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万箭穿心观后感3篇

万箭穿心观后感3篇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万箭穿心观后感3篇

  万箭穿心观后感1

  一个武汉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就是这样,没有大片的华丽、喧闹,却能发人深思让人感动。感动于剧中妈妈-李宝莉的人生信条——我要撑起这个家,不能让这个家散了!感动于她十年如一日为了共小宝上学,没日没夜的挑着扁担,更感动于当她知道一起工作的好友家里有了困难,不求回报的拿出一千块钱来救济她。

  昨日看了一部中国现实题材的片子《万箭穿心》,老实说,赢走了我不少的眼泪。 看《万箭穿心》泪水已模糊了双眼。虽然剧情简单,但煽情很直接,美术、摄影很精良。在私欲横流的当今时代,能用这么一部影片赚取到人们的眼泪,已经实属不易。很多年轻人会被韩剧中的生离死别,弄得痛哭流涕,我认为那是人们内心空虚的表现。但是,《万箭穿心》不同,他的感动源于生活,贵在真实。电影结尾,当李宝莉坐着小面的,被迫离开儿子,离开自己的家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悲伤油然而起,真是性格决定命运啊,但我想,也许离开才是李宝莉幸福生活的开始。 这是一部今年即将发行的片子,唯一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我想到时必定掀起一股观影的热浪,成为国产影片的一匹黑马。

  学会感恩、学会宽容,这样的口号我们会喊,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我们并非都能做得到。看罢片子,再仔细想想,其实感恩也好,宽容也好,都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在我们的一举一动当中。有时,人生真的就像一场剧,而我们既是编剧、导演、又是演员。剧情的发展,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不要去抱怨生活中的种种不满,不要让影响心情的因素破坏我们的心情,笑着面对问题与人生,请相信明天我们会更好。

  万箭穿心观后感2

  很喜欢王竞导演的拍摄风格,用很真实的方式塑造了一个既让人恨又让人觉得心酸的一个女人顽强的一生。

  对于一个女人来讲,丈夫和儿子算是他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两个男人了。可就是这两位最重要的男人,却伤害她最深!但这一切诱因都是因为李宝莉自身没文化、粗鲁、个性强的性格!

  在马学武面前,她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虽然仅仅作为一个城里卖菜人的女儿,就因为他有着一个能让她引以为傲的城里人的身份。凭借这个身份她嫁给了农村来的凤凰男。

  她自以为可以随意处置懦弱的丈夫,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以自我为中心,而马学武没有任何资格对她不好,即便他是一个农村精英。

  从本性上讲,李宝莉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

  她深爱自己的丈夫,为了保住自己的男人她可以付出一切……

  而她更为了心爱的儿子,十多年含辛茹苦的培养他成才……

  但由于自己的个性,李宝莉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用心良苦最后换来的却是一桩桩令人心疼的悲剧:老公因为她的好强心理被压迫得要分道扬镳提出离婚。又因为捉奸在床想挽回自己的男人,一个报警电话成了导致自己男人下岗和最终自杀的直接原因。

  靠一双手辛苦培养成才的儿子,却在庆功宴上与自己断绝母子关系,甚至被赶出家门。

  当巨大的生活苦难涌向李宝莉时,她并没有像死去的老公那样“跳二桥”,即使她的遭遇远大于丈夫遭遇到的伤害。她选择放弃一切,拿起扁担,挑起了自己的所有家当,继续走下去。

  她不美、不明智、脾气暴躁、刀子嘴豆腐心, 但无论命运给予了她什么,她都能顽强的生活着。

  万箭穿心观后感3

  武汉作家方方的原著小说《万箭穿心》曾在2009 年获得《小说月报》百花奖的优秀中篇小说奖,“准制片人”谢飞将它搬上银幕。汉正街出身的女主人公李宝莉热辣、市侩,会为自己的一块肉不惜动粗,也会为自己的朋友两肋插刀,有明确的目标,虽然这个目标并不远大,心底的良善时时冒出来,却又被生活时时打回去。

  按照“准制片人”谢飞的说法,《万箭穿心》票房大约没有超过500 万。谢飞在此片中挂的头衔是监制,但是他的工作却是一个十足的制片:买小说版权、找导演、拉投资、控制成本、找买家——很少有见到年纪这么大的制片,“他图个什么呢!”导演王竞感慨道。在王竞看来,轻轻松松做导演,只管艺术创作,把诸般琐事抛给制片人,这才是老导演们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谢飞到了这把年纪,偏偏要试着做一回制片。

  武汉作家方方的原著小说《万箭穿心》曾在2009 年获得《小说月报》百花奖的优秀中篇小说奖,是谢飞首先发现了这部小说,并萌发了改编成电影的念头。谢飞常年保持着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也许这是“第四代”电影导演的一个共同特点——吴贻弓、吴天明、杨延晋以及谢飞的代表作品均改编自文学作品。从更宽广的维度来说,强调“文学性”其实一直是“第五代”之前中国电影的主流态度。然而“第六代”之后的中国电影界,对于文学的依赖逐渐剥离。第六代导演大多拥有自编自导的能力,从积极的一面来说,也许这有助于导演从电影语言方面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作品,但是它的消极意义在于,电影作品的视域逐渐狭窄,电影取材逐渐贫血。谢飞在谈到这一现象的时候说道:“我们应该看小说,重视影片的文学价值,不要光想着镜头语言和调度。忙来忙去搞拍摄工作,太浮于生活的表面。”

  《万箭穿心》的整个拍摄计划,正是带着谢飞这一思考的。同时他也自觉地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来看待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我认为中国电影100 年来最优秀的传统是现实主义,是批判现实主义。而且很多作品是跟文学结合,站在文学的肩膀上达到的。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抛弃这个传统?”显然他已经把自己的工作定位于延续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的高度。这也许可以解释王竞导演的喟叹:“他图个什么呢!”

45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