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2014年电影《夜行者》5篇观后感影评

时间: 若滢21250 分享

  《夜行者》是由丹·吉尔罗伊执导,杰克·吉伦哈尔、比尔·帕克斯顿、蕾妮·罗素、安·库萨克领衔主演的美国犯罪惊悚片。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夜行者》观后感供大家阅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夜行者》观后感一

  有很多精彩的电影都只有一人独挑大梁,至少看上去是这样,《夜行者》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也许源自那带走亮堂大眼的独特面孔,杰克•吉伦哈尔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以至于在《断背山》、《源代码》、《夜行者》这些如此天差地别的故事中,不论在真爱还是卑劣之后,他始终散发着一种热情、单纯的气质。 总的来说,《夜行者》讲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行当。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许也是美国梦的一个具象形式。卢的出身一般、教育经历也平淡无奇,但凭借着上进与好学竟在自由摄影者这不入流的职业中闯出了一片天地,尽管他并非那么光彩,有不少聪明而令人不耻的做法,甚至可以说罪行,然而他真的足够聪明,像《逍遥法外》和《剑鱼行动》中的主角一样,依旧可以我行我素,并且平步青云。 所以说有时候编剧和导演并不一定要怀揣怎样的道德评价标准并表现或灌输给观众,仅仅呈现出一个好故事也是成功。试想,若给卢设定一个被捕入狱的结局,或是在其做事时搭配偏激而压抑的背景音乐,无疑就会赋予正统而批驳的色彩,但这样的意义是什么呢?太多太多人都以卢那样的准则活着,只是没他聪明和努力罢了,换言之,大概就像《艋舺》里那句台词:一阵风吹过,草全倒下来。从前我以为自己是风,现在才发现自己只是草。大部分人扮演的其实都是Rick的角色,因麻木懒散而身不由己,因有着与实力不符的野心而遭遇不幸。 想想片中被他拍摄和陷害的不幸之人,想想女主的纠结与警察的无奈,就不难理解: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正,但时刻都维系着公平。

  《夜行者》观后感二

  这部由杰克·吉伦哈尔主演的惊悚电影,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作为一位独立摄影人,杰克饰演的卢·布鲁姆对血腥场面有种病态的执着和专业态度。为此,他不惜潜入受害人家中,改变车祸现场、甚至亲手制造血腥事件。随着他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他对电视台的影响力的越来越大,挣的钱也越来越多。最终,他组建起自己的信息采集公司,雇佣更多的工作人员。 为了让故事的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杰克减重十多斤,他要用自己深陷的双颊和被饥饿燃起的渴望塑造出一个只有理性、没有人情味的空洞躯体。这个形象是演员的,也是导演和电影的主题所需要的,它成功的映射出商业利益驱使下媒体极力追求收视率的现实。 当这个清瘦,目光如炬的男人面带着微笑出现在银幕上时,我甚至能够通过其嘴角异样的扭曲和深渊般的眼神感受到隐匿其间的阴鸷与阵阵寒意。这张脸孔几乎能让人忘却掉《断背山》里那个温暖的牛仔和《源代码》里那个不知所措的特工。       这里必须要好好评价一下杰克的表演,这绝对是我看过的他的作品中最精彩的表演,这个角色是是一个非常难拿捏的,那种偏执的表现,多一分就是变态,少一分就是职业狂人,可见无论哪个,表演都是失败的,而杰克的分寸把握绝妙。       我们的主角一直处于英雄和反派合二而一的状态。我们随着他一步步从无到有,学习如何抓新闻,当他打败竞争对手,当他酬薪拿到越来越高,当他的视频播放成功率直线增长,这个时候观众和他是一条线上的。都希望他可以做的更好。但故事掩藏的伏笔,他为事业做出一些龌蹉的决定,他对他人生命的蔑视都让观众感觉到恐惧和并逐渐领悟危险的来源是他。但此片在这合二为一的状态处理的很好,是英雄但透露着捉摸不透的冰冷,是反派却拥有我们可以体会到得温情。他对他人和社会的不予理睬,却同时带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资本主义创业成功梦。       人是多面的,在不同的人面前,戴着不同的面具,说着不一样的话。而当进入黑夜,独自一人时,内心里的邪恶就会出现。并非所有人都想当超级英雄,更多的人会在内心邪恶的驱使下,渴望做一回坏人。可以这么说,每个人都有一颗邪恶的心,不过没有机会去一展抱负罢了。我们的主人公——卢,在向着理想进发的同时,将黑夜里的邪恶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你觉得他应该害怕的时候,他向前冲了;当你觉得他该愤怒的时候,他却笑了。卢似乎只会笑,说话声音不大,看起来有点懦弱,但他却又不像正常人,没有太多的感情,如同机械一样。这样的一个人是可怕的,他可以摒弃过多的感情,以让自己更全力地投入到一件事当中。 所以,当他发现在夜里不但可以当小偷,还可以当一位新闻拍摄者的时候,他内心的渴望燃烧起来。以前偷偷摸摸的行为终于能够正当起来,而且还可以冠上新闻的帽子横冲直撞。这种转变是小人物所渴求的,从躲着警察走,到追着警察走;从躲在角落里不敢见人,到光明正大地闯入屋舍。卢从一名普通的小偷,转换成了一位新闻的大偷。 夜行者里有对媒体记者的批判除了对媒体的批判,夜行者更展现了人性暗黑。许多人会对卢的所做所为不耻,但内心里又代入他的所做所为。他的无耻,他的冷血,甚至他手里小小的权力,都是许多人渴望能够做到的,又无法做到的。人们还有着基本的道德观念,被世界的情感所左右。卢没有,他不需要情感,不需要道德,只需要自己的理想能够成功,可以机械式地按照教条发展、成功。 他的这种特性一方面让人感到害怕,一方面又开启了人们的邪恶内心之门。当你有一个机会,可以踩死竞争对手的时候,你会不会做?当你有一个机会,可以从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转变成一个有点权力、有点话语权的人时,你会不会邪恶一回?当你面对名利的诱惑时,你会不会动心?我想,大家都会动心。而当没人能够揭破你所做的坏事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产生动摇?卢只不过从五十步走到了一百步,他突破了音障,走出了那一步。 其实,我们或许也做过像卢一样的事,邪恶一回,比如,在没人看到的时候,将捡到的钱、手机等等占为己有。我们内心的道德远没有邪恶强大,如果条件允许,或许多数人都会强烈地释放内心的邪恶,并不比卢强多少。 卢就是一面镜子,反映着人的内心,撕裂着、动摇着人的情感。他到底是对还是错?道德上说,他是错的;但内心还有一个声音——我也要这样做! 电影的节奏紧凑明快、剧情干脆利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也不见点滴的儿女情长,让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跟随着主人公路易斯的主线目不转睛。当电影落幕,想必没有多少人感受不到电影给我们内心所带来的道德拷问。但电影的精彩成功之处并非仅限于此,而在于导演对于不同人物刻画得用心与专注:里克、妮娜、路易斯,这三个角色各有侧重地传达着导演对于人性和道德的思考。通过他们以各自不同人生轨迹,电影近乎完整地反映出了由“真善美”向“假恶丑”的人性变奏,让观众在道德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中产生强烈的精神冲击,进而反思自我、审视现实。

  《夜行者》观后感三

  《夜行者》作为一部2015年度影迷热议的影片,大家更为关注的是电影暗黑的剧情,可我从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就对电影的拍摄机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电影看完之后查了下资料,导演丹.吉尔罗伊之前是位小有名气的编剧,这部是作为导演的处女作。第一感觉是新丁导演蒙圈了吧。时隔不久这部电影我就看了第二遍,习惯上第一次看一部电影,就算技巧再精悍,寓意再深刻,我也不会做什么笔记,就算当年老师一再强调笔记的重要性,我还是觉得这样做牺牲了对一部好电影的直观感受不值得。得看多少部难以忍受的大烂片才能遇到一部好电影啊,算了我还是珍惜一部好电影带来的享受吧。一旦遇到一部好电影,我大部分时候会看第二遍。对一部好戏的细读同样是一种享受,发现一个忽略的重要细节,体会了导演暗喻的思想,理解了导演刻意炫耀的一种电影技巧,都是很不错的感觉。对于《夜行者》来说,我觉得在镜头的构图,景框的重叠,机位都挺奇怪,大部分叙事电影不是这样拍的,导演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第一遍我没看懂。

  在这部电影里出现许多景框重叠的镜头。DV景框中是杰克.吉伦哈尔拍摄的新闻内容,可以看做男主角的主视角镜头,而这个镜头的整体构图,是由导演在DV后面的电影摄影机完成的。整个画面是导演取景框中的主观镜头,内容是导演在看杰克.吉伦哈尔拍新闻。这挺有意思,摄影机后面的摄影机,景框中景框。从画面上看,电影摄影机的景框更宽广,而两台摄影机的拍摄角度是相同的,这可以理解为两台摄影机在拍摄同一件事,导演的摄影机比起杰克.吉伦哈尔的DV更能体现事物的全貌。事实并非如此,导演把后面摄影机的焦点设在了DV的取景框上,其他部分是虚的,这就使正在发生的事成为了DV拍摄内容的背景,导演显然不关心发生了什么,关注的只是杰克.吉伦哈尔在拍什么。前面说到过这部电影的剧情很不错,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也被电影的悬念所吸引,究竟发生了什么?导演这样拍真让我着急,大的景框中大部分看不清,小的景框中有只是一部分。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导演的一个花活,完全是在调观众的胃口。再看发觉不是这么简单,导演有更大的野心。

  此类摄影机后面的摄影机的拍摄手法在叙事电影是很少见的,在纪录片中很常见,尤其是BBC或者国家地理频道关于动植物的自然系列中。这倒可以用此部电影的特殊题材来解释,一个讲述拍新闻的故事,用后面的摄影机来表现主人公怎样拍是再平常不过了。可是导演采用的剪接手法再次让我感到十分困惑。例如一部BBC关于北极熊的纪录片,前面的机位拍摄了一只北极熊捕捉海豹的画面,中间导演切到后面摄影机拍摄的包括前面摄影机和摄影师的画面,加入科学家专业的旁白,再切回到前面摄影机北极熊扑向海豹的特写,毕竟观众这时最关心的是熊怎样抓海豹。这很好理解,同时发生的一件事前面的摄影机表现细节,后面的表现全貌。《夜行者》导演丹.吉尔罗伊,一次都没有这样剪接,他刻意的一次都没有直接切入杰克.吉伦哈尔DV拍摄的画面,电影银幕上一次都没有出现杰克.吉伦哈尔拍摄的画面,这些画面的内容观众是通过电影中的电视新闻,新闻对编机,DV回放看到的。导演一次又一次这样做,无疑是要引导观众超越剧情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而这种思考令我感到十分的惊悚。

  自从电影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里,电影艺术的存在究竟是因为电影与现实不同,还是电影的理想即为现实主义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卢米埃兄弟与梅里埃开始,这种对立就壁垒分明斗争不断。这里不讨论这个话题,这个可以作为电影学院N多专业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这里就浅谈影像对现实世界再现的作用。摄影技术的产生对于真实世界的再现所起到意义无疑是划时代的,在人类用影像来表现现实世界之前,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象影像带给我们如此直观,真实,身历其境的感受。绘画不行,语言不行,文字也不行。这也是影像新闻成为了新闻载体的主流形式,而报纸和广播已经受众群体越来越小,越来越边缘化的原因。

  回到《夜行者》的剧情,我们从独立新闻拍摄者杰克.吉伦哈尔的故事来思考一下当前最时髦的独立新闻。这里强调独立新闻,是社交网路的繁荣带来的一次新闻传播的革命,判断一下现在看《新闻联播》的人多,还是从微博,微信,脸书,推特看新闻的人多,答案不言而喻。而且这些社交网络中,无论DV拍的,监控拍的,手机拍的视频都是最热门转发最多的,老话说的好“眼见为实”,真的吗?回想电影中杰克.吉伦哈尔功成名就的过程。开始他只是新闻的旁观者和记录者,虽然他惊人的天赋可以扑捉到震撼观众的血腥特写,可他还只是一名旁观者;之后他为了更好的拍摄角度挪动了死者的尸体,这时他升级了成了一名参与者;最后警匪街头激烈搏火的火爆新闻,他已经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导演加编剧,没错一条新闻的导演加编剧。

  一条新闻的导演加编剧,这已经不能简单的用黑色电影来评价《夜行者》了,显然导演要表达更深刻的主题。而前面所说的画面构图,机位和剪接正是导演全方位的运用电影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全方位来诠释这个主题,或者说这种思考,对影像记录真实性的思考。

  先说说画框中的画框和摄影机后面的摄影机,这是对我们眼见的内容从空间上的思考。影像所产生的强烈的代入感,使我们在观看时往往忘记了摄影机的存在,摄影机成为了我们的眼睛,我们好像站在摄影机的位置在观察世界。丹.吉尔罗伊巧妙的在提醒我们,看到的画面只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而这部分是拍摄者在自己的视野中选择出来的,换言之拍摄者想让你看到哪部分你就只能看到哪部分,画框之外发生的一切还是一无所知。而我们所不知道的可能完全改变我们对事件的判断,拍摄者让我们觉得的和真实发生的可能南辕北辙大相径庭。

  而到了时间上,丹.吉尔罗伊从不直接使用DV中拍摄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就是在拍主人公在怎样拍新闻,而新闻是什么有主人公决定。这里完全可以把每条新闻产生的过程,视为一个理论意义的长镜头。而这个长镜头有着双重意义,即记录了事件的全过程,同时也记录了主人公拍摄的过程。而当我们看到主人公完成的新闻作品时,我们更能深刻的体会到现实和新闻的差别。而这里主人公在编辑新闻时,再次使用了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剪接,还好他没用上空间蒙太奇或者时间蒙太奇,他只是剪掉了一些他所拍摄的一些镜头,从而使整个事件发生了惊天的逆转。这既是主人公的阴谋,也是导演丹.吉尔罗伊的阴谋,一个让所有观众颠覆了解世界方式的阴谋,我们不能到伊拉克战场旁观政府军和ISS之间的激战,我们不能坐在M370的商务舱中得知飞机的向,我们也不能站在喜马拉雅山下体会大自然的无情与可怕。本来我以为可以通过新闻了解一点,而丹.吉尔罗伊阴险告诉我看到可能只是一个艺术作品,这感觉充满了无力的惊悚。

  随便举两个例子,大妈敲诈外国骑自行小伙的新闻,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我不觉得新闻有多有意思,我觉得观众阵营转换的比例和速度很有意思。无序而混乱的独立新闻,带给我的究竟是新闻自由的快感,还是不负责任的误导和欺骗,我无从而知。开个玩笑假如下面的截图来自CNN新闻中采用脸书的一段网路视频。

  而新闻主播说,视频是索马里网友上传时,你想到了什么,换做伊朗网友上传时,又想到什么,如果这货说是网友上传的呢。该死的社交网络让我又爱又恨。

  就在往博客粘贴的时候,微博跳出了成都被打女司机的道歉新闻,独立新闻的性质真的有些让人不寒而栗,遇到再傻逼再不会开车的女司机,她的违章没人管大家应该骂交警不作为,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另一位男司机来执法,更何况执法的方式是用自己的鞋底亲吻女人的腮帮子,并且无数人为这种痛扁公路杀手的侠义行为拍手叫好。

  《夜行者》观后感四

  这是一部黑色调的电影,展现的是社会的黑暗面。本说想让电影给我带来一些对人生的思考,教育性的东西。但是看完电影之后,仔细想来,除了提醒自己要警戒之外,没有发现有任何对人生和生命上更加深层次的理解,有的只是对社会黑暗面的了解和颤栗。既然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就简单记录下电影的主线情节吧。

  Lou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小混混,整日靠做偷鸡摸狗的事情为生。他没有读过书,但是聪明,非常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他没有感情,没有朋友,没有道德底线,唯一有的是对成功的渴望。在一次偶然中,他目睹了独立摄影工作记者的工作场面,从中他寻觅到商机想以此为生。

  他购置了台低端的摄像机,通过警方频道的窃听装置第一时间到达犯罪现场进行拍摄,再讲资料卖给当地电台的新闻主管Nina而获得酬劳。由于Lou的摄影天赋和不择手段的性格,他会擅自做一些违规的事情来增加报道的新闻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报酬。Lou的事业蒸蒸日上,还雇佣了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助力Rick。两人的小队让Lou更加的迅速和及时。他的同行Ace也发现Lou是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来拉拢Lou想和他一起垄断当地晚间犯罪新闻素材。但是Lou为了自己的“梦想”和“事业”断然拒绝了。

  Lou的“事业”越做越大,同时他开始威胁Nina如果不和他发生性关系就不继续给想要升迁的Nina继续提供抢手的新闻素材。 Nina被迫无奈与Lou发生关系。再一次飞机失事的新闻摄影中,由于未能及时赶到,Lou错过了第一手的素材,而Ace趾高气昂地从事发地点拿着摄像机出来挑衅地看着Lou说着他拍摄到的一幕幕悲剧。Lou非常懊恼,Nina也因为自己出卖了身体而未拿到这次影像材料而勃然大怒。早上起他各个电台的飞机失事的新闻报党在一次激怒了Lou,他决定报复。他在Ace的拍摄车上动了手脚。然而当天,Ace就出了事故撞上了一个电线杆,重伤。Lou第一时间来到现场,拍摄下Ace被抬走的全过程。而Ace也发现了面无表情的Lou在拍着口吐鲜血的自己,想要说些什么却说不出话来。

  Lou愈演愈烈,介入到一起枪击案中。他比警察早来到现场拍摄到了令人震撼的枪击全过程。一家三口全部都被屠杀,两杀人犯跑出开车逃逸的全过程也被拍摄下来。Lou偷偷隐瞒了他看到罪犯,想将此做成一个连环杀人报道。他找到罪犯车牌,拉着Rick来到罪犯家蹲点守着。他觉得在合适的地点报警,将无可避免地会有场枪击案。所以他尾随罪犯到了一家餐馆,打了911。接着他用摄像机记录下了枪击和追击的全过程。为了提高新闻的震撼性,他最后引诱自己的partner Rick被罪犯杀死,并记录下全过程。就这样一则轰动性的新闻就此产生。而Lou也走上了自己公司发展壮大之路。。。

  影片就此结束。阴暗,冷血,讽刺。

  《夜行者》观后感五

  《夜行者》这部电影,确实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感触。人物塑造的富有特色,带着浓浓的血腥味袭来。

  照例分析下主角:电影开篇上来的夜晚描写,很美,给人营造一种沉醉其中的氛围。

  而主角,就是打破宁静,突然转折的开始,带着真实的夜晚向我们袭来。作为理科生,崇尚逻辑,喜欢分析2333,从主角的行为举止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从第一开始的偷盗、袭击与毛遂自荐,就已经深刻的表现出了主角的卑微、凶狠和野心,这也是后面主角作为夜行者疯狂而又沉迷的开始。

  ①偷井盖、栅栏这些东西,说明他的生活水平很低,维生手段的渺小。后面说他没上过学,全靠自学,双向描写,生存已然不易,更别说受到教育和真善美的熏陶这类高层次的东西。

  ②袭击保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很多细节可以深推。第一是镇静,面对光照与询问,好不慌张从容应对。第二是狡诈,面带微笑然后衡量敌人的强弱实力,通过语言和动作欺诈对手,一击致命。第三是贪婪,按照正常的小偷逻辑,这种小打小闹,即使被保安抓到也不会怎样,最多就是放下赃物撤退,因为在夜晚并不会有多正义的保安会将事情闹大,甚至激发小偷的凶性。宁事息人是最好的选择。但主角的表现却不一样,他并不是一开始的就准备袭人越货的,而是在观察保安的同时,发现了手表,喜爱它所以悍然下手。这里体现出了主角的狠辣与贪婪,就像独狼,隐匿于黑暗,伺机而发,不见血肉不松口。

  ③在废品厂向老板推销自己,这也是导演第一次向我们展示出主角的想法。他脸色苍白,深陷的瞳孔与浓密的眉毛形成了眼部的阴影,是一个长期生活在黑暗里的人。后面多次夜晚圆睁的双眼与白天安静的戴着墨镜,鲜明对比,更显出他是如此的适应黑暗抗拒光明。另一点,推销自己的语言也很坚定执着,不放弃任何机会,再三追问到愿意做临时工的地步,直到被伤及自尊,才放弃。或许这里如果有了机会,他就不会像后面那样越陷越深。这里的坚持和认真,是他成功必不可少的一点。

  开篇的小故事说完,夜行者这一话题才慢慢的打开了大门。后续的剧情不在赘述,其实对主角而言,他只是获得了新闻记者这一途径而已,以他的拼搏思想和不懈努力,无论是哪一行,只要有了契机,他都会深耕下去,勇往直前。当然,这其中的种.种打破禁忌、不择手段,都是主角的性格使然。剧情的深入发展,应该是大家所不愿看到但却能真实感受到的。主角的志向远大,目标明确,并有足够的能力与动力去坚持去奋斗,这是他好的一面。然而藏在其中的果决、违规越矩、狠毒、不近人情又是一步步的被激发了出来。还是那句话,主角是暗夜之狼,躲藏在阴影之中,瞄准猎物,一次一口,缓慢而有力的渐渐蚕食着一切,无论是道德还是人性,并继续积蓄着力量,找寻更大的猎物,完成更大的扩张。

  所以后面的剧情既符合真相又让人难以接受,大部分观众应该还是抱着善意的眼光看待事物,不愿意看到这么血腥又冷漠的世界。这或许也是导演要给我们的感触,并不是所有人、所有事都能如我们心意,也值得我们思索:像主角这样的人,缺乏教育品行不端,谁有愿意和他接触给他机会呢?他又如何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成功?值得同情但后来却越来越过界,是夜晚带来的黑暗让他冰冷又决绝,还是世界的冷漠刺激了他拼死一搏以夺取胜利?

  同样,主角的小助手和女制片人也在故事中渐渐的被侵蚀和改变。助手从一个懦弱容易满足的人慢慢走向贪婪,走向毁灭,这是不是也是主角未来会遇到的事呢?无止尽的欲望只会毁掉人,我认为如果再有类似的事件出现,只要条件允许,主角肯定依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对生命置若罔闻,攫取每个人身上最大的利益。女主角也是同样如此,慢慢的接受主角的种.种要求,慢慢开始漠视人性,为了自己的地位,利益而带着假面活着。

  纵观整部电影,主角肯定是个疯子、变态,但是又是一个很符合逻辑很真实人。太绝、太狠、太无情,是他的错误,当然,不可否认,也是他成功的秘诀。如果第一开始就向警方提供证据,那么自己就会失去这个最完美的机会一鸣惊人。之后如果放助手一马,就会像被秃鹫觊觎的将死之人,抓住把柄慢慢的被敲诈被榨干。《无间道》里说过:当你踏上这条路之后,就再也不能回头了。一步错,步步错。但然,这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我这么想的,或许主角根本一开始就没有过这些反省,他一直是个冷漠又残忍的人,我行我素,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个无视人性渴望利益的狂徒。又或者,他只是一个心怀大志但却无路可走的人,只能在这夜里渐行渐远。

  无论怎么说,在这部电影里,主角是成功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你看见的永远只有草地上随风飘曳的美丽鲜花,但多少的鲜血都渗透在土里,深藏在夜里,你无法知晓。同样,成王败寇,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个世界一直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只是现在的斗争由明入暗,或者说阴谋和黑暗的代价太大,光明的力量在壮大,所以这类事情越来越少。但是不可否认,这些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尽管主观上我们是不愿意接受的,但是认识到并有所防备才是应该的。不是你今天拿把枪,就能转职猎人,捕杀恶狼。世界大部分是美好的,但也存在像主角一样的恶,即使黑暗不一定来到你的夜里,也要保持警惕。

  故事看完,没有自己的思索就太浪费了。在我们现实的世界,黑色灰色地带也在所难免的存在,即使你抗拒,不代表他不会盯上你啊。我不抗拒主角的利益选择与赤裸贪婪,但是排斥的是他坠入黑暗后的漠视人性,靠着人类的血肉滋养壮大。贪婪而无度,才是夜晚最深的恐惧。对于这些,我们能做的,只有镇定努力,一是克制自己,正本清源,不要如此的贪婪无度,不被利益诱惑,不被坏人恶意蛊惑,收敛自己的内心,人生难得是知足。二是学习主角的闪光点,做事果决,计划周全,善学善诱,提高自己的力量才是应对一切危险的方法。

  最后的最后,还有一点疑问。为什么抢劫犯在杀死了助手出车之后,和主角对视并没有开枪,而是选择离开?这真是我感觉很有意思的一点剧情。自己有3点想法:

  ①助手离得太近,罪犯紧张之下射杀,出车之后主角离得很远,所以不需要防备,逃跑优先。

  ②杀了太多人,死前的罪犯不愿意再造杀戮,自己已无路可退,何必再多杀人。

  ③和主角的对视,感觉到了主角与自己的相似,不顾一切漠视人命的黑暗性格,臭味相投,不如把这样的人留下,好好的多去祸害人。


相关文章:

1.黑鹰坠落观后感1000字作文

2.黑鹰坠落观后感800字作文

3.黑鹰坠落观后感1800字作文

4.黑鹰坠落观后感250字作文

5.黑鹰坠落观后感1200字作文

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