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雷锋在1959电影影评3篇

雷锋在1959电影影评3篇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雷锋在1959电影影评3篇

  雷锋在1959电影影评1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名服务是无限的。”这是雷锋在日记上写的一句话,不过,我最佩服雷锋的还是他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精神。影片中讲了关于雷锋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他和几个同志一起在打球,当球赛结束后,他的队友都去买了一瓶汽水,后来他的朋友要请他喝汽水,可他说什么都不要的,还有雷锋的袜子坏了再补坏了补不。一开始我以为他很小气的人,但到后来有一个地方发洪水了他却拿出了100块钱去救助灾区,并且拿出20块钱,寄到朋友家。通过爷爷我才知道雷锋他一月只挣6元,120元要一年多,就是这个连汽水都不敢买的人,尽在一夜家捐出120。

  还有一次,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像雷锋这样的人在当今很少见了,我希望在社会中还能出现像雷锋的人,为社会做贡献

  雷锋在1959电影影评2

  这部片子叫《雷锋在1959》,那么,在195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1959年,是三年灾害的第一年,危险随着考验渐渐逼近共和国。也正是这一年,雷锋响应号召,离开鞍山来到辽阳弓长岭焦化厂投身建设,经历了142天后成功入伍的一个转型阶段。他从一个少数人周围的“好孩子”成为了后来屡屡见报的先进工人,最后才成为了妇孺皆知的解放军形象。所以说,在弓长岭的142天中,许多的因素影响着他,有他师父的,有苗满库的,有于政委的,也有易秀敏的,电视在试图告诉荧幕前那些或许不再相信雷锋精神的人,雷锋是鲜活的,是真实的,是曾经以自己的努力与热忱感动过、帮助过一批又一批人的。

  影片中的雷锋的师傅不得不提,“他”是否有原型不得而知,但影片中的师父不禁让人感动。有这样一个情节:焦化厂的宿舍很破旧,在宿舍修复工作中,雷锋光着脚在活着泥巴,雷锋的师傅也加入其中,其实对于一个受了伤的英雄,没有必要去做这些工作,可是雷锋的师傅做了,雷锋从师傅口中学到了英雄是拿命换来的,也让我们学到了一个英雄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是那么简单而朴质。身为老兵的“师父”给予了雷锋如同上级、朋友的支持与关怀。他的出现使雷锋参军入伍的信念更强了。

  雷锋的老乡、工友苗满库也是一个塑造的很好的人物。他时而油头滑脑,时而执着坚定,他会冲动,也会帮助雷锋。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当苗满库因为工作环境的艰苦要逃跑时,雷锋最后咆哮道:“你今天要是走了,以后就永远别说你是毛主席家乡的人!”这句话真正体现了一个共和国人民对国家、对领导人的热爱,更反映了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民族在政党的领导下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个人崇拜,但在那个时代无疑正常、向上的。苗满库最后回到了弓长岭,可以说明雷锋的精髓感染了身边的人,从侧面表现雷锋的精神强大,也不难看出,当时人的朴质、善良的本性。

  雷锋和易秀敏朦胧的爱情无法解释-——“不能简单地把雷锋与易秀敏的感情定位为恋情。”导演宁海强说,“在与片中易秀敏的原型易秀珍大姐交流时她说的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动。她说当年与雷锋一起从老家来到鞍山,又从鞍山来到辽阳,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感情,但最后雷锋当兵走那天,她亲手给雷锋献花,‘当时我的心在怦怦地跳! ’”。正是这种朦胧的萌动才成就了那个时代的美好。是那个时代赋予了两个人好工友、好老乡、好兄妹的特殊感情,无法界定,却又让人回味无穷。或许只有那温泉里煮出来的鸡蛋和雨后用火烤干的棉被能解释,那样的爱情是只有懂生活的人才明白。

  那个年代早已过去,雷锋却没有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不知是从何时起,负面的信息笼罩着“雷锋”,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一面是质疑,一面是追捧。我之所以没有像网上那些很花哨的“官方”文字去写,是因为我认为的雷锋还活着,他能用自己的努力和热忱诉说自己的真实。当我们怀念那个年代的激情、亲情、友情、爱情时,我相信,雷锋就是一个时代的投影,他告诉现在的我们,那个年代的雷锋很多。因为那个年代的所有“情”都是那么的真实

  雷锋在1959电影影评3

  有人说中国是由一个个瑰丽而又神秘的神话故事组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引绳造人,但我认为,中国是由无数像雷锋一样的富有热忱与坚定意志的人们奋斗而来的。这些属于人民的勇士甘愿牺牲生命,全为了一个似已被忘怀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

  在写这篇观后感之前,像以往一样,我还特意去豆瓣看看影评,却发现评分低的吓人。各路“好汉”看了以后表示质疑,而更多的人则表示无奈。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言归正传。这部片子叫《雷锋在1959》,那么,在195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1959年,是三年灾害的第一年,危险随着考验渐渐逼近共和国。也正是这一年,雷锋响应号召,离开鞍山来到辽阳弓长岭焦化厂投身建设,经历了142天后成功入伍的一个转型阶段。他从一个少数人周围的“好孩子”成为了后来屡屡见报的先进工人,最后才成为了妇孺皆知的解放军形象。所以说,在弓长岭的142天中,许多的因素影响着他,有他师父的,有苗满库的,有于政委的,也有易秀敏的,电视在试图告诉荧幕前那些或许不再相信雷锋精神的人,雷锋是鲜活的,是真实的,是曾经以自己的努力与热忱感动过、帮助过一批又一批人的。

  影片中的雷锋的师傅不得不提,“他”是否有原型不得而知,但影片中的师父不禁让人感动。有这样一个情节:焦化厂的宿舍很破旧,在宿舍修复工作中,雷锋光着脚在活着泥巴,雷锋的师傅也加入其中,其实对于一个受了伤的英雄,没有必要去做这些工作,可是雷锋的师傅做了,雷锋从师傅口中学到了英雄是拿命换来的,也让我们学到了一个英雄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是那么简单而朴质。身为老兵的“师父”给予了雷锋如同上级、朋友的支持与关怀。他的出现使雷锋参军入伍的信念更强了。

  雷锋的老乡、工友苗满库也是一个塑造的很好的人物。他时而油头滑脑,时而执着坚定,他会冲动,也会帮助雷锋。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当苗满库因为工作环境的艰苦要逃跑时,雷锋最后咆哮道:“你今天要是走了,以后就永远别说你是毛主席家乡的人!”这句话真正体现了一个共和国人民对国家、对领导人的热爱,更反映了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民族在政党的领导下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个人崇拜,但在那个时代无疑正常、向上的。苗满库最后回到了弓长岭,可以说明雷锋的精髓感染了身边的人,从侧面表现雷锋的精神强大,也不难看出,当时人的朴质、善良的本性。

  雷锋和易秀敏朦胧的爱情无法解释-——“不能简单地把雷锋与易秀敏的感情定位为恋情。”导演宁海强说,“在与片中易秀敏的原型易秀珍大姐交流时她说的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动。她说当年与雷锋一起从老家来到鞍山,又从鞍山来到辽阳,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感情,但最后雷锋当兵走那天,她亲手给雷锋献花,‘当时我的心在怦怦地跳! ’”。正是这种朦胧的萌动才成就了那个时代的美好。是那个时代赋予了两个人好工友、好老乡、好兄妹的特殊感情,无法界定,却又让人回味无穷。或许只有那温泉里煮出来的鸡蛋和雨后用火烤干的棉被能解释,那样的爱情是只有懂生活的人才明白。

  那个年代早已过去,雷锋却没有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不知是从何时起,负面的信息笼罩着“雷锋”,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一面是质疑,一面是追捧。我之所以没有像网上那些很花哨的“官方”文字去写,是因为我认为的雷锋还活着,他能用自己的努力和热忱诉说自己的真实。当我们怀念那个年代的激情、亲情、友情、爱情时,我相信,雷锋就是一个时代的投影,他告诉现在的我们,那个年代的雷锋很多。因为那个年代的所有“情”都是那么的真实。

5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