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高中生看《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1000字高一范文

时间: 若滢21250 分享

  《辛德勒的名单》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战争的恐怖。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供大家阅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一

  1939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党卫军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来到德军统治下的克拉科夫,开设了一间搪瓷厂,生产军需用品。凭着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钱,辛德勒和德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的工厂雇用犹太人工作,大发战争财。

  1943年,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辛德勒目睹这一切,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集中营的附属劳役营,在那些疯狂屠杀的日子里,他的工厂也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1944年,德国战败前夕,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越发疯狂,辛德勒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些犹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一部被喻为旷世之作、获了七个奥斯卡奖项的电影。当电影结束时,心里莫名地感动,莫名地震撼。从没试过对一部电影如此的执迷,但我知道有着这种震撼感受的人绝对不止我一个。

  电影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为辛德勒的德国商人从压榨战俘赚取暴利到觉醒并付出自己的身家来解救犹太人的故事。辛德勒是英雄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不完美但真实,他是一个真实的英雄,并且是一个时势造的英雄。

  起初,辛德勒并没有想过要当一个英雄,在他眼里,钱才是唯一。他用大把大把的金钱贿赂,与德国纳粹军官打好关系;他慧眼识英才,聘请吏顿当他的会计师;他诱使兼威迫犹太商人出钱投资他的工厂;他拒绝使用稍贵一点的波兰劳动力,而用廉价的犹太战俘……他所作的一切,仅仅有一个目的:赚取金钱。他跟他妻子说,他以前经商失败是因为缺乏一个因素——战争。作为一个商人,他只把战争看作一个良好的商机,什么正义与邪恶都排除在他的思维中,他只是在想怎样才能让自己“空手来到这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

  但在与犹太人的频繁接触中,他开始觉醒了,尽管一开始他自己也不太愿意承认。例如,当他发现吏顿以招工的名义收下一些老残病弱的犹太人时,他对此表达强烈的不满。可是后来,他的机工,一个独臂的老人被纳粹军人毙后,他却也不由自主地激动,并为此在纳粹军官前争论。还有一次,一个年轻的犹太女子前来拜访,恳求辛德勒将她的父母招收到他的工厂以此来逃避杀身之祸。他拒绝了,他说他的只胜厂,并不是要收留所。可是后来,他却用自己的手表来交换这两位老人并将他们收入工厂。

  他真正完全的转变来自亲眼目睹纳粹军兵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的一幕幕惨象,特别是看见那个穿着红衣服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导演斯蒂芬. 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辛德勒转变的象征。当他发现吏顿被捉进即将离去的火车时,他心急如焚,并努力将其解救出来,这时的他之所以要尽力解救,不仅仅因为吏顿是一个会为他挣钱的会计,还因为在他心目中,已经把这个勇敢善良的犹太人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在他生日那天的晚会上,他吻了那个代表员工来送蛋糕的犹太女孩,不是因为她长得美,而是因为一种出自内心的感激,尽管后来他因为这一个吻而被抓进监狱,但我想他决不会因为这一吻而后悔。当他走进中尉的地牢,安慰那一个温顺却受到毒打的海伦时,他是出于一种真诚和欣赏,这时的他已经忘却自己是纳粹党员而海伦是“劣等的犹太人”……

  最足以说明辛德勒是一个英雄的莫过于一份“辛德勒的名单”了。德军要撤离科拉科时,犹太人将被转移到集中营,辛德勒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一个个名字,一条条生命,因为被列入名单而得以在纳粹暴行中保存下来。因为工厂无法生产出合格的军火,为了避免军方的怀疑,辛德勒唯有从别的工厂购买军火再卖给军方,为此他几乎破产了。当战争结束时,那一群“辛德勒的犹太人”得以解放了,而辛德勒却要开始自己的逃命之涯。工人们在送别时送他一枚刻着“救人一命等于救了全世界”的戒指,而他却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他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吏顿握着他的手说:“你已经做了很多。”

  的确,辛德勒已经为犹太人做了很多,他是一个英雄,至少名单上的犹太人以及其后代永远会这样认为。因为战争,他暴露了作为一个商人天生对金钱的贪婪和不择手段;也因为战争,他觉悟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正义的追求。也许也就是在战争的背景才成就了一个辛德勒这样的英雄,一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英雄。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二

  一直以来对犹太民族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好感。他们的聪明勤奋以及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甚至连他们的面容我都喜欢,尤其是女生,多半有着挺直的鼻梁,以及深邃的大眼睛,眼里总是闪烁温柔而智慧的光芒。

  这样的一个民族,却一直经历着磨难。一直到现在,以色列不曾得到过真正的和平,战火蔓延,二战期间,更是经历了令人发指的疯狂屠杀,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将这个充满智慧、善于创造财富的民族列为劣等民族,赶尽杀绝成为最通用的政策。一个个集中营林立,声不断,每一声响,都是一个无辜的犹太人的倒下,有强壮的男人,有清秀的女人,也有稚嫩的孩童。辛德勒先生的拯救行为,犹太人的顽强、乐观、聪明等美好秉性,纳粹军官的残忍,历历在目,犹如乘坐时光机,回到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最喜欢斯皮尔伯格的地方正在于他并不刻意强调主人公的高大全的绝对美好,而是本着纪录片的真实,因此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真实的人,辛德勒先生的投机心理,做为一名商人的奸诈,最开始的对于犹太人的麻木,在影片开始便能轻易知晓,但这些并不影响他的伟大。不像国内许多人物传记电影总喜欢在讴歌赞美的同时,把伟人的瑕疵一并抹去,不百分百完美誓不罢休,殊不知一个总是考一百分的好学生必定是一个无趣的学生,一个从来不曾萌生过任何小邪恶念头的人也必定是一个乏味的人。 一个约为四分钟的场景。大致内容是,辛德勒为了筹备军工厂,千方百计地拉拢德纳粹高级军官。在官员云集的夜总会里,他充分发挥交际才能,使自己很快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刚进门时,他尚是个不为人所知的陌生人,当晚宴结束之时,要是谁不知道此人就是奥斯卡.辛德勒,肯定会被当作无知。 电影的场景并非静止的画。场景,实际是一个外部动作或内心动作的载体。这个人物的动作,包含了一个最高目的。辛德勒拿了一大把钞票去酒会,目的是尽快地在这个交际圈大获成功。他成为这个场景的观察者和实施者。所有的人们都沉浸在夜宴里,只有一双辛德勒的眼睛在默默地打量和思量他们。我们拥有了他的视线,我们成了整个晚会的运筹者。 辛德勒的特写是少不了的,一些镜头的前景或后景,也始终离不开辛德勒。跟随他的目光,德国军官的领章、已被高官预订好的席位、拍照的女记者,纷纷纳入我们的眼底。 镜头只强调了三个德军人物。辛德勒送上一瓶葡萄酒,上前邀请军官及情妇共进晚餐。这是笔墨较多的一次。第二个颇为好色的低级军官,只用了几个镜头。到最后,那个官阶最高的人出场时,辛德勒已被众星捧月一般围了起来。此时此刻,已经发展成,军官非常想主动结识辛德勒了。一个小插曲挺有意思,就是那个军官对情妇的兴趣逐渐从亲昵到淡薄,他的精力都被辛德勒的个人魅力所吸引,合影的时候,还惟恐情妇抢了自己的镜头。 原本是私人的聚会,结果演变成了一场狂欢。空间上可以读出这种变化,气氛越来越活跃,人物越来越聚拢。辛德勒舆论上已占先机。最后只用了几个固定镜头,就完成了叙述。利用构图和造型上的相似性,平行剪接,加快了节奏,一气呵成。军人、舞女、侍者、高官摆出各种姿势,争先恐后地与辛德勒照相。 只用四分钟的时间,来表现一个晚上,甚或是一个通宵发生的事情,却不让我们觉得短暂,是有些难度的。我觉得一个道具起了推波助兴的作用,这个道具就是女记者的闪光灯。空间和时间通过闪光灯在不停地转场。照相机发出的闪光和“啪啪”声,总让气氛变得浓烈。我们察觉到了时间的流逝。 突然发觉自己几乎就要把犹太群体当做本片主角了,事实上,每一位犹太人的鲜活、真实,才让这部有意表现辛德勒先生的电影这般深入人心。我热爱那个民族的抗争、重建的勇气、以及能屈能伸的柔韧。这部电影里看不到《南京!南京!》中以刘烨为代表的爱国硬汉角色,犹太人的群体坚韧却一览无余。顺便多言一句,在看完该片后,便觉得南京一片的拍摄手法有多么拙劣,妄图从不同角度表现南京大屠杀,却让人对那段历史更加模糊。我总觉得,真正尊重历史的电影,不需要过多的铺垫以及渲染,近乎于纪录片的忠实,会让电影更加好看。或许我始终热爱叙事文甚于抒情文吧?

  在影片的结尾,当收到幸存的犹太人送给他的金戒指,上有希伯来文: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世界,辛德勒先生应该是情绪坍塌,一直以来以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的正义胜利感也败给了无力和沮丧,他指着自己的车,表示那能和歌德军官换10个人,又指向自己的胸针,表示那能换2个人,甚至更多。他泪流满面,抱怨自己的不够努力,没能赚更多的钱,以至于他能拯救的犹太人才区区1100多人。那一幕,着实让我动容。在倾家荡产并且就要踏上流亡之路前,辛德勒先生终于彻底展示他伟大的一面,我肯定,他对于所有无辜的人类都有着宏大的爱。那一刻,居然好想哭。真正伟大的人从来不以自己的功绩而自傲,却还在检讨自己的不足引为罪孽。事实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岁月里的那道最亮的光。他的爱与付出,让蒙受重创的犹太民族有了复兴的基础,看到片尾的文字描述,辛德勒犹太人已经有将近6000人时,深感安慰。其时是1994年,暌违15年过去,已经远远不是这个数字了吧?九泉之下,倘若有知,辛德勒先生一定会绽放舒心微笑吧? 在他简单的墓碑上,摆满了每一位扮演者及原型按照犹太仪式放下的石头,最后一位缅怀者放上了玫瑰花。在罪恶横行霸道妄图一手遮天时,正是辛德勒先生的人性绽放的光芒,让我们在漆黑里苦等也不至于彻底绝望。

  写到这里,已经是五味杂陈。一张张犹太人的仓皇表情、辛德勒先生的优雅刚毅走马灯般晃过。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三

  《辛德勒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影片开始,犹太人围立桌旁衷情圣咏的心声是传统的祈祷仪式,摇曳闪动、集束不定的烛光随着合声的减弱渐渐被黑色吞没。影片由彩色切换为黑白两色的画面。贯穿影片始终的凄惨哀惋的小提琴独奏和几近无伴奏的混声合唱给出的强弱和谐依然不失圣咏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红色亮点短暂的跳动给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为记的永约。影片结尾处伸开的地平线上,圣咏的基调展开世俗的旋律拥过来黑压压的一群人,画面果断地转为彩色的鲜艳,横扫一切的光明,“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此刻云彩中,让世界五颜六色。”

  或许在开始的时候,奥斯卡。辛德勒并不是为了救犹太人而开设工厂的,正因毕竟他是一个商人,一个精明发战争财的人,他选取犹太人做工人,是正因他们是最便宜的劳工,开始的他便是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这个目的。这些犹太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心中的避难所。车间标语  奥斯卡。辛德勒,一名纳粹分子,他就应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他早就知道犹太人遭受纳粹的残酷逼害——电影中有一幕:一列列火车,一节节车厢载满了犹太人的衣物——他们的鞋子,他们的金器,他们的衣服,成堆成堆的,堆成好几座小山,当一把一把金牙仍在验收员面前,他摆出一副厌恶又无奈的神情,之后便是拿起放大镜验证它的真伪……并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仇视犹太人,那个验收员心中就应有些为自己身为德国人而羞愧吧。

  奥斯卡。辛德勒就应也有这种感受吧,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他偶然地在远处看到了这一幕——无数的犹太人被从家中赶到了街上,一阵阵声之后,一群群犹太人倒了下去。入夜了,以为安全了的犹太人从各自藏身的地方"走"了出来,从地板下方,从床铺下方,从钢琴中……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呼吸一口安宁的空气,耳边又响起了声……血从天花板上渗出,从床铺下流出……一位德国指挥官悠闲地弹起了巴赫的乐曲……其时,一位德国军官对辛德勒说:"这天是历史的时刻,这天将会被纪念。600年前,犹太人到科拉科落了脚,他们在商业、科学、教育、艺术上兴盛起来,他们一无所有的来,一无所有,却发了迹,六个世纪,构成了犹太人的科拉科,到这天晚上,六个世纪的历史成为谣言,它们从未发生过,这天才是历史。"

  “这天是历史的时刻,这天将会被纪念。”

  是啊,是会被纪念的,是罪证的印记!犹太人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更震撼了我们,生命的消逝是如此的轻易,那个遥远的年代——犹太人的生命无法由自己掌控,不必说,那站成一排的人们被同一颗子弹穿过节约出一堆可悲的尸体;不必说,那两鬓斑白的老人被年轻的手掌呼过回响出一种人性的泯灭;不必说,那些堆成山的尸体被烈火无情的吞噬焚化出一片窒息的血色;不必说,以前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了生命和延续只能躲到臭气熏天的粪坑里;不必说,一支发不出子弹的坏对着老人的脑袋不停响起,甚至不知道哪一发会真的射出他只能这么无力在死亡线上等待……我们啊,生活在安逸的年代,从没有想象过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是怎样的一回事,只是浅显地了解当中的皮毛。我们能够握住我们自己的生命,生存或死亡由我们自己来选取,那时的犹太人呢?他们不能!

  残酷血洗,揭示出纳粹分子的丑恶,那时多么的令人气愤,生命在他们眼中到底是什么!(lz13)辛德勒醒来了,他的良心使他脱离魔鬼的行列,那时的他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于是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透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

  获取暴利之后的他曾对他的妻子说:“我敢说那里的人,他们不会轻易忘记辛德勒,他们会说;'奥斯卡·。辛德勒人人都记得他,他做出了杰出的事,他能做别人所不能的,他空手来到那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说那番话时,他追逐的是金钱,但最后他得到了比金钱更可贵的财富——永恒。

  施义的与受益的相互感激成就拯救的历史——人们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与犹太人告别。那时辛德勒哽咽地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能够……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他,认为自己做得不够。

  “我本能够救出更多人的。”

  那一刻,心里那道情感的防线很轻易的垮掉了——为他所感动,他已经很发奋了。“你已经做了很多。”犹太人Stern安慰道。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以前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代表先人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那一纸名单证明了生命的永恒,那一枚指环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着灼目的光芒,“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世界”,那是多少条生命啊,长眠在耶路撒冷的的辛德勒,用财富买到了永恒,成为永不被遗忘的记忆,这是生命的证明!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四

  这是发生在二战的噩梦,没人敢相信,在短短六年的时间,纳粹党员无辜杀害600多万犹太人;没有人敢相信,纳粹党员以射杀犹太人为晨练,锻炼了体魄,扼杀了良知;没有人敢相信在漫天的雪花中,高高的焚尸塔冒出的漫天尸体的灰烬,充满着仇恨,眼泪干了,心灰了,亲人死了,灵魂也灭了;更没有敢相信,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有一名纳粹党员,用他的金钱,不,是良知和感悟拯救了处于死亡边缘的1100名犹太人,他就是辛德勒。

  看《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心情是沉重的,压抑的情绪,黑白灰的画面,清幽的音乐,导演总是善于用长焦去勾勒每一个画面,调和,厚重,并不在乎太多的细节。没有血腥味,没有眼泪,但整个画面却时时刻刻充满着凝重,这种氛围的火焰,烧得你心头难受的紧。

  辛德勒是一名有钱的商人,起初他只是看重犹太人的廉价劳动力,让犹太人为他服务,可在相处中,他们学会了珍重,那是在辛特勒生日宴会上,犹太工人送给他一个并不精致的蛋糕,他忍不住亲吻了送蛋糕的犹太小女孩,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纳粹党人是不准亲吻犹太人的,这是违反“法律”的,可他不在乎。我想这是长久压抑在他心中的情绪吧:这是打从心眼的对犹太人的敬爱,他们聪明,善良,漂亮。可另一名纳粹党员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是一名军官,可却不自觉地爱着他的仆人——一名可怜的犹太妇女,当独自面对她时,他不敢告白,压抑自己的情绪,愁闷,痛苦着,可怜的他只能将爱情理解为一种罪恶,他用暴力解决问题,他骗自己说“犹太人是很会勾引人的”,可谁都知道,其实他是不敢面对爱情的可怜虫。

  喜欢导演用黑白的画面去诠释问题,影片唯一出现的光亮色彩是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穿梭在徒刑场间,她在寻找亲人吗?还是在躲避厮杀。然而再一次的相见,却发现她静静地躺在海一般的尸体中,仍然是红色的衣服,却没有了亮的感觉,是“灰色”的寂寞。

  因为是辛德勒的工人,那1100名犹太人躲过了被屠杀的命运,最终熬到了二战结束,德国宣布投降。其实那每一个生命都是辛德勒用超过十倍的金钱,最终倾家荡产换回来的。最后一晚,作为纳粹党员的辛德勒不得不离开他亲爱的朋友们,当他接过犹太人送给他的刻着“拯救一个人等于拯救一个世界”的戒指时,他哭了,多年辛苦的难熬的日子都没有让他流过眼泪,可今天,就在这个时刻,他忍不住哭了,他忏悔的告诉他们,其实他可以多救一些人,他可以的。

  辛德勒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选择别人不走,不敢走的路,他选择“拯救一个人,等于拯救一个世界”。在历史的篇章中,他做了不属于自己角色能够做的事,他成功了,他得到了尊重,人们把他牢牢记住。他唤醒一代代人的良知,他被一代代人歌颂纪念。爱国的情怀固然值得尊重,民族的力量固然坚强,可良知和对生命的尊重,是更值得让人学习的。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后者,这条路是艰辛,危险的。可他,走了下去……

  二战结束了,可我们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国家与良知之见,在民族与生命之间,在藐视与尊重之间,怎样去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些年的德国冬天很冷,可辛德勒用良知的火焰保护了1100名犹太人,就如同犹太人所言:拯救一个人等于拯救一个世界······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五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一部黑白影片,展示了一个灰色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的的心都灰色的,无论是未来毫无希望犹太人还是杀人如麻纳粹党!

  二战。犹太。人类历史中笔墨最浓最黑的几页。兴许这一题材的电影早已铺天盖地,各种侧面写罢,各色千秋演尽。淹没于时间消逝于记忆的非林胶片无数,这张名单何以独树一帜?个人认为,极富艺术感的表现手法、巧妙的情节主线选择、以及真实丰满的人物塑造是其脱颖而出的部分原因。当然,轻柔却近乎震撼的配乐,“于无声处听惊雷”般拨动着观众情感之弦,确保了在漫长的195分钟里必定有一次动人的喷发——或许在那一袭红衣出现的一景,或许在淋浴笼头涌出生命之水的一刻,或许在犹太歌声再度飘荡于奥斯维辛上空之时……

  关于人物,最震动我心灵的,还是这样一个人物:辛德勒的犹太会计,stern。

  stern,人如其名般,严谨到刻板,刻板到木讷——却有着清醒的头脑,不仅在经济方面。绝对的理智。从一开始,他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意识到没有国没有家的他只能是战争风雨中飘摇的一支脆弱却坚忍的芦苇,意识到无论他与辛德勒多少亲密他们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辛德勒,出入舞会派对;他,只能在犹太聚居区里挣扎,朝不虑夕。几次辛德勒将他从虎口救下,他只是淡然,至少表情上。怕是心绪复杂到无法用清晰的表情表现出来了吧。也难怪,在一切开始之初,辛德勒举杯感谢他,他会显得那样的不自在。想来,时间和事件,真是改变人最高效的方式——一切快结束之时,同一间幽暗的办公室,stern手捧名单,说太好了,这名单太好了。他是个犹太人,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幸存的犹太人,一个见证了这一时代洪流的犹太人,一个将犹太民族所面临的困境与矛盾聚于一体的犹太人,一个幸运的、传奇的犹太人。

  关于音乐,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约翰 威廉姆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乐,采取浪漫乐派的传统写法,用柔和简练的旋律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民族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加上画面、情节的配合,套句俗话说——很煽情。

  配乐中有着许多小提琴独奏的乐段,演奏者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大师——伊扎克 帕尔曼(itzhak perlman),一名犹太人,由他来演绎这样一部电影的配乐自是最合适不过。钢琴部分则由作曲家亲自上阵,同时还有合唱团的声音。


相关文章:

1.《辛德勒的名单》1000字5篇观后感

2.高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1000字观后感初中作文

3.《辛德勒名单》观后感1500字范文5篇

4.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范文5篇

5.辛德勒的名单的观后感

99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