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故事 >

经典古诗词:你知道这些古诗背后的故事吗

时间: 曾扬1167 分享

  这些妙言诗佐,字字珠玑、让人动容……然而在这一句句绝美的诗词背后,都有一段凄美的经历。而它们究竟隐藏着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呢?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0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李商隐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据说是诗人在巴蜀的某个雨夜写给自己远在长安的妻子。李商隐的妻子王氏,是王茂元的女儿。

  我们不知道这份爱情对于政治的影响,只知道李商隐背叛了对他有深恩的令狐綯父子,然后娶了王氏。说得煽情一点。他拿自己的过去,换来了这个女人。说得功利一点,这曾是他仅有的维系。

  无论怎么说,他是很爱她的。而且,他所期待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已经永远不会到来。因为几个月前,王氏便在长安孤独地死去。

  0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诗出自《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是纳兰性德为安慰一位失恋的朋友所做。当初两人订有私情,而后来女方迫于某压力,不得不另嫁他人,男方无法接受,所以作者他安慰自己的朋友接受现实,并引经据典说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开些。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境遇,很多人,都还如初见之时的模样该有多好。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然而很多时候,初见,惊艳无比;蓦然回首,却已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无一不是此理…..

  03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元佑八年,苏轼被贬惠州。

  惠州温都监有女名超超,年十六岁,非常仰慕苏轼,别人提亲都不愿意,说只愿嫁苏学士那样的人。苏轼去惠州后,她每天晚上都去苏轼窗前听他读书赋词。

  苏轼在惠州的这段时间里,两人情投意合。三年后,苏轼再次因事被贬海南。临行前,他想到自己此生可能都无法再回惠州,所以和温都监商量,欲安排超超嫁给自己的好友王公子,但超超坚决不同意。

  苏轼走后,超超茶饭不思,很快郁郁而亡。家人照她的遗愿,将她葬在白鹤峰下的一个沙丘旁,坟头朝向海南的方向。几年后,苏轼得到赦令,第一时间立刻奔往惠州,却得到超超已死的消息。

  苏轼悲痛欲绝,在超超的坟边含泪填下流传千古的《卜算子》一词(另一版本是说苏轼在黄州时所作)。

  04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元和年间,崔郊因家贫寄居在姑母家。

  姑母家中有一使女容貌绝美,精通音律。一段时间后,崔郊和使女相爱了。然而姑母由于家境原因,将使女卖给了一位当地的长官。长官很喜欢这个使女,给了四十万钱。

  崔郊对她一直念念不忘,经常在长官的府门附近徘徊。寒食节时,使女外出,昔日的恋人终于相见。两人相对哭泣,临别时崔郊写下《赠去婢》一诗。

  当时有人嫉妒崔郊,将此诗抄给长官。长官读罢后,召见崔郊。由于这位长官一向蛮横,众人不知是福是祸。崔郊也提心吊胆,但只得硬着头皮去见长官。

  谁知见了面,长官却握着崔郊的手说:“‘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是先生写的吗?四十万是一笔小钱,怎能抵得上你这首诗呢?你应该早一些告诉我。”于是让使女与崔郊同归,还赠送了一大笔嫁妆,成就了这段姻缘。

  05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元丰三年,“乌台诗案”爆发。

  王巩因与苏轼是好友关系也牵连其中,被贬至宾州。遭此变故后,王巩家中的仆从们纷纷离去,只有一位名为宇文柔奴的女子愿意与他共赴宾州。

  几年后重聚,苏轼问宇文柔奴跟着王巩背井离乡,来到岭南有没有想念过去的生活,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极为感慨,遂作《定风波》一词

  06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贞元十八年,元稹科举落榜。

  时任京兆尹的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因此将自己的女儿韦丛嫁给了年仅二十四岁的元稹。这本可看作是场政治婚姻,然而两人在婚后却感情极好。

  韦丛自大富之家嫁到清贫之家,从始至终都无怨无悔,总是尽力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简朴的生活淡然处之。婚后元稹一直忙于科举考试,韦丛一人操持所有家务。

  可能因为多年的清贫与操劳,这个温柔体贴的女子在年仅二十七岁时就离开了人世。虽然在后来的岁月中又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元稹总会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他对她的离去一直有着无法释怀的悲伤,这种情绪在他的《离思》(其四)中,到达极致。

  07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便叩门求水喝。然后有一名青春女子应门,给崔护水喝还让其坐下休息。崔护喝水其间,女子独自倚靠在庭门前,斜视桃花,那姿态楚楚动人;偶尔与崔护眼神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会逗女子,但都得不到回应。随后崔护辞行,女子送他出门,如不胜而情不入。

  第二年清明时,崔护追忆此事,情义难抑,便又前去探访。虽然园门还如往矣,可门上着锁,园内无人。崔护惆怅之余,便将这首《题都城南庄》题诗在门扉之上,久久不愿离去。思念一年的心上人早已不知道去了哪里,然而桃花依然微笑着在春风中绽放,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感慨万分。

  版权说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395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