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2019感动中国之钟扬的优秀观后感3篇

时间: 庄宇1208 分享

  近日,感动中国播出,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20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关于钟扬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2019感动中国钟扬事迹的观后感

  鲁迅先生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钟杨,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卓越的科研工作者、杰出的人民教师,就是这样千千万万个民族脊梁的典型代表,他用自己的一生忠诚地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他曾经说过,“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同样,一种精神也可以鼓舞亿万人民。斯人已逝,精神永存。钟杨精神像一颗种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像一盏明灯照亮无数人的前行之路。钟杨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学钟杨精神,不忘初心,忠于理想。人生53年,援藏16载,每年在西藏工作150天,共计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到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桃李满天下;参与筹建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义务服务17年……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钟杨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长期与17种高原反应不断抗争,不知疲倦地与时间赛跑,是他时刻秉怀作为党员、作为教师、作为科研者的使命和责任感。只要国家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钟杨心中牵挂的是国家、是科研、是学生,唯独没有家人和自己。他短暂而又充满光辉的一生都是在书写着不忘初心,矢志不渝,教书育人,科研报国。

  学钟杨精神,动真碰硬,苦干实干。为保护种质资源,打造国家生态屏障,钟杨毅然放弃上海舒适的工作环境,一脚踏入青藏高原“生命禁区”,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别人嫌苦叫累不愿意去的地方,他都抢着去。不管是遭遇山石滚落,还是露宿野外,他都坦然接受,将自己的所学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痛风发作,腿痛难忍的时候他仍咬牙坚持爬到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采集种子;突发脑溢血,中风以后他稍作休息又不顾医嘱以忘我的精神投身西藏建设。别人定闹钟是提醒自己起床,而钟杨凌晨3点定闹钟是为了提醒自己休息。他像一个英勇的战士无畏地冲在科研第一线,16年间培养了6名博士、8名硕士,还填补了西藏生态科学高等教育的空白。

  学钟杨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一名党员,要敢于成为先锋者,也要甘于成为奉献者。”钟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钟杨少年得志,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分配到武汉植物所,本来可以养尊处优,悠哉游哉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但他却在2000年放弃了副厅级的岗位,选择成为一名普通老师。为了投身植物研究,他更是远离家乡和亲人,带着面包、榨菜加矿泉水,数年如一日,秉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执着为祖国的科研事业作奔波忙碌,为培养下一代植物学研究人才而不懈努力。堂堂名牌大学教授,勤俭到住旅店时会将剩下的肥皂头和一次性牙刷带走,穿着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赶毛驴的人才戴的破帽子,却给西藏大学捐助了几十万元。钟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敬业奉献。

  如今,钟杨先生的骨灰已经撒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永远留在那边他毕生所为之奋斗的土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人已远去,但他的精神遗泽将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感动中国钟扬事迹学习的心得体会

  钟扬,1964年出生,博士,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植物学家。曾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同志是中组部第六批、第七批援藏干部。10多年来,他每年坚持开展青藏高原野外考察和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进化研究工作。为了完成科技部下达的“青藏高原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保存”项目,先后15次自费进藏,克服生活困难和高原反应,在西藏采集大量野生植物标本和DNA样品,为我国西南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和西藏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凌晨在银川遭遇车祸,不幸离世。钟扬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长期奋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牢记教书育人职责,爱岗敬业,踏实治学,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师风。

  钟扬曾说,“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能不负人生。”三十余年教龄,十六年援藏,海边的那片红树林,多少人含泪重读这一切,想念那个挑战极限只为播种未来的钟老师!

  从事科研教学30多年,为国家生态文明作出巨大贡献。我们再看看钟扬教授的职业生涯:钟扬教授生前为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他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勤奋钻研,锐意进取,在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有较长期的积累和独创性成果。钟扬教授在交叉学科领域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培育了许多学科专业人才,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嘉奖;情系社会生态,坚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把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和上海海滨,为国家与社会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钟扬教授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国家发明二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奖、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党员、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2015“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特别关注教师”等荣誉。“钟扬青藏高原生物学研究创新工作室”被上海市总工会命名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钟扬老师全心全意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教30多年来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立德树人、爱生如子、甘为人梯;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培养出的一大批学生已成长为国家急需的科技骨干。钟扬同志是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杰出代表,是继李保国、黄大年同志之后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又一位优秀教师典型。我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忠诚于党、科研报国的崇高信念,学习他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高尚师德,学习他心系民生、造福人民的至诚情怀,学习他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人格风范。要自觉将学习钟扬同志精神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钟扬教授虽然走了,但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他的优秀作风坚持下去,把他的崇高精神传承下去。

  感动中国之钟扬的观后感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钟教授用脚丈量了西藏每一寸土地,在研究领域里建起高楼大厦,成就非凡。

  种子,是一株植物的生命起源。在野外即使寻找到很少数的种子,栽培成功的概率却比以往要大得多。艰苦的环境给了种子更好的耐受力,巍巍高原也给了钟扬教授更多磨练探索和启发。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他的生命被永久的定格在了援疆道路上,但他积极探索,顽强拼搏,将最宝贵的年华和生命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种子精神"却随着他的事迹传遍祖国大地。

  生机勃勃,祖国边陲扎根发芽。2010年,钟扬教授成为中组部选派的第六批援藏干部,期满后,又两次申请留任。本来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继续援藏的他,放不下西藏大学相关学科建设,反复争取,硬是留下成为第八批援藏干部。种子本是居无定所的,风会把它送去最需要的地方。援藏对于钟扬教授而言,已经不仅限于一项任务,一次经历,更是一种归属,一种使命。他将自己的人生意义,同青藏高原上那些未被发现的植物资源和我国的生物学科建设捆绑在一起,就像扎根西藏的种子。

  传道授业,援藏路上永不止步。在钟教授漫长的科考途中,他发现西藏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不仅需要生物学家来探索,更需要教育工作者来引导解惑。在援藏期间,钟扬教授为西藏带来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带出了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生物学团队,带出了数位植物学博士。钟扬教授不但研究种子,自身也是一枚"种子",将自己的学识倾囊相授,将知识的种子播撒给学生,为国家培养生物学人才,将"希望的种子"布满西藏每个角落。

  敢为先锋,种子精神薪火相传。钟扬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一名党员,没有把脚步禁锢在实验室,也没有把目光只放在发达的上海,而是敢为人先,身体力行,探索未知的生物领域,攀登更高的精神境界,选择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钟扬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钟教授用脚丈量了西藏每一寸土地,在研究领域里建起高楼大厦,成就非凡。青藏高原上有他思索和前行的身影,我国种库里有他不断新添的扉页,他的脚步虽然被迫停下,但他的信念薪火传承,他的"种子精神"激励着每一个后来人!


相关文章:

1.2019《感动中国》观后感怎么写 关于《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

2.20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传健,以及颁奖词

3.感动中国2018年度十大人物之杨骅人物事迹及观后心得体会

4.2019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候选人名单公布

5.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哪些人,主要事迹是什么

414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