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国学书籍 > 于丹的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读后感

于丹的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读后感

时间: 思远921 分享

于丹的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读后感

  中国人强调天人合一,这种合是心境之合,自我认识之合。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于丹的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于丹的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读后感范文1

  天地人之道

  孔子说:“天人合一”。于丹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我觉得教师很学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这就是我们学习这本书后,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们作为一名技校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扎实的学习功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的教育学生,而且要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我们的学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怒”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解释。谈到“怒”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学中也许已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们怎么处理的?我在教学工作中有过这样错误的认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所以我不想干的事让你来干。现在看到这样的一个“怒”字。我不仅对自己有这种思想而觉得不该。这是没有正确理解“教师”这个名词的结果。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当看到这里我不敢问自己我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工作、教育的对象做到“仁”了吗?我真的从心里关爱我的学生吗?真的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吗?我认真的审视并认真反省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谐的思想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于丹的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读后感范文2

  在“天地人之道”中,感觉到了自己作为人的伟大,因为天地人合称为三才。神话中的盘古作为人的代表,与天地一起成长,于是“神于天,圣于地”就成了人生最终要达到的一个境界。这六个字也成了中国人的人格思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行为的拓展。于丹和孔子都认为:只有理想和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在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中,我们不难发现两类人,一类就是入世者,还有一类就是出世者。其实这两类人正好走了《论语》所言的两个极端,《论语》极其强调中庸之道,很多人觉得是平庸、圆滑之意,实在有失偏颇。人不能没有梦想,人亦不能没有现实,梦想与现实的结合,才是真正的和谐。

  于丹的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读后感范文3

  在“天地人之道”中,于丹提到了《论语》中的“子贡问政”一章。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三个条件:足兵,足食,民之信矣。而这三者当中,民之信矣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没有信念的人就如同行尸走肉。没有信念的人就算身体再强壮,也是不堪一击的。没有信念是可怕的,没有信念就难以谈到幸福感。而今人们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不是用GDP,而是用GHP——幸福指数。而幸福指数更多的主宰在于人的内心。于丹认为,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当我们一直忽视审视内心时,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迷惘,到最后无法回答最简单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都活了些什么?

  在“天地人之道”中阐述了《论语》中关于一个人要的达到和谐的两个关键字:“忠”和“恕”。这两个字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时又要想到别人。另外《论语》中还有两句话,表达了这层意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看来,现在在倡导和谐社会,如果举国上下都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社会要不和谐都难。当然,这种思想,要自上而下,最后要达到这个标准的是普通的民众,而不是官员。也或者这么说,一个人要想真诚的“三省吾身”,这两条是最好的标准。

  中国人强调天人合一,这种合是心境之合,自我认识之合。只有当一切的心境达到最平和的时候,人才是站在自然界之中最强大的人!

195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