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

时间: 忠文943 分享

  观看了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这部片子根据史实,反映包公一生重要事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篇一

  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灿若繁星,千百年来,在大众中影响深远的人比比皆是,其中的贤臣良吏首推包拯。包拯生于公元999年,卒于1062年,事隔千年,他的名字不但没有被忘记,而且还传遍了亚洲,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国古代贤臣良吏的代名词,成为百姓心中的“包青天”。

  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后,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还原,全片力争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第一集《清心直道》,通过包拯青少年时期真实的故事、包拯出仕时明志诗,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洁的家风与精神至今仍有深刻影响;通过同时代的官员刘筠对他的影响,呈现北宋仁宗时代的社会政治环境。

  第二集《铁面无私》,叙述包拯任监察御史及开封府尹等官职时,不畏权贵,弹劾贪官污吏及皇亲国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最为精彩,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进行再现,突出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说明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对贪官污吏铁面无私,对百姓却心怀柔情厚意,他把百姓放在心上,所以一千年来,百姓把他也放在心坎里。通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力求在观众心里树立一位真实可信的清官而非戏说的包公形象。

  一、反腐反庸,无私无惧

  包拯的实干精神古所罕见。在任何一个职位上,他都关怀民生,锐意改革,同时将遇到的问题和了解的情况,不论是否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都如实向朝廷报告,并提出解决办法,请皇帝“特降指挥”。在包拯看来,这是一个官员应尽的责任。

  包拯留下的著作,除一篇家训、几首短诗外,就是多达185篇的奏议,其中有55篇奏议,竟弹劾本朝官员多达61人!这61人中,贪官污吏首当其冲,犯一般错误和不称职的“庸人”也不在少数。

  二、深察民情,为民请命

  包拯对仁宗寄予厚望,他希望仁宗“薄赋敛,宽力役,救荒馑”,重现“幼有所养,老有所终,无夭阏之伤,无庸调之苦”的尧舜盛世。当时的现实却是,北宋王朝进入中期,励精图治的精神逐渐消失,因循苟且、官僚盘剥,农民苦甚。因此,包拯在以大无畏精神肃贪反庸的同时,又呕心沥血地为民请命。

  三、清心直道,严于律己

  包拯知端州时,曾赋《书端州郡斋壁》一首以明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清心才能寡欲,进退不失其正,故谓“治本”。直道而行,光明坦荡,是其“身谋”。包拯本来不以诗作著称,但这首诗却写得正气堂堂,风骨凛然,实可视做包拯立身处事的宣言书,也是其始终不渝的行动指南。

  包拯认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选拔官吏,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深深懂得“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其奏议中具名推荐的,便有多人。需要强调的是,他光明磊落,正直无私,没有一个被推荐的人是出于个人关系,更不要说拉帮结派了。

  包拯曾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发誓做“民之表”,曾留下家训,叮咛子孙务必将清正廉洁的家风一代代传下去。

  包拯精神产生在特定的地域、时代、社会、阶级中,但由于这种精神具有历史的先进性,因此这种精神具有难以磨灭的光辉,所以,它就和大思想家的思想一样,超越了时空,乃至超越了阶级,称得上是历久而弥新了。

  弹指一挥间,1000多年过去了。应该说,制度性的建设对于现代国家来说更为根本,也更为重要。但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包拯一直受到历朝历代不论为官还是为民者的普遍敬仰。包拯及其包拯精神似乎并没有过时的迹象,公明廉威、勤政为民,既是全社会的政治诉求,也是执政者需要再一次拾起的历史文化遗产。

  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篇二

  今天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看完专题片让我想起邹碧华同志,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

  提到包公,无人不知,包拯以清廉、公正、孝义闻名于世。对比邹碧华同志的事迹,笔者以为他的所作所为堪称新时代的“包公”。邹碧华投身司法事业26年,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勇于探索、刚正不阿,他的身上散发着无穷的信仰之光。他以为人民服务为信仰,以奉献、钻研为信仰,以攻坚克难为信仰,他的信仰坚不可摧,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学习邹碧华同志的事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他的信仰。26年的工作生涯,他一直克己奉公,一丝不苟。我想这不仅仅是人民公仆的公务员的榜样,更是每一个普通民众的榜样。他的信仰之光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信仰凝聚力量,让普通升华为伟大。回顾邹碧华同志的事迹,他创建电话网络、挂牌成立诉调对接中心,编写《群众工作接待规范》,独创“要件审判九步法”,主编或撰写了10余部法律著作,发表论文40余篇,开设个人微博,参与法官培训教学……在很多人眼里公务员是“清闲”的,笔者以为那些清闲者,并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更谈不上职业素养,邹碧华毫不停息的专注于司法事业,每一刻,司法都是他的信仰,他让普通的工作变得伟大起来,成为一种事业。

  坚守信仰,才能创造非凡人生。从普通的司法工作者,到成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邹碧华在很多时候也会面临着各种诱惑,但是他的信仰的是坚定的,他不仅严于律己,也时常提醒家人要谨言慎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世人敬仰的“当代包公”,这种坚守的品质不容忽视。反观以来众多罗马的腐败干部,他们很多人也曾是有信仰的,但是他们的信仰不坚定,最终为私欲所腐蚀,走向不归之路。让人唏嘘的同时,也让人警醒。

  学习“当代包公”邹碧华同志,甘当“燃灯者”,我们必须汲取他身上的信仰之光,以及他坚守信仰的毅力、魄力。如此才能照亮前行的路。

  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篇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我们尽享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无法忘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翻越了一道又一道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现在的我们正朝着一个更加美好的目标不断前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个个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个个贪官纷纷落马,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

  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更加深刻地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以来,国家坚持倡导的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以及反腐倡廉、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千年包公》顺时而生,是包公精神的当代延续与传承。

  包公何许人?一千多年以前北宋名吏,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是古往今来知名度最高的官员,以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清正廉洁而著称于世。

  在观看了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这部片子根据史实,反映包公一生重要事迹,如家风家训、辞官尽孝、拜师交友、清心直道、严格执法、直言敢谏、惩治腐败、智慧断案,关心民瘼、减轻赋税、打井退砚等,都有历史依据。

  《清心正道》中包公清正廉洁的家风与精神在今世也有深刻的影响: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就是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发扬包公公正、廉洁、无私、不畏难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铁面无私》中以真实历史上用影视剧手法进行在线,更加突出包公的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精神,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要发扬包公刚正不阿的精神。

  按照习“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医生”也是“病人”,只有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公正不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动真格,才能树立起上行下效的良好风范,才能有各级各地出动实招的生动局面。

  《以民为本》中包公把百姓防灾欣赏,是百姓所拥戴的以为好官:在发扬包公两袖清风的精神。中央提出整治“四风”,剑指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直击要害,深得人心。而发扬包公铁面无私的精神。从党的利益出发,触及灵魂,触及核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敢于亮短揭丑的态度、以治病救人的担当,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委30条、市委36条,对照党纪条规,严肃认真地查找“四风”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认真加以整改,使干部作风状况有一个大的改变。

  在发扬包公永不畏难的精神。整治四风也好,转变作风也好,出汗排毒也好,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内在的外部的、上面的下面的难题,搞不好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害党害国。要学习包公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不畏难、不怕苦,到问题多、难度大、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在排忧解难中树立威信、增进感情、提高水平。

  .

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

观看了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这部片子根据史实,反映包公一生重要事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篇一 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灿若繁星,千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18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