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电影无法触碰观后感3篇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电影无法触碰观后感1

  看电影,我很少去记导演,主演,出自哪里;每一部电影对于我,就是一个故事。电影《无法触碰》的开始让人觉得乏味,但好电影,总值得让人坚守!

  首先说说黑人driss,如果只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那就是真实。 一个流露着真性情,敢说敢做的黑人大小伙 。越往后看,就越发让人佩服和尊敬他。 其实,他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人,没有超凡的特长,没有伟大的梦想,但他又是那么的不普通。 试着问问我们自己,在这个社会里,还有几个人能如同driss一样,活得如此真实!真性情!纯粹!

  越长大,我们面对生活,面对事情却越发的变得复杂。有多少人,甚至慢慢的迷失了自己。想想我自己,也开始慢慢变得不是我自己了,这样是会做人了,懂事了,还是别的什么了? 电影看到最后,很想哭,是什么,让我慢慢的偏离了自己,活得这么累,真的很累...

  而菲利普,因为跳伞的事故,终身残疾,看着万贯家产却不能动弹,每晚还要在床上因为药物的副作用痛苦的呻咛,到后面我才明白为什么他要选择dirss 做他的护理,任他的性子,跟他一起开跑车,吸烟。而对那些真正专业的护理冷言相对。 我想他已经看破了这个虚伪的社会,当他将driss的画以高价卖给那些自认了解艺术的人时,更加是将这个虚伪,物质的社会现象诠释的淋漓尽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只有他和driss在一起,他才会有难为的笑容,一直到最后他终于和爱恋很久的笔友相见...

  电影无法触碰观后感2

  “时而欢笑,时而泪下,人生何求。”这是一家法国媒体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同样的,这句话也很精确的形容了我看完这部电影后的第一感受。

  该片的两位男主人公,一个残疾富人,一个底层黑人,是身份相差悬殊的雇佣关系,这类“穷看护”和“富残病”朝夕相处发生碰撞交锋后滋生友情的故事,很容易被拍得落入俗套,氛围常被营造得悲戚庄重而感人,甚至难免刻意煽情,也很可能会藉此题材来宣扬某种理解共存的精神,甚至扯出人文气息来,但这部影片的整体呈现却简洁明了,幽默诙谐,温暖可爱,全片找不到那种凄凄楚楚的悲调,即便现实很悲剧,“富残病”高位截瘫,只有脖子以上有知觉,有前科的“底黑穷”家事烦恼,前途渺茫。

  影片基于真实故事改编,总搭帮合作的奥利维·那卡什和艾力克·托兰达采取了剑走偏锋的迂回战术,提炼了人物性格的亮点,如病人的不甘平庸包容豁达以及黑人的乐观开朗纯真善良,并以相当轻松的调子来表现这种看似不可能存在的友谊和深情。其中,精彩的对白对于人物的再现、剧情的推进、节奏的调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黑人德瑞斯对歌剧和古典乐的一系列爆笑点评,准保令维瓦尔第、巴赫等一干长眠了的音乐大家也啼笑皆非。

  凭心而论,影片对人物的营造趋于平面化,整体表现手法有略显单一粗陋的嫌疑,但所幸立意真挚,故事动人,细节饱满,情感充沛,运镜干净,对白出彩,表演更是纯熟自然。虽然因剧本限制,片中的角色普遍卡通化,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但在这样一部简单轻松的喜剧中,诉求一旦太多,就会改变创作的初衷,也会令影片顾此失彼。

  弗朗索瓦·克鲁塞饰演了因高空跳伞事故而导致严重残疾的菲利普,虽然基于角色需求,他的肢体语言受限,只能以脖子以上的部位来参与形体表演,但他的表演颇为生动,一张脸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饱含了心绪的千山万水。

  法国人似乎屡屡在光影中表现高位截瘫的角色,如《潜水钟与蝴蝶》里励志的马修·阿马立克,《枕边的男人》中神秘的苏菲·玛索,就表演的精彩程度而言,克鲁塞居中。奥玛·赛的德瑞斯可谓活灵活现,他所表现的这个热爱现代音乐、运动细胞也不错的黑人,有点逗有点贫还有点可爱的孩子气,而且逗得头头是道,贫得恰到好处,又孩子气地率真无邪,惹人喜爱。

  好的友谊是你通过这个人和世界相连。菲利普和德瑞斯之间的奇妙互动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影片通过比对德瑞斯对门口随意停车者的态度,表现出了这段友情对他产生的影响,而喜欢现代乐的他携弟归家时这场戏的配乐风格的改变,则说明了友谊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德瑞斯之于菲利普,就像一个快乐使者,从一开始,他就没把菲利普当残疾人,他给予了他普通人的待遇,他没有故作怜悯的眼神,也没有强作感同身受,他总是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总是风趣幽默插科打诨,还总是咧着大嘴龇着大白牙开心地笑,特别在看歌剧时,他笑得几乎没形象。似乎在德瑞斯的观念里,一切都可以拿来开涮,不论天才巨匠还是反面人物,他的乐观幽默,给菲利普灰色的人生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最重要的是,德瑞斯知道菲利普需要什么,他帮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生活的窗。

  影片的OST很值得静心来听,除了大量引用的经典古典旋律、耳熟的现代音乐,鲁多维科·艾奥迪的钢琴配乐也带来了一份听觉感受,仿佛引领着一种娓娓道来的诉说情绪,哀而不伤,且温情美妙。

  只要打开心灵的窗,阳光会照进来的。

  影片在平淡的记录中以一种出奇不意的善良与真诚来打动每一个观众的心。我们常说一部好的作品不单是一种情绪的注入,一种色彩的调和,它会让我们联想到更多,感触到更多,领悟到更多,学习到更多。显然这部电影就可以做到。即使是再有钱的人,再懂得欣赏高雅艺术的人,他在没有爱,没有感知能力,没有自由的前提下,他都只能算是一贫如洗,一穷二白的人。“奥巴马”是一个好人,即便是他从前撒过谎做过牢,而人终会改变的,不管你多大,天生条件多么的不好,多么的不会说话……

  无法触碰的是心灵,是爱,是无法言语的美好。

  电影无法触碰观后感3

  这部电影讲述了在众多人都失败于照顾一个高位截瘫的白人富豪菲利普后一个贫穷、曾经有犯罪记录的黑人德里斯成功地照顾了他并与之建立友谊的故事。

  菲利普,一个上流社会的富人,一个满腹经纶饱经风霜的成功人士,一个高贵的白人,一个在追求自由地向云端飞翔过程中被摔到地面导致高位截瘫无法触碰朋友、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心灵空虚和封闭的主人。

  德里斯,一个贫穷并有犯罪前科的人,一个文化程度低,头脑简单的年轻人,一个无拘无束、野性奔放、心灵开敞、身体健壮本无心做仆人只因为要领取失业救济金而成为菲利普的仆人的黑人。

  本来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社会地位的人是难以触碰和相容的,但是那些似乎跟菲利普社会背景比较接近、小有成就的人们都因陷入自己所谓的成就的局限性而无法与菲利普的心灵触碰,只有德里斯,这个毫不掩饰自己好坏,直白的黑人小伙子让菲利普产生了试用他的决心。在相互摩擦和包容之下,他们成了最佳搭档,德里斯真诚开放的心终于被菲利普接受,菲利普那颗任何人都无法触碰的心也终于被德里斯触碰。

  虽然出身贫困,但德里斯在菲利普前不曾卑躬屈膝,没有因对方的金钱和地位而折服,当菲利普的女儿对他不敬时,他立即维护自己的尊严,向菲利普提出要揍她,而在正统的贵族群里奴仆是绝对不敢这么跟主人说话的。但是菲利普尊重了德里斯,他向他承诺由他来管教她,这是德里斯所需要的。

  德里斯虽然照顾菲利普,却不怜悯他,不同情他却也不歧视他,而是把他当成正常人对待,这给菲利普很大的肯定。对一个病人来说过多同情和照顾实际是在不断地提醒对方你不如我,你是一个残疾人,一个废物,一个与众不同的劣等品。对一个病人来说,他们要的是跟正常人一样的的普通,而德里斯总是忘记菲利普瘫痪的事实,这让菲利普感到自己没有被当成残疾人。

  如果一场疾病让一个人丧失了内在和外在的一切并不是最可怜的,最可怜的莫过于像菲利普这样的人,虽然本能没有丧失,有着跟正常人一样的渴望,但是实现这种渴望的能力有着重大的缺失,他唯一能够抒发其情怀的方法就是给一个未曾见面的女性写信,并从中得到安慰。他爱她,但是自卑的他想都不敢想去跟她通话,更不要说是去见她。是德里斯帮助菲利普打破了跟她通过的界限,并跟她约会。但是在第一次约会时,菲利普没有等到女方的到来就退场了,并从此对她只字不提,表明了他的自卑和脆弱,而是德里斯帮他找到了她,成就了他的爱情梦想。德里斯的个性决定他是一个敢想敢干的实干家,正像影片中所说他是菲利普的手臂,帮助菲利普实现着他的一切。他活泼、野性、豪爽、有创意、胆大敢为,这正是菲利普那个正统、统墨守成规的贵族圈子所缺少的,也是菲利普所欣赏的,更是他需要的,德里斯的个性成就了菲利普的幸福。

  如果说德里斯是一匹千里马,那么菲利普就是伯乐。如果没有菲利普的慧眼,德里斯终将埋没在穷困的人群中,是菲利普让德里斯放弃了只拿救济金的想法,通过帮助德里斯卖出他的画,让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让他看到一个街头混混也可以走入正途。曾经有人警告过菲利普用一个有犯罪前科的人是要小心的,因为他无情,而菲利普表示他需要的就是他的无情。“道是无情却有情”,实际上菲利普看出德里斯无情和与众不同的不羁的个性后面的有情、通达和干练,正是菲利普对德里斯正确认识和接纳,不仅成就了德里斯的生活也成就了自己,让自己的生活产生了飞跃。

  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之所以有着如此深厚的友谊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相处的地位是平等,彼此是尊重的。他们有着平的空间,平等的生活,不存在着谁统领谁,谁臣服臣服于谁,菲利普没有歧视德里斯的贫困和犯罪背景,而德里斯也没有歧视菲利普的残疾。平等和尊重是理解和交往的基础和根本,在平等的基础上彼此尊重对方的工作,思想、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即使是差距最的心灵也可以彼此交融。

  本片的意义就在于向人们展示了两种极为不同的不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的心的融合过程,然而其借鉴作用不仅仅如此,还给我们提供了如下的启示:

  一不要做不适宜的事

  当一个人拼命地向生活或事业的云端飞翔时,是否应当考虑自己的极限,如此才能避免像菲利普那样被重重地摔到地面致残?人都希望进步,但遗憾的是明明有些人不适合做某种事或者不适合在这段时期做某种事,但是自己不意识,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成功。其实一个人成功与否是多种因素决定的,努力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成功要德(福德)、智(智慧)、体(健康的身体)全面发展,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缘分,只有缘分到了,才能水到渠成。良好的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商业关系等一切关系都讲究默契,然而默契不是仅仅靠努力得来的,尽管努力有一点作用。默契是在对方不经意地作出任何事情,其结果都对另一方有利,就是那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这种境界可以遇到,却无法争到。勉强自己在不恰当的时刻做不该做的事,追求不应当有结果的结果,最后一定是适得其反。

  二 虽然不幸但要自强

  很多人不幸地成为了菲利普,还有很多人虽然身体健壮,但是心灵却跟菲利普的身体一样截瘫和残疾,但是这些人中很多并没有向菲利普那样幸运地得到德里斯的认可和帮助并遇到不嫌弃他是一个残疾人,愿意跟他终生相守的笔友。那么这些人就应当向德里斯学习,让自己有德里斯为菲利普去平衡和开拓生活的精神去平衡和开拓自己的生活。无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都有其平衡点,找到那个平衡点,心就是坦然的,生活就是快乐的。而菲利普的故事也向我们证明即使是他那样高位截瘫的人都有快乐的生活,那么比他状况好得多的人们应当过得更好。

  三 良好的雇佣关系

  德里斯不羁的创意和菲利普的包容成促进了他们雇佣关系的良性发展。利普的优点是准许德里斯的个性发挥,甚至可以接纳德里斯个别时候对他的不服从和标新立异,甚至在一般人看来是野蛮的行为,比如去打那个随便停车的家伙,他是一个好老板。总是希望自己员工顺从自己的老板听不到不同的声音,不能集思广益。如果在美国公司一个高官整天顺着老板说话,没有创意,不懂得表达自己的见解和风格,不久就会被炒鱿鱼,因为一个聪明的老板绝对不会花高价来聘用一个仅仅听他的话、跟着他身后说是的人。优秀的美国老板宁可要一个能干的刺头做管理,也不要一个没有见地的顺毛驴。

  作为雇员要善于让自己的老板了解自己,用一位美国公司总裁的话说,当你来到一个公司要让公司很快注意到你的存在,当然他所说的存在不是指员工整体跟老板打招呼说话。在国外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一个人拼命地在展示自己都不一定能被得到重视,如果不去努力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和特点,你就被他人忽视,你的机会就会错过。老板需要的是忠诚和有能力的人,所以德里斯的开朗和真诚、直白和奔放、创意和冲劲的风格代表了新时公司员工,特别是管理层的主流(至少在北美是如此,国内企业我不清楚)。

  四 首先迈出多付出这步的人智慧

  菲利普作为雇主对德里斯不但尊重,而且关心,他帮助德里斯卖掉了他的画,却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对德里斯的付出已经超越了他们雇佣关系中他应当给予他的报酬。当德里斯走了以后,菲利普的生活陷入困境,德里斯闻讯后心甘情愿地回到菲利普的身边,并主动为他找到他的笔友,促成了他们的婚姻,其作为也超出了一个雇员应履行的义务。试想一下,如果当初菲利普对德里斯公事公办,斤斤计较,那么德里斯走后还会回来吗?还会主动成全他的爱情梦吗?德里斯能这么做跟菲利普对他前边的善待有关。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对方又没有对我多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对他多付出?别人有困难跟我有什么关系?这实际上是拒绝布施,把互动的主动权交到了他人的手中。除非这个世界的人不需要帮助(如果人人都是这么想,世界上就没有帮助,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否则总是有一个人要去先付出。 在一些人眼中那个先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是傻子,是出力不得好,一来并没有得到回报,二来只要做事就比不做的人容易犯错,就容易得到他人的非议,但是实际上善于付出的人是智者。

  虽然从善的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并不图报,但是善行激发人的爱心,让人喜悦,善行修养着从善人的品德,锻炼着从善人的实干能力,同时也让从善的人赢得他想不到的机会和利益,因为被接受过他的帮助的人心中一定会记着他,即使一千人个里面有九百九十九人知恩不报,那么还是会有一个人记着他的善待。即使任何人都没有报答他,他也赢来了一份福德,一颗宽广和仁慈的心,而这些正是一个成功人士不可缺少的素质,更何况在因果规律面前任何的付出都不是白费的。

  付出不一定是给钱或者给对方带来实际的利益,有时一个首先的问候和微笑都是对他人友好的付出。

  当我在驻京的美国公司工作时,我曾经陪同一位美国公司的副总裁去红桥市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到了那里他第一要买的东西就是送他秘书的礼物。我们都清楚他跟比他大得多的老太太秘书绝对不是什么不正常的关系(美国妇女65岁才退休,国外一流事务所的前台和著名老板的秘书秘书都是60多岁的老太太,而不是漂亮姑娘。),他这么做就是对下属的一种关爱和对她工作的肯定。

  当初的我,一个30多岁的中国姑娘在北美工作的时候,圣诞节收到了和几位公司合伙人的贺卡,因为是单身一人,被他们邀请到家中吃饭(在国外如果能被邀请到家里是非常友好的表示。),这让我不仅感到他们对我的重视和尊重还感到温暖。直到我回到北京,还是在每年首先收到我过去的顶头上司的贺卡,就这样一直持续了若干年,直到他去世为止。在上班的时候如果是在大门前见到老板,他们一定是先跟我打招呼,为我开门,先请我进去。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他们更是尊重我的意见,即使我的意见与他们不同,甚至是批评(有时我会跟他们争论),只要是对的,他们不但欣然接受,还赞扬我,如果是错的,他们也不批评我,却帮我分析错误的原因或者在一个合适的机会为我介绍相关资料去读,让我自己去领悟错误的原因。他们了解我,于是只要有对我事业发展有利的机会就一定想到我,让我参与,他们对其他雇员也是如此。在我从他们那里不断受益的同时我越来越愿意把真实的我显露给他们,愿意把真正的的想法告诉他们,愿意真心地促进他们的事业成功。他们真的可以为他们的员工提供一个任意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

  聪明的老板和员工从来都不把对方放在对立的位置上而是彼此在乎对方,珍惜对方。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在曼哈顿工作的时候。那家事务所名列美国前茅,事务所的老板在美国享有盛名和崇高的地位。有一天他邀请大家去他家打高尔夫球,方式是自愿报名。我因为工作忙,没有报名,他的手下主管打来电话,问我为什么不去,他们非常希望我能去。我说我的工作没有做完,她立即说没有关系,他们可以延长我交任务的时间。我又说因为没有准备去,所以没有带运动裤(在国外上班都是穿西服裙),她立即请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外面去买,说要买好的,公司给报销,因为这次活动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没有我,他们特别希望我去。我很感动,以最快的速度买了一条曼哈顿最便宜的运动短裤,参加了这次聚会。那位著名的老板热情地招待我,为我端来椅子,送上饮料和食品,还亲自带我打高尔夫球。从聚会开始到结束,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陪著我,跟我聊天,这让我印象至深。从那以后我几乎天天加班,我用尽我的所能为这位老板卖命,舍去了很多娱乐时间。我的中国同伴说我是一个让老板几个美金收买了的又笨有又傻的working animal(工作狂),但是我却在拼命的工作中自得其乐,为这样的老板付出,我心甘情愿!而事实证明我的一切付出和努力老板都是清楚的,虽然我付出的时候没有不图任何报答而恰恰是在感激和报答老板,但是我的老板因为我的付出让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今时过境迁,那条发旧的运动短裤珍藏在我的箱子中。对我来说那不是一条运动裤,是一种平等和尊重的结晶,是一种地位显赫的贵族首先向一个年轻贫穷的打工族的表示关注和爱护的象征,是一个雇佣关系良性循环发展的标志。不仅是我的老板,在那样的环境中几乎人人都愿意首先向他人伸出友爱之手(至少我在北美遇到的人几乎都是如此),这让我受到感染和启发,我甚至在想也许这就是他们成功和和会发展的原因之一,以至于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做那个首先向他人伸出友爱和援助之手的人,去创造更多良性循环的关系。

  五 性别角色

  性是男女在生物学上的差异,性别是男女在人格特征的上的差异,而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女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的期待。

  本片通过德里斯对菲利普家的一个女职工的态度我再一次看到了在西方文化中性别角色的特征。无论德里斯对那位女性抛媚眼、邀其共浴以及有其它挑逗性语言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性,这样的行为在西方社会很多,熟悉的男女之间开跟性有关的玩笑也很常见。如果是性挑逗,那个社会的很多女性就一笑了之,她们不会因为对方对自己有性的企图而感到被搅扰,因为她们知道如果对方的言行侵犯了法律,有法律调整他,用不着她们操心,如果对方的行为没有侵犯法律,不管他的行为是否高尚,他有表达的权利,甚至认为为了性直言表达的人比那些为了同样目的而谎称爱的骗子要好,因为这样至少可以给她们一个明确表达不接受的机会。

  但是一些具有传统的东方文化的女性就不是这样看待这些问题。有一次一位女朋友怒气冲冲地找我谈话,说有个家伙希望跟她一夜情,把她当成什么人了,她是那样轻浮的人吗?我告诉她不是她的问题,而是那个男人对任何人都会采取这样的表达方式。但是这位朋友仍然气不过,说他向谁那样表达她不管,就是不能在她面前放肆。我问她他已经放肆了,她打算怎样?她说当时她真像想扇他,现在还想找人揍他。我告诉她如果这么做恐怕触犯法律的不是他而是她了。后来她在我面前骂了他半天“不要脸,臭流氓”等非常难听的话之后,不了了之。

  这实际上是不同文化下的性别角色不同所致,而我倒是比较欣赏西方人处理两性关系的态度,比较潇洒自如和省心,不管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向你提出性的要求都不会记恨。如果不愿意可以不接受,拒绝了,这件事就结束了,不值得气成这样,也没有必要想那么多。

  很多西方人(男女都如此)在处理男女和情感问题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他们恋爱分手的时候虽然也非常痛苦,但是时间很短,有些人很快就有了自己新的心怡的对象,而他们并非是用此来填补失恋的寂寞,也并非对过去的爱人不真不用心才转化得如此迅速。他们的特点是活在当下。对于属于自己的当下的生活非常投入和认真,尽享其中之乐,照他们的话说不投入的爱情不幸福。在关系还有挽救的时候他们也会竭尽全力去挽救,但是一旦关系破裂,在阵痛之后,很快就翻过这页,把过去忘得干干净净,重新生活。他们绝不会因为让过去的美好继续在自己的心中占位,绝对不会因为过去而影响现在,对他们而现在的生活包括现在的恋人永远是最好的。当然能如此拿得起放得下,是要修炼的。

  六 表达

  不管是德里斯对女职员的挑逗还是对菲利普的不服和不羁,结果是女职员没有恨他反而跟他的关系接近(她是同性恋,当然不是男女关系的那种接近),而菲利普也对他越来越喜欢,说明他不但能够表达而且表达到位。

  表达在北美是非常重要的。影片中德里斯的表达风格代表了北美很多人的表达风格。在那个生活节奏很快的社会里,没有人有过多的时间去猜别人的心,即使在恋爱中或在婚姻家庭中如果你说你心里有她,在爱她但是不善于表达,关系还是会受到影响甚至是破裂。

  很多年前当我在北美的时候,有一天早晨接到一个电话。女方哭着跟我说她要带孩子搬出这个家,因为他的丈夫要开汽车压死她,请我去一趟。我来到她的家,她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带孩子走,她的丈夫显然非常恼火。调解是成功的,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丈夫不懂得对他夫人进行爱的表达。

  丈夫非常生气和无奈地告诉我是他养活了这一家,所有的经济大权也由她掌握,而且她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但是他发现他越听她的话,越按照她的意思去做,她的火气就越大,对他就越苛刻,他就越来越不敢擅自行动,但是他越唯唯诺诺,她就会发更大的脾气。他觉得她简直是得寸进尺,不可理喻。

  而通过她的说辞我一下就明白了她需要。她说他总是在她让他做什么的时候去做什么,只要她不说,他就不做,他从来就不关心这个家,也不爱她。很明显妻子是希望丈夫通过主动去做来表达对她的爱。

  当我把女方的心思告诉男方时,一开始男方很难接受。他说都老夫老妻的了,那那么多讲究,她要什么他都给她了,还不行吗?

  我半开玩笑地问他,为什么我们做饭的时候有不同工序,反正是吃,干脆把油盐和菜一起倒下锅煮不就行了?吃的时候为什么还要摆餐具,餐具还要漂亮的,饭做出来端到厨房里吃不就行了?之所以不行是因为在炒菜做饭和进餐种中都有文化和情调的体现,进餐对于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维持生存,而更大程度上有着更多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的内容。夫妻之间的交往更是如此。

  所以无论是商业关系,还是朋友关系或者是夫妻关系乃至一切一切的关系,如果我们还想维护这样的关系,表达非常重要,老板和雇员有雇佣关系的表达方法,朋友有朋友的表达方法,夫妻有夫妻的表达方法,尽管这些表达的方法不同,尽管表达的方式不一定是直白,但是就表达这一举动来说是相同的也是必要的。

  应当说影片中对我的每一个提示都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话题,有着难以言尽的内容,而影片中的提示也绝不仅仅就是这些,比如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实际上是菲利普和德里斯彼此调整了对方的心态,确定了对方的生活方向,然而如果仔细研究他们对话和心理变化的每一个环节,那么仍旧有说不完的内容,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我只好就此停笔。

  在结束这次观后感之前让我再一次回到影片的主题,那就是只要平等和尊重,只要真诚地用心,没有跨越不了的鸿沟,任何事情都是不能的,但任何事情也都是可能的。

49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