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传统文化 > “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山西最美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山西最美文化遗产”

时间: 嘉洛1198 分享

“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山西最美文化遗产”

  山西是我国现存各类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共计4万余处,上迄唐代,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类齐全,构成了我国建筑史上品质超群、蔚为壮观的古建筑标本体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很高的文化欣赏价值,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

  山西,除了皇室宫殿建筑不复存在外,其余中国古代的建筑门类和建筑艺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几乎都能找到实物。如依照建筑功能划分,有寺庙宫观、长城关隘、城池市楼、墓冢陵寝、戏台祠堂、桥梁驿站、民居会馆、钟楼鼓楼等等;依照建筑形式划分的庑殴式、歇山式、悬山式、卷棚式、单檐、重檐、殿台、亭阁、长廊、牌坊等等,其中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孤例,品质更优,价值更高。

  山西十大最美文物景观

  五台山

  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她以文殊菩萨道场位居榜首。五峰环抱的“华北屋脊”上,巍然矗立的白塔,泽被苍生;鳞次栉比的殿宇,香烟不断。这里既有大气磅礴的自然风光,又有精美绝伦的古建遗存,还有浓郁神秘的佛国气息。而她的美,全在于她天人合一的生动隽永。朝拜圣山,晨钟暮鼓,佛光普照,让心灵安憩此间,人生顿悟,禅意胸间。

  2.平遥古城

  发轫于2700年前,至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格局风貌。她是一座古典小城,她是一座精神故园。威墙高筑,襟抱遗产,民族银行业“乡下祖父”的算盘声萦绕于耳,构成了中国汉民族古代城市的杰出范例。古城如酒,愈陈愈醇。徜徉在青石长街,你能听到她苍老的脉动,而充满你眼帘的是,一幅自古至今、非同寻常的社会生活长卷。

  3.大同云冈石窟

  一面冷石长壁,五万雕刻造像,“真容巨壮,世法所希”的石窟,千年西风残照,阅尽人间沧桑,东西南北风格融会的皇家风范,诸多门类艺术汇聚成不朽神奇,向世人诉说着一个王朝、一个民族曾经的辉煌与梦想。它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4.浑源悬空寺

  她很奇特,一长溜庙宇悬在空中: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望,虚楼若虹。“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是对她最好的写照。她被徐霞客称为“天下巨观”,也被李白诗意地赞颂为 “壮观”。 千百年来,她临风沐雨,历经大震,却安然如初,堪称奇迹。风铃摇响夕阳耳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就是悬空寺,让世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5.太原晋祠

  她位于2500年文化之河浸润的锦绣之城,穿过周汉风雨,历经唐宋春秋,却从来都是卧虎藏龙,精彩无限。谁也没有办法不去赞美她:难老泉水,周柏唐槐,圣母大殿,鱼沼飞梁,宋塑侍女,唐王御碑……她奇秀精致、温文尔雅,她浑然大度、英姿豪气。工笔文化,写意园林——她是一个让南来北往的游人们可以诗意地驻足观览的地方。

  6.祁县乔家大院

  清乾隆年间,走西口回来的哥哥留下了这一片百年老屋。外形方正、三面临街、体量厚重、斩裁整齐的全封闭式城堡,体现了商贾家族的居住格调和非凡气派,兼容着封建时代的礼制内容和风水堪舆,她所拥有的“三雕”艺术,具有传世之美。她是北方民居建筑的典范,让人在浏览中,回味昔日晋商的阔绰风采,追寻逝去已久的繁华旧梦。

  7.阳城皇城相府

  不愧是康熙皇帝老师,陈廷敬的府邸把美丽清秀的周边风景和洒脱豪放的精神气脉,奇妙地融合于一个偌大的乡间城堡:御书楼金碧辉煌,河山楼雄奇险峻,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藏兵洞奇妙无穷,紫芸阡御碑林立。藏在深山,奇秀东南。她是集官宦府第与地方民居为一体的明清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8.芮城永乐宫

  为奉祀中国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惶惶然位居我国现存道教宫观之首:远眺规模宏大、布局疏朗,近观殿阁巍峨、气势壮观,颇有紫禁城之格局。其惊世之处,更在于它的壁画艺术,286个群仙朝谒元始天尊,场面浩大、卓尔不凡,在演绎罕见神奇的同时,一次次给世界创造着禅机,给心灵带来了震撼,这就是永乐宫的无穷奥妙。

  9.灵石王家大院

  东西对峙,一桥相连,在静升村所谓“九沟八堡十八巷”中,至少有“五沟六堡五巷”,基本上属于“王土”。黄土高坡上窑洞与瓦房相结合的全封闭建筑,记载了不同时期王家的辉煌与鼎盛,堪称中国北方民居的明珠。如果说苏州园林是一首凝固的诗,那么王家大院就是一篇凝固的散文,雄浑厚重,细腻曼妙,充满着神妙的诗情画意。

  10.朔州崇福寺

  弥陀殿为崇福寺主殿,金皇统三年(1143年)建,距今已有850多年历史,是寺院精华所在。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被誉为“金代五绝”,整个壁画庄重宏伟,气势夺人,画工精细,色彩绚丽,壁画与佛像交相辉映,大殿更加金碧辉煌。一座殿堂之中,建筑、塑像、壁画、琉璃以及门窗隔扇,檐下匾额、墨书题记等多种金代文物,荟萃一处,完好无损,实在难得,是中国现存辽金时代三大佛殿之一。

  山西十大最美古代建筑

  1.代县边靖楼

  位于代县县城十字街心,又名谯楼、鼓楼,是历史上为守望瞭敌、指挥作战之军事设施,有万里长城第一楼之美誉。边靖楼建于明洪武(1374年)七年,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重建。楼为砖木结构,在基座下部有大型石券门洞南北贯通,气势颇为壮观。楼阁上三面悬匾,正面为“雁门第一楼”,两侧为“声闻四达”“威镇三关”。整体上斗拱规整,梁架精巧,结构合理,建造宏伟。顶层远眺,北望雁门,南腑滹沱,风景无限。

  2.洪洞广胜寺飞虹塔

  位于洪洞县城东北霍山南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胜寺,始建于汉代,现存为明嘉靖六年(1527年)重修,是我国玻璃塔中佼佼者,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大型琉璃古塔。“一塔玲珑驾碧空,满山翠柏起秋风。”每逢红日高照,塔身金碧辉煌、仿佛美丽的彩虹,故此得名“飞虹塔”,也是佛界公认最美丽的“浮图”。

  3.太原晋祠圣母殿

  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大殿“付阶周匝”的做法,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的实例。殿堂梁架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惟一符合 《营造法式》殿堂式构架形式的孤例。大殿前廊柱上雕饰有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龙,豪放健美,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凤冠蟒袍,神态端庄。周围有众多女官、侍女环绕,动作姿态各不相同,神态性格都刻画得十分生动自然,是晋祠彩塑中最出色的、也是中国最珍贵的人物塑像。

  4.晋祠鱼沼飞梁

  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为一正方形水池,建于北宋。其结构为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头卷杀,柱顶架斗栱和梁木承托着十字形桥面,东西平坦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沿岸,四周有勾栏围护凭依,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是一座精致的古桥建筑,为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

  5.平遥镇国寺万佛殿

  位于平遥县襄垣乡郝洞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国寺,创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年代仅晚于五台山南禅、佛光二寺院,为中国仅存的几座五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在历代寺庙建筑中颇为罕见。殿貌奇古,结构奇特,从建筑的艺术上别具一格。殿内坛上有彩塑11尊,为五代原作,面相丰润,躯体柔丽,至为可贵。五代为时短暂,文物建筑遗存甚少,五代彩塑尤为奇缺。万佛殿建筑与殿内彩塑为研究中国建筑史和雕塑艺术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

  6.朔州崇福寺弥陀殿

  位于朔州市朔城区东大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福寺,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至为可贵。大殿减柱与移柱的做法,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大胆创新。弥陀殿内的塑像为我国金代塑像中的珍品。弥陀殿内四周满绘壁画,共计345.75平方米,画题内容主要是佛和菩萨,也是金代壁画精品。在一座殿堂之中,建筑、塑像、壁画、琉璃以及门窗隔扇,檐下匾额、墨书题记等多种金代文物,荟萃一处,是我国现存金代最大最美的佛殿。

  7.万荣东岳庙飞云楼

  位于万荣县城内西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该楼平面呈方形,纯木结构,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全楼345组斗拱密集排列,且形状极富变化,如云朵簇拥、鲜花盛开一般。各檐翼角翘起,势欲飞翔。风和之日,楼角风铎均匀作响,甚是悦耳。楼顶饰有黄、绿、蓝几色琉璃瓦,阳光之下,更显富丽堂皇。现其状,其结构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观之壮丽,堪称我国楼阁建筑之杰作,是现存古建筑中难得的实物资料。

  8.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寺,为寺内主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我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最古老、最典型的实例。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在脊檩下仅用叉手的做法,也是现存古建筑中的孤例。殿内的唐代塑像和唐代壁画荟萃一堂,极为珍贵。集塑像、壁画、墨迹、建筑于一体的东大殿,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称为“第一国宝”,在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建筑文化区域有着特殊的意义。

  9.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位于应县城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宫寺,亦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木塔通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7400吨。塔高九层,塔刹直插云霄,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套筒空间框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全塔在结构上没用一个铁钉子,全靠构件互相铆榫咬合。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被世人称为“斗拱博物馆”。

  10.榆次城隍庙玄鉴楼

  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大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次城隍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之一,同时也是榆次城隍庙建筑群极具城隍文化的建筑。玄鉴楼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名之为“玄鉴”有“深奥微妙”“可以为鉴”之意,呈现出等级的尊贵。1999年被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评为全球最精美的一百处古建筑而闻名遐迩。

  山西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的现状

  陶瓷,是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陶瓷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工作也得到了持久的关注和更多的重视,使得我国的陶瓷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作为古代陶瓷生产大省的山西,在陶瓷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开展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正视和引起高度重视。

  山西是我国古代陶瓷生产的主要地区之一,丰富的制瓷原料、充沛的水源、优质的烧瓷燃料以及便利的交通,造就了陶瓷艺术成就的辉煌,历史上烧造陶瓷的窑址遍布全境,仅方志史料记载的就达50余处,烧造历史久远,品种丰富。建国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山西在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与其它主要产瓷省份,如河北、河南、陕西、江西等相比却比较落后,研究保护工作的开展相对滞后。山西陶瓷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70年代后期,随着全国性的瓷窑调查的全面展开,山西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77至1978年,山西省陶瓷史编写小组“调查了省内二十六个县、市的六十四个古窑遗址,采集了古陶瓷标本3万余片(件)……”。此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山西境内的瓷窑分布情况及烧瓷面貌,也印证、纠正和补充了史料的记载,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然而,颇为遗憾的是,这批资料至今尚未全面公布。进入21世纪,山西的陶瓷保护工作在之前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但仍旧停留在初步的调查发掘阶段。

  山西古瓷窑址分布图

  截止目前,已发表的文章中涉及山西瓷窑遗存约有20余处,依资料发表的先后计有:大同青磁窑、介休洪山窑和南街窑、太原孟家井窑、霍州陈村窑、浑源古瓷窑、界庄窑、青磁窑、大磁窑、长治八义窑、盂县磁窑坡窑、交城磁窑村窑、怀仁小峪窑、鹅毛口窑、临汾龙祠窑、峪里窑、晋城柳树口窑、朔州峙峪窑、临县招贤窑、平定柏井窑。其他资料中除上述所罗列之外,还见有河津北午芹窑、河曲阳坡泉窑、阳城窑畔沟窑、兴县炭烟沟窑、乡宁西坡窑等。从上述材料可以得知:山西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器物品类齐全,色彩绚烂,装饰技法多样。山西陶瓷烧造始于唐代,发展于宋,金元时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都达到了高峰,明清延续烧造,一直持续至民国,前后历经一千余年,绵延不断。从釉色来看,以黑釉和白釉瓷为主,青釉、三彩、红绿彩、白釉黑褐彩、黑白釉、酱釉、茶叶末釉、黄釉、绞胎、绞釉(包括绞化妆土)、窑变(油滴、兔毫等)、钧釉、绿釉、琉璃、珐华、孔雀蓝釉、青花等兼而有之。装饰技法上,素面、画花、剔花、刻花、划花、印花、镶嵌、堆、贴、镂、雕无所不用。器物器型包罗万象,碗、盘、罐、瓶等生活实用瓷最为大宗,瓷塑类生活玩具常见,瓦、脊饰等琉璃建筑大量生产,佛像类瓷塑也有。匣钵、支垫具等装烧工具和窑炉遗存多有发现。瓷窑遗址的调查发掘,只是资料收集的过程,对发掘资料的进一步深入探索才是学术研究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

  山西陶瓷研究成果

  关于山西陶瓷的综合性研究文章并不多,水既生先生可谓首开山西陶瓷研究的先河,发表了多篇颇有影响力的文章。在《山西古代陶瓷装饰技法》一文中,水先生通过对古窑址标本的研究,获得了山西古代陶瓷的坯胎装饰、釉面装饰和彩绘装饰三个方面的装饰技法。1984年发表的《山西古代窑具及装烧方法》,文章中结合窑址标本,系统论述了山西古代烧瓷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窑具,以及山西古代瓷器的装烧方法。这也是学术界对瓷器装烧工艺方面的最早论著之一。《山西古窑址中所见黑釉剔划花瓷器》和《山西古窑址所见油滴和兔毫》则是对山西某一类产品的综述。《山西陶瓷考古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文,首次从考古的角度,提出了山西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其它所能见到的文章中,涉及的研究方向有:对某个窑址中某一类或几类产品的研究;对不同窑口间相似品种的对比研究;对某一陶瓷品种或某类器物的研究;对某个时期陶瓷的研究;还有对山西陶瓷的科技测定研究以及综合性研究。另外,有关山西陶瓷的研究专著至今唯有1984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日本美奈美联合出版发行的《中国陶瓷全集28·山西陶瓷》和200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山西卷》。两本著录皆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收录了不同历史时期墓葬和遗址出土的陶瓷及标本,只是前者收录资料较后者要少,多陶瓷碎片标本,后者侧重于完整标本的收集。前者还收录了现当代陶瓷研究所复原工艺后生产的仿古瓷器。另外,2013年由故宫博物院主编的《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窑址标本·山西、甘肃、内蒙古卷》中,收录了故宫历年来考察山西窑址所采集到的精品标本,为山西陶瓷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尽管山西陶瓷的研究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山西陶瓷》书影

  纵观我国陶瓷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结合文献对窑址的考古调查、发掘、整理及成果公布阶段;第二阶段,是对陶瓷的综合深入研究,包括对某一区域、或某一时间、或某一类陶瓷的探究,不同地区间相似面貌陶瓷的对比研究,对陶瓷的物理性质、成分等的科技分析研究等;第三阶段,是对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工艺复原,开发利用等相关问题的探索实施。目前,河北磁州窑、陕西耀州窑、浙江南宋官窑、江西吉州窑、湖南长沙窑等诸多瓷窑,已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保护工作,第三阶段的工作已开始实施或持续进行中。而山西陶瓷文化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开展还比较薄弱,仍主要停留在对窑址的考古调查、试掘的起步阶段,所发表的资料皆为简报形式,发掘报告专著至今为零。这也是山西陶瓷文化保护的主要不足之处。此外,保护中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突出问题。首先,保护力度不够,多数瓷窑遗址遭受破坏甚至永久消失。山西古代遗留下来的窑址大多位于穷乡僻壤,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给保护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自然的风雨侵蚀,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如火如荼的城乡基础建设,日益猖獗的盗掘活动,使得窑址遭受严重破坏,瓷窑遗存被埋入房屋道路之下,大量珍贵的陶瓷标本被盗卖,瓷窑遗址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丢失甚至消失殆尽。

  目前,山西的多数窑址,尤其是名气较大者,破坏最为严重,地面遗存遗物几乎荡然无存。上世纪90年代,太旧高速公路修建,平定柏井窑惨遭破坏,现已难觅踪迹。临近的盂县磁窑坡窑早已深埋于农田之下。在城市建设中发现的晋城泽州窑址和介休南街窑址,永远地消失在铲车的挥舞中。类似的悲剧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演!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全国已公布七批次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西仅有介休窑和霍州窑两处瓷窑遗址入选,且都为2006年第六批才公布,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文保遗址数目仅占总山西瓷窑遗存数目的1/5,与其他兄弟省份相比差距很大。山西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足,由此可管窥一斑。

  太原孟家井瓷窑遗址倾圮的窑炉

  其次,传统制瓷技艺正在逐渐失传。解放后,中国陶瓷行业重新焕发生机,各地成立了陶瓷研究所、陶业公司,有专门的课题小组,负责传统制瓷工艺的复原和科技研发创新。当时山西省内的山西省陶瓷公司、雁北地区陶瓷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积极探索,遵循传统制瓷手法,成功复烧出了包括油滴、兔毫等在内的各种陶瓷品种,并获得了胎、釉的配比,烧造温度等珍贵的实验数据,创烧的陶瓷新品种还多次荣获国际大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烧瓷观念的转变,传统生产方式逐渐遭到淘汰,陶瓷公司和研究所也大多改制或倒闭,诸多原因导致传统制瓷技艺面临濒临失传的局面。此外,一些制瓷老艺人或传统制瓷文化传承人的退休和相继离世,也使得古代陶瓷文化遗产陷入后继无人的绝境。笔者在调查山西瓷窑的过程中,于2008年在太原孟家井结识了已近耄耋之年的制瓷艺人宋只河师傅。宋师傅自小随父辈来到孟家井开始烧瓷,据宋师傅讲述,他们烧制的陶瓷从取土、制坯、装饰到入窑烧造,每一步工序都沿用了父辈传承的烧瓷技法,依照旧法,古老的制瓷文化在这里得以延续,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因瓷厂倒闭而歇业。地面现存的两座废弃馒头窑,便是宋师傅他们烧造瓷器时的窑炉,是在老窑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笔者曾在窑床一角采集到两件叠落在一起的民国时期的青花碗,最下面用碗式垫钵支垫,碗坯口朝下叠烧,器坯间以垫砂间隔,这是采用了古代的筒式匣钵内多件叠烧的装烧工艺。遗憾的是,宋只河师傅现已作古,同他一起作瓷的艺人或搬迁他处,或已过世,传统技艺逐渐失传,留给世人的只有倾圮的窑炉和累累残瓷碎片。目前,山西省唯一的传统手工技艺陶瓷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于2006年,以平定张聪父子为申报主体的“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遗产编号Ⅷ-10)。

  河津吕氏祖传琉璃工艺厂复原的琉璃制品

  最后,山西陶瓷实物标本收藏分散,破坏了资料的完整性,不利于进一步地深入研究。目前,山西陶瓷标本主要收藏在各大文博单位,少量的流入学者、文物贩子等个人手中。主要的收藏单位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山西省陶瓷公司以及山西省内的各市县文博机构。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标本主要为1962年和1977年间,由陈万里、冯先铭、叶喆民先生等老一辈陶瓷大家调查所得,因调查时间早,遗址保存较好,遗物比较丰富,所以这批资料中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标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是收藏山西陶瓷标本最多的单位,经过几十年的考古调查发掘,基本摸清了山西主要瓷窑的烧造面貌。山西博物院保存了山西十余处主要窑口的标本,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由李勇、王爱国先生采集所得,其中不乏精美标本。山西省陶瓷公司(现为山西省玻璃陶瓷工艺公司)收集的标本,是1977至1978年间由山西省陶瓷史编写小组考察所得,几乎涵盖了山西境内分布的所有瓷窑品种,是目前保存山西陶瓷标本品种最全,精品最多的单位。山西的陶瓷标本分散各处,大多未经系统整理公布于世,不利于对陶瓷烧造面貌的完整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山西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进程,在发掘资料匮乏的现状下,这些资料的珍贵性不言而喻。

  探寻历史文化遗产之源山西之旅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山西文化在悠久的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诗人柳宗元曾称之为“表里山河”。

  带着这样一种探寻和崇敬之情,近日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实践团一行8人,把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引导传统文化进企业,将传统文化与企业品牌、产品进行融合,实现“中国风”文化广泛传播;寻访优良家风家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作为本次社会实践的课题,团队一行人先后前往闻喜、祁县、平遥、太原等地。

  六天的行程里,分别参观了山西的家族文化——宰相故里裴柏村、面食文化——花馍和煮饼、晋商文化——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宗祠文化——晋祠和司马温公祠,还有山西最古老的名片——醋文化和煤文化,从不同的角度给大家带来一个不曾了解过的山西,让大家认识一个不同的山西,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底蕴的山西。

  六天前,作为山西人的队长曾问过队员这样一个问题,提起山西,你会想到什么?而当这六天结束后,你是否对山西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其实山西的历史文化还远不止于此: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山西不仅拥有着最古老的历史,还有着多彩的宗教文化:如悬空寺、五台山、云冈石窟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胜古迹。六天来的行程仅仅揭开了山西锦绣河山的序幕,而更多的精彩,还需要每个人去探索和发现

  通过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团队了解到山西的文化传承及其在如今的发展,并深深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意识到了传承传统文化刻不容缓的局势。在外来文化不断入侵之际,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义务。要以山西洞察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使人们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保护并弘扬优秀文化,使其在继承的基础上时刻注入新的鲜活的内容,做到时刻保持活力并不断向前发展。

  人说山西好风光,暑期社会实践的行程虽已告一段落,留存在心中的震撼与感动久久不能散去。祖国大好河山风景如画,千年以来人类智慧发展的伟大结晶,需要我们青年人承担起保护传承的义务。

39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