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乐器 > 学古筝 > 古筝颤音介绍

古筝颤音介绍

时间: 乐宁1049 分享

古筝颤音介绍

  时代在前进,古筝艺术在发展,古筝的演奏技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扩充。近些年来,古筝左手的技法随着新作品的出现迅速增多,主要集中表现在右手弹弦的技法,左手基本都在使用。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古筝颤音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颤音

  颤音是左手作韵众多技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法。它通过快速而细致的音高波动,赋予音乐以表情色彩。“颤音”是对传统“揉、吟”技法的总称,这一称呼约始于20世50年代。

  传统的“揉、吟”都是左手在筝码左边15厘米左右的弦段上,用食、中、无名三个手指(或中、无名两指)并齐,稍弯曲成弧形,轻轻粘在右手所弹弦上,当右手弹弦后,左手在弦上作垂直的起伏按动,使右手弹奏出来的音产生有规律的波动效果。波动始终按“准”(弦本身的音准) 、“高”( 左手向下按动,弦的张力改变,弦音升高了的音高)不断反复有规律地进行。传统的“揉、吟”仅以弦音的波动幅度大小作区别,大者为“揉”,小者为“吟”。

  “揉”和“吟”总的作用都是润饰右手所弹的音和延长音波,以达到音乐风格的体现和音乐内容的表达。从其性质和方法来看,都属同一类,没必要因按动的波动幅度大小分成两类技法。

  “揉”和“吟”技法名称来源于古琴,古筝借用已有相当一段历史。但古筝左手作韵与古琴作韵相差甚远,古琴是左手以徽为中心,用左、右分向为运动的目标;而古筝的左手只能上、下起伏按动。古琴是以琴弦的长度分成若干个等份来取音;而古筝只能靠移码或上下按动用力大小来取音。因此,古筝用“颤音”来代替“揉”“吟”要准确一些。

  在对传统“揉、吟”的分类上,筝界内有的分为“颤、揉、吟”三种,也有的分为“揉、吟”或“颤、揉”或“颤、吟”,也还有的统称为“揉弦”、“吟音”或“颤音”等等。对于分类,出版的各种古筝教程和乐谱,由于地区不同,个人习惯不同,对“颤音”的解释也不一致。在演奏中,左手的“揉、吟”常随乐曲情感的不同变化和演奏者的不同,千变万化,实难很准确地加以划分成两类技法。

  综上述所述,将“揉、吟”归于“颤音”类技法,笔者认为较为合理。

  “颤音”是左手简单而又复杂的技法,简单是因为它很少在乐谱上出现,甚至有的乐曲通篇找不到一个“颤音”符号,即使标了“颤音”,符号也多为一种——。但是在乐曲中,除了两手都弹以外,自始至终断断续续或连续不断地贯穿着“颤音”的效果,并且这些“颤音”还在不停地变化着按动的速度、力度和幅度,比左手其它作韵的技法更具特色,用得最普遍,使用价值最高,但它的规定性又极差。因此,“颤音”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法。

  二、颤音的功能

  “颤音”有美化音色、延长音波,对右手发出的音起润饰的功能。

  “颤音”有体现乐曲地方风格和演奏者个性的功能。

  “颤音”有赋予音乐表情色彩,起到古筝器乐声腔化的功能。

  “颤音”的音响效果丰富多彩,把不同的“颤音”奏法,恰当地运用在乐曲或不同的乐段中,将会大大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例如在描写自然景色的乐段中,用了合适的“轻颤音”后,乐曲更加舒畅而优美。

  《洞庭新歌》(如歌的慢板)谱略

  例如在表现欢快的乐段中,用了合适的“持续颤音”后,乐曲更显兴奋、欢快。

  《洞庭新歌》(热情的小快板)谱略

  例如在表现悲愤情绪的乐段中,用了合适的“重颤音”后,既体现出乐曲的河南音乐风格,又使旋律更添凄惨和悲愤。

  《幸福渠水到俺村》(悲愤地)

  又如在乐句的结束音上,用了合适的颤音,会使乐句的结束更加稳定而完美。

  三、“颤音”的种类

  “颤音”的分类,就着弦力度而言,有轻、重之分,就时间和节奏而言有持续(连续)和节律之分,此外还有轻重结合、上下滑动组合的各种“颤音”。下面是几种常用的“颤音”:

  1.“轻颤音”(——)(又称“平颤音”、“普通颤音”、“一般颤音”、“微颤音”)。

  “轻颤音”是右手弹弦后,左手在筝码左边#% 厘米左右的弦段上,用食、中、无名三指! 或中、无名两指" 作垂直的起伏快速按动。它无明显的音点,音程变化不超过小二度,有如同微波荡漾一般的装饰性。这种“颤音”常用于轻淡、高雅,速度较慢的旋律中。这种颤音使用最广。

  2.“小颤音”(符号同“轻颤音”,又称“密颤音”、“细颤音”、“碎颤音”)。

  “小颤音”左手按动方法同“轻颤音”,它不同于“轻颤音”的是颤弦幅度小、频率大,常用在按音上(Fa、Si或其它按音)。这种“颤音”常用于凄凉、悲怨的旋律中。

  3.“重颤音”(≈≈)(又称“大颤音”)。

  “重颤音”是右手弹弦后,左手在筝码左边#% 厘米左右的弦段上,用食、中、无名三指! 或食、中两指" 作垂直的慢而大的起伏按动。它有明显的音点,音程变化一般在大二度或小三度,它是在“小颤音”的基础上加大颤音的幅度,增加弦音的紧张感。这种“颤音”常用于激化或扩大特定的情绪、感情比较强烈的旋律中,“重颤音”随乐曲情感的变化,演奏者的不同经常会出现快而轻、慢而轻、快而重、慢而重的多种组合变化。

  4.“持续颤音”(符号同“轻颤音”)

  “持续颤音”左手的按动方法同前,不同的是左手一直在右手弹的主要弦音上,进行不间断的颤弦动作,使旋律的骨干音不受其经过音的隔阂限制,将音波持续下去。这种颤音常用于兴奋、快乐或紧张、缠绵的旋律中。

  5.“节奏颤音”(符号同“轻颤音”,又称“节律颤音”) 。

  “节奏颤音”左手的按动方法同前,不同的是左手的颤弦动作是有节奏的进行。这种颤音强调和延长弦音的节奏感,常用于含蓄、深沉的旋律中。

  6.“按颤”、“滑颤”(——、——倾斜显示)(又称“抖颤”、“走颤”、“游颤”)。

  “按颤”是左手在做按音的同时加上颤弦动作。

  “滑颤”是左手在做上、下滑音的同时加上颤弦动作。

  以上两种“颤音”都与其它技法组合而成,这两种“颤音”都能把乐曲激烈的情绪、哀怨如诉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将音乐推向高潮,这两种“颤音”还能将乐曲的地方风格充分体现出来。

  四、“颤音”使用的一般规律

  由于“颤音”的标记在乐谱上很难见到,就是有符号也比较单一,只有“轻颤音”和“重颤音”的符号普遍较为一致,其它“颤音”符号则很不统一,因此,符号不能很准确的表明“颤音”的类别。但“颤音”的使用还是有其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好了,也能运用自如。

  1.以下三种情况一般要加“颤音”:

  ①时值(节拍)音加“颤音”;

  ②重拍上的音加“颤音”;

  ③右手大指弹的音加“颤音”。

  以上三种情况不要孤立呆板地去理解,运用时需根据乐句、情绪辩证地来处理三者的关系,方能将“颤音”使用得合理、恰当。

  2.“颤音”是地方风格体现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演奏地方风格乐曲时,要注意其“颤音”的使用规律:

  ①北方筝曲风格较粗犷、泼辣、明畅,多用大幅度长时值的“重颤音”和“小颤音”;

  ②南方筝曲风格较柔美婉转、淡雅,多用平稳徐缓的“轻颤音”。

  遵循以上的基本规律去弹奏,就是味不浓或不地道,也不会走味或完全张冠李戴。当然要掌握各流派的“颤音”,还需通过具体的学习各流派及各派名家的筝曲来逐渐掌握。

2877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