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癫佬正传观后感

癫佬正传观后感

时间: 毓灿909 分享

癫佬正传观后感

  关爱身边的弱势群体---癫佬 我不知道如何形容这部片里的主角们,相对于我们意义上的疯子,粤语的“癫佬”这个词在我眼里更加委婉一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癫佬正传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癫佬正传观后感篇1

  今天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癫佬正传》,这是一部讲述社工(精神病患者救助方向)的电影。看好之后,老实说,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最终还是克制住了,只是让泪水默默地在眼中打转。

  这部电影和去年专业课上老师放的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飞跃疯人院》感觉很相似,看好后一样有一种压抑的感觉,也一样有很多反思。剧情围绕一个忠实于精神病患者救助事业的社会工作者推展,二十多年来他一直与街头流浪汉打交道,旨在引导他们走向康复。但他的行为除了一个女作家给予支持外,得不到人们的响应,直至一精神病患者持刀闯入幼儿园酿成血案,社会工作者也重伤身亡。我在想,社工的死——是一种悲壮而又脆弱的结合——但是,他的死换来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的社会对精神病患者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可以说是一种近乎于病态的排斥!生活中的例子屡见不鲜,我就不在此赘述了。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们一边在大力宣扬要关爱弱势群体;然而,人们的行为却有硬生生地对他们报着一种歧视的态度——是,这是矛盾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去指责他们些什么,毕竟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这一现象的相关知识了解地太少,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社会怎样去引导民众。如果说一个人的态度是错的,那一定程度上是源于他的认知,而这种态度又将直接导致一个错误的行为,所以,改变人们的认识是解决一系列矛盾的钥匙!可是,这又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影片中反映的那样,也许在进行战斗的只是那么几个人,也许他们的结局就是那么的“悲壮”,也许……

  而且,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名社工在经历了诸多艰辛之后选择了辞职,后来,连男主角(即那名献身的社工)也在犹豫是不是要继续干下去……我在想,如果连战士都放弃了作战,还有谁会继续为遥遥无期的胜利而奋斗呢?可能这也是导演想传达的意思:不仅仅反思我们对弱势群体的态度,而且还有对待社工群体的态度,当然也有社工本身对待自己职业的态度。很多东西不是光有满腔热情就可以解决的,可能很多从业人员一开始是满心期待的,但是它可以维持多久呢?

  不禁联想到了自己,如果以后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面临了影片中那个社工同样的困境,我会怎么办?可能我是热爱我的职业的,但是怎样排遣我工作中产生的诸多压力呢?……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但是,我觉得我还是应该相信一切都将是美好的,至少有了这份信念我还会坚持走下去的……

  癫佬正传观后感篇2

  我试图在很多文章中都将自己的城市描绘成理想中的样子,安逸而悠闲,一年四季都有足够的雨水和阳光。马路上总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不管什么时候置身于繁华之中,都能感觉到丰满的幸福。在城市不远的郊区,有大片大片的田地和树林,人们在田地劳作,在树林休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个女人,总是呐呐自语,一年四季都穿着相同的衣服,身上有一股酸腐的味道,远远都能闻见。人们说,这个女人是个疯子。她行为乖张,偶尔引吭高歌,偶尔低声谩骂,偶尔驻足观望,偶尔步履匆匆。没有人知道她从哪里来,更没有人知道她要去哪里。她是疯子,只因为她和别人不一样。

  犀利与尖锐

  《癫佬正传》是尔冬升的第一部作品,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我可能很久都不会看这部电影,更不会知道尔冬升也曾是个锋芒毕露的少年。影片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冰冷的绝望和悲凉,尔冬升用非常细腻的方式将一个特殊的群体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样的电影虽然不是第一次欣赏,但是,出自尔冬升之手,难免会觉得有些特别。记忆中的第一部尔冬升的电影是《枪王之王》,不过,当时完全是冲着演员去的。《枪王之王》中的张国荣的确是让人惊艳了一次,那种演绎而复杂的性格在尔冬升的镜头中表演的近乎完美。之后,接二连三的看了很多他的电影,尔冬升喜欢关注社会的边缘人物,喜欢站在灰色地带来审视周遭的生活,他喜欢讲故事,他喜欢讲述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无奈无解的故事。

  尔冬升的很多作品都带着浓郁的文艺气息,但是,他绝不是文艺片导演,而是中规中矩的商业片导演。然而,他并没有像很多导演那样专注明星效应和票房,他游走于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让影像的表达和现实的意义集合起来,让电影的镜头走进香港的大街小巷,让人们在熟悉的香港生活中,进行思考和审视。在《癫佬正传》这部影片中,尔冬升并没有给出对或者错的结论,而是用冷静客观的镜头来展现“癫佬”的生活,通过社工和癫佬之间的关系来展现一个特殊群体的真实生活。他将社会中最尖锐的问题抛给观众,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冷峻的力量。

  挣扎与纠结

  技术娴熟的导演总是懂得如何来讲述一个普通的故事,在尔冬升的电影里,不管是令人血脉喷张的商业电影,还是细腻温婉的文艺片,他总是能够将一幅人间画卷展示出来。很多角色都是我们身边存在着的角色,比如《癫佬正传》中的阿全,《忘不了》里面的小巴司机等等,尔冬升用非常微妙的表现方式,让这些生活中的小人物,成为镜头中的主角,通过客观的讲述,让人间的悲欢离合毫无保留的定格。

  虽然尔冬升的很多电影讲述的都是非常平实的故事,但是丝毫没有烦闷的感觉。他毫不避讳现实的黑暗和残酷,将命运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说,尔冬升的电影太消极了,看完之后总觉得胸口像堵了一块儿大石头,怎么样都不舒服。其实,现实又何尝不是这样。

  癫佬正传

  这是一部有争议的电影,其争议并不是因为其中角色的行为,而是个人在整个社会中的价值以及能够做的事。我很少去关注,去了解“癫佬”的生活,因为他们和我们有太大的不同。每次都在街上,看见一些惹的路人大呼小叫,而自己嘻嘻哈哈的疯人,我总觉得那也是一种生活,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疯似乎更加自由,更加随性,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自由的意义。

  癫佬正传观后感篇3

  上午把《癫佬正传》这部电影看完了,里面有许多的场景和人物都历历在目。刚开始被社工(男主角)的工作技巧给吸引住了,觉得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也需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内容。中间有一个案主,他扮演的是一个已经康复的精神病患者,对于社工来说,这是他多年工作以来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但是最后这个案主死在了社工的枪口之下,因为案主在疯狂乱砍死和砍伤多人之后,面对那么多鲜活的生命被残忍地摧毁,社工拨动了枪杆。生活中就是有这么的巧合,如果案主的前妻能配合,如果记者的文章并没有登载报纸上,如果那些邻居并没有看到这篇报道,如果那些人们不那么对他穷追不舍,如果那些人能给他退路.....“如果”,一切都是假设。但其实那些悲剧明明就可以避免,但是现实总会让人出其不意。“精神病”这三个字对于社会中的人们而言,带有可怕、恐惧的味道,人们也难免会有歧视,但是对于他们,我们难道不能抱有一点同情心吗?看着那些人的面孔,对社会不信任的面孔,我哭了......看着那些群众拿着铁楸、棍棒不断地追赶着案主的时候,我的心被深深地割痛了。人的宽容心到底能容纳多少,或许人太过在意自己,而忽视了别人,忽视了特殊人的需求,他们也需要安全、需要关心、需要被接纳。

  剧中的另外一个是周润发扮演的案主(阿松),中间涉及到了案主自决,阿松是一位精神病患者,被多次送进青山医院,但总是能逃走,他和一位患痴呆的女孩结婚了,社工阿明劝他别结婚了,毕竟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照应,怎么会有足够的能力照顾好妻子,然而,婚还是结了,并生了一男一女。阿明照顾了他们十几年,而在阿明辞工后的半年,另外一个社工发现了阿松有异常情况,于是追寻他到了居住的地方,发现了患病了小女孩,而最终从阿松的口中挖掘出了另一个男孩的信息,最后警察和社工以及记者在阿松的带领下,找到了男孩,让人痛心的是,孩子被阿松埋藏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而阿松根本不知道孩子已经死了。

  影片的开头是从一位精神病患者在市场引起骚乱开始,结尾是他要自杀,因为他妈妈说要他去死,就是因为那位记者的闪光灯,引起了患者的不安,拿着捣乱挥舞,最后刀子在社工的脖子上留下了,看着倒在血泊里的他,我的眼睛又一次地模糊了......

  看了这部影片,让我感受到了另外一群人的生活,或许我们不知道我们终究在坚持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执著地坚持下去,但至少有那么一群人需要我们。加油吧,社工!可爱的社工!

195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