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国学书籍>

大学论语八则读后感

时间: 思远921 分享

  《论语》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书,它都会激励着人们不断的积极进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大学论语八则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论语八则读后感范文1

  论语,一个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他讲述了“仁”.“礼”.“德”……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了真心待人,与人为善彬彬有礼,敬贤礼士,冰清玉洁,严于律己 ……

  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仁”,我们要先让自己学会去爱,在引领他人学会去爱,让世间充满爱,大爱满人间!

  《论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作,也是人类历史与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

  读《论语》,让我懂得了君子之道,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学论语,学宽容,

  学论语,学正义。学论语,学义气。

  读了论语,我们要学会宽容和忍让。即使别人对不起我了,我也应该原谅她。是论语让我知道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学会了宽容别人,也就快乐了自己。我们何乐而不为?

  读了论语,我们要学会正直和善良,我们用真心对待他人,用心底那颗最忠诚,最热情,最朴素,最真诚的心对待别人。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所以对待朋友要有义气,才够朋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论语给予我们的是无穷的真理与智慧,未来的日子我将通过论语不断地进行自我增值,不求做一个腰缠万贯的有钱人,只求做一个心明如镜的快乐人!

  大学论语八则读后感范文2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弘扬光大,昭示世人!

  关于大学论语八则的译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孔子说,光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使人受蒙蔽,只思考而不学就会很危险。

  孔子说,仲由,我告诉你什么是“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啊。(依据杨伯峻《论语译注》)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必定有我可以学习效法的人!选择其中好的,来跟他学习,对于不好的,如果我也有就改之。”

  这三则语录看似都是在讲学习,其实讲的都是人的道德修养,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做人功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孔子来到河边上感叹道:流逝的岁月就象这流水啊!昼夜不停的在流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孔子说:天气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孔子说:富与贵(发财和做官)是人人所希求的,但是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手段取得,君子是决不接受的。贫穷与卑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但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手段来摆脱,那么就宁可不摆脱。君子失掉仁,怎么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就是在吃完一顿饭这样短的时间也不能离开仁,匆忙急促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这样。(这段话开头一句的意思后世概括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而妨害仁德,只有牺牲生命以成全仁。(这个意思在后世被概括成一个成语:杀身成仁。)

192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