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故事>

作家余华的故事(2)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就在母女俩几近绝望时,宋绍欧的手机响了:“您好,我是成都晚报的记者胥帅。余华老师已联系上了,他写了一张纸条,托人从北京捎了过来。”

  余华突然“出现”,让绝望中的母女不敢相信。很快,胥帅将余华手书的纸条送了过来,上面写着:

  宋静小友:美好的生活就在前面等着你。

  余华

  2012年12月12日

  原来,远在欧洲游学的余华从网络上得知宋静在寻找自己。他无法想象,一个濒临死亡的女孩,竟然依靠自己的《活着》艰难支撑到现在。他立即动身回国,想看看能为她做些什么。

  回国后,由于倒时差,余华在北京稍作停留。想到宋静的心情,便托人先捎来一张纸条。

  在宋绍欧和宋静租住的房子内,胥帅拨通了余华的手机,宋静兴奋地说:“余华叔叔,我忍受了很多痛苦,为了不拖累妈妈,我想到了死。但读了《活着》后,我决心要活下去。您要鼓励我啊!”

  余华回答:“宋静,你还年轻。我有一个朋友,和你的病一样,现在早就康复了。你要记住,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1991年,宋静出生于四川省彭州市太清乡棋盘村。从她记事起,父亲便嗜酒如命。1997年,父母离异。不久,母亲改嫁。然而,因各种矛盾,母亲的第二次婚姻也走到了尽头。从此,母女相依为命。

  2011年7月,宋静从成都大学医护学院毕业,并在成都市一家医院找到了工作。然而好日子刚刚开始,她却被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为《活着》而活着 “余华效应”情动京城

  余华出现了,宋静的生命有了色彩。几天后,她接到余华的电话:“你们赶紧来北京治疗,我已联系好了北大人民医院,费用大家会帮你们的,咱们月底见。”

  原来,考虑到北京医疗条件更好,几经奔波,余华联系到北大医院血液科黄晓军教授,安排了宋静的手术事宜。

  宋静激动得泪流满面。

  宋绍欧有些担心,余华叔叔这么忙,我们可不能太麻烦人家。余华却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以备联系。

  余华原本要到美国讲学,但宋静的病情最终还是让他退掉了机票。余华在电话中说:“宋静,你们明天来北京吧。”

  2012年12月17日晚,宋绍欧和宋静来到北京,见到了黄晓军教授,并进行了相关检查。余华把见面时间定到20日下午。

  就在这天上午,宋静接受穿刺手术,以便确认和宋绍欧是否配型相合。手术结束后,余华发来短信:“我从网上查到了你们的捐助账户,已汇去10万元。这是我和家人的一点心意。”

  当天北京零下十几度,但宋静的病房温暖如春。余华走了进来,宋静见到了崇拜已久的作家,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随后,余华详细询问了宋静的病情,让她耐心等待检查结果。他还把1993年最早出版的《活着》送给宋静,并签名赠言“宋静小友,活着!”

  宋静激动地说:“余华叔叔,我想见您,其实就想弄明白一个道理,对于我这种患重病的人来说,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余华说:“活着是生命对你的要求,而不是你对自己的要求。生命要求你活下去,要求你承担这样那样的责任。我写《活着》,就是让福贵这个人物告诉读者,人是为活着而活着,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时还有人批评我宣扬‘好死不如赖活着’。其实,这是一种误读。”顿了顿,余华又说:“每个人都要经历很多,有些人经历的可能不是疾病,比如我们这代很多人经历了苦难,但都坚强地活了下来。”

  宋静的内心似乎突然被火把照亮:“余华叔叔,我一定好好活着,只为遵从生命的诉求。”

  余华和宋绍欧都笑了。

  “活着,真好!”生命之光在前头

  在“余华效应”下,腾讯文化携手腾讯公益、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为宋静发起了募捐活动。第一天,素昧平生的网友就给她捐款8000元。

  得知母女配型失败后,宋静反而安慰母亲,没关系,我相信余华叔叔,他一定会想出办法。

  主治医生说:“你们可以联系中华骨髓库,也许能够找到合适的配型。”

  2013年1月11日,一则消息让母女俩惊喜不已,主治医师告诉她们:“你们很幸运,余华得知你们配型失败后,已联系了中华骨髓库,说有一个小伙子与宋静配型很有可能成功。” 听到这个消息,宋静立刻给余华发短信证实。余华回复:“生与死其实就在一念之间。继续加油吧。”

  2013年大年初一,宋静第10次化疗结束,将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余华再次发来短信:“宋静,为你捐髓的小伙子和你一样,都面对过死亡。因此,你们对于生死比一般人更有感触。请相信,你们的合力一定可以让你重新走进阳光里。”

  读着短信,宋静的眼角再次湿润了。

  3月1日,宋静被推进重症监护室。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她将与外界隔绝。进仓前,她收到了余华托人送来的鲜花,内置的红色贺卡上写道:“为了苦命的妈妈和那么多关注、牵挂你的人,你要活着。”

  3月11日,宋静用手机从网上搜到了为她捐献骨髓的武汉志愿者操石杰的信息,泪如泉涌。她在微博上写道:“这一刻,我哭了。我不是为化疗、清髓难受。而是得知为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操石杰哥哥,他父亲原来是得癌症去世的。因为亲人的去世,他感到了生命的转瞬即逝和无私捐助的金贵。他的话太感动我了,我觉得这个病给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我要谢谢他。”

  3月14日,操石杰500毫升造血干细胞缓缓输入宋静的身体。

  由于术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严格隔离,宋绍欧通过视频告诉女儿:“这几天我也读了余华叔叔的《活着》,明白了一个道理。上帝让我们母女承受这场灾难,也许是为了更好地体验人间真情。”

  宋静露出了几年来难得的笑容,向妈妈打出一个V型手势:“妈妈,活着,真好!”
看过作家余华的故事_作家余华和白血病女孩的故事的人还看了:

1.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及其转型

2.冰心作家的故事

3.体现个人奋斗的励志故事5篇

4.冰心的故事

5.第七天 余华 经典语录

25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