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国学书籍>

梁启超的国学书单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读书是天底下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且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最起码,读书确实能够给人以力量,启迪人以智慧。来看看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国学书单吧。

  梁启超的国学书单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一、《论语》《孟子》熟读成诵

  文字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

  朱熹《四书集注》

  载望《论语注》

  焦循《孟子正义》

  载震《孟子字义疏证》

  焦循《论语通释》,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陈澧《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梳,最为精切。读之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二、《易经》

  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抄出,随时省览。

  程颐之《程氏易传》

  焦循《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三、《礼记》

  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传》《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多浏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注解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

  《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四、《老子》

  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五,《墨子》

  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孙诒让《墨子闲诂》。

  《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张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观。

  梁启超《墨子学案》,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

  六、《庄子》

  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

  郭庆藩《庄子集释》

  七、《荀子》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浏览。

  王先谦《荀子注》

  八、《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之真伪,尚有问题。

  九、《韩非子》

  王先谦《韩非子集解》

  十、《管子》

  戴望《管子校正》

  十一、《吕氏春秋》

  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浏览。

  十二、《淮南子》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

  十三、《春秋繁露》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

  康有为之《春秋董氏学》,通释体裁,宜参看。

  十四、《盐铁论》

  十五、《论衡》

  汉代怀疑派哲学

  十六、《抱朴子》

  晋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

  十七、《列子》

  晋人伪书,可作魏晋间玄学书读。

  以上为汉晋以前思想界之重要著作,六朝隋唐间思想界着光采者为佛学,其书目当别述之。以下举宋以后学术之代表书,但为一般学者节啬精力计,不愿多举也。

  十八、《近思录》朱熹著 江永注

  可见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内容何如。

  十九、《朱子年谱附朱子论学要语》王懋竑著

  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有条理。

  若欲研究程朱学派,宜读《二程遗书》及《朱子语类》。

  南宁时与朱学对峙者尚有吕东莱之文献学一派,陈龙川、叶水心之功利主义一派,及陆象山之心学一派。欲知其详,宜读各人专集。若观大略,可求诸《宋元学案》中。

  二十、《传习录》王守仁语 徐爰 钱德洪等记

  读此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全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

  二十一、《明儒学案》黄宗羲著

  二十二、《宋元学案》黄宗羲初稿 全祖望、王梓材两次续成

  此二书为宋元明三朝理学之总纪录,实为创作的学术史。《明儒学案》中姚江、江右、王门、泰州、东林、蕺山诸案最精善。《宋元学案》中象山案最精善;横渠、二程、东莱、龙川、水心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百源(邵雄)、涑水(司马光)诸案,失之太繁,反不见其真相;末附荆公(王安石)新学略最坏,因为门户之见,故为排斥。欲知荆公学术,宜看《王临川集》。

  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浏览,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二十三、《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江藩

  二十四、《日知录》《亭林文集》顾炎武著

  读文集中各信札,可见其立身治学大概。

  二十五、《明夷待访录》黄宗羲著

  黄梨洲为清初大师之一,其最大贡献在两学案,此小册可见其政治思想之大概。

  二十六、《思问录》王夫之著

  王船山为清初大师之一。非通观全书,不能见其精深博大,但卷帙太繁,非别为系统的整理,则学者不能读。聊举此书发凡,实不足以代表其学问之全部也。

  二十七、《颜氏学记》戴望编

  顾、黄、王、颜四先生之学术,为学者所必须知。

  二十八、《东原集》戴震著

  二十九、《雕菰楼集》焦循著

  三十、《文史通义》章学诚著

  虽以文史标题,实多论学术流别,宜一读。胡适着《章实斋年谱》,可供参考。

  三十一、《大同书》康有为著

  南海先生独创之思想在此书,曾刊于《不忍杂志》中。

  三十二、《国故论衡》章炳麟著

  可见章太炎思想之一斑。其详当读《章氏丛书》。

  三十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著

  有偏宕处,亦有独到处。

  三十四、《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著

  三十五、《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著

  将读先秦经部、子部书,宜先读此两书,可引起兴味,并启发自己之判断力。

  三十六、《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著

  略知清代学风。

  【乙】韵文书类

  一、《诗经》

  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注释书,陈奂《诗毛氏传疏》最善。

  二、《楚辞》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可不读。注释书,朱熹《楚辞集注》较可。

  三、《文选》

  择读。

  四、《乐府诗集》郭茂倩编

  专读其中不知作者姓名之汉古辞,以见魏六朝乐府风格。

  五、魏晋六朝人诗宜读以下各家:

  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谢康乐、鲍明远、谢玄晖。

  无单行集者,可用张溥《汉魏百三家集》本,或王闿运《五代诗选》本。

  六、唐宋人诗文集:

  《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右丞集》《孟襄阳集》《韦苏州集》《高常侍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李义山集》《王临川集》(诗宜用李璧注本)

  《苏东坡集》《元遗山集》《陆放翁集》

  七、唐宋诗选本:

  《唐百家诗选》王安石选

  《宋诗钞》吕留良抄

  八、宋人词集:

  《清真词》《醉翁琴趣》《东坡乐府》《屯田集》《淮海词》《樵歌》《稼轩词》《后村词》《白石道人歌曲》《碧山词》《梦窗词》

  九、元明清人曲本:

  《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十、吴伟业之《梅村诗集》,黄遵宪《人境芦诗集》,成德之《饮水词》与文焯之《樵风乐府》。

  【丙】随意涉览书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世说新语》《水经注》《文心雕龙》《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徐霞客游记》《梦溪笔谈》《困学纪闻》《通艺录》《癸巳类稿》《东塾读书记》《庸盦笔记》《张太岳集》《王心斋先生全书》《朱舜水遗集》《李恕谷文集》《鲒琦亭集》《潜研堂集》《述学》《洪北江集》《定盦文集》《曾文公正全集》《胡文忠公集》(上二集信札最可读,读之见其汉事条理及朋友风义)《苕溪渔隐丛话》《词苑丛谈》《语石》《书林清话》《广艺舟双楫》《剧说》《宋元戏曲史》。

  【丁】治国学杂话

  课外学问,自然不专指读书,如试验,如观察自然界……都是极好的。但读课外书,最少要算课外学问的主要部份。

  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趣味。若问读书方法,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

  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抄下(短的抄全文,长的摘要记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积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他,便成一篇名著。

  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抄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痒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痒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数据。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抄录的随读随抄;另外指出一时刻,随意涉览,觉得有趣,注意细看,觉得无趣,便翻次叶,遇有想抄录的,也俟读完再抄,当时勿窒其机。

  诸君勿因初读中国书,勤劳大而结果少,便生退悔。因为我们读书,并不是想专向现时所读这一本书里讨现钱现货的,得多少报酬,最要紧的是涵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和磨炼出善读书的脑力。青年期所读各书,不外借来做达这两个目的的梯子。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钞录或笔记。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钞下(短的钞全文,长的摘要,记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积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他,便成为一篇名著。想看这种痕迹,读赵瓯北的《二十二史札记》、陈兰甫的《东塾读书记》最容易看出来。

  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做动植物的人懒得采集标本,说他会有新发明,天下怕没有这种便宜事。

  先辈每教人不可轻言著述,因为未成熟的见解公布出来,会自误误人。这原是不错的,但青年学生“斐然当述作之誉”,也是实际上鞭策学问的一种妙用。譬如同是读《文献通考》的《钱币考》,各史《食货志》中钱币项下各文,泛泛读去,没有什么所得,倘若你一面读一面便打主意做一篇中国货币沿革考,这篇考做的好不好,另一问题,你所读的自然加几倍受用。

  譬如同读一部《荀子》,某甲泛泛读去,某乙一面读一面打主意做部《荀子学案》,读过之后,两个人的印象深浅,自然不同。所以我很奖励青年好著书的习惯,至于所著的书,拿不拿给人看,什么时候才认成功,这还不是你的自由吗?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浏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钞录的随读随钞。另外指出一时刻,随意涉览,觉得有趣,注意细看,觉得无趣,便翻次页;遇有想钞录的,也俟读完再钞,当时勿窒其机。

  诸君勿因初读中国书,勤劳大而结果少,便生退悔。因为我们读书,并不是想专向现时所读这一本书里讨现钱现货的,得多少报酬,最要紧的是涵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和磨炼出好记忆的脑力。青年期所读各书,不外借来做达这两个目的的梯子。我所说的前提倘若不错,则读外国书和读中国书当然都各有益处。外国名著,组织得好,易引起兴味;他的研究方法,整整齐齐摆出来,可以做我们模范,这是好处。我们滑眼读去,容易变成享现成福的少爷们,不知甘苦来历,这是坏处。中国书未经整理,一读便是一个闷头棍,每每打断兴味,这是坏处。逼着你披荆斩棘,寻路来走,或者走许多冤枉路(只要走路,断无冤枉。走错了回头,便是绝好教训),从甘苦阅历中磨炼出智慧,得苦尽甘来的趣味,那智慧和趣味却最真切。这是好处。

  还有一件,我在前项书目表中有好几处写“希望熟读成诵”字样,我想诸君或者以为甚难,也许反对说我顽旧,但我有我的意思。我并不是奖劝人勉强记忆,我所希望熟读成诵的有两种类:一种类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一种类是有益身心的格言。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做一个民族的分子,总须对于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能熟读成诵,才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柢,不知不觉会“发酵”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上形成共同意识,我既做这社会的分子,总要彻底了解他,才不至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方面我们应事接物时候,常常仗他给我们的光明。要平日摩得熟,临时才得着用。我所以有些书希望熟读成诵者在此,但亦不过一种格外希望而已,并不谓非如此不可。

  胡适和梁启超的“国学书单”擂台

  1923年,清华学校的胡敦元等四名学生,即将赴国外留学,在学习异国文化的同时,他们还想巩固中国的传统文化--国学,但因为不得要领,便请胡适为他们开列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以供学习之用,胡适欣然应允,便开了一份《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这份书目分为工具之部、思想史之部及文学史之部三个部分,三部共计184种。胡适开的这份书单,极其详尽、面面俱到,把古代凡涉及国学的书籍几乎一网打尽;当然,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份书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胡适的书单开出不久,就收到了署名“《清华周刊》记者”的来信,对胡适所开列的书单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质疑:一是认为胡适所开的书单国学范围太窄了,有些部分没开列出来,如民族史、经济史等;二是思想史与文学史部分谈得太深了,不合于“最低限度”四字。所以希望胡适能再给出一个最低限度的书目。胡适读了来信后,进行了一番辩解,但同时也接受建议,重新提出了一个最低限度的书单,缩减到了38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胡适刚刚回复完“《清华周刊》记者”的来信不久,梁启超怒气冲冲地杀了出来,梁启超与胡适,虽谈不上有什么太深的交情,但同为大学者,互相之间还是极为敬重的。但梁启超并没有因为私谊而对胡适手下留情,而是毫不客气地进行抨击,这正是那一辈学人身上令人仰望的地方。针对胡适所开列的书目,梁启超写了一篇《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开篇即宣布:“胡君这书目,我是不赞成的,因为他文不对题。”梁启超对胡适的指责,一是认为胡适所开的书单太专业,不利于普通读者阅读;二是认为胡适仅凭主观臆断为读者开书目,没有考虑读者的具体情况;三是认为胡适“把应读书和应备书混为一谈,结果不是个人读书最低限度,却是私人及公共机关小图书馆之最低限度。”最为梁启超所诟病的是:“我最诧异的:胡君为什么把史部书一概屏绝?一张书目名字叫做‘国学最低限度’,里头有什么《三侠五义》《九命奇冤》,却没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岂非笑话?”梁启超进而嘲讽道:“若说不读《三侠五义》《九命奇冤》,便够不上国学最低限度,不瞒胡君说,区区小子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虽自知学问浅陋,说我连国学最低限度都没有,我却不服”……

  在枪挑胡适的同时,梁启超也开了一个《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以此来与胡适唱对台戏。梁启超开列的书目,共分五类:(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有《论语》《孟子》等39种;(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有《尚书》《逸周书》等21种;(丙)韵文书类,有《诗经》《楚辞》等36种;(丁)小学书类及文法书类,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等7种;(戊)随意涉览书类,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世说新语》等30种。以上5类书共计133种。正文后收附录三篇,第一篇是《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开出《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等25种书,梁启超称此为“真正之最低限度”书目。

  时隔近百年的岁月之后,回过头来再打量两位大师所开的书单,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对当代读书人依然适用,但相对于91年前,则适用的部分越来越小了,这既有时代在进步的原因,也有国学研究的外延和内涵都已经有了发展变化的原因,但总体而言,二人的书单对当代读书人依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当代中国人,不管是何学科背景,都应当具备起码的国学基础,都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本国学术文化知识。胡适的书目,给今天的文科研究生阅读、使用,大致还差不多;推荐给文科的大学生阅读,显然不大合适。梁启超的书目,最大好处是离各科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较近,他们能用得起来。”当代著名学者刘梦溪对此曾有过中肯的评价:“我们今天来重新检讨胡适开的这个书目,不能不承认《清华周报》记者的置疑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就其实用性和有效性来说,‘梁目’显得道高一丈。如果我是读者,要我对‘胡目’和‘梁目’作出选择,我肯定投梁的票。‘梁目’及其读法,即使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不是因为别个,主要就读中国载籍的多寡而言,胡适之先生不能不把座位让给梁任公先生。”

  看了“梁启超的国学书单”的人还看了:

1.梁启超国学入门书单

2.梁启超国学入门书目

3.梁启超国学入门

4.国学入门书目

5.国学读书书目推荐

6.12本关于国学的书籍

7.名家推荐的国学经典必读书

250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