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唱歌 > 音乐欣赏 > 二胡曲光明行赏析

二胡曲光明行赏析

时间: 绮萍884 分享

二胡曲光明行赏析

  《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二胡曲《光明行》赏析的相关内容吧!

  二胡曲《光明行》乐曲赏析

  全曲共分为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在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习惯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在引子中,可以听到坚定整齐的步伐行进声,然后出现小军鼓似的敲击节奏和昂扬的音调。 乐曲第一段的音乐,节奏富于弹性和推动力,旋律情绪激扬。宽阔有力的分弓,连续的带附点节奏的顿音加之饶有变化的力度的使用,是音乐具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量。 第二段进行曲风格的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如歌。

  先在G调上用内弦演奏出现,而在D大调上重复主题时,则移至外弦演奏,这样运用内、外弦不同的特性,乐曲由一种内在的、被抑制的热情,发展为更加开朗和富于自信心的新的音乐形象。第三段将 2 32 1 2 3 1这一富有特性的音型加以重复、模进、移调,作不断呈现。犹如人们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地前进。尾声中,利用颤弓的特殊效果再现第二段的主题,并且加以扩展;当情绪发展到高潮时,又运用了紧缩重复的手法,使音乐更加热烈;最后出现了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旋律,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二胡曲《光明行》的创作背景

  《光明行》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当时国内动荡不安,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五四”对中国知识分子及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就音乐而言,当时黄色音乐泛滥,靡靡之音流行。而主张“真正的音乐”的刘天华此时创作的一曲《光明行》,使中外一些对传统民乐有偏见的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从而有利地驳斥了那些认为二胡乐曲只能表现缠绵无力情绪的论调,为民族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于《光明行》这标题,尚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歌行”是对古乐府中歌曲的总称,而“行”字则是采取了古乐府的一种诗歌的体裁形式。别一种则认为“进行曲”是外来的一种曲体形式,刘天华取其曲体,简其称谓,故在曲名上用了“行”字。

  二胡曲《光明行》的社会评价

  这首作品创作于1930年前后,发表于1932年。当时正值中国革命走向低潮的时期,刘天华先生目睹国乐沉沦,下决心“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为此创办了“国乐改进社”。这首气势磅礴、憧憬光明的进行曲反映了作者锲而不舍、不断求索的精神及对革新民族音乐寄予的美好而光明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民群众盼望中国能走向光明的共同心声。

  《光明行》是刘天华先生在生前的最后两年中写成的,作者的艺术造诣已臻成熟,是刘天华经过徘徊、踌躇、彷徨、探索等经历,在时代潮流推动下,向新的目标迈进的真实写照。不仅如此,从作品的社会意义上讲,《光明行》反映了那一历史时期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愿望,因而具有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在《光明行》的创作中刘天华大胆地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以及演奏小提琴的指法、弓法,使音乐旋律既具有宏大的气势,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的亲切感,同时也使二胡演奏技巧得到了发展。

  二胡曲《光明行》的作者简介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澄江镇西横街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江阴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32年因猩红热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歌舞引》、《飞花点翠》等。

猜你感兴趣:

1.2016国际二胡大赛

2.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

3.2016二胡考级曲目

4.刘天华空山鸟语赏析

5.学校2016年新年年会主持词3篇

188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