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2012世界末日观后感(2)

2012世界末日观后感(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2012世界末日观后感

  由于本片为了自圆其说,情节颇有漏洞,再聊聊笔者观看此片的“雷人感受”:最“外焦里嫩”的情节是影片快结尾时,人类文明被地震火山海啸已经毁灭得只剩下青藏高原了,艾德里安博士居然还能用普通的索爱手机接到同事用普通手机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印度打过来的电话;还有各国政府为了保守秘密不惜暗杀所有意欲泄露“诺亚方舟”计划的高级人士,居然会对一个用无线电台大肆宣传世界末日并掌握了“诺亚方舟”项目地点的电台疯子死而不见,难道只为了让他把地图传给杰克逊?

  好莱坞特地将最后的超级灾难设定为大海啸,想必是为了暗示目前仍在全球肆虐的金融海啸吧。类似的暗示还有很多,包括几乎所有的灾难场景都发生在本次金融海啸最严重的美国——居民住宅地裂,摩天大楼倒塌、整个加州城市陷入太平洋,华盛顿方尖碑倒塌,白宫被大海啸带来的航空母舰摧毁……几乎所有代表美式资本主义概念的象征物都被摧毁,好莱坞似乎是为了迎合西方某些人在金融风暴下的“末日心理”吧。另外把拯救人类的超级大船“诺亚方舟“的计划放在中国,似乎暗示目前金融海啸下只有中国才能拯救全球经济。

  总的来说,《2012》算是历史上场景最震撼、效果最真实的灾难大片,好莱坞片商“恶意”的混淆了电影虚构情节和虚假神话概念,通过互联网在人群中激起“末日恐惧”,以赚取更多的票房。观众完全可以把该片当作一次超级放松神经的“末日探险旅游”,不必花太多脑筋去想影片假设和情节是否合理,也不必理会那些没有上“诺亚方舟”的几十亿人类的命运,只要盯着屏幕嚼着爆米花跟着杰克逊一家探险,享受那一波波超级震撼的“末日情景”吧,虽然这就是好莱坞片商的如意算盘,不过管它的,还是让我们看电影吧!

  2012世界末日观后感篇三

  几乎每一个人都应该曾幻想过这世界的毁灭,审判日的到来,几乎每一个年轻人都希望体验那灾难所带来的快感。恰恰艾默里奇则几乎会用各种方式来诠释毁灭与被毁灭,替观众进行发泄。发泄他们的不满,发泄这现代社会的压力,在爆炸中,在绝望中冲击观众的视觉从而使他们迎来从未有过的满足。

  毫无疑问,《2012》是这样一部电影,延续了导演一贯的风格,同样延续了好莱坞商业片的传统路数。

  假如用《后天》和《2012》进行比较,我们能窥见到这两部片子的许多相似之处。二者同样描绘了在世界末日时的人性,邪恶,善良。无私,自私。同样用大场面,巧妙的特技来夺得观众的眼球。用死亡灭绝的恐惧吊起观者的胃口,然后在一片阳光中观众长吁一口气,人类又获得了重生。

  少不了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少不了美式的国家荣誉感,更少不了以美国为中心为线索的故事架构。但不可置否,在《后天》成功的基础上,艾默里奇在这几点上加入了《后天》里所没有的心意,从而形成了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

  影片一开始,导演就把危机下的世界呈现在了观众眼前。大雨滂沱,一艘在水坑中漂浮的玩具船被主角的车碾过。背景是雨水撒过的模糊,男孩支着伞看着自己的船被雨水吞没(碾过),没有一点表情。而后是到达地底的昏黄,与地壳不安的震动。导演经过几个快速的镜头剪切,以及偏压抑的色调。准确的把一种这世界的不安传递给了观影人。同时,那被打翻的玩具船是否预示着电影而后的方舟也在观众心底留下一个问号。

  影片的开头少了《后天》前部过于拖沓的毛病,地球危机的解释也是简简单单一带而过,甚至只用了地底的沸水就相当清晰明了的传达了这场灾难严重性。

  然后导演顺其自然的将这故事的主线带出。与《后天》无异的美国家庭进行自救的故事。虽说有点老调重弹,但我们注意细节的话将发现里面的人物设计很有趣。男主人公是个十足的小人物,与之对立的俄罗斯人则是个百万富翁。知道了解世界毁灭真相的是个疯子,而希望人们死掉,腾出逃命飞船的居然是政府要员。导演用了许多许多对比,加深了观众对每一个人物的认识,在脑海中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使电影都可以按照他们性格进行不同的升华。例如,在最后高傲自负的俄罗斯人将自己的儿子抛起扔上方舟,而自己却因为失去重心坠入深渊。主角前妻的老公与主角从互相厌恶到相互欣赏,摒弃了互为情敌的芥蒂。

  在导演的镜头下,英雄的所有特征被淡化了,但他们的普通不代表着将他们置于危险中他们就真的不能担负重任。不论从主角开车奔驰于被摧毁的天地,还是他在水中放开关闭闸门,他们的普通在危机中爆发出了一种英雄所有的能量。

  影片的过程叙事总是夹带着时间的紧迫感,字幕不停的报着所处时间日期,无形中加剧了观众的紧张。而且危机爆发的渐进性,增加了故事在诉说时的悬念,就好比火山的喷发,不断冒出轻烟然后是一次最后最大的爆发。

  我想谁都会赞叹这部电影的特技。近镜头时大地好比一层薄纸被上帝用手指捅了几个窟窿,远镜头时将人类文明至于其中,瞬间一切被摧毁消失。就好比上帝的大手抚平整个世界的凸凹,想要屠戮了一切生灵。从白宫到埃菲尔铁塔,从黄石到印度,从加州到西藏。死亡在镜头里只是个刹那,绝望似乎变成了一个加重语气的符号。不论是从天而降的天火将大地击的千疮百孔的,不论是地震如何将世界撕扯出无数褶皱。

  当然了,我想谁都不能忽视这部影片的一个有意思的事,最后的方舟是中国制造的,而影片的档期恰恰处于正在恢复期的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不排除恭维中国的意思,作为商业片讨好中国观众确实能为《2012》赢得不错的票房成绩。况且就现在的美国来说,是应该拿一部灾难片来发泄发泄金融危机过后的心情了。

  《2012》没有刻意的去强调信仰,没有刻意的去强调人类的责任,没有爱情友情的滥做滥造,就影片的深度来说它只是一部强调亲情的商业片,但没有人怀疑他所流露出的艺术片的影子。从梵蒂冈教堂上帝的手与亚当被一条裂缝永远分开,从游荡在大街的乞丐举着末日已经来到的标语,再到象征美国荣誉的方尖塔轰然倒塌。

  人类是上帝的弃儿?人类的末日是被毁灭还是自我毁灭?国家形态是否重要?也许每个人看完后心中会蹦出个问题,也许问题不一样,但导演的目的毕竟达到了,在末日来临之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最后的结尾,不会出乎人们预料。关于毁灭的电影,人类最终还是胜了,三艘方舟驶向了光明未来。

  影片的最后部分少了些许影片前部的精炼,有些拖沓耗费时间的嫌疑,而且最后的高潮明显不及开头,让人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甚至在大船撞向珠峰时,有种在看《后天》续集的感觉,导演在不遗余力的表现出大气,但结尾得不合理时间过多,以及剧情情节的稍显重复给此片带来了些许缺点。

  导演在故事叙述上不太严谨,有几点前后矛盾的地方,例如本已经全球通信系统停止运行,黑人科学家仍能将电话打到印度。既然地球板块移动,为何最后一幕的地球却仍是原来样子。飞机的引擎是如何坏的。

  但不管怎样,作为十一月上映的大制作影片来说还是不错的,毕竟是一部能从视觉上能震撼你的电影。


看过“2012世界末日观后感”的人还看了:

1.2012世界末日影评

2.电影2012世界末影评

3.2012电影观后感

4.电影2012影评

296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