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电影短评

时间: 若滢21250 分享

  把各个领域老百姓的平凡日子放在浪浪汹涌的大时代背景里去叙叙平凡又简单的故事,又何尝不是一种力量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电影短评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一

  经过香港事件后更想看了,岁数大了看的多了,越来越懂政治后就越来越有民族自信心,主旋律没什么不好,如今强大了,就是要让大家都看一看。这盛世虽还没完全如大家所愿,害,可这大好山河与政治又有何关联呢。

  看预告看哭。如果对上一辈来说2000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那么2008年对于我们这一辈是特别特别重要的一年。那一年,全国人民忙着改头换面,忙着去北京看奥运会,争取生一个奥运宝宝。那一年,汶川地震,看着一半人消失在那个地方,然后了解一个又一个感动的故事。那一年,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全校同学一起围坐一团,不用上晚自习,守着时间看直播。那一年我才9岁,现在都过了11年了。在那一年之后,我们再难有什么历史时刻,再难有共同的记忆点。但是想到那一年,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参与到了历史里面,也是我真的第一次感觉到国家这个概念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二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心得:小人物见证大时代

  在竞技赛事里,中国女排于国人心中的地位是特殊且不可撼动的。1984年女排姑娘首次奥运折桂,用“三连冠”站稳巅峰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团结拼搏、不畏困难、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凝聚成整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作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七个故事之一,由徐峥执导的《夺冠》正是借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回顾了1984年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历史瞬间。《夺冠》重现了中国女排奥运赛场的英姿,同时将镜头聚焦到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记录80年代全民欢腾共为女排喝彩的场景。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三

  1. 早晨看《我和我的祖国》预告片,在被窝里已经泪流满面,相信我这不是矫情,导演们太特么能煽情了!我爱祖国!我爱电影!

  2. 其他都一般,但是当看到香港回归,换帽子上的徽章为紫荆花那一刻,眼泪里就回忆起当年我在老家,拿自己弄的空白磁带录电视直播里的回归交接仪式全程声音的情形。历历在目。

  3. 平常说不上多么爱国,但是看到《我和我的祖国》这种片子,还是忍不住的热血澎湃。可能是骨子里,确实流淌着炎黄子孙的中国血脉。

  4. 从前总是歌颂于过去的“丰功伟绩”最近几年又总是聚焦于当下的“繁花似锦”。把各个领域老百姓的平凡日子放在浪浪汹涌的大时代背景里去叙叙平凡又简单的故事,又何尝不是一种力量呢。

  5. 爱国不可耻。 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 能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

  6. 没有人不爱自己的祖国,我想这些导演们也都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只是希望不要被某些部门过多的左右,这也是某些题材被很多人反感的主要原因。

  7. 在电影院上班,每次厅里的贴片预告响起《东方之珠》都让人心潮澎湃。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浪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四

  黑白电视机摆在弄堂中间,前排马扎、中间椅子、后面踮起脚尖,邻居们层层叠叠聚在一起观看那场振奋人心的比赛……

  房顶的天线时不时需要有人手动的寻找信号,每当中国队得分,欢呼声仿佛能穿破天际……

  徐峥将儿时对上海的记忆在《夺冠》中情景再现,还原了80年代老上海石库门弄堂的生活气息。故事的主人公正是那个在房顶举着天线手动寻找信号的小男孩。通过小人物见证大时代是徐峥对于《夺冠》的创作理念。

  徐峥认为,每一个故事都应该树立一个英雄,可以是民族英雄,也可以是平民英雄。“像在电视机里大家看到的女排,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她们在世界体育的大舞台上,站上了巅峰。而我们故事所讲的这个主人公,是一个小孩,一个普通人。”当他在天台上举起天线的时候,他就是一个英雄,徐峥笑称:“(做音乐的时候),我跟作曲老师说,‘您就照着超级英雄那个来’。我觉得在那个时刻,在在下面看比赛的观众心里,他跟超级英雄是一样的。”

  1984年的女排姑娘用“三连冠”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弄堂里的小男孩为了保障其他人观看直播放弃了看比赛的机会,徐峥说:“我们这个故事的核心,其实是讲个人为祖国默默奉献的那一刻,那一点点能量。那种能量可能微不足道,但是都具有一种信念。无数感人的瞬间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是真正的跟国家之间的那种血脉相连。”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五

  各位听众,各位听众,台湾同胞们,海外侨胞们,现在我们向大家转播,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排球决赛,这是由中国女子排球队对美国女子排球队……

  现在中国队侯玉珠在发球,美国队一传没有到位!打探头球!好球!郎平把球扣中了!

  在黑白电视机里,央视解说员宋世雄传来了捷报,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熟悉的解说声音响起,唤起了一代人的时代记忆。“八几年的时候,在弄堂里,大家一起看女排比赛。这个给我的印象是特别特别深刻。”作为《夺冠》的导演,徐峥将自己的女排记忆融入电影中,当时十二岁的他经历了中国女排首次奥运夺冠的时刻,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当女排队员站上领奖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国歌声回荡在体育馆里……这一切组成了观众们记忆中的经典画面。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注意力也相对集中,“所以一场比赛,它的话题从头到尾,始终贯穿。带给我们精神世界的充实感是很强烈的。”徐峥说。

  在故事中,徐峥将女排精神与时代情感紧密结合,通过独特的叙事风格,将35年前洛杉矶奥运会那场激动人心的女排决赛“搬到”上海弄堂里“现场直播” ,以弄堂的邻里情,再次重温女排传奇,重现中国女排首夺奥运冠军的巅峰时刻。

  徐峥回忆道:“那个时候大家看这么一场比赛真的是万人空巷,在80年代也是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这个阶段,带给我们中国人一剂强心剂,种下了一颗自信的种子。”运动是最能够凝聚人心的,徐峥表示,女排精神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女排,也不仅仅是运动,“它所产生的这种凝聚力,是能让你感觉到,你跟你的祖国之间有这么一种相通的感觉。”

1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