载功能、产业发展水平和交通通达能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支持省直管县加快建设地区副中心城市。

  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加快解决“城市病”,增强城市宜居性。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启动省域城镇体系空间规划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专项规划编制,加强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约束和指导。推进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实施垃圾处理和公厕建设、供暖工程、生活饮水提质、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与扩容、排水排涝和雨污分流、管道燃气延伸等工程,加强道路交通和停车场建设。改进城市管理,启动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提升县级城市管理水平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城市精细化规范化数字化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提高粮食产能。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大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粮田700万亩。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完成10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年度任务,基本建成8个抗旱应急水源小水库和一批抗旱应急水源引提调工程。

  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计划,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效益和安全水平。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持续提升果蔬、花卉苗木、生猪、家禽、肉牛肉羊、奶业等集群发展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和畜牧业渔业转型升级。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启动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和乡村特色经济园区。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积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

  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试点,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探索不同层级整合涉农资金的有效方式。抓好农垦、国有林场、集体林权、供销社等改革。组建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乡村畅通工程,新建改建1.3万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5万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村村通自来水。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环卫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改房、改水、改厕、改能、改路工程,探索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做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第二批试点工作。

  (四)厚植发展优势,蓄积发展后劲。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加快推动局部优势、单一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化。

  提升科学发展载体建设水平。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发挥郑州机场龙头作用,着力拓展航线、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安全运营,尽快形成四港联动、多式联运体系,以大物流支撑大产业;加大集群招商力度,抓好签约项目落地,加快形成主导产业;高水平推进城市功能区连片综合开发,尽快建成航空都市框架;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推进投融资、贸易、物流、监管便利化。深入实施“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推动商务中心区提升生产性服务功能、特色商业区提升生活性服务功能。鼓励高新区、经开区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加快二次创业,争创“国字号”。

  增强重大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尽早开通运营郑徐高铁,加快建设郑万、郑合、商合杭高铁,开工建设郑济、郑太高铁及郑州南站至洛阳等城际铁路,力争开工建设焦作至济源至洛阳城际铁路,积极推进机场至郑州南站城际铁路、蒙西至华中铁路通道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改造升级干线公路,推进内河航运建设。统筹地区性机场建设,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速宽带网络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扩容省际出口带宽和直达外省方向,提升国际通信能力。推进出山店、前坪水库建设,力争开工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启动宿鸭湖水库清淤工程,建设引黄调蓄工程,完成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年度建设任务,力争建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加大城乡电网建设改造投入,加快实施电网优化完善工程,发展绿色煤电和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推动洛阳石化炼油扩能改造及配套管道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工程,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等平台建设,创新政策和机制,培养引进一批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航空经济等紧缺人才,吸引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持续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工程,建立健全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对接机制,加强技师、高级技师培养,造就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五)强化开放带动,增强内外联动发展能力。适应开放新形势,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深化与卢森堡货航公司战略合作,推动与波兰国铁公司、卢森堡国铁公司战略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空铁国际国内双枢纽。支持郑欧班列开辟新线路,打造境外集货分拨多枢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国际产能、装备制造合作和跨境并购,引进先进技术、知名品牌、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深化与沿线国家资源开发、农业、旅游等合作。鼓励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海外仓”。

  突出抓好开放招商。依托科学发展载体开展链式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鼓励与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办好第十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五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第十一届豫商大会等经贸活动。(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二版)强化签约项目督查,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坚持引进外地企业和支持已入驻企业、培育本土企业并重,加强签约项目跟踪服务,推动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

  持续优化开放环境。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健全外商投诉权益保护机制,推动招商由主要靠优惠政策向主要靠优质综合服务转变。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完善“一站式”大通关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申建河南自贸区。支持有条件的市县申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集中查验场所。加快建设郑州航空、铁路国际枢纽口岸,创新发展郑州多式联运监管中心,积极申建药品进口口岸城市和进境植物种苗等指定口岸,建成进境粮食口岸,推动汽车整车、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活牛等指定口岸协调联动,发展口岸经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围绕解决突出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创新热情,增强发展内生动能。

  深化重点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三项试点,实施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继续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省级禁止类和限制类清单,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收益和分配机制,开展有稳定收益的特许经营项目示范,设立铁路发展基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业发展,争取再有50家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或达到组建标准,大力引进省外境外金融机构在豫设立分支机构,争取设立民营银行、中原寿险公司;推动企业境内外上市、挂牌、发行债券,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支持中原银行加快网点布局、郑商所扩大交易品种和规模,完善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功能;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推进营改增试点,推进消费税和资源税费改革,做好税收征管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抓好气象现代化试点省建设。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省直管县体制、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

  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建设众创孵化空间和创新创业投融资平台,培育一批创新龙头企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开放式创新,再引进一批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团队、创新型项目和知名研发机构。继续实施省级研发机构大中型企业全覆盖工程,推进中科院河南合作平台建设,争取中科院在豫设立分院级研发机构,建成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开工建设省科技馆新馆。加快创新载体建设,积极申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业态模式创新,落实“互联网+”行动方案,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深化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推进股权众筹试点,促进线上线下协同创新创业。

  (七)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美丽河南。坚持治、防、管一体抓,继续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和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保护“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

  以解决大气和水污染为重点实施有效治理。突出抓好燃煤污染防治、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控制、扬尘综合治理、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重点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散煤替代,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和改造不符合要求的发电机组和燃煤锅炉,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实施第五阶段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省级安排10亿元雾霾治理资金,支持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技术改造等重点工作,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遏制雾霾天气频发态势,力争郑州等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抓好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水污染防治。加快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消除黑臭河。加强种植、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及修复。

  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系统建设为重点狠抓源头预防。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和静脉产业园建设,开展低碳城市和园区试点,推进建筑能效提升和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实施工业余热暖民工程和节能节水行动计划。持续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和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沿线等生态廊道建设。加强湿地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以完善制度机制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和行业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怠政失职。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探索建立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引入第三方治理。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突发性灾害事件应急机制。开展环保综合督查和重点领域环境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清理整顿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加强环保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依法公开环境信息。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

  (八)建设文明河南,提升发展软实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文化活力实力竞争力。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快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开工建设二里头夏朝遗址博物馆、中原考古博物院等项目。继续实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建设“书香中原”。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太极拳等项目申遗。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快中原智库建设。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依法建网管网用网,用正能量滋养网络文化,让网络空间更加繁荣清朗!

  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实施文化产业“双十”工程,用好中原文化股权投资基金,推进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原云大数据中心、河南文化艺术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突出“老家河南”主题,打造根亲文化品牌。充分发挥航空港卫视等对外融媒体传播平台作用,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壮大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大象融媒体集团,完成省广播电视台、广电传媒控股集团组建。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完善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监督管理机制。

  (九)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以实施重点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打好脱贫攻坚战。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五条途径”,落实“五项举措”,强化“五个保障”,健全脱贫攻坚联动机制,完善定点扶贫机制和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顶层设计和模式创新,推进扶贫搬迁后土地复垦及地票省内交易,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向贫困地区集聚,实现兰考、滑县率先摘帽,全省10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必胜!

  促进就业和居民增收。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妥善解决化解过剩产能中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问题,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稳定扩大就业。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落实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和乡镇工作补贴,持续增加城镇中低收入者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性、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坚决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将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提高到80%、75%左右,适当提高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水平和支付比例,加快推进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做好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规划和部署,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年人均补助标准再提高30元,探索建立城乡大病保险对贫困对象、高额医疗费用患者倾斜机制。开展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试点。提高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保障水平,城乡低保财政补差水平月人均分别提高15元和12元,农村五保对象年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人均4000元和3000元。棚户区改造开工36万套。发展红十字事业,鼓励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全部建成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优化布局、提高质量、解决教育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快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工作,启动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快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免除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推进品牌示范和特色职业院校及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调整中职学校布局,省属高职高专生均拨款标准再提高800元。加强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高校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创建一流大学,推进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省属本科院校生均拨款标准再提高400元。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办好特殊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完善助学体系,对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资助全覆盖。努力让河南学子接受优质教育!

  推进健康中原建设。着力解决医疗机构布局不均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足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构建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有序扩大县域医疗联合试点,深入开展居民健康签约服务试点,继续推进基层卫生人才工程,促进分级诊疗。建成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主体工程、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加快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建设,打造服务河南、惠及周边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45元。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身心更健康!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反恐怖工作和打击犯罪机制,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做好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服务、帮扶等工作。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注重依法化解社会矛盾。改进公共法律服务。加强社区建设,推行政府购买社区社会服务试点。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人们远离非法集资,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监管部门责任,分类处置和依法解决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非法集资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检责任,坚决遏制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支持驻豫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持续开展双拥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工作。加强民族宗教、统计、参事、史志、文史、档案、地震、测绘、对口援疆等工作。

  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面建立权责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加强和改善事中事后监管,推开“两随机、一公开”检查,切实把该管的管好;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公开,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改进政府立法,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认真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重大决策法定程序。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启动“七五”普法。依法接受人大及其会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会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拓宽参政议政渠道,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让人民群众更有效地监督政府,让行政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和阳光下运行!

  持续转变工作作风。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深入开展“双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加强政府作风建设,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整治顶风违纪行为,决不让“四风”反弹回潮。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实话、察实情、出实招。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公务人员素质能力。健全岗位履职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督促引导各级公务人员履职尽责、勤政有为、真抓实干。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全面覆盖的督查机制,坚决遏制“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现象,下决心打通政策落实中的“中梗阻”和“最先最后一公里”!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规政纪教育,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各项规定,推动监察和审计全覆盖,强化巡视巡察监督,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以坚如磐石的意志和决心反腐惩恶,以反腐倡廉实效保障发展、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

  实干托起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凝神聚力抓落实,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征程中砥砺前行,努力实现“十三五”顺利开局,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更加出彩!

187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