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篇大全_海上钢琴师精彩影评(2)

时间: 慧良21230 分享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四

  一直以为《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爱情片,美若天仙的少女,恍若仙乐的钢琴曲,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浩渺无际的大海上!几次要看都没有看成。终于,一个闲适的周末午后,怀着愉快的心情,要完成这一直来的愿望了。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本世纪初,一艘往返于欧洲和美国的名叫弗吉尼亚号的游轮上,无穷无尽的寻梦者,乘坐这艘游轮,来到美国。我们的男主角,“1900”,一个具有钢琴天赋的初生婴儿,被遗弃在这艘游轮上,被锅炉工收养,开始他在大海上从生到死的独特人生。

  游轮,每年几次,在欧洲和美国之间穿梭,源源不断的寻梦者,挤上踏板,又义无反顾挤下踏板,奔向自由女神,追寻他们的梦想。而我们的男主角,享受着音乐,享受着大海,从没有踏上过陆地一次。

  也不是没有过机会。一如我们期望的,美女出现了。她被优美的钢琴声吸引,隔着窗寻找。姑娘美丽、纯洁、迷惘,带着淡淡的忧伤,钢琴师不可遏制地爱上了她,美好的乐曲从指尖倾泻而出。可是,船很快靠岸了,姑娘虽然留下了地址,却随着拥挤的人流离开了“1900”的世界。几个月后,“1900”第一次,决定离开游轮,走向陆地。

  “1900”穿着朋友麦克斯送给他的大衣,拎着箱子,意气风发地走向陆地。在通向陆地的踏板中央,他停住了脚步。

  故事看到这里,我既振奋又有点着急。勇敢点呀,“1900”,爱情多么美好,去寻找她,她一定会迷醉在你的音乐中,她一定会爱你,你们一定会幸福!去呀,到美国去,美国是一个充满梦想和机会的地方,你的音乐一定会让你征服世界,拥有一切!

  “1900”在踏板上没有停留太久,他望着眼前那个高楼林立的城市,人来人往,无边无际。他定定地站在那里,突然转身走了回去。

  我很失落,却也无奈,并试着去理解他。“1900”,从出生起就生活在游轮上,从没下过船,他对陆地注定陌生、恐惧,更何况,对他来说,在船上拥有自由、音乐和赞美,一切已经足够。爱情,虽然让他产生改变的动力,但他在踏板上的那一刻,也许想通了,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音乐比爱情更重要。

  这时,我甚至有点佩服他了,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能够不为所动,看清自己的所需所要,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接下来的情形,有点出乎我的意料。“1900”继续在船上演奏钢琴,经历了朋友离别、经济萧条和两次战争,最后,这艘游轮停止了航运,将被炸毁。他的朋友麦克斯,坚信他仍在船上,千辛万苦找到他,劝说他。“1900”最终没有离开“维吉尼亚号”:最后,他纤细的双手在空中象征性地演奏了最后一曲,在一片火光中,伴着巨大的声响和巨轮一起在海上沉没,和来时一样,钢琴师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我没有想到“1900”这么决绝,哪怕失去生命,他仍然不肯下船,选择和他的音乐,永远留在船上,消失在海上。

  钢琴师的故事完结了,我却不由陷入深思中。

  从个体的角度看,“1900”的抉择,与他独特的经历和纯粹的个性有关。正如“1900”回忆起当年站在跳板中间的情景时所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有限的键盘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应付的来;但走过跳板,前面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如何奏地出音乐来……上了岸又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我宁愿舍弃我的生命。”

  “1900”对自己很清醒,他生于海上,长于海上,“弗吉尼亚号”轮游就是他的家,钢琴和音乐就是他的世界。童年的经历、锅炉工的警告,还有他和陆地有限的几次交集带来的不愉快经验,在他,陆地,从来就不是一个美好和值得向往的地方,也不是自己能够把握和想拥有的地方。他坚守自己的生活,爱情可以放弃,其它财富和权势,更不在话下。对于一个如此纯粹的人,做出与音乐和游轮共存亡,一点也不奇怪了。

  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一个特殊人的立场对工业时代进行反思, 我更多体会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片中我们看到,当自由女神从海上的迷雾中出现时,游轮上人人欢呼,人人心向往之;但我们也看到,这个人人向往、人人奔赴的地方,有冷漠,有战争,有无止境的欲望和追求;这个地方,只能进入,只能前行,按照它的方式;当你无法融入的时候,最终只能灭亡。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了。

  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性格个性,对于生活,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选择。有人追求卓越,有人甘于平淡;有人执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有人更渴望“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成就一番伟业。

  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应该是人人都能追求自我梦想,人人都能拥有梦想生活的社会,而不是只有一条路径,就像游轮通向陆地的踏板,只有唯一的一条;也不是只有一个标准,只能追求世俗的名利和成功,才是幸福。在这里,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才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所在。

  本来想看个爱情片,没想到看成了悲剧片,唉,不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怎样?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五

  片全部内容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人们就叫他1900。从此后,他留在弗吉尼亚号,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不是他不愿意去追寻梦想,而是这艘轮船是他人生的起锚地,是他生命的载体,也是他的安全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舍弃所有登陆的机缘。在他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那就是1900弹奏出来的。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但是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以超强的观察力去审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人生百态,可惜的是他最终无法脱离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海上钢琴师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生存在自我空间里的人们的缩影。他们熟识于一如既往的生活圈,热衷于弹奏属于自己的音乐,一旦环境有变,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他们需要时间、精力来重新适应,或者无法适应。他们在自我封闭中要么颓废无功,要么创造奇迹,用自己的方式来排遣内心的孤寂落寞,展现心灵深处一直向往的世界。试想,如果1900放弃所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是否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呢?当然,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一定会选择与命运抗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选择逃避,放弃生命,走向绝望。人生的旅途很短,短暂到有如那一段段跳跃的音符,转瞬即逝,我们只有敞开心扉,包容一切,去努力适应一切,才能演绎出精彩乐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六

  电影中让我为之动容的句子很多,只是当看到1900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人的一生好像需要很多次道别,或再见,或再也不见!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

  这是《海上钢琴师》中1900最后的原句,电影主角1900写满了坚毅却又带着温柔的深邃双眼,仿佛已洞悉了世间的一切。这是一部我已然不知看过多少遍的电影了,每一次我都会在1900的琴声中沉醉,无法自拔,却在最后带着一种让人难以言说的痛楚。大海、游轮、钢琴,描绘了这部电影的主线,而蒂姆·罗斯饰演的1900则构筑了这部电影的灵魂,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就是一种让人沉迷的痛——孤独。

  个人想法

  当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感觉1900是孤独的,没有父母至亲,从来不曾离开大海,每一次异国他乡的旅客蜂拥至美国,而他却一人独守游轮。我不解他为何放弃了名利和爱情,把自已困锁在一艘游轮之上,但后来才慢慢发现,我一直以一个世俗旁观者的角度观看这部电影,就如同电影中那乐器店的老板。当自已从电影中1900的角度来看,其实对他而言并不孤独,当他选择了与游轮一起毁灭的时候说:“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一个没有为任何人而存在过的人,又何谈孤独呢?其实如果在电影的结尾,1900走上了岸,不管是对观众还是对这部电影,那才真的是个悲剧,正如电影当中那个最后在废弃的船上寻找1900的小号手,最后却没有阻止1900下船一样,其实在船上,便是1900最好的归宿。

  1900

  一个从来不曾离开过游轮,却几乎洞悉每一个人心理的钢琴师,正如他在电影里说道:“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好在,我可以舍弃我的生命。”在他的心里,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牢笼,金钱权利和爱情便是这个牢笼的枷锁,所以当电影里1900为了爱情要走下船的那一刻他犹豫了,这个时候电影透过1900的双眼,繁华喧闹的都市高楼俨然成为了一只巨兽,一个“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的人又如何融入这钢铁洪流之中。

  感悟

  这是一场不是悲剧的悲剧,世间的繁华与喧闹,我们永远无法做1900,但1900的故事是一场让人沉迷的孤独,是那般的醉人,就像一杯美酒,越品越醇。我们都不愿面对孤独,我们很难为一件事献上自己的一生,我们索取的只是“琴键”,而不是“音乐”。其实,每个人的本质都是孤独。但,1900是直面孤独的,超越孤独的。如果一个人一生只钟爱一件事,一个人,只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真的是很酷的事情,孤独又有什么好在意的!

18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