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国学经典 > 国学经典弟子规朗诵有感

国学经典弟子规朗诵有感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国学经典弟子规朗诵有感

  朗诵《弟子规》,朗诵《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国学经典弟子规朗诵有感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国学经典弟子规朗诵有感篇一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国学经典弟子规朗诵有感篇二

  我发现书中说的不应该做的事情,有的竟是我平常的所作 所为。书中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这句话,意 思是让我们不要踩门坎,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蹲或坐时, 不要把腿伸成八字形,不要摇晃大腿。可我在生活中常会把 勿 弄成 要 。妈妈总说我站没站像,坐没坐样,写字姿 势不端正。

  也有的话对我启发很大。例如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 毕,还原所 就让我受益菲浅。有一次,我去公公家玩,临别 下楼时,才想起没把看完的书放回原处,想到《弟子规》上的 话,便急忙跑上楼把书放好。

  《弟子规》虽然是古代青少年的行为规范,但对现代学生 来说,仍有不少可取之处,我们要用现代观念汲取文中精华。

  阅读弟子规我们会一次次受到感动,使我们感悟最深的,也许就是人间的真谛。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 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为吗?是呀!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往往在吃穿方面挑来拣去,这不正是俗话说的: 身在福中不知福吗?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弟子规》读后感_(3篇)《弟子规》读后感_(3篇)。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我们一起仰望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弟子规》读后感_(3篇)文章《弟子规》读后感_(3篇)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11858186826851.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来交流彼此的心扉。我们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来包容对方。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手编织美丽了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要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 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 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弟子规》读后感_(3篇)读后感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国学经典弟子规朗诵有感篇三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 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 弟子 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弟子规》原先并不叫《弟子规》,而是叫《训蒙文》,一个名叫贾存仁的人将教书先生李毓秀编的《训蒙文》加以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如果说家喻户晓的《三字经》偏重于知识学习,那么《弟子规》则偏重于规矩。

  《弟子规》提出的第一点就是 规矩 熟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弟子规》读后感_(3篇)《弟子规》读后感_(3篇)。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就是 规矩 ,规矩就是:我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要博爱大众,亲近任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

  《弟子规》提出的第二点就是 孝 ,《弟子规》的第二部分四次重复 父母 二子,就是要提醒我们下一代首先要孝敬父母, 恩重如山 父母是当得起的!

  《弟子规》提出的第三点就是 兄弟情 ,其实,孝与弟是一回事,就是对长辈孝,对平辈和友人要和睦,兄弟不有爱的原因就是1.贪婪钱财2.言语不善。所以我在这要提出1个观点1.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吵架等。

  《弟子规》提出的第四点就是 态度 ,他强调的就是 穿 吃 站 的态度,穿要强调自己会穿,吃强调吃相,站强调站如松。

  《弟子规》提出的第五点就是 诚信、真诚、守时 ,要戒1.奸巧语2. 秽污洞3.市井气

  还要记住1.只比该比的2.学会接受批评3.清楚的认识夸奖与批评

  《弟子规》提出的第六点就是 关爱、仁慈 ,要懂得内在美,要自信、谦虚,要端正态度,对坏事说 不 ,摒弃不良习惯。

  《弟子规》提出的第七点就是 仁德 ,仁,就是心灵美,以人为本《弟子规》读后感_(3篇)读后感。德,在《道德经》里是万物发展的总规律,是中华哲学的根基。所以,事事都要有仁德之心。

  《弟子规》提出的第八点就是 读书的习惯 ,要做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定要向书里提出的这八点学习,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国学经典弟子规朗诵有感相关文章:

1.弟子规国学经典诵读有感

2.国学经典弟子规诵读心得

3.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有感

4.国学经典弟子规有感

5.诵读弟子规心得体会3篇

223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