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办公文秘 > 文秘写作 >

“春节印象”过年范文

时间: 良兴1191 分享

  2019年春节即将来临,那么关于“春节印象”过年的文章应当怎么来写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印象”主题优秀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春节印象”过年范文

  “爷爷看家,朵朵回家”,这是我妻侄女的小女孩在春节过后与爷爷道别时说出来的。

  妻侄女是桃源牛车河人,学路桥的,侄女婿是衡阳杉桥人,也是学路桥的,结婚后安家长沙,有一千金已岁半,乳名朵朵。一家三口春节回家过年,要赶正月初七上班,初五就要回长沙了。动身时爸爸妈妈奶奶均已上车,见爷爷还未上车,便闹着:“爷爷还没上车”“爷爷还没上车”。她爸妈告诉她“爷爷不上车,要看家”,她似乎已懂,连说了两句“爷爷看家,朵朵回家”表示理解,逗得众人开怀不已。

  乍一听,没什么,就是小孩咿呀学语中的一句口齿伶俐而已,但这八个字的简短童言触发了我的思想阀门,话里好像还有更丰富的东东……

  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家”不是现在这样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家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

  都是一个“家”的,讲求的“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所以,不存在“爷爷看家,朵朵回家”这一说。

  爷爷要看守的家就在这大山深处的毛坪

  现在可不同了,父母、子女虽说是一家人,但分居在不同的地方。象妻侄女他们一家人可以说就有三个“家”了。在朵朵的印象中,衡阳一个爷爷奶奶,桃源一个爷爷奶奶,长沙一个自己的“家”。所以就出现了一个“谁看家,谁回家”的问题。

  还有“家“分得更细的。我认识一朋友,他们俩口子都是退休教师,家有一双女儿,均已成家,大女儿安家北京,小女儿读博美国。小女儿给他们找一加拿大女婿,在沈阳外教,如果她们添一小孩,又会生出“看家”“守家”“回家”的问题。

  这就是现代社会对传统“家”的冲击。“家”有多处,小孩虽小,她们是能感知的。

  “家”有多处,乡村有老家,城市有新家,这就出现了谁“守家”谁“出家”的问题。“爷爷”要“看家”,“我”和“爸爸妈妈”要回“新家”去就业打拼了,因而出现了“老人”守“空巢”的现象。这还是“后辈”在外混得不错的比较好一点的情形,“后辈”们会在城市“新家”安居,给他们的“朵朵”们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她(他)们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给她(他)们一个很好的起跑线。如果“后辈”后混得不乍的,那就会出现另一种“儿童留守”的情况,那将是“我和爷爷奶奶要看家”“爸爸妈妈要捞钱”“拜拜”的话别情形了。

  其实,童言并不知道什么“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但这一现实对她(他)的影响,她(他)们还是能感知的。据说,朵朵她们一家回长沙后接着去了衡阳。离衡时也是说了一大串:“爷爷再见,奶奶再见,姑姑再见,哥哥再见”,最后说不了了还来了句“都再见”。

  昨晚,看了一篇关于春节印象之类的文章,有网友在评论时有一段话给我印象特深:“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却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躯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有了无穷无尽的牵挂……”

  万家团圆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是传统春节的文化内核。“有家的地方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可安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看来,社会虽然高速发展,但“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会很突出,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还任重而道远哦!

  “春节印象”过年范例

  我记忆中的春节只有祖母,一听母亲说,祖母是咱家最大的官”,队里的妇女队长;二祖母在咱家有绝对的权威,说话算数。

  那是七八岁,或者说更小的时候或者更大的时候,总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过年是我特别渴望的。

  这一天,祖母会早早地把我和弟喊起床,然后义正辞严地警告我们,今天只能说吉利话,切记不能说“死”“寂”“灰”“过”“老”之类的,祖母的神情特别严肃,好像今天说别人死,那人果真会死掉的。我和弟听得一愣一愣的,灰头灰脸,连忙用手盖住对方的小嘴,相互告诫,“今天一定说吉利话,千万别漏嘴了”。祖母见状,满意地笑了,接着从身后拿出两条红围巾戴在我和弟的脖子上,抱起我们,使劲地亲一下每人,还说,如果做得漂亮的话,等下吃饭祭祖时,给你们俩人祷告平安,你们便会长得胖胖的,一年内不会生病,听得我和弟眼睛亮晶晶的,啄米似地承诺保证说吉祥话。

  五点,我们开始吃年饭。

  面对丰盛的一桌子菜,我们早就按捺不住了,渴望祖宗们早点吃完,于是我和弟立在桌旁,抢着给祖宗们倒酒、盛饭、喊祖宗、收拾祖宗的碗筷,然后正襟危坐,等待祖母一声令下,其实我们早就想好要吃“滑肉”(油炸酥肉)。

  还是腊月二十三那天,我、弟、小姨围着祖母转。祖母从锅里捞上来一块“滑肉”递给小姨,她的那块瘦肉多,里面居然包着个蛋;同时也递给我一块,我这块肥肉多、也没有蛋。在小姨吃的时候,我私下里仔细瞧了瞧,小姨的那块,个头大,可以包蛋;颜色暗,定是瘦肉。这一次面对一大盘“滑肉”,我铁了心是要吃带蛋的“瘦滑肉”,于是专拣又大又暗的,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始终没有碰到带蛋的“瘦滑肉”,现在祖母过世了,也无从问及当年缘由。

  “瘦滑肉”没吃到,“压岁钱”是少不了的,母亲在吃饭前偷偷地把我和弟喊到一边,“要说最甜蜜的话给祖母和祖父听,这样,得的压岁钱就多”,还要吃得很慢,因为当天要把一年的话说完,为了压岁钱,为了一分钱五个的“蝴蝶转”烟花,要我和弟弟吃多久都可以。在漫长的等待中,祖母终于代表祖父发压岁钱了,我和弟高呼“万岁”后,一哄而散,随后去了商店,买回了“蝴蝶转”,祖母说,用绳子捆住“蝴蝶转”,挂在桃枝或者竹枝上,等天黑了再放。

  绚丽的烟花虽然很短,特别像花丛中翩翩飞舞的蝴蝶,这时候我是特别高兴的,远远地躲在旁边看,兴奋地跳着、叫着、喊着!心里盘算:明年嘴巴再甜一些,再多买五个“蝴蝶转”。

  下午便是祖母领着我们围坐在炉火边,祖母可厉害了,不但是队里的妇女队长,还读过几年的私塾,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狼外婆、小红帽、白雪公主、桃花精,还有柳树妖之类的故事,满脸是得意的神情!

  然而我们最感兴趣的是那些火钳上的糍粑、埋在火灰里的红薯、芋头,看着它们烧得哧哧响,不管熟与不熟,烫与不烫,在祖母的呵斥声中把它们翻过来倒过去,掉了,捡起来,拍拍,吹吹,捏捏,然后放好、埋好,祖母说,“莫动!等熟了再去拿”,我们嘴里应答着,眼睛却在咕噜噜地转,我们哪能坐得住呢?

  然后,祖母带着我们去看龙灯、舞狮、三棒鼓、看木偶!

  祖母可神气了,后面跟着一溜的孙子辈,走起路来,特别威风;说起话来,音量特别大!祖母真了不得,她知道赵家有龙灯,郑家有舞狮,罗家有三棒鼓,李家有拉木偶的,要我们远远地追着,远远地看着,既饱了眼福,省了钱,孙子辈又能称心如意。

  晚上,在堂屋里摆上两张八仙桌,桌上放满了花生、瓜子、糖果、雪枣、焦切还有桂花糖,摆放着八杯红糖姜茶,家里所有人分坐在八仙桌,吃茶点、谈年,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下桌的,只有实在撑不下的时候,在祖母的劝诫之下,才恋恋不舍地下桌,离开之前还要抓两颗糖果放裤袋里,明天还要吃的。

  春节过去很远了,我也再回不去,小时候的记忆却是一辈子的记忆。

  “春节印象”过年精选范文

  时光流转,已是经年,春节指日可待,放下手头的工作,蓦然回首才知道时光匆匆催人老,小时候的盼年,已成遥远的往事,现在方觉得怕过年,因为又老了一岁,真想让岁月停留,叫青春不老,可叹是枉然……
  小时候,过年是一个遥远而又幸福的期盼,因为可以吃好东西,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放鞭炮,可以满街的玩耍……

  (一)办年
  记得那时,左邻右舍一到腊月,便开始张罗过年的食粮,我家门前的石碾从此便不停的劳作——碾小米、碾玉米、碾地瓜干、碾高粱……碾小米和玉米得碾好几遍,用“箩”(一种原始的筛细面的工具)筛虑出细面后再碾,直到全都碾细过滤,为的是蒸米面(一种整块的用小米面做成的糕),刚蒸出的米面有几寸厚,记得母亲用家里最大的大铁锅(俗称八刃锅),放上木头篦子,得蒸好几锅,刚出锅的米面、卷子热气腾腾,放在院子的石磨上晾着煞是馋人,蒸成的米面为的是给年后来家的客人吃的,玉米卷子是年前年后自家人吃的。最累人的当属做豆腐(俗语“都福”),图个吉利,家家户户都在筹备最少也得做一包,做豆腐之前得先用水浸泡豆子,然后再在石磨上磨,两个人围着石磨推,起码得推上一个下午,然后用纱布过滤后下锅,母亲总是亲自把关,把豆浆过滤好后,让姐姐们拉风箱烧火,最后还得掌握火候,用卤水点,做出豆腐后,母亲便先割出几块,端上新鲜的韭花,让全家人美美的吃上一顿。更诱人的便是炸丸子,母亲总是不停的张罗,先是杀鸡剁鸡肉炸鸡肉丸子,切萝卜炸萝卜丸子,切鱼炸鱼丸子,切藕炸藕盒……烧得滚烫的油锅,各色丸子在锅里翻滚,伴随飘逸出的花生油香气,隔得老远就能闻到,这些早已作为乡亲们“办年”的标志。

  (二)年集
  过去我们家乡就两个集,一到腊月,集上就开始上年货,萝卜钱、灶王爷便是年货的上市的开幕,海带、鞭炮陆续登场,我们小孩最是期盼赶年集,因为人多、货物多,此时父亲母亲便把粮食用小推车推到集上变卖间或年底过上一头大肥猪,手头会更宽裕,这时母亲便数落着给我们每人添上件新衣服,总得过年能看得出新鲜,穿上出来孩子们之间便相互对比看谁添了一整身还是添了一件。我们小孩也喜欢去赶年集,向父母要几块钱,便相约几个伙伴,蹦蹦跳跳的到集上,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鞭炮市,那时的鞭炮市是公开的,叫卖声、爆竹声、鞭炮声,热闹非凡,我们便买上一块钱的小鞭(当时是一块钱50个),然后买上一块钱的炒果子(炒花生),一边放着、一边吃着就回来了,晚上拿出小鞭到处放,炸冰块、炸土块、炸树皮……煞是开心!

  (三)拜年
  腊月三十,贴上对联,母亲炒上几碗菜,然后大锅炖上一锅菜(粉皮、海带、猪肉),全家人坐下,父亲给我们拿出白酒和红酒(当时只有甜酒),哥哥、姐姐们能喝的喝个白酒,不能喝的喝红酒,母亲一边吃着菜,一边还得蒸年夜饭,吃罢年夜饭,我们姊妹几个都出去玩了,当时也没有今天的春晚,只有门前的广场,人们都喝的红红的脸庞,三五成群的拉呱,都在比赛谁喝酒喝的多,晚上我们回到家,帮母亲把木棒(家乡的风俗叫拦门棒)放在门口前,然后母亲烧上香,我们就帮着插在门口两边,姐姐们就拿出白菜剁饺子馅包水饺大年,等到快十二点的时候都一起发纸麻,放鞭、烧纸、磕头、祭拜……期待一年的顺顺担当……天一亮我们小孩便拿着一个塑料袋,挨家挨户去磕头,为的是能挣上两块糖,伙伴们都相互串门,碰到一起时便比较谁挣的糖多,最可笑的是有时为了能挣得糖,还到辈分比自己小的人家去拜年……

  (四)年闲
  记得大年夜这天,母亲不许我们多说话,也不准我们泼水,因为图吉利,并且说天上的仙人们都下来过年,下午水缸里打满水,提前一天洗好脚,从初一开始不能炒菜只能炖菜,想喝稀饭也是用年夜做的米饭,卷子也是溜着吃,就这样一直到过元宵节,才能炒菜,这段时间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家里的亲朋好友总是借这段时间来做客,因为饭菜方便炖上就是,为盼着能吃上鸡肉和鱼丸子,并且也可以跟着父母走其他的亲戚,当然更能吃上好饭菜。这当儿村里来照相的、买糖葫芦的、交换郎子的、玩杂耍的……有限的压岁钱便有了用场!晚上大人们打扑克的、听书的、衲鞋垫子的……真是热闹而又充实,就这样不知不觉走过了正月。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变的越来越丰实,“节”变得越来越厚重,“春”变得越来越温暖,紧张繁重的办年,已经不复存在,一切都是便捷,一切都是从容,馒头是机器的、煎饼是自动的、豆腐是现成的、炸丸子也是用燃气……带之而来的是灌香肠、熬肉冻、蒸花卷、喝可乐、品干红、尝米酒、看春晚、帖春联、话幸福……春节成立人们联络感情,传播文明的载体,沐浴在三个文明的浩浩春风里,我欢呼、我祈祷、我祝福:愿我们的家乡年年有新貌,愿我们的祖国岁岁是花季!

“春节印象”过年范文相关文章:

1.春节印象作文800字精选

2.过年话题的作文600字

3.家乡的春节作文800字

4.关于描写春节的作文500字

5.描写春节800满分作文精彩例文

412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