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论文(2)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论文篇二

  哲学层次上的超越死亡

  摘要: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然归宿,现实社会对待死亡普遍有种回避心理,然而死亡是每个个体都无法回避的。对死亡的思考是构建哲学的前提也是哲学建立的基础,当然也是其主要内容,所以哲学必须研究死亡意识与现象,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研究死亡以反思人的生命意义及生存价值,实现哲学意义上的精神超越。

  关键词:死亡 哲学 超越死亡

  古今往来,人如天地间之过客,匆匆走过世间大舞台,然后进人死寂且没有回应的另一世界。人生老病死,就像宇宙间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永不停息。由于死的不可避免性和无法买到往返票,人们往往因恐惧而回避。然而,现代医学领域疾病诊断及器官移植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存权利的更高追求及生命质量意识不断的增强,使死亡不仅表现为自然现象,而且成为社会问题,它的客观存在事迫使人们反思人的生命意义及生存价值,以树立科学理性的生死观念,实现哲学意义上的精神超越。

  一、现实世界对死亡的回避与追问

  死亡是人之生命的必然归宿,“人有其生,必有其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死亡的必然性,曾使世人为之感慨不已,由此有了对死之恐惧与对生之留恋。也导致人类社会普遍有了对死亡回避的现象。让我们来看看古代人的死亡观,“未知生,焉之死。”是我国春秋时期孔子对死亡的看法,在孔子看来,人活着是时候的事情就很多而且难以把握,人又何必顾及死后的事呢。古希腊时期的伊壁鸠鲁对死的看法也是认为最好不要过问:“只要我们活着,死亡就不会伴随我们;而一且死亡降临,我们不复存在。既然如此,无论生者或死者,都与这问题无关,因为前者无需考虑,后者不可能考虑。”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无论怎样理解,死亡都是人的生命从有限性达到无限性最终的破灭的过程,然而人类是热爱生命、渴求永生的动物,以致在最后时刻到来之前,总是努力寻找抵御恐惧的武器,于是宗教满足了人们希求永生的愿望,成为人类心灵的避难所。是宗教,使人类的绝望理念回归原位并在精神上给予许诺和安慰,人类对生命不朽的渴望在此得到一种虚幻而甜美的慰藉。如同费尔巴哈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世界上没有死亡这一事实,那么宗教就不会产生,惟有人的坟墓才是神的发祥地。最终将人对死的理解化为一种不死的信仰,使世俗走上一条脱离现实与科学的道路。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给“死亡”也注入了全新的时代意义,死亡回避现象受到巨大的挑战:其一是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疗手段的先进性,使原来不可能救治的病人现在依赖特殊护理可以低质量的方式存活,比如可以使大脑丧失意识但呼吸循环系统尚存的”植物人”存活数年。其二是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已使古代对人体器官移植的想像变成了现实,然而,需要移植的器官必须是活体,活体之源又是人体,那么,何人应是活人,何人应该死去就成为一个新的医学面临的问题,什么是死人?人死亡的标准是什么?谁有活的权利?谁有死的义务?这些原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都成了棘手的问题。

  二、死亡意识是构建哲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叔本华关于死亡曾经说过:“死亡是给予哲学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正是人对死亡的反思才使人对自身的生存的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思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行为上学网络体系。

  第一,死亡观是构成哲学观的重要基础。说到死亡观就不得不提到人生观,人生观是人对自己生命存在意义的态度及看法,同时也是人的哲学之所以称之为哲学的基础。一个人的死亡观涉及到对生命的看法,妥善处理死亡问题就是建立一种人生哲学。在社会生活中,正是人们意识到人人皆死且死后不能复生的事实,才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如有的人所以有悲观厌世的生命意识,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人生有限,人皆在等死”,死的不可避免性使人的生存意义黯然失色;有的人所以有享乐主义的生存态度,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人死没善恶,死后皆腐土”,死的形神俱灭意识使他们活一天算一天,醉生梦死;有的人乐善好施,求神拜佛。凡此种种可以看出,人们对死的认知程度决定着人对生活态度行为的选择。是死亡观决定着人生观。

  第二,死亡问题是从事哲学研究者必须回答的间题。在哲学领域,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的基本问题,是任何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无法回避的问题。要认识意识现象是否永恒,就要研究死亡,对灵魂必死与灵魂不死进行选择,则成为回答哲学基本间题的关键。德国哲学家海德格甚至把哲学看成是研究死亡的学问,把人的存在看成是“向死而在”。在他看来,如果我们面临着死亡那么它就会使我们懂得生的意义,德国19世纪名的哲学家叔本华则认为:”死亡是给予哲学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苏格拉底所以说哲学的定义 ‘死亡的准备’,可见如果没有死亡的间题,哲学就难以成为哲学了。”

  三、超越死亡

  害怕死亡,并不意味着不敢直面死亡。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人有理性,理性的人类为了开辟了一条战胜死亡,超越死亡的途径。

  第一,对死亡的哲学思考,在理性上可以获得正视死亡的力量。死亡不仅是人类永恒探索的主题。死亡既然是一个事实,死亡的话题就理应成为受到社会关心的话题,因为只有对死亡的思索越深人的理性力量才会越强,从而能够正确地对待死亡。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在临死前说过死是怎么一回事,在他看来,死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只要用哲学去指导,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化和解脱,死就不可怕,甚至能从容赴死。哲学家们普遍认为,哲学对人们的实践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对死亡认识也是一样,一旦人们认识到生命是一个过程,死亡必然同生之必然一样,是宇万物的规律,便会对死亡重新加以审视,以坦然的镇定的态度对待死亡。从精神上获得一种战胜死亡力量,使个体最终折射出动人的光彩。

  第二,以死亡的哲学思考,是对人的生命意义及其价值的理性确认。人们一旦正确地认识了死亡也就认识了生命价值所在,生和死是相悖的两个方面,同时又是连续的整体,说它相悖,是因为生即是命的存在,死则是生命的消失。说它相依,是因为无死无生,有生有死。在否认和灵魂存在的唯物主义哲学中,死亡就是一个生命个体的灵肉俱灭,即如此,我们终有一死,那么所做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一旦死亡使人们毁灭,在长久逝去的过程中,他会永久地被人遗忘,在后人中,他从来没有存在过,对个人来说,这样理解死亡便会引出生存的意义问题。

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1.反腐倡廉的哲学思考论文

2.关于矛盾哲学论文

3.关于人生哲学的期末论文

4.关于矛盾哲学的小论文

5.关于矛盾哲学大学论文

6.道德与幸福的哲学思考论文

244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