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0篇精选

时间: 倩仪0 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通过视频学习,在老师的讲授中我认识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民族精神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确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做的处于逆境能坚强面对,处于顺境不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

优秀传统文化高扬生命意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如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终极关怀,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以强烈的生命意识来通透死亡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这种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人生冷漠症”,又能高扬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应当认真的加以宏扬。

思想政治理论理论课堂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让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明的淘洗中越发闪出熠熠的光辉。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2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3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质。但是,在当今各种“变异”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开始亵渎传统文化,把文明积淀看作炒作的工具。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守护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几何时,我们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的气质和风格。微博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蓝精灵体”,习惯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话:“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们戏谑调侃之时,传统文化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半文半白的“甄嬛体”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琼瑶体”居然号称能“医治心灵创伤”。这时的我们,情何以堪!

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修饰、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该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乡之情被无聊地调侃,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对于中国沉淀已久的文化,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完全深谙,但也没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没有资格去胡编乱造,去挑战先人们高超的文学功底。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所以我们要坚守本真,不要丢失了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传统文化调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追求适宜的精神愉悦本无可非议。但各种不伦不类的体例的出现却是一个不好的征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保护不了,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当我们对“TVB体”、“流氓体”朗朗上口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听见那一声声来自于几千年前的天空的无助哀号?

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们一成不变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创新和突破是必要的,毕竟,那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坚守本真,意味着天空的圆月依然是圆月,它是一轮思乡的月,而非被人们俗化了的月亮;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饰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给先哲们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矫揉造作,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要将经典俗化。

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4

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似乎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须要求。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在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断流的文化潮流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修身养性的史书典籍。我们可以游故宫,览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长城,观群山环抱之雄伟;赏园林,品江南水乡之柔情;我们可以包饺子,盼游子归家之团圆;赛龙舟,思爱国屈原之情怀;插茱萸,念异乡亲友之安危;我们可以吟唐诗,赞平仄音韵之美妙;诵宋词,叹国家兴亡之苍茫;读小说,慨人生命运之起伏,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徜徉,我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传承悠悠大国之风范,继承光辉文明之伟大,不断地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文化虚无,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时代的悲哀。大文豪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时代,这种虚无主义盛行、缺乏信仰的时代,它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研究生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能理解。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等等思想。这些思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滋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脉,深深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内在动力,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进行文化的创新,就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用好这湾源头活水,用其蕴藏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行文化创性,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进行文化创新,要认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发掘其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觉性与文化的自信,增强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按照时代发展需求,对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进行改造完善,激活其生命力。

“拂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态度,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中华的传统文化永远在世界民族之林熠熠生辉,发扬光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是我们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义务。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

人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故事源远流长。”看完了以上的精美展示,相信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古代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正是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节日。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我们需要坚守的是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富有民族精神的东西,物质文化如国画、书法、碑刻,精神文化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坚守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冷落了,诚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从而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转化的时代,传统节日仪式上的淡化虽难以避免,但节日若是被人们淡忘,甚至寻觅不到一息对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坚守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下,只要我们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改变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未尝不可。

当然,坚守传统文化内涵意在守住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并不意味着墨守陈规或固步自封,而应是呼应时代、顺应发展要求、创新形式和突破。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

翻开尘封的历史,有多少贤人雅士忧国忧民的情怀让我们感动,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处在浮躁的当今社会,多少人荒废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这又怎么不让人忧心呢?

姑且不说北京旧城墙被拆除所带来的物质文化和传统精神文化的丢失,有的地方争先把古代名人当成自己的祖先加以重金炒作,以创造收入,就让人大跌眼界。试问:有谁还在真正捍卫民族文化?2006年,韩国人把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向联合国申请了文化遗产保护,并获得了成功,这件事曾让无数的中国人感到痛心疾首。如何保护好我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从这份痛中,要不要更深思、更反省一下自己呢?

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节日的意义,主要在于弘扬一种文化,倡导一种精神,如果借节日安排休息度假,那就忽略了节日的文化价值,让节日埋没于集中进行的物质消费中,依附于它的休闲活动,自然会变得乏味。节日,不能仅仅被当作是消费和休闲,人们更应注重享受文化的滋养。因此,“黄金周”不能只有“黄金”,好淡忘了“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结。春节,这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古老明灯,以其独特而永恒的光芒映照着当代社会生活。这样的光芒,明亮又温暖,从满满羁旅风雪夜归,到春运期间滚滚人潮,构成了从古到今中国春节来临之际永恒的景观。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亲人的聚会,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现代化的进程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但是改变不了春节返乡的汹涌人潮,改变不了天下游子们的一片归心。它是中国民众一年一度的情感释放日,我们应该努力使充满活力与温情的传统春节,永远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期盼。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在文化多样性中闪现出民族文化的光彩。

清明节,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的支柱。清明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季节仪式。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大节。起源与人们对月亮天体的崇拜,复合了古代秋尝与祈求子嗣等内容,蕴含了中国人家庭团聚、分享亲情、向往美好的人伦理想,具有整合与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赏月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沟通良机,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在人心日渐疏远的今天,中秋赏月仍然寄托着中国人“天上月团圆,地上人团圆”的情怀。对于今日的中国人来说,每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仍是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

有人说:“只有整个社会具有文化良心,我们的文化才有希望。”所以在我成长的路上,我那不变的初衷——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始终伴我左右、牵着我的手,于是我成长的脚步更沉稳、更坚定!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7

石头再硬,经过岁月的打磨终将化作一捧沙被风吹得消散;河水再广,经过岁月的晾嗮终将干涸;花朵再美,经过岁月的摧残终将枯萎,大自然中有很多事物都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发生改变,或完全变了模样,或迎接死亡。文化,在岁月的打磨下却长久的保存下来。但也不免有所遗失。在磨难里留下来的,都经历无数风雨阴险,在改变下变得更加厚重,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它的地位。而那些不幸遗失的,却在磨难中被岁月带走,连痕迹都被风吹走了,他们没能留于人们心中。

文化是需要保护的,更是我们需要传承的。

前不久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就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文化传承的意义,令我们记忆深刻的是其中一期节目中所讲述的一群不平凡的人——麦客。这其实只是一个平凡辛苦的割麦子的职业。但这个职业的从事者,麦客,却是不平凡的。因为他们是这个文化的传承人。可惜,这个文化的传承也许要就此中断了,像那些被风卷走的沙一般,变得无人知晓。据悉,中国现在的麦客数量已寥寥无几。因为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一些低效率的工作终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的机器,所以麦客这个文化的隐没也在所难免。在节目中,一些反存的麦客这样说到;“这个工作苦,累,效率也不高,毕竟是人工收割,相比之下,机器的确快许多。但是,我们热爱这个工作,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种文化。它已经难以割舍。我们所期望的不是收入有多高,而是能将这份文化永久的传承下去,仅此而已。”几个农民的几句简单的话语,却足以体现文化的内涵。

文化当然还包括学习方面。中国几十年的文化思想,老子,孔子等诸多历史文学家为我们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使中国文化得以在世界上有所成就。近期,传统文化进考场的理念在日益更新,这对于学生来说似乎有些苟刻了,但这让新一代的青年能更好地了解文化,深入文化,为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被风吹化的石头至少还有沙的足迹,干涸的河水经历大雨的洗礼将饱含生命之水,枯萎的花朵留下的种子又将盛开下一个春天。岁月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什么。传统文化同样也会在岁月中再次绽放新的生命活力。而我们将把这传统文化一直传下去,让先辈的英灵自豪的感慨:岁月故消逝,文化驻我心。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在学习传统文化《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

做人要懂得感恩。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对很多人来说,感触最深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需越早越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供我们读书,教我们做人的道理;长大后,离开了他们,他们在家乡仍然是无尽的惦念。

父母已逐渐老去,有一天一定会离我们而去,尽孝的时日无多,作为子女,应该做得越多越好,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我自己深有体会,父母亲养育了十个子女,母亲因操劳过度,得了肝癌,在患病期间,还早早起来为我烧粥做饭,怕我上班迟到,怕我劳累,为我做好准备。在弥留之际,还竭尽全力为子女操劳,多给子女一份爱。因为母亲的病确诊的晚,当我做子女的得知噩耗时,都来不及怎样去回报母亲的爱,报答母亲的恩,只有抢着时间多陪一下母亲,短短的十五天母亲离我而去,留给子女的是自责、后悔、遗憾,而这份遗憾永远无法弥补。之后,我的兄弟姐妹吸取了这惨痛的教训,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怎样照顾好父亲的行动,日后的生活中,舍不得得罪父亲,父亲的冷暖、爱好、健康都在子女的言语、行动中得到体现。现在,父亲已进高龄,由于子女的尊重、珍惜,身体、精神都很好。

这个暑假,我问父亲想到北京玩吗?(因为村里有的老人去玩过了)父亲说:“想到广西桂林看看你舅舅、舅妈。”就这样,虽然自己家经济不是那么宽裕,还是带老爸去桂林玩了一星期,带老爸到桂林的景点看看,这可乐坏了老爸。看到桂林的奇石山峰、岩洞,老人家赞不绝口,看到“刘三姐印象”,老爸怀疑是神仙下凡,我告诉老爸是人工合成的,老爸说,现在人真聪明,科技发展真快。一趟访亲旅游,给老爸长了见识,了却一桩心愿。我一家人也感到很高兴,能陪陪老爸走走。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们应感恩我们的祖先,因为他们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让我们享受的到传统文化带给我们好处。在这个世上,父母是最无私爱我们的,他们的爱让我们的人生阳光普照。孝敬父母要趁早。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9

今天参加学校疏帘淡月汉服社办的中国传统知识竞赛的决赛,虽然只是一个很小很不值一提的活动,本来也是抱着分享不去争什么的态度去的,但是之后却是因为现场的情况气氛还有各种问题把心情搞砸了,最重要的,想想,可能就是言不尽意与词不达意都是让人很痛苦的事情。每个部门或者社团承担一个活动要办好都不容易,我也曾经这么过来的,所以那些小问题可以忽略,只是希望,大家,尤其是作为志于传播传统文化的同学们,记得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正因言不尽意,想好好整理下自己的讲稿,也是了了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

首先,感谢主办方给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认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我能进入决赛,是一种侥幸,但侥幸,也是一种天意。

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

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也许没有背下来的必要,只是我背下来了,这里不管了),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予它灵魂,就只是死物,死物如何延续?不才认为这就应该归于中国医学的作用,没有中医都活不下来!当然,真相不是这么诡异耍流氓的,只是我现在能想到的也只有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为代代人都有这样的抱负,灵魂不死,故而永存!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0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进而言之,传统文化,顾名思义,传统是本民族一直以来依赖并延续的生活习俗、人文理念、审美观点等等综合在一起的民族根本性,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是现代人们社会活动的行动指南和道德底线,居家在外接人待物行为处事的准则,人生幸福社会和谐人类进步的保障。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许多的传统文化被逐步淡化了。

由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畸形,导致在这一段历史上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次质疑。中体西用?全盘西化?持这些观点的人在历史上不是少数。到了现在,圣诞节,万圣节,这些西方节日甚至要比某些本来重要的传统节日更加隆重。当然这也是商家炒作的结果,但无疑,许多人已经出现了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

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从认识论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观。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四、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是把传统文化与现实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其实,任何现代化只能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一旦毁灭了传统,文明也随之消失。”所以对传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统文化决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见,传统文化对于现在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有相当强的调节作用。然而,许多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分析仅局限于孔孟之言,缺乏实践精神。对于当今这样一个已经存在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而言,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修养方法更突显出其必要性。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自觉的以传统文化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并且努力地去结合实际来更新传统文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和道德意识才会得到一个很明显的提升。再审视当前社会,由于人员流动性加大,我们很多时候都处于一个“陌生人社会”,没有熟人,也就缺乏了一种舆论压力,在这样一种社会中很容易养成肆意胡为的习惯。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更要重视自身的修养,我们要养成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凭借自己的`内心信念,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依靠传统文化教给我们的做人方法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并付诸行动。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修养功夫,是一种自律品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对传统文化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实践,可以看到传统文化永远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失去现实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0篇精选相关文章: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0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0篇

关于2020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0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

2020中华传统文化个人心得范文5篇精选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作文5篇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3篇

2022中华传统文化心得及感悟最新10篇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0篇精选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范文
    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下面是小编整合的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范文,一起来看看吧。学

  • 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下面是小编整合的

  •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范文10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范文10篇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传承中华传统文

  •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0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0篇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129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