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2019年《双子杀手》观后感最新影评_十月热门电影

时间: 若滢21250 分享

  李安曾说过自己是电影系的学生,他对待新技术也一样。他在《比利·林恩》上映时曾说过:“其实我对120帧也没有准头,是摸着石头过河,像重新学走路一样。我觉得电影很久没有变了,需要一个新的开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2019年《双子杀手》观后感最新影评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双子杀手》观后感一

  近日,电影《双子杀手》官微宣布,导演李安将携主演威尔史密斯于10月来中国开启宣传活动。影片今日发布了杜比影院(Dolby Cinema)版独家海报,黑暗笼罩的城市中危机四伏,海报中央两位“威尔·史密斯”暗示剧情将围绕年老版和年轻版男主角之间展开的生死对决,让人不禁好奇最终谁将更胜一筹。

  日前国内首波影评也新鲜出炉,影评人评价“视觉惊艳,李安即便拍动作片,也不会是单纯的火拼。不管他拍什么故事,最终会蕴含李安的哲思,表达李安式的情感。”

  不过,《双子杀手》外媒评论昨日解禁,目前来看不太乐观。目前该片在烂番茄获得了7个媒体评价,5烂2鲜,新鲜度仅29%。该片在metacritic获得的媒体评分均分也只有33分(0好评2中3差),这也是李安导演生涯中在metacritic获得的最低分。

  李安《双子杀手》MTC评分解禁33分(0好评2中3差)

  在国内前期试映中,蒋方舟评价,“他是有教养的老好人,做人极温柔圆融,在电影里也可以极复杂和暴裂。”闫红和陈思呈评价说,“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场人生的游戏。”“亵渎电影”认为,“用技术让画面更真实,细腻,有沉浸式的体验。”

  “法兰西胶片”认为,“摩托战是儿子对父权的挑衅,全程TV Game 范儿。”冯广建认为,“这个电影看完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新。”“奇爱博士”表示,“这部电影更重要的意义,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去讲故事。李安正在做的是探索一种新的电影语言,而这将是由我们华人创造的。”

  李安一直都在身体力行地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探索一种观众和电影之间的新关系,让观众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体验其中。这一点在《双子杀手》中很好地实现了,高帧+3D的摄制方式,特效创作的逼真效果,让人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技术和特效为叙事服务,用技术让画面更真实,细腻,有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的眼睛看不出那是烧了钱的特效。”

  《双子杀手》观后感二

  今日,电影《双子杀手》官微宣布,导演李安将携主演威尔史密斯于10月来中国开启宣传活动。自定档以来,对于李安和威尔史密斯强强联手的这部新片,许多观众都表示翘首以盼,而日前国内首波影评也新鲜出炉,细腻酷炫的视觉效果,大胆惊艳的动作场面,像是参与了真实追击游戏一般的震撼,给观众带来很多惊喜。但最让人感动的,是商业元素之下,隐藏在深处的李安式情感,对父子关系的探讨、对成长的思考,“李安即便拍动作片,也不会是单纯的火拼。不管他拍什么故事,最终会蕴含李安的哲思,表达李安式的情感。”

  据悉,电影《双子杀手》将于10月18日全国上映。

  此前在美国试映中,电影极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就引来诸多好评,让人很是期待。从日前国内第一波观众的反馈来看,身临其境的观影效果,满足了大家的需求,尤其是三场各有特色的动作打戏,扑面而来的拳拳到肉的真实感,给观众印象深刻。但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三场打斗戏背后,是李安一贯的对父子关系的探索和反思,“摩托之战是儿子对父权的初次挑衅,地窖格斗是父子积怨摊牌,最后的终极之战则代表父子关系的重建”。更有观众表示,“顺着这三场动作戏,可以隐约看到李安人生的自传”。

  “这部电影更重要的意义,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去讲故事。李安正在做的是探索一种新的电影语言,而这将是由我们华人创造的。”李安一直都在身体力行地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探索一种观众和电影之间的新关系,让观众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体验其中。这一点在《双子杀手》中很好地实现了,高帧+3D的摄制方式,特效创作的逼真效果,让人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技术和特效为叙事服务,用技术让画面更真实,细腻,有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的眼睛看不出那是烧了钱的特效。”

  《双子杀手》观后感三

  今日,李安的新电影《双子杀手》发布定档预告,正式宣布内地定档10月18日。时隔三年回归,这一次李安联手威尔·史密斯,一起干了件大事,用特效制造了一个大活人:年轻的威尔·史密斯。预告中,一老一少的两个威尔同屏对打的一幕幕,视觉和情感上的双重冲击,让人印象深刻。

  虽然预告里不乏激烈酷炫的动作大场面,但李安强烈的个人风格还是尽显无遗。一直以来,李安都在尝试用不同的类型,传递和表达自己在情感上的思索。尤其是近些年来,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李安的视角逐渐聚焦人的成长这一题材上,而《双子杀手》将继续围绕这个命题,正如预告中的背景音乐《Forever Young》一样,李安坚持自己在创作中对情感探索的初心,通过中年男人和年轻的自己的角逐,回顾自己的一生。

  两度问鼎奥斯卡最佳导演后再回归 李安继续探索“一个男人的成长”

  从影三十年里,李安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不仅带来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更让世界看到了华语电影的魅力。除此之外,他执导的《卧虎藏龙》更是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华语电影。

  回首李安的作品,虽然类型各有不同,但风格迥异的外衣下,是李安一贯的对人生和自我的情感探索。早年的“父亲三部曲”中,李安从一个年轻孩子的角度,去审视父子关系。而近些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丰富,李安的叙事视角有了明显的变化,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再到新片《双子杀手》,李安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回望年轻时的自己。

  威尔·史密斯和年轻的自己同屏较量 李安点赞:这次他完全豁出去了

  《双子杀手》讲述了威尔·史密斯饰演的国防情报局特工,准备退休之际意外遭遇一名神秘杀手的追杀,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名杀手竟是年轻了20多岁的自己,在年老的我和少年的我之间,一场生死对决旋即展开。

  预告中,一老一少威尔·史密斯同屏对打的画面,让不少人直言很震撼。据悉,电影中年轻的威尔·史密斯是根据动作捕捉技术,100%用特效制作出来的人物。这一场场“自己打自己”的动作戏,不论是体力还是表演上,都对威尔·史密斯有着极大的挑战。李安也不禁感慨,“他这次完全豁出去了,看到他演年轻自己的那种努力,让我很感动。”

  电影《双子杀手》将于2019年10月18日全国上映。

  《双子杀手》观后感四

  李安曾说过自己是电影系的学生,他对待新技术也一样。他在《比利·林恩》上映时曾说过:“其实我对120帧也没有准头,是摸着石头过河,像重新学走路一样。我觉得电影很久没有变了,需要一个新的开始。”

  就像电影诞生之初,观众看《火车进站》(1896)时,也会有身临其境的躲闪,因为它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太真实了。所以,我们不该用传统标准去看待新技术,因为传统标准对我们已经根深蒂固,新技术还无法形成新的审美标准。电影诞生之初如此,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如此,从2D规格到3D规格如此,现在从24帧到120帧依然如此,它们总会经历一个过程。

  技术变革给未来的电影带来了无限可能,李安说他想发展数字时代新的美学、新的美感。在《双子杀手》中,60帧/120帧的动作场面看起来像当前的运动游戏和射击游戏,因为大众对于电影感的进步需要适应。

  《双子杀手》吸引李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可以同时用动作捕捉的数字角色与高帧率共同打造一场精心设计的动作场面。120帧能够比24帧拍出更清晰的打斗,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和面部表情都清晰可见,因为它的前后景深都是实焦。关于这一点,我可以用两场戏佐证——当Danny和Junior见面时,花园前景有个石雕,你既能看到石雕的细节,又能看到远景两人见面的场景;之后,Henry和Junior在库特纳霍拉人骨教堂地下搏斗,你同样能看到前景一个头骨的细节和远景两人对峙的场面,使用画面内无与伦比的纵深,李安的镜头构成使观众可以看到画面不同景位的细节。利用观众的眼睛在高帧率画面下可以捕捉到任何动作的特性,让前后景的动作戏相互竞争来博取观众的注意力。如果放在以前,拍摄这样的镜头还得用"裂焦滤镜"(split-focus diopter)这种半凸透镜片才能完成。

  李安近几年致力于通过新技术重新发现新的电影美学和讲故事的方式,他确信“观影体验,远不止讲故事而已。”——这是李安的原话。

  看《双子杀手》的时候,我可以很明显感受到李安汲取了前作《比利·林恩》那些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我一直记得,李安筹备更久的关于拳击电影《马尼拉之战》原本应该是他首部以120帧+4K+3D拍摄的影片。结果,《比利·林恩》和《双子杀手》都拍在了它前面,相信李安在《比利·林恩》里尝试的用3D表现人脸的细节,和《双子杀手》120帧对动作戏的处理、打光的方法等等都能在未来的《马尼拉之战》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让我们拭目以待!

  《双子杀手》观后感五

  李安执导的新片《双子杀手》将于10月11日在美国上映,在中国内地上映的时间则是10月18日。目前,多家外媒都已经发表了对这部由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的影评,总体来说,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特效,尤其是将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描绘成克隆人的方式,尽管这种“数字魔术”在现代电影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李安在这部电影中将其推向了新的高度。

  虽然《双子杀手》中的视觉特效、摄影技术和高帧率获得了一致称赞,但是在很多影评人看来,这部电影的故事性比较敷衍,李安并没有打磨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故事。目前在烂番茄网站上,《双子杀手》的媒体评分只有尴尬29%。
  下面就是多家媒体的影评人对这部电影的“无剧透”影评:

  《好莱坞报道》的记者斯蒂芬·道尔顿表示:“在高科技视觉特效的背后,《双子杀手》是一个愚蠢、毫无深度、不强求娱乐粉丝的影片,在‘中年动作明星联盟’中,威尔·史密斯正非常危险的靠近连姆·尼森和尼古拉斯·凯奇。”

  《综艺》杂志的彼得·德布鲁格说:“从理论上来讲,《双子杀手》提供了相当新颖的东西,观众们有机会目睹一位年龄较大的一线明星,与他自己致命的计算机克隆版本的斗争。但实际上,这险些成为一个无法完成的项目,数不清的演员放弃了,多次的尝试都遭遇了失败,因为技术一直不成熟。而从李安完成的这个版本来看,那就是剧本永远达不到最初的承诺。”

  CinemaBlend网站的迈克·雷耶斯表示:“虽然人们都非常信赖李安的技术专长,但在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背后,却有着一个空洞且过时的故事。《双子杀手》就是终极版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故事从1997年就开始打造了,所以剧本方面本应该做的更好,但通过现代成熟的技术特效,这部影片虽然让自己拥有了眼花缭乱的表演和有趣的动作时刻,但是背后却几乎没有任何更加深刻的信息。”

  IndieWire网站的艾拉·凯普表示:“剧本辜负了创意。电影中的一切都在为美学服务,《双子杀手》没能成为一部完整的电影,而是成了一场拥有高科技和糟糕内核的科学实验。”

  TheWrap网站的尼古拉斯·巴伯也表示:“达伦·莱姆克早在1997年就卖出了他的《双子杀手》剧本,不幸的是,李安执导的这部电影最终呈现的却是可笑的对话、敷衍的角色特征,以及原始的国际间谍情节,以至于观众们很快就会发问:为什么这部电影需要这么长时间才会投入制作?为什么这部电影最终要拍出来?”

157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