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国学书籍 > 《论语今读》读后感

《论语今读》读后感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论语今读》读后感

  仔细读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论语今读》读后感,欢迎阅读!!!!

  《论语今读》读后感篇一

  最近,有幸得读李泽厚先生《论语今读》一书,很是受教。《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圣经》,是孔子思想和儒学文化的集中反映,以前也多次读之,但一直是一知半解。虽然有许多学者或注、或解、或说,但越读这些东西,越是感觉一头雾水,不得其旨。今读李泽厚先生之书,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油然而生。些许体会,此以记之。

  论语首章即讲“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章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学习并经常实践着,是一件很愉快的事;第二层,有朋友从远方来,与自己谈心交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第三层,没有人了解自己,却不烦恼怨怒,不失其尊严和平静心,才是真正的君子。此三层愈转愈深,最终达到一种情感体验中的理想境界,即“君子”之境界。

  李先生解读,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乐感文化”。它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思维方式或理论习惯)和“情感本体”(经此为生活真谛或人生归宿,或曰天地境界,即道德之上的准宗教体验)。“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乃华夏传统的精神核心。作为儒学根本,此章揭示的“悦”、“乐”,就是此世间的;它不离人世、不离感性而又超出它们。学习“为人”以及学习知识技能而实践之,当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中心悦之,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

  中国传统儒学,综为人学。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学习前人的生活经验并且不断运用于自己的生命实践,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比如幼儿学会说话,学会模仿成人一个动作,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他会不断地重复实践,并以此为乐。刚刚步入校门的学生,学会了一首小诗,他会诵给同学和家长听,并以此为乐。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快乐呢?首先是“学”与“习”的脱节。“习”,朱熹注为“鸟数飞也”。人们不断地学习,就像鸟学习飞翔一样。小鸟不仅要观察成鸟的飞翔,而且要亲自实践,亲自去飞,才能感受到天地的辽阔,才能体验到飞翔的快乐。而今天的学习,往往脱离实践,没有实践,学习就变得枯燥起来,乏陈新味,无法体会学习的快乐。其次,现代化的生活,所谓的“科学主义”,让学习成为一种机械化劳动,成系统、成批量、成流水线似的学习,让人成为了机器,而失去了情感体验,学而无“情”,自是一种痛苦的事。其三,由于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目的逐渐变得模糊起来,学习实用性逐步缺失,只有奋斗,没有成果;只有前进,没有目标;只有越来越精深的学问,没有人之为人的精神感受,学习只是一种任务,一种负担,一种成长的压力而非动力,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快乐。

  如何让学习回归快乐?简而言之,一要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内容及过程要尽可能与生活接轨,通过实践、思维、探索,去获取知识和生活真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二要有情。在情感中学习。李泽厚先生将“情”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层次。“悦神”就是接近或进入某种宗教境界或宗教体验。“悦志”就是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去建立依归、信仰,去设定“天行健”,并总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其结果就是在世俗中育高远,在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三要交流,与同学朋友(同门曰朋)交流,与老师家长(有生活经验的人)交流,与社会现实(生活环境和现实场景)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友谊的真实情感,检验学习的实用价值,获取成长的真正快乐。

  《论语今读》读后感篇二

  仔细读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李泽厚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它不是简单地对经典做出字面上的训估与注解,而是在“半宗教半哲学”的对话体里分离出“宗教性道德”(内圣)和“社会性道德”(外王),前者成为个体的生活意义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而后者创化性成为现代政体的形式,由此培育人性情感、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之偶然的“文化重建”。由此,我第一次了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心灵幸福才是真正实在的.“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所以我要放下多些烦恼,努力去接近幸福。“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幸福不光靠行动争取,还需要正确的心理。

  《论语今读》读后感篇三

  对于“君子”,孔子是这样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实仔细想来,也许就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吧!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抱负,自己为什么要生气、怨恨呢?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活法。别人不了解自己,是很正常的。君子就是不把这些小事儿放在心上,这样才会显示出自己的修养、品德。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正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还有“仁、义、孝”。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些传统的美德,现在又有多少人在坚守呢?时不时就会有报道说:“某某人又弃父母于不顾了。”我就不明白了,父母毫无回报的养育了你几十年,为什么会狠下心来不管他们呢?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因为你生病而不能入睡;又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因为你的成绩而不能入睡;还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因为你的外出而不能入睡。但是你呢,长大了,把他们送到敬老院了,甚至是不管他们了。娶了媳妇忘了娘?!不!借口而已,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父母,你会不管他们吗?难道在老婆面前没一点威严吗?只是为自己的不小掌握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难道真的只有在受到法律的约束时才会孝敬他们吗?我不敢想象到那时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现代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有很多人因为上班还有其他的事儿一个月甚至一年都不回家一次,只是给父母买吃的,给他们钱,但是父母需要的不是钱,而是你的看望!哪怕你在家呆五分钟,他们也会高兴的不得了。几千年前的人们都懂得的事儿,现在那些自认为聪明的人怎么就不明白呢?只是希望大家都对自己的家人好点儿。

  讲信用,一诺千金,也是现在社会所缺乏的。还有朋友,只要我们对他们真心他们也会真心对待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沉淀下来的文明和文化,是我们大家穷尽一生也不能完全悟透的。所以对我们来说,读一些经典的书籍,受一下文化的熏陶,是很有必要的。

  这就是我读书时的一些感想,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多读书、读好书。

《论语今读》读后感相关文章:

1.李泽厚《论语今读》读后感

2.论语今读读书心得

3.论语选读心得体会3篇

4.论语经典读后感

5.读论语的心得体会3篇

热门文章

216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