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国学书籍 > 国学书籍读后感

国学书籍读后感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国学书籍读后感

  读了《国学经典诵读》,我知道了作为一名中华儿女,应继承中华民族宽以待人、有毅力、珍惜时间、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发扬广大。这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国学书籍读后感,欢迎阅读!!!!!

  国学书籍读后感篇一

  《三字经》读后感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

  国学书籍读后感篇二

  弟子规读后感

  读了《弟子规》,它就像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我,让我在德行方面进步有了很大的。

  以前,每到吃饭的时候,妈妈叫我吃饭,我总是心不在焉,虽然嘴里说着“马上来”,可我还是一头扎在电脑前玩游戏,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不情愿的把游戏暂停去吃饭。现在想想,这是多么不应该呀。现在,每当妈妈说吃饭,我会立刻放下手里的游戏,赶紧帮妈妈摆碗筷,搬凳子。因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以前,我生病发烧时,妈妈总是细心的照顾我,药总是妈妈先尝尝再给我喝,晚上也会彻夜照顾我,而我呢,当妈妈身体不舒服时,还吵着妈妈陪着我出去玩,不让妈妈休息,现现想想,自己都觉得脸红,我以后会改的,妈妈身体不舒服时我会让妈妈好好的休息,细心的照顾妈妈。因为“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以前,我做完作业,总时将作业本、书、文具等随便一扔,搞得到处是我的东西。有时看完书后,桌上、地上、床上,到处是书,真是杂乱无章!而现在我都把书分类整理得井井有条地放在书柜上。爸爸妈妈都说我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还直夸我的房子整洁呢!

  通过读《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多说请、谢谢、您好、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养成主动写作业的好习惯,作业不磨蹭,这些我一定要谨记在心,时时刻刻用《弟子规》来教育自己,鞭策自己。

  国学书籍读后感篇三

  关于国学的读后感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灿烂历史,而国学经典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读了《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后,让我受益良多:

  宽 容

  “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有些摩擦,在这时,我们如果与之相持不下,则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会越来越差,甚至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反之,若我们各自退后一步,宽以待人,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韩信忍一时的胯下之辱,最后却成就自己光彩照人的一生。“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我们宽容对待他人人,别人也同样会宽容对待你。

  毅 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大事者必有毅力,无毅力者则一事无成。有毅力做事才有始有终,才会有所成就。就如孔子读《易》一书。当时的书都是用竹简编成,翻阅不易,耗时颇多,但孔子不怕困难将这部书三遍,都有不同的收获。这件事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毅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惜 时

  “读书不觉已早春,一寸光阴一寸金。”作为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时间也就成了我们学习的强有力的保障。我们青春正茂、朝气蓬勃,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造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会读书迟”的遗憾。

  节 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应从小事做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总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法宝。经过历史的积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品格和民族象征。

  读了《国学经典诵读》,我知道了作为一名中华儿女,应继承中华民族宽以待人、有毅力、珍惜时间、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发扬广大。这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

  国学书籍读后感篇四

  开篇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提一个成语——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老子不好推辞,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可以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出现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知道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无”。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空间孕育了无数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独特。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无数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谓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们永远都只是她的孩子。永远不能超越她!应该她本就没有形体,只是一种“柔”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学习道和水的柔,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平坦,我们的为人处世才会更圆滑。

  有些人常认为只有“有”才是可以被我们所利用的。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万事万物都不可以独立在“有”之上,只有通过一定的形体才能显示出“有”的价值。而这种无形的形体就是“无”,之所以会“有”是因为“无”。上面曾提到我们宇宙中的星球都是从无中演化而来的。“无”其实就是指空间。比方说我们所住的房子,他之所以有房子的用处是因为其中是空的,能住人,所以有房子的作用。如果房子是一个实体,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再比方说一个糖果盒,因为里面是空的,可以装糖果,也就实现了他“有”的价值。“有”与“无”这两个概念不仅适用于物质与空间。还适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常对父母说,给我们一些空间。如果其他人过多的涉及我们的空间,我们就会觉的心理非常的窄,透不过气,非常的闷。宇宙之所以为宇宙,是因为其有足够大的空间,能把万物都放在其中,而如果人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就会自由!(这里所提到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与无形的“道”成相同阶级,或高之。所以我们内心总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空间是有限空间,而宇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与其持平,只能不停的追求!追求“无”。追求一个现实与虚拟“有”与“无”并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相对自由,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都是先驱与我们共同学习的对象,永远都不会停止。

  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最有名的就是阴与阳了。阴阳可以引申出很多相对的概念,比如正与负,对与错。为什么太极图中的阴阳会是旋涡形的呢?为什么不是由一条线将其分割呢?为什么黑颜色中会有一点白,白颜色中有一点黑呢?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福祸相倚”和“物极必反”的最好体现。白色中有一点黑,黑色中有一点白是因为世事都有相对面。“塞翁失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当黑将要超越白,白将要超越黑的时候,就会成其相反的颜色,循环往复。而有其他物质肆意破坏就会浑浊。就象人类,万物循环往复是其道之根本。而人类却施加干预——破坏树林、大肆捕杀。这样只会打乱正常的秩序,最后人类也会在这团浑浊的气流的中沉没。然后又恢复正常。古人说过不能涸泽而渔,伐木而猎。翻译成现代也就是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正确的、不干预的攫取利益。同时认清福祸的相互转换,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高兴的忘了本象,可能灾难正潜伏在明天,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可能幸运就藏在你身后。

  读道德经后我总结三十六个字。为无为,无不为,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明阴阳,晓情理,知可止,利于本,有无生,悟道德。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妙理,还得是你亲自去读才可,每个人读“道”,都可得不同道。

213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