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国学书籍>

亲子读论语心得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每天与孩子一块在精典诵读中感悟人生,构画出一幅祥和的亲子画卷,受益匪浅,意义深远。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亲子读论语心得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亲子读论语心得篇一

  我与孩子制定了寒假计划,每晚诵读论语20分钟,今天,我在当当网上买的台湾《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也到了,晚上我们打开了它,开始读了起来。

  德行类第一单元是论道德,分为五章,第一章内容如下: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第四.一五)

  我和儿子分别读了一遍 ,儿子说:“我读不懂什么意思。”

  我说:“我也读不懂什么意思,咱们来看看注释吧!”

  注释:

  1.参 姓曾,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九里)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与父亲曾皙都是孔子的学生。

  2.一以贯之 以“一”来贯通我所有的道。

  3.唯 对长上恭敬的应答之词。

  4.忠恕 朱熹《论语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推己,谓推己及人。

  再读一读析论:

  “道”是最高的理想和方法,因此它的内涵比较复杂。孔子心中最高的道是“仁”,而“忠恕”是通向仁道最基本可行的门径。“忠”是尽自己的全部能力,“恕”是推己之心来对人。“仁”是至高之德,不易晓解,而“忠恕”之道是学习者当下的功夫,人人可以尽力。因此曾子以“忠恕”之道来解释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应该是很适切的。

  读完以后,儿子还是一脸茫然,我说:“我也不是很明白,咱们再来看看本章的章旨为:曾子以“忠恕”来解释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我们再读一遍课文,先看看文中的人物都有谁?”

  读完后,儿子说:“有子、参、曾子、门人。”

  根据注释参与曾子是不是同一个人?

  是,应该是子,曾子,门人。

  对,本文中的子又是谁呢?

  当然是孔子啦。(反应倒很快)

  文中三个人物的的关系是什么呢?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门人也是孔子的学生,应该与曾子是同学。

  那我们能不能把课文内容改变一下,把孔子当做宋老师,你是曾子,门人就是你的同学,看看课文内容能改成什么?

  儿子兴趣大增,把课文改为:

  宋老师说:“盛泽西,我的方法就是一以贯之。”我说:“是”。宋老师出去了,我的同学问:“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说:“老师的方法,就是忠恕啊!”

  那忠恕是什么意思呢?

  儿子摇摇头。

  咱们再看一下析论:。“忠”是尽自己的全部能力,“恕”是推己之心来对人。“仁”是至高之德,不易晓解,而“忠恕”之道是学习者当下的功夫,人人可以尽力。是不是说人人都可以尽力学习仁道,用对待自己的心来对待别人,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在别人身上。现在是不是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那看看你能不能把它改成现代文。

  好的,我试试。

  改后如下:

  孔子说:“参,我是以“一”来贯通我所有的道。”曾子说:“是。”孔子出门,他的学生问曾子说:“老师的道是什么?”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啊!”

  改的不错,现在明白了课文的内容,背诵就会很容易了,看我们谁能把课文的内容背下来。

  我们很容易的背会了课文。看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是很容易的。

  最后,我问儿子,通过今天的诵读,你有什么感受?

  儿子说,刚开始觉得很难,不过慢慢体会,就懂了其中的含义,也觉得有趣了。也让我明白了用对待自己的心来对待别人,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在别人身上的道理。我以后还会坚持诵读的。

  那就让我们互相监督吧!但愿我能与孩子一起进步!

  由于本人也是初学《论语》,有错误之处望大家给予指正!

  亲子读论语心得篇二

  小学那一本本的校本教材,发觉离我们已甚远的儒家文化在城东小学是如此的盛行,孩子每天在学校都能与孔子、庄子等智者对话是多么的幸福!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用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孩子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和孩子一块诵读城东小学的校本教材中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也让我再次有机会同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思想家交流,这也是多么的幸运。

  曾记得买了一本少教版《论语》,给孩子看,说实话,小时候让孩子看这类书籍,只是想让我们国家这些优秀的国学精粹趁孩子这个年龄记忆力强的时候,循序渐进地单纯记忆,只要他知道不要求他明白,让他自己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己慢慢去领悟、感受。后来,到了三年级学校校本教材里出现了《论语》名句,孩子的兴趣更高了,因为有很多他会背了,他也有点懂了,虽说还不很透彻,虽然还只是从孩子的眼光去领会这些道理,但他能从平时生活中、学习中去观察,去思考,去做,这就达到了我们的初衷。有了这些心得,足矣。

  另外,从家长角度读了以后也有一种新的心得:孩子从孔子的“君子九思”和“子绝四”悟到了做人的道理,而我从中也得到了新的启示,那就是对于现今我们做家长的,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我们做到了这“九思”吗?特别是其中的“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言思忠,忿思难”和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好好反省反省吧!做到了吗?要知道父母的一席话、一行为就可暖孩子心使之积极奋发;也可伤孩子心,使之消极不振,前后可差之千里了。

  我想,我的孩子从小就诵读精典,接受精典的熏陶,对他的一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每天与孩子一块在精典诵读中感悟人生,构画出一幅祥和的亲子画卷,受益匪浅,意义深远。

亲子读论语心得相关文章:

1.读书论语心得体会3篇

2.论语读书心得1500字

3.浅谈亲子教育的体会

4.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3篇

5.论语心得体会1500字

225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