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血滴子影评3篇

血滴子影评3篇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血滴子影评3篇

  血滴子影评1

  哪怕打着青春热血的宣传口号,哪怕影片采用了一种类似于港漫的表现手法,《血滴子》最终呈现给人的却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而整部片中悲剧色彩最为浓重的人物,不是有着可笑而幼稚的天下大同理念表现出来却只会神神叨叨的邪教头子天狼,也不是从头到尾始终面露悲戚轻则红眼眶重则涕泗横流的血滴子队长冷,而是戏份并不算多却足够惊艳的女血滴子穆森、幼齿正太小白脸十三以及镜头虽多却十分在状况外的群众演员们所饰演的平民百姓。三种人物,三种悲剧。

  先说穆森,这个角色在影片中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前一段是杀人不眨眼的女血滴子,后一段是幡然醒悟决定为自己而活的穆森,转变的关键点是天狼的一个故事。李宇春在这处的表演非常精彩,没有过多台词,却能将此刻的内心变化,其中的震惊、迷茫、挣扎、痛悔等情绪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但即便如此,也不得不说影片在这里的处理过于粗糙,单有李宇春的精湛演技,却没有情节上的铺垫,使得转变显得太过匆忙和生硬。或许穆森不只是因为这个故事而深受触动,但影片呈现出来却太过单薄,经不起推敲。由此推之,这其实也是整部片子的诟病所在,想要表达的内容太多,但每部分都没有挖掘到位,最终导致了影片叙事混乱,主题不清。

  穆森的悲剧也分为两部分,导演在表现时采用了一种非婉和含蓄的方式。其一,穆森总是被汹涌人群推着挤着走,正像她无法掌控的命运一样,只能任由时代洪流冲刷,被推着挤着向前。这是一种宿命的无力感,生死不由我,她的命是血滴子的,是皇帝的,是这个王朝的,可从来都不是自己的。其二,在穆森终于决定为自己而活之后,她不再被人群推挤向前,而是逆着人流冲向了火枪队,最终手握血滴子,倒在了枪弹之下。这简单一幕有诸多意象,既是冷兵器时代落幕的悲剧,也是渺小个人之于宏大时代的悲剧。这里不得不提一点,导演刘伟强对于李宇春显然是有绝对的偏爱,他将整部影片中最明亮最柔和的色调、最温柔最纯真的品性都给了穆森,即使是死亡这一幕,也拍得十分唯美。穆森的死,是一种悲剧美,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虽说这姑娘傻得实在让人心疼,但在千百年的岁月长河中,诸如穆森这样的人物并不占少数。他们都是渺小微末的一滴水,在时代的洪潮面前被淹没得无影无踪,偶然冲撞激出一点浪花,旋即就坠落,混在长河里,滚滚东流。或许不懂大爱,也不明白这时代,但他们都曾这样努力地活过。

  再说十三,影片对他的着墨虽不算多,但处处精准到位,寥寥几个片段就勾画出了一个青春热血莽撞少年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这群血滴子的许多共通之处,年轻骄纵因而无所畏惧,讲义气却不讲方法,能为兄弟之情滥杀无辜,也能因为一个孩子而犹豫不决导致最后的悲惨死状。在十三或者说血滴子眼中,这世间事,没有是非黑白之分,从来只懂得为皇帝而杀,为皇帝而活。他们是皇权背后不可见光的鬼魂,是这个庞大帝国光辉投映下的阴影。如果说穆森的死是一种悲剧美,那么十三的死,则是毋庸置疑的悲剧惨。他曾毫无迟疑地砍下无辜百姓的手,最终却正好就死在这群百姓刀下。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血滴子的悲剧,更是这时代许多人的悲剧。他们曾为这个王朝而卖命,却同样因为这个王朝而丧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便只能如过河之卒,身不由己,步步惊险。但当真是身不由己吗?这让我想到了话剧《烈日灼人》中的一段经典对白,米蒂亚说:“你比任何人都清楚我是被迫的!”科托夫说:“不存在所谓被迫,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只要你愿意为之付出代价!”在每一段历史惨剧中,参与其中的人其实都有选择的机会,今日你是受害者,当日或许你便曾是加害者。这才是作为血滴子的真正悲剧所在,即使可以用被洗脑来解释,但他们从来都不是无辜的,手上早已沾满了无数的血,那么最后的悲剧之路也是无可避免的。今日你曾受过时代的好,他日必然也将尝到时代的坏。我们都是这其中的一部分,谁也逃脱不开。

  最后再来说一说在影片中占据了不少镜头的百姓们。看完电影后,我一直好奇是不是剧组没给够盒饭钱,以致这些群演都太不上心,许多镜头扫过,看到的都是一张张状况之外的脸,或是诙谐忍笑,或是神游九天之外,不知今夕何夕。影片花了如此多的笔墨在那个时代的百姓身上,其中用意不言而喻。但在表现手法方面着实太过肤浅了一些,桃花源一段,男女老少无不流露出幸福和谐的微笑,我恍然以为这是在拍类似于《北京欢迎你》的宣传片。但无论是武关镇还是桃花源的这些百姓,事实上都是第三种悲剧所在。这种悲剧,从前有,现在有,以后,或许也将会有。

  《血滴子》是一部优点与缺点都极其分明的电影,成于立意,败于叙事。其中也存在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漏洞,譬如一个太监竟能直呼弘历的名讳?天狼握着冷的头,就让他有了被催眠的效果?即使是贯穿全片为了抹杀污点而除去血滴子这个理由也显然十分经不起推敲。但当我坐在电脑前写这篇影评时,时不时就想起电影中最为惊艳的一幕。不是穆森的白衣亮相,也不是唯美的死亡,而是当她在被俘虏后第一次见到冷时,眼中先是惊喜接着是茫然最后是悲哀,单这一眼,就足以道尽《血滴子》整部片子的无尽悲剧所在。

  2012年将近尾声,这一年的观影经历用李宇春的惊鸿一瞥来收场,再完满不过。

  血滴子影评2

  撇开那些沉重的东西不说,其实血滴子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血滴子这个天团有多么受欢迎,特别是团里的男神和女神。

  男神不用说,自然是队长冷,他除了被血滴子队员们各种崇拜跟随以外,他还不时被海都这个竹马追逐,被天狼这个搞传销卖洗衣粉的大叔言语挑逗,就连乾隆都对他有点命中注定的别样情愫。

  不过这些男神的追求者都太渺小了,如果故事仅仅如此,作为最为坚定的反腐联盟的一员,我会给这群无聊的搅基人士竖起一个中指,代表一颗星!

  好在,血滴子里还有一位女神在奋力为BG事业正名,并且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男神是世界的,但最终还是女神的。

  没错,这位拯救BG正常向的女神就是血滴子里唯一的女队员,将来的血滴子的统领——穆森。

  首先注意看血滴子出任务的队形,穆森属于防守,每次都是那帮好哥哥们先冲锋陷阵,然后穆森只需要在后面,很帅气地甩个血滴子就好,虽然电影里,女神比较糗,发了两次都失败了,但是看电影的简介,这群年轻人之前可是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的!

  而且正是因为失败了,穆森还误伤了其中一位,但其他血滴子们不但没有嘲笑、责怪女神,反而在女神被挟持的时候,他们各种焦急。

  之后女神的父亲,我们简称神父的龚额,责骂女神穆森的时候,队长男神先是帮女神解释,后来女神被父亲打,所有血滴子都下跪求情,动作是那么一致,感情是那么真切。之后他们甚至还非常没有节操的安慰穆森,等你爹死了我们都听你的!而被开玩笑说亲爹死了的穆森居然还笑了,可见对于这些如忠犬般护着她的师兄们,她早就习以为常。

  虽然前文我说道血滴子们都对冷各种崇拜和跟随,但是请注意,他们抓了女土匪也是为了换回穆森,跟着冷也是为了救穆森,还一直担心穆森撑不住。交换人质时,血滴子们看到对面的穆森,毫不犹豫的就跳了下去冲了过去,齐声高呼“穆森”的这一幕,让我非常欣慰而感动,小伙子good job!!!你们是真爱,你们是真男人!!你们比海都天狼这些BT的只会跟着男神屁股后面转悠的基佬强多了!!!

  事后穆森跟着中年大叔走了,这群少年们不但没有因爱生恨,更没有被BTer海都挑拨下相信穆森背叛了他们,他们对穆森的心始终坚定,不移,至死都是。

  不过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要力挽搅基的狂澜,还需要男神和女神共同的努力。所以好在就算男神和女神的追求者众多,但他们都悲剧了,简单一句话总结就是:

  我本将心向冷森,奈何冷森互爱恋。

  血滴子影评3

  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常采取如下结构:一开始出场的角色大多武功较弱,随着故事进展,高手才渐次登场,因此越到后面的打得“段位”越高,由此构成一种张力。但《血滴子》偏偏不循此道,酷似《星球大战》的开篇字幕后不到五分钟,几乎所有高手都已鱼贯而出,毁掉了武功系数更上一层楼的可能,将“升级”的空间留给了火器。肉搏不过就要掏枪,这在现实生活和当代背景的动作片中完全成立,在监制陈可辛之前的《投名状》等非武功类型古装片里也合乎情理,但古装武侠片《血滴子》如此设置,却是个异数。

  知名武打片一旦表现武术与火器对抗,几乎无例外的偏袒武术一方,突出其厉害,纵然时有见到武艺不俗的配角葬身枪口,我们也毫不怀疑主角大侠必能克制火器。武侠片是中国唯一的类型片,民族自尊心让华语电影人本能的觉得,在面对舶来科技时,国术绝不能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上海人遭遇西方先进文明入侵,惶恐和自卑情绪蔓延,武功卓绝、能开山劈石、千里取人性命的剑仙便成为虚幻的心理慰藉,剑侠小说由此盛极一时。近几十年的武侠电影里,数之不尽的大侠在枪林弹雨中穿行自如,近距离制服洋枪洋炮。黄飞鸿、方世玉、叶问们要么身形快过子弹,要么能凭非凡的技巧拆解枪械,一个比一个更具视火器如纸老虎的胆色。上述还属于“功夫片”范畴,如果故事年代再早些,武林高手更可以夸张如亚神仙,气劲四射是机关枪的效果,内力一发犹如手雷爆破,如此身手,“你有科学,我有神功”的接个炮弹自然不在话下。很多武侠片的剧组需要找烟火爆破专家,设置炸点,与枪战片无异。也许只有在义和团题材电影中,才有十八般兵器在洋枪面前不堪一击的景象,那是严肃历史和国耻,不能胡来。

  稍有常识的观众当然不会相信武术能胜过枪支,但现实逻辑和银幕逻辑存在距离,长久以来武侠片的既定模式,形成固有的大众观赏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今年早些时候,不少观众表示对《太极》中功夫不敌枪弹的设置很不习惯,笔者也是其中之一,不过该片还是将功夫做了相当程度的超现实处理,太极宗师虽抗不住子弹,出手之神乎其神仍透着高人气韵。《血滴子》将武功梦幻撕得更碎,血肉之躯在枪弹面前一视同仁,无论朝廷刺客还是羸弱小民,都毫无还手之力,一枪一穿孔,死在血浆飞溅中,反倒是标题中的神秘暗器血滴子并没有什么出彩机会,难怪有朋友笑称改叫《火枪》更合适。

  火器在《血滴子》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像老武侠片只作为反派帮凶,剧作重心使然,有了艺术加工的夸张余地。故事发生在乾隆登基不久的18世纪中叶,看过美国独立战争题材电影的朋友都知道,当时的火枪是滑膛枪,子弹出了枪口就会乱飞,四五十米外的瞄准毫无意义,军队对垒,都是靠密集群发增加命中率,而且上膛十分繁琐,熟练的士兵也要数十秒才能装载一颗子弹。本片中的洋枪队能居高射击枪枪往主角身边招呼,或者上百人端着枪边射击边冲锋,简直是一战步兵穿越而来,像极了武打片刻意拔高搏击术的杀伤力和范围。此外,子弹击中掩体撞出小爆炸,而且数次打出了曳光弹的效果,高潮处的炮弹群发,拖出了历史上清朝将士从未目睹的华丽弧线。从杀伤力到视觉效果,《血滴子》中的火器都超越时代,与西部片里夸大左轮枪的射程、加特林的便携性是同一个思路,如此不遗余力,进一步表明,火器是本片的主角。

  与之相对的是武功的全面退化。开篇众刺客倏忽现身,杀气凛然,兔起鹘落,纵横飞遁,与天狼在火星散射中飘然过招,血滴子一出,既能隔空遥控又有锯齿机关,纯然是“一剑西来,天外飞仙”的排场,与亚神仙级高手仅一步之遥。到了集市营救就陡然缩水,飘逸的轻功一去不返,但天狼左右拼杀,仍有万人敌的气概。血滴子进了牧匪地盘后,越来越陷进写实的泥潭,堂堂高手有被扒了令牌的,有被小孩剪了辫子的,更有被一群手持农具的牧民群殴致死的,迎击火枪队时更不堪一击,飞天遁地的本事全无,隔空取人头的神器也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只剩在子弹爆点中踉跄奔逃的死士,以及面对炮弹哀叹自不量力的“耶稣”。最悲绝莫过女装扮相的李宇春,豪气干云作舍命冲锋,竟然未杀一人就身先死,还好倒在一片玉米地中,应当瞑目了。

  火器性能的全面超前,武功威力的直线滑坡,此消彼长的意味鲜明到有点过火,将观众对武功的幻想彻底破灭。《太极》高手面对火器尚有自保之力,也肯定了国术技击的存在意义,而《血滴子》中全军覆没的悲戚结局,则将武功的银幕神话击成碎片。影片的宣发不敢恭维,使人认为这是一部宫廷仇杀的传奇片,但实际讲述的却不是暗杀辉煌,而是时代悲剧。正如充斥刀枪剑棍的战争最终要被枪弹横飞和炮火连天取代,一个杀人技巧过时的组织当然也要被当做污点而剿灭,这是时代发展的阵痛,付出的是血的代价。正如被赋予非凡性能的火器一样,影片故事也并不适用历史尺子来衡量,而是一种寓言式的架空,众所周知乾隆从来不是西洋科技的粉丝,贯彻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也正因时值大清盛世,新旧观念的对撞不如发生在清末的《太极》那么强烈,但传达的观念无疑是相同的。我们可藉此期待一种前所罕见的新武侠片,那里不再有藐视物理规律和科技产物的大侠,也不再有以武术神技凌驾一切外力的超能高手。陈可辛之前的《武侠》迈出了一步,但畏首畏尾,《血滴子》走的更远,可又用力过猛。何况,这毕竟是一种危险的尝试,根深蒂固的观赏习性不是那么容易挑战的,所以在那之前,让武侠片里的子弹多飞一会儿吧。

49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