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2)

时间: 坤杰0 分享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篇二

  浅论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摘要:在当代西方的各种政治思潮中,生态主义备受世人关注。其提出的主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不成熟之处,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与对待。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 正确认识 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支以“绿色意识形态”为其理论支点的社会主义流派,其主张具有时代性,也具有时代的意义。生态社会主义也叫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即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然而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比,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又存在明显缺陷的,是一种不成熟的思潮。正确对待和研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更好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与90年代初兴起的对社会主义的新一轮大讨论有关。苏东剧变之后,西方一些左翼理论家并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他们认为,苏东剧变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死亡,而只是宣告了某种特殊形态的社会主义形态的终结。因而,他们以此为契机,结合社会主义由来已久的危机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社会主义进行彻底反思,重新开展了一场对社会主义的大讨论。在这场大讨论中,生态社会主义因其对人类面临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关注、对社会主义的独特见解而倍受人们的重视,它的发展前景也被看好。可见,生态社会主义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

  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重新检讨。90年代以后,生态社会主义重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社会和自然的关系的方法论是正确的,坚持以“人类尺度”重新检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反对生态中心主义也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资本主义形式,主张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

  2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以绿色意识形态为了理论支点,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异化消费以及生态殖民扩张所造成的生态灾难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尤其在90年代,生态社会主义者的认识逐渐变得深刻激进,他们揭露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一个物质丰裕、精神痛苦的病态社会,并且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弊病都是由其制度本身所导致,资本家对大自然的过度掠夺导致了奎尼所说的资本主义的生态矛盾:“制度不断地吞噬着它所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他们认为必须进行一场全方位的社会改造,创造出一种新的符合生态社会主义者所憧憬的社会发展模式-符合生态要求的非剥夺社会发展模式。

  3.在经济理论上主张经济发展的适度生长。从七八十年代的“小即美”的舒马赫主义到90年代放弃舒马赫主义反对“稳态经济”的转变,生态社会主义者们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南北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早已超出一国范围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小规模的、分散化的经济是不现实的,主张未来生态社会主义经济应保持适度的增长,以满足人们有限制的物质需要而不是以利润为目的,经济的增长必须是理性的、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

  4.在整治理论上主张非暴力和新型民主。90年代之前,生态社会主义者主张实行一种以分散化、非官僚化为特征的“基层民主”,所有人都真正参加国家大小事的决策,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新中间阶层”首先作为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其次才是工会。90年代以后,生态社会主义者们大多放弃这一原则,更加重视工人阶级及其工会组织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在社会变革途径方面,生态社会主义者基本上坚持“非暴力”原则,认为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可用某种形式的阶级斗争来作为其他政治斗争形式的补充,但多数依然坚持“非暴力”,仍未摆脱改良主义的桎?。

  5.在社会文化和国际关系上反对生态殖民主义。生态社会主义者从生态环境入手,批判发达国家资产阶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认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生态危机转嫁给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并对这些国家进行生态掠夺,是生态殖民主义行为,是“生态犯罪”,是造成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根本原因。生态社会主义者反对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平等伙伴关系,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生态社会主义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其积极意义首先在于强化了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批判,正确揭示了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其次在于它针对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提出了许多值得反思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我们开阔视野、全面正确的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积极作用。再次,生态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启示: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新视角、新方法,另一方面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及发展途径做出新的展望和探索。生态社会主义归纳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与生态问题的内在关系,并强调这是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涵。同时,生态社会主义还立足于自身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批判思考和对各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反思超越,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途径,探索了一条独特的生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拓宽了人们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空间,这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

  但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其产生基础是资本主义社会群众运动,即便是从新的角度审视资本主义社会,但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危机或弊病的批评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洞察和预示,而且在许多问题上明显地暴漏出其消极面和理论局限,甚至在有些问题上是错误的。这些局限性具体表现为:浓重的空想色彩,把生态问题看的高于一切,寄希望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重建;理论体系内部的矛盾性,既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根源,又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希望在不触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前提下为个人自治提供广阔组织空间;价值观体系带有明显的抽象人道主义的印记,对资本主义弊病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论证,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抽象的人道主义出发的,尽管部分的吸收了某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有了较为清晰的政治思想,但是并没有彻底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他的方法论形而上学的割裂开来,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这种错误的做法和价值取向使得其理论视角、研究目的和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与看法都不明确、不科学,其主张的社会主义观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因此,总的来说,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的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并没有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问题找到一条根本出路。

  然而,在充分了解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之后,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它带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21世纪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方面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建设生态文明,理论出发点应该是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使建设生态文明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中解决生态问题,在生态文明中维护环境正义。未来社会如果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公正、生态和谐的新型社会,它只能是以高度的生态文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02).

  [2][英]大卫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纵深生态学到社会主义[M].伦敦洛特雷出版社.1993.(06).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相关文章:

1.西方哲学与宗教论文

2.探究西方现代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本科西方文化学术论文范文

4.浅析当代西方文论研究的意义论文

5.西方文化论文

6.古代西方哲学论文

242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