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读书心得>

读因为是妈妈心得感想

时间: 若木0 分享

  《因为是妈妈》每篇文字初看粗糙,甚至有些简陋,但就是这些素朴的文字,让出版方落泪,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妈妈:质朴、温暖但感人。所以编辑成书时没有做过多修改,因为妈妈不需要修饰就足足让我们牵挂一辈子。这是我读《因为是妈妈》之后的心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每当和朋友提起小时候,我最远能追溯到的记忆大约是四岁时。一个冷冷的冬夜里,我盖着暖暖的被子,躺在妈妈身边,好奇地摸着妈妈圆圆的大肚子,里头还未出生的小弟正拼命地拳打脚踢,让我们两个人为了捕捉他的轨迹而咯咯笑个不停。随着弟弟妹妹的接连出生,爸妈忙着辛苦地养一家六口,我也不再是那个能依偎在妈妈身边的小女孩,必须在大人不在家时担起长姐的责任。渐渐地,我摆脱了依赖,变得越来越坚强独立,开始有自我主张和想法。看到妈妈为了家庭和孩子牺牲奉献,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碌,还要安抚爸爸的怨天尤人,在旁边一点都帮不上忙的我非常生气:气妈妈的软弱,气自己的无能为力。渐渐地,青春期的我因为无法理解妈妈,拒绝跟她沟通,成了一个闷不吭声的少女。

  后来,我一有机会离家,便开心地往外飞向自由的天空。好几年里,我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平常节省的妈妈为了能够联系上我,毫不犹豫地花钱帮我买了当时最流行的 BP机,以及后来的第一代小海豚手机。尽管再忙,她依然努力找到我,只为了听到我几句闲话,确定我的钱够用、衣服穿得够暖、没有生病,而我,对这一切只抱着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

  直到,爸爸在我读大学的最后一年突然去世,我从高雄直奔小港机场,脑中一片空白,回到台北乱成一团的家里,看见崩溃虚软、泣不成声的妈妈时,我才突然切实感受到我的世界从此再也不同了。

  因为心疼妈妈,我开始站出来,逐渐接手家中里里外外的琐事,开始制定各种规定和原则。几次妈妈想要提意见,都在我强势主导以及尖牙利嘴随意几句反驳下,渐渐没有了声音。然而,家事是我完全难以想象的繁复及琐碎;失控的次数愈多,我就愈烦躁,连家里做了饭有人不回家吃,不小心没提前告知让剩饭剩菜过多,也让我无法忍受。

  有一次,妈妈又在旁边一个个询问弟妹要不要回家吃饭,我听得心头一阵怒火急烧,对着妈妈吼了句:“没人吃就算了!你干吗一定要煮!烦不烦啊?”妈妈听了一愣,看着我说:“这是我的职责。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回来煮饭给你们吃!”

  听了妈妈这句话,我心中一阵惊异,顿时哑然无语。我从来没想过,“煮饭”这么一件又麻烦又辛苦甚至很多时候没必要的事,妈妈却认为那是一份专属于她的职责。我开始想起,很多我们觉得很小、随时都可以变动取消的事,她却都默默地坚守着,一做数十年,从来没有喊过辛苦或不愿意。

  于是,我反思自己过去种种“不需要她”的行为,突然领悟到她想要的其实不是这样事事为她做完,不用她操心的儿女,而是想要“需要”她的孩子。日后,我常常回到小女孩的状态,缠着妈妈要她帮我的忙;当看着她脸上嘴上忙着答应的高兴表情时,我知道,我做对了,这就是我的职责。


  书名:因为是妈妈

  《因为是妈妈》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因为是妈妈》作者:谢文宪等

  《因为是妈妈》内容简介:

  母亲节前夕,台湾城邦出版社邀请50位已长大成人的子女回忆妈妈说过的印象最深刻的话。大多数人第一个反应是:“我想不起来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呀!”写完后却说:“我含泪写完的。”“我以前怎么这么坏呀!”

  50位子女以回忆的形式写出了记忆里那个熟悉的妈妈:总是被任性的你关在门外独自忍受落寞,静静地修复那颗受伤的心;总是故作坚强,说这没什么,一个人默默承受失去丈夫所带来的隐痛;总是在丈夫失业、小孩还小的拮据时刻,挺身而出承担养家重任。50个普通的故事,总能让你在一瞥之间看到妈妈的老、自己的不好,让我们看完想回家抱抱妈妈。

  50个妈妈,50种爱,集结成了一本书《因为是妈妈》,献给自己和妈妈。

  《因为是妈妈》每篇文字初看粗糙,甚至有些简陋,但就是这些素朴的文字,让出版方落泪,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妈妈:质朴、温暖但感人。所以编辑成书时没有做过多修改,因为妈妈不需要修饰就足足让我们牵挂一辈子。

  这本书的作者也是我们自己:带着梦想,或为生活,跻身于城市中过着普通的一天,不管是否和妈妈在一起,每每想到妈妈,我们既幸福又揪心,因为总觉得没有照顾好她。

  《因为是妈妈》作者介绍:

  本书是由两岸三地50位长大成人者亲笔写就的热泪之作

  《因为是妈妈》书摘正文:

  这些事妈妈会处理,你们不用担心

  爸爸过世得突然,长期照顾他的妈妈好像早有心理准备,虽然极度悲伤,仍很快地联系了葬仪社的人前来处理。深夜,我们三兄妹跟妈妈站在寒风中讨论爸爸丧葬事宜与费用,妈妈说:“这些事情我都会处理,你们不用担心。”一直以来被保护得很好的我们,也就听从妈妈的话,等着她电话通知。父亲的丧礼上,诸多亲友来吊唁,妈妈像无头苍蝇一样团团转,慌乱间,竟然重重摔了一跤……

  丧事办完之后,有一天,她打电话来公司,说要帮我送忘在娘家的东西。那一天,寒流来袭,细雨纷纷,气温降到十摄氏度。我缩着脖子,快步走向高铁站,想着拿完东西,就直接去吃饭再赶去别处开会。

  远远地,我看见那个身影,妈妈站在人行道上的身影。

  她用包着绷带的那只手撑着一把跟身形不相称的大伞,另一只手,提着三四袋看来很沉重的东西。她臃肿的身形,细卷的头发因为久未整理显得凌乱斑白。

  还记得妈妈年轻时的照片,瘦瘦的身材,搭上长长的辫子、粉色的合身洋装,就是一个清纯的少女。即使年纪渐长,她的头发还是细软乌黑,比同年龄的人显得年轻。但曾几何时,岁月还是烙下了痕迹。那一刻,我惊觉她在旁人眼中,已经是需要在公共汽车、高铁上让座的年纪。我走近她,嘴里一边念叨着她怎么不站在屋檐下等我,一边帮她提过手上的东西。

  很沉。翻开一看,皱缩的塑胶袋里装着买给孙女的衣物,还有一袋是为了讨孙女欢欣团购买的布丁。最后一袋,非常重,用报纸包裹起来,是一只大墨鱼!

  “邻居说好,我就买了一只,让你公婆煮来吃。记得放冷冻层啊。”

  妈妈得意的表情,让我的抱怨说不出口。“啊,你吃饱没?”妈妈问。

  “还没……”看着她饱经风霜的脸,我那句“我等等自己去吃”被我咽了下去。“我把东西拿去放,等下一起去吃吧!”

  “哎哟,不用啦!你还要上班,我现在就搭车回去了……”妈妈嘴里这样说,脚步却动也没动。

  “好啦,你跟我到公司楼下等,我马上下来。”我转身领着她跟我一起走。

  “哎哟,不用啦,我也不饿……”妈妈一边嘟囔,却一边跟着我走。

  找了一家简单的小馆吃饭。我忍不住问她,爸爸的事情还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她细数着每一件待处理的事……

  “我知道了,我找时间处理吧。”我计算着自己哪天可以请假处理这些事。

  “哎哟,不用啦!这些妈妈会处理,你不用担心!”她吃着面条,说得轻松。但我知道,除了柴米油盐以外,其他事通常会叫孩子们帮忙的她,要独自去处理这些有多麻烦。

  “这次我们做啦,你才不用担心咧!”我回了她这么一句。她难得不再推辞。

  其实,我很想跟妈妈说的是,你为我们遮风挡雨了这么多年,现在,爸爸不在了,你的重担尽可以放下,过你想过的生活。现在,很多事,我们来帮你处理,你只要健康快乐地过日子就好。这个我们会处理,妈你不用担心啦!

  这是我的职责

  每当和朋友提起小时候,我最远能追溯到的记忆大约是四岁时。一个冷冷的冬夜里,我盖着暖暖的被子,躺在妈妈身边,好奇地摸着妈妈圆圆的大肚子,里头还未出生的小弟正拼命地拳打脚踢,让我们两个人为了捕捉他的轨迹而咯咯笑个不停。随着弟弟妹妹的接连出生,爸妈忙着辛苦地养一家六口,我也不再是那个能依偎在妈妈身边的小女孩,必须在大人不在家时担起长姐的责任。渐渐地,我摆脱了依赖,变得越来越坚强独立,开始有自我主张和想法。看到妈妈为了家庭和孩子牺牲奉献,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碌,还要安抚爸爸的怨天尤人,在旁边一点都帮不上忙的我非常生气:气妈妈的软弱,气自己的无能为力。渐渐地,青春期的我因为无法理解妈妈,拒绝跟她沟通,成了一个闷不吭声的少女。

  后来,我一有机会离家,便开心地往外飞向自由的天空。好几年里,我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平常节省的妈妈为了能够联系上我,毫不犹豫地花钱帮我买了当时最流行的 BP机,以及后来的第一代小海豚手机。尽管再忙,她依然努力找到我,只为了听到我几句闲话,确定我的钱够用、衣服穿得够暖、没有生病,而我,对这一切只抱着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

  直到,爸爸在我读大学的最后一年突然去世,我从高雄直奔小港机场,脑中一片空白,回到台北乱成一团的家里,看见崩溃虚软、泣不成声的妈妈时,我才突然切实感受到我的世界从此再也不同了。

  因为心疼妈妈,我开始站出来,逐渐接手家中里里外外的琐事,开始制定各种规定和原则。几次妈妈想要提意见,都在我强势主导以及尖牙利嘴随意几句反驳下,渐渐没有了声音。然而,家事是我完全难以想象的繁复及琐碎;失控的次数愈多,我就愈烦躁,连家里做了饭有人不回家吃,不小心没提前告知让剩饭剩菜过多,也让我无法忍受。

  有一次,妈妈又在旁边一个个询问弟妹要不要回家吃饭,我听得心头一阵怒火急烧,对着妈妈吼了句:“没人吃就算了!你干吗一定要煮!烦不烦啊?”妈妈听了一愣,看着我说:“这是我的职责。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回来煮饭给你们吃!”

  听了妈妈这句话,我心中一阵惊异,顿时哑然无语。我从来没想过,“煮饭”这么一件又麻烦又辛苦甚至很多时候没必要的事,妈妈却认为那是一份专属于她的职责。我开始想起,很多我们觉得很小、随时都可以变动取消的事,她却都默默地坚守着,一做数十年,从来没有喊过辛苦或不愿意。

  于是,我反思自己过去种种“不需要她”的行为,突然领悟到她想要的其实不是这样事事为她做完,不用她操心的儿女,而是想要“需要”她的孩子。日后,我常常回到小女孩的状态,缠着妈妈要她帮我的忙;当看着她脸上嘴上忙着答应的高兴表情时,我知道,我做对了,这就是我的职责。

  这又没什么

  记忆中的妈妈对任何事都不在乎,说是洒脱也是坚强。小时候我不懂,为什么妈妈总是说:“这又没什么!”那满不在乎的感觉让我一度以为她是个冷漠的人,时常在心里想:“妈妈怎么能遇到什么事都这么淡定呢?”直到妈妈生病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冷漠,而是故作坚强,是一种体贴他人的表现方式。爸爸在我小时候就过世了。十一岁的我,不记得有看过妈妈的眼泪,只记得妈妈很快速地处理好爸爸的后事,甚至因为怕麻烦而让弥留的爸爸受洗,成为_,安顿在与祖先都不一样的福音山庄。传统的奶奶非常惊讶,不解妈妈为什么要让爸爸一个人住在这么远的山上。妈妈的理由是:“这又没什么呀!为什么一定要和祖先在一起?放在公墓太麻烦,时常都要去打扫清理。”

  但这两年我和姐姐自己去扫墓时,才知道爸爸的墓地有专人管理,只要交费用,周围的环境就会被扫得干干净净;每年我们去看爸爸时,总是会因为周遭的杜鹃花而感到心情平静。原来,妈妈是体贴我们,让我们以后无论是看她或爸爸都不用太麻烦。

  如今,妈妈每两周都要化疗一次,每当我问:“怎么样?医生说什么?”她仍然笑笑地说:“医生说,这又没什么。”还补一句:“医生说同状况的病人中,我是活得最久的了。 ”我看了妈妈那强颜欢笑的脸庞、听了故作轻松的言语,心中有无限的酸楚。

  我知道,这是妈妈的体贴,那一句句的“没关系”、一句句的“没什么”的背后,代表着她不希望我担心。

  曾经,在刚知道妈妈生病之际,我用以前从未有过的体贴与她相处,有一天,妈妈大声和我说:“你这样让我压力很大,可以正常对我吗?”我真没想到,行动的“体贴”对妈妈来说,原来是压力。因为,妈妈的体贴方式,是故作轻松,是一句“这又没什么”。她总是让身边的人因为她的无所谓而感到轻松,她总是把所有要处理的事独自承担,就怕软弱被身边的人看见。

  的确,在不知不觉中,这看起来不在乎的态度也影响着我,让大家以为我很坚强,或许,这样的外表坚强,慢慢地会内化成真正的坚强,像妈妈一样。

  但直到今天,我还是不知道妈妈这样的处事方式到底是不是正确的。甚至时常在想,会不会就是因为这样的坚强,让病魔一下子就入侵她的身体,在还来不及防备的状况下,就一点一滴地攻击她。或许,这就是妈妈的坚强吧,即使现在我有肩膀让她依靠,她也只会和我说:“这又没什么!”

10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