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大全 >

基层新答卷心得体会6篇精选

时间: 刘丽666 分享

  近日,乡里组织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基层新答卷》系列节目,为报道的许多干部群众深受感动,我们应该学习其中的精神与奥妙之处。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基层新答卷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基层新答卷心得体会

  昨天,通过单位组织观看了央视《基层新答卷》系列报道,我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十分重要,在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总是在基层。在基层工作可以有大量的机会去接触基层、了解基层、与基层的人员进行更多的互动。基层的一切是最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的真实情况,基层工作是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纽带,工作对象就是广大的百姓。只有亲自上阵带着干,当干部的才能真正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

  一个人的美,不只是外表,更重要的是心灵。只有心灵美才能内修政德外树形象,凝聚人心,做事成功。基层干部只有内强素质,外立形象,严格要求自己并敢于牺牲个人利益,走就群众路线,始终想着为群众做好事,与时俱进,努力扎实的工作,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努力做好基层工作,才能最美。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基层工作,笔者认为从以下几点:

  当前,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只有刻苦学习,不断增长知识,才能提高本领,干好工作。学习要根据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学习政治理论,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要学习市场经济、科技文化和法律知识,学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经济知识,还要学习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基层干部工作的第一线是农村,经常会遇到计划生育、宅基地纠纷等难题。能否化解、疏导和处理好这些难题,是衡量一个基层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因此,不能只靠行政命令,而要善于讲政策,讲方法。我们要注意学会运用思想的、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多种手段,解决农村问题,为群众服务。

  工作中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变作风,把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务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知道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牢记群众的小事就是天大的事,你心中有群众,群众心中才有你真抓实干一心一意为群众干实事,热情服务,出实招,干实事,鼓实劲,做到干净干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基层干部在群众心目中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带着感情坚持依法办事,心中有群众,始终想着为群众做好事。群众问题早发现、早办理,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及时反馈,努力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用真诚去化解邻里纠纷。基层干部与群众要建立起“鱼水情”,才能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助于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解决信访问题。

  篇二:基层新答卷心得体会

  1月27日农委和农业园区组织观看了《基层新答卷》专题报道,通过典型的案列介绍,自己颇有感触,产生以下几点想法: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思想上,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提高政治素质。要始终坚持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以及十大届五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并且有计划地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从根本上提高政治素质。2016年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开端之年,对照自己分管的农委和农业园区工作,在学全、学透、学深党的方针政策基础上,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方案,组织实施好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

  (二)深入基层,勇于担当。在工作上,一定要深入基层,脚踏实地,安于本分,严于律已,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片中的几位干部都是深入基层经常化,不是为了下基层而下基层的,每次去基层,都会发现问题并且帮助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走到群众中去,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找准工作重心。扶贫开发工作是乡村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应当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弄清楚低收入户、五保户等群体的实际情况,应做到户户到、户户访,跟踪管理每户的实际情况,确保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低收入户的认定工作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让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让贫困人口切实摆脱贫困。群众拜托的大小事情,都要有帮助解决的责任意识,不能怕失败,怕有“后遗症”纠缠不清。群众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小事,但是我们干部不能当作是小事,要出以公心,要坚持原则,要当作大事儿来办。这样群众才能信任我们,才能处出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

  篇三:基层新答卷心得体会

  近期,我乡全体党员干部在乡镇点名会议室观看了《基层新答卷》相关视频,该视频详细报道了基层在扶贫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由此,对于我乡这样的相对贫困的乡镇,在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良好政策机遇,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我,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规划

  当前我乡农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规模小,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充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成为一个重要原则。从过去的实践情况看,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前瞻性。二是具有和谐性。三是以人为本。要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便利农民生产生活。但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陋习和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民居上一个层次。

  二、新村庄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

  新村庄建设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不一样,不能雷同于城镇,不能简单地抄袭城市,搞“小区化”,防止“贴瓷砖、住洋楼、扛着粮食上高楼”的现象出现。目前领导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

  三、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生产发展了,才有能力建设新村镇,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新的村庄规划建设搞到什么程度,要考虑群众经济实力,实际上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只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

  篇四:基层新答卷心得体会

  近日,乡里组织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基层新答卷》系列节目,为报道的许多干部群众深受感动,他们扎根基层,创新方法,谱写了新时期基层扶贫与发展的新篇章。他们的精神与方法,值得我们沉思与学习。

  特别是现在搞的脱贫攻坚奔小康,首先要摸清贫困户真正的贫困原因,了解贫困户对于如何脱贫的想法,在致富方面有什么具体需要,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实现所谓的精准扶贫。如果仅仅坐在办公室中靠想像,搞纸上谈兵,搞理论测算,可能就会既扶不了贫,也脱不了困,还浪费了国家有限的扶贫资金,更伤了老百姓的心,影响干群党群关系,影响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我想,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还要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滴水穿石”精神,说:“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一个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进程,都应该不追慕自身的显赫,应寻求一点一滴的进取,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当每一个工作者都能成为这样的‘水滴’、这样的牺牲者时,我们何愁不能造就某种历史的成功契机!”当前,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在抓工作上不能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不能做到久久为功。干部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对当前受益的事情考虑得多,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考虑得少;有的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忽视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有的好高骛远,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大口号、“大思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发生偏离;有的急功近利,不惜“寅吃卯粮”、“竭泽而渔”谋发展;有的沽名钓誉,不重实际效果,片面追求社会影响、新闻效果和轰动效应;有的重“官意”,轻民意,作决策、干工作一切围绕着领导人的注意力在转,有的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就关注和投入精力多,对事关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就重视不够。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扶贫工作队一换,发展规划、工作思路、宣传口号等也跟着换,甚至是“一朝君子一朝臣”,下面干部也跟着换。上任决策的重点工程还有可能就成了烂尾工程。没有几个领导能够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都不愿意做别人的铺垫,都想自己标新立异,都想在自己有限的任期内搞出属于自己的政绩。结果导致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因此,我们要发扬水滴精神,一个接着一个干,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

  篇五:基层新答卷心得体会

  最近,单位统一组织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基层新答卷》系列报道。记录片中讲述的上海朱泾的“下楼便民”、福建屏南的“精准扶贫”、深圳沙井的“扶贫超市”等基层工作纪实,看后感触很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认为在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千方法万方法,融洽群众是真方法。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做好工作最基本的方法和最大的保障。许多的工作都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无论征地拆迁、环境卫生、新农村建设,无论是就学、就业、就医等等都与群众息息相关。有许多地方因为是政府一厢情愿,没有与群众真诚地沟通,把好事办砸,把实事办空。主要的原因是不了解群众真正的意愿,使部分群众对政府的好事、实事工程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存在抵触。这当然有客观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主观上的原因。不愿把群众当作老师,自鸣清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不会与群众沟通,许多基层干部也包括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从校门到机关,接触群众的机会少,以至于不知道如何与群众打交道,如何和群众说上话。从而怕接触群众,形成了越怕与群众沟通越不会沟通的恶性循环。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各级干部真心与群众交朋友,作为乡镇基层干部更应该与群众交朋友,从群众中学习乡镇工作的的智慧和方法。也只有融洽群众,才会得到群众经验和方法的真传,乡镇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和乡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各项任务。

  千道理万道理,服务群众是真道理。千头万绪的乡镇工作,看似可以成为脱离群众的理由。但其实不然,因为乡镇工作的对象就是千千万万的群众。群众有困难的时候找党委政府,是因为他相信党委政府。即使最小的困难,对群众来说就是最大的困难,哪怕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所以乡镇干部要用真心真情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当前,特别要关注一些因种种原因而生活困难的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进行针对性地服务。尊重群众、服务群众是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千变化万变化,人民幸福是真变化。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最重要的一条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个乡镇,不管你高楼有多楼,城镇建设有多美,如果群众的幸福得不到充分保证,那么群众也不会支持和理解。乡镇工作要始终把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比如,有的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增加税源,盲目地引进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工业项目,最终损害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这样的变化,最终会被群众所唾弃。人民群众的幸福,是乡镇工作最大的成就。

  千重要万重要,发展经济是真重要。每一个地方都有自身的实际,改革开放带来了高速的发展。但是人民群众所期盼的也在不断地提高,所积累的矛盾也前所未有地增加。要解决矛盾,只有在发展中解决。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使人民群众享受发展的成果。发展经济要尊重地域特色,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游则搞旅游;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发展经济始终是乡镇工作的第一要务。

  篇六:基层新答卷心得体会

  昨天下午,我部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了《基层新答卷》系列专题片,通过观看大塅村的“造血路”、康里村的金融扶贫、民主村的转变作风先从“下楼”开始、北关村的“头号难题”、龙川县五个贫困村的“扶贫超市”的诞生、刘土楼村的冬天等故事,这些故事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的基层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所要,以及基层干部在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等方面所体现出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创新意识。观看这一系列专题片,给我的触动很大。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在新常态下积极适应不断改革变化的工作环境,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促进工作优质高效完成,是值得思考和努力的问题。当然,做好基层工作的关键在于:把握“四个一”,聚心齐力,保证各项工作优质高效。

  绷紧一根绳。这根绳就是思想的绳。现在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思维决定行动”,就表明积极向上的观念、想法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各种工作方案、计划、安排的材料中看得出来,材料第一部分一般都是着重提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之类,这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基层干部,应当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牢记工作职责、盯紧工作目标,抱着“尽自己努力做到最好”的心态,认真开展工作。不少单位的单位文化中提到“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我们也应当用这句话不断地对照自己的行为,既做到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也做到不断向周围传递正能量,和周围同事一起树立起“要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心,为优质高效完成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拧成一股力。这就是团结协作。所谓独木难成林,在工作中,与领导同事互相关心帮助、彼此理解支持,有工作一起分担、有困难一起解决,无论是自身的业务工作还是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只要任务最终落到我们手中,我们都应当欣然接受并且和同事共同努力去完成。工作中,摈弃互相推诿,摒弃相互猜忌,大家团结一心,亲如家人,办公室里就会永远都是和谐愉快的氛围,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样良好的工作氛围当中,完成任何工作都会事半功倍。当然,说到团结协作,部门之间的协作也非常重要。各股室间互通有无、通力协作,形成工作一盘棋,也会有力的推动工作的全面开展。

  卯足一把劲。就是脚踏实地的开展具体工作。有了坚定的目标、积极的工作态度,有了和谐共处的工作团队,接下来就是实打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就是是一环扣一环,中间没有闲隙。面对各项工作任务,我们应当首先吃透政策,清楚为什么做,应该怎么做,自己先研究学习,搞懂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其次,指导相关工作部门开展工作,这期间会有很多复杂的情况,比如下级单位工作积极性不高、具体操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工作推进难度大等等。只要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落到我们手上,我们就应该只坚持两个字:执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卯足劲的时候。

  牵动一颗心。就是争取各方的关注支持。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就是要积极宣传、“大声吆喝”,牵动各方面对我们关注支持的一颗心。就基层来说,首先是要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所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加深广大群众对具体事务的知晓度。同时,工作中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同级各部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关注,也是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动力。要获得这方面的支持,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自己所做的工作通过适当的方式宣传出去,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的还是工作实绩方面的,这样既是对自身工作的认可,也是对自身形象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基层工作,涉及广大群众的利益,是党和国家政策执行的最敏感的触角,做好基层工作,在牢牢把握“四个一”的同时,还要致力于打牢基层基础,灵活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始终致力于融入基层、服务基层,体现良好的政府形象。

45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