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2020《危机与世界秩序》专题讲座观后感精选5篇

2020《危机与世界秩序》专题讲座观后感精选5篇

时间: 燕玲0 分享

2020《危机与世界秩序》专题讲座观后感精选5篇

  这场疫情是一次危机,疫情将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深思。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危机与世界秩序》专题讲座观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2020《危机与世界秩序》专题讲座观后感精选5篇

  《危机与世界秩序》专题讲座观后感(一)

  大国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它必将经历时间、政治、文明乃至整个历史的考验,或崛起于经济的变革、或崛起于律法的审试、或崛起于战火的洗礼、或崛起于科学的考教、抑或思潮的涌动、大道的铸就;但无疑从世界天堑被打破的那一天起,所有国家便不得不停止那些自我演绎的的故事,开始主动或被迫地相互的审视、交流、碰撞。那些拥有着强大凝聚力的国家出现了,他们推动着世界向着“既定”的剧情走去,演绎着伟大的史诗,把握机会,凝聚更为强大的力量衍变为世界性强国。

  大国,是一个不单单以领土为衡量标准的词汇,更是对其国家地位和世界影响力的一种肯定。任何单一的、单调的因素都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国、强国。单纯物质层面的丰富是苍白的,其不仅要有规模、能力,更应该形成一种吸引力、内部凝聚力。也就是说一个大国外部的崛起,源于内部制度、体系的健全,是其内部力量的外延。而这种内部力量往往取决于思想文化的影响力。不妨来看,莎士比亚、牛顿、亚当斯密的名字共同镌刻在了英国崛起的道路上;法国的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雨果、居里夫妇等一系列代表引领法国文化的伟人。文化可以打破人们思想的束缚,从而碰撞出全新的火花,推动社会的行进。

  除此以外,制度的创新,也足以奠定大国的地位。近五百年来,只有三个国家先后建立起世界霸主地位——荷兰、英国、美国。他们先后建立、确定、完善、创新、改良着世界市场经济的模式。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为了保障经济而实行的政治制度——内阁制、议会制,长久的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了国家、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崛起、走向强盛和现代化都不能刻意模仿其他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其必须从万千条途径之中发现并坚持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不懈践行。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向强盛国家的开端。正如俄罗斯、德国、日本,他们选择凭借国家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这些国家凭借刚刚重建后国家和政府的强大影响力,塑造社会形态,与英美等凭借社会推动国家自下而上发展的模式完全不同。

  成为一个大国,或许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永远的难题,是一个有着无穷多解法的永恒之谜。但只有那些在不同时期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历史总是率先选择第一时间适合其规则并拥有那个时期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来充当世界的主角。回顾当下,二战结束70多年后的今天,而今活跃的强国依然是当年的那些大国,他们率先完成了现代化早已领先于时代,向着未来的更深处去探求人类的命运。

  当然,自从大航海的航道把地球割为两半的时候有些事就已经注定。这个世界有时像黑白照片那般残酷的鲜明,大国崛起所依靠的恰是对殖民地的扩张、划分、掠夺。那里的人民享受着与殖民国完全不同待遇,他们所失去的绝不仅仅是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更是国家的尊严、民族的独立与平等,被迫的接受着外来者残酷的强制性改变——颠覆性的动荡。这些影响有些直到今天还牢牢根植于那片土地。

  或许比起大国的崛起,其维系过程中所爆发的矛盾和问题远比解决的办法要多得多。他们面临着保持和扩大利益的烦恼。“第一大国”总是想建立起最符合其利益的世界秩序而与新崛起的大国发生冲突和矛盾,这时大国间的战争似乎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由之路,唯一手段,用于打破重建世界秩序。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历史也告诉我们,从大国的崛起到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一部我们不得不耐着性子慢慢看的历史长剧。今天当全球市场把大国的命运相互连接起来,他们的合作和依存关系相互增强,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眼光的国家开始崛起。依靠战争和霸权联盟式的行为将不再适用于时代。

  当人类命运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共同体,当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愿景。大国将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又将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今天的大国终将以何等姿态屹立于历史长河呢?我想这需要一个拥有伟大文化传统和智慧的文明大国的崛起。

  《危机与世界秩序》专题讲座观后感(二)

  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张幼文认为,这次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亚于2008年金融危机。疫情将带来各国国内民族主义上升、政府经济职能增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投资收缩等方面的影响。他认为,这场疫情以后,全球的进出口关系会重构,会重新布局。谈到国际投资收缩,他表示,投资环境的竞争会成为未来全球化当中一个新的特点,“过去的全球化,我们面临的压力是发达国家叫你开放市场,要你改革,跟着发达国家的标准去做。但是未来,从好的方面来说,发达国家不会积极推动这样一种贸易市场准入,但是它会收缩对外投资,这个对我们资本的来源是一个新的考验。”

  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徐明棋指出,这次疫情总体上来说,导致全球经济的严重衰退不可避免,失业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可能上升到20%。美元占主导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将会仍然被维持,但是疫情过后,美元的价值会出现下降,由此将会迎来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多元化的趋势会进一步显现,这为欧元、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的增强提供了一定的机遇,但是短期内这两种货币不可能取代美元。

  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黄建忠认为,此次疫情是很严重,但是它不足以成为划定一个时代的标志,也就是说它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没有具备这么高的位置。因为所有的问题还是原来的问题,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出现而使世界经济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有所改变。“这次疫情完全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所有的世界经济矛盾在这个过程中的一次凸显,也可以说是一群黑天鹅碰到一起了。”在他看来,这次疫情究竟是推动全球化往前走还是促使其倒退,目前作判断还为时过早,但有一定可以肯定,疫情必然会加速全球化重构,包括理念的分化、行动的分化、未来的分化。由此,全球化将进入一个分散化的新模式时代。

  《危机与世界秩序》专题讲座观后感(三)

  2020年4月11日下午4时,由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与武汉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期“疫情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研讨会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会议邀请到当前国内政治、经济领域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及海外华侨企业家,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间维度解读疫情对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各位发言嘉宾针对疫情持续时间、世界经济走势、全球化趋势以及中美关系走向等重点关切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提出的“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一重要论述。

  担任此次会议主持人的武汉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晓通教授针对疫情是否会引发经济萧条、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会不会受疫情影响,以及中国能否克服疫情、经济衰退与地缘政治“三环套”,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接着,四位嘉宾依次进行发言。曾在国家发改委国际司工作的林大建女士率先对中国战疫中的群众动员能力优势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林大建认为此次疫情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中国要在把自己事情做好的基础上发挥全球影响力;中国在西班牙侨民黄志坚以西班牙侨民当前面临的经济冲击为视角提出欧洲存在的经济窒息现象及可能出现的经济萧条;国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探讨了全球经济冲击在金融、政治等方面的表现与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巍重点阐述了疫情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和下一阶段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接下来,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教授作了精彩总结,列举三种可能的疫情发展情况,并提出中国当前亟需解决的四大问题,提醒广大学者应深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对国际关系进行深入反思与研究。最后,发言嘉宾为热心听众答疑解惑,会议最终在热烈的交流中圆满落下帷幕。

  两个小时的议程干货满满。会议结束后,听众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并翘首期盼下一次相会。

  《危机与世界秩序》专题讲座观后感(四)

  4月18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新冠疫情对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影响”线上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专家作了交流发言。

  聚焦变动中的世界格局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于洪君表示,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拥抱中国的历史大势不会改变。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彰显了人类社会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根本属性和时代特征。世界各国对于广泛开展多领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安全的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当前,我国对外传播的工作重心应首先聚焦全球抗疫合作,与此同时继续致力于合作发展问题。既要适应全球抗疫的新形势新任务,又要始终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大局,切实服务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伟大目标。

  面对疫情大考,中国作出了积极应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研究员张树华提出,此次疫情史无前例,会极大地改变国际格局和世界政治生态。疫情对全世界是一次大考、对每个国家或体制都是一次全面检测,随着国内疫情驱稳,近期应全力做好以下六点工作:一是加快疫苗等研发和使用;二是科学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三是应及时出台积极有效的财政税收政策;四是要预警“一带一路”所面临的挑战;五是面对“去全球化”和世界经济衰退双重风险;六是要持续优化外宣工作,既要做好对外传播,更要做好报道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张昕认为,新冠疫情所引发的不同政策表现和抗疫理念不应被简单地化解为孰是孰非的制度竞争,而是人类社会共同获得了打开不同制度和政策应对多样性的窗口,提供了相互学习抗疫经验和教训、在灾后协调经济重建的难得机遇。单一维度认知的上一轮全球化正在遭遇自身的反击,但是多维度上的全球化不会终结。后新冠时期重组的全球化可能会逐渐形成多个平行、或者嵌套时空的全球化图景,这个多个时空维度上国家、社会、市场三者互动产生的多种组合形式,应探索实现全球“流动中合作治理”的新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政策、制度和思想层面的保障。

  《危机与世界秩序》专题讲座观后感(五)

  人们总是期盼新的一年有一个美好的开始,而今年,却是一个不平凡的开端。一场疫情悄无声息的席卷而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所有中国人完美的诠释了鲁迅先生的一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

  疫情之下,你我同在。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们纷纷行动起来,为抗疫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身残志坚的张定宇院长,孤军奋战的医生,身先士卒的90后药剂师宋英杰,主动请愿的杜富佳护士......无数的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医生护士,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他们本可以在家休息,但他们没有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是贴心送餐的餐厅老板,是默默捐出一万多元的环卫工人,是冒险接送的热心司机,是紧急出动的建筑工人,是奔波街头的外卖小哥......所有人民都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这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什么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在疫情防治前,举国一致表现出高度同心同德,坚持全国一盘棋,服从党的指挥,同时间赛跑,同病魔对抗,邻里互助。

  人民日报评论“传统佳节,因坚守而动人;防控疫情,用奋战来回应。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行动,承载少人的健康;用自己的舍弃,换来了多少家庭的团圆,这不仅体现着敬业与奉献的价值追求,更展现出一种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耳边仍环绕着村干部的真挚叮嘱,眼前仍有着鲜红的硬核横幅。病毒无情,但是人间有爱,疫情之下,你我同在。

  我们是不平凡的一代人,生于非典,考于疫情。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着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43年间最不寻常的高三寒假!对于我们而言,注定难忘。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到抗击疫情一线,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学习,不辜负所有人的期待。‘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期待春暖花开时,你我携手共赏繁华盛世。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有信心,我们有能力!!


2020《危机与世界秩序》专题讲座观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1.2020传奇与使命专题片观后感精选5篇

2.2020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活动观后感精选5篇

3.关于2020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公开课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4.关于2020《见证》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5.关于2020国家安全教育公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6.最新2020《见证》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7.2020观看《复学第一课》优秀案例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8.2020关于纪录片《见证》最新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9.2020传奇与使命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10.2020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活动观后感精选5篇

4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