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历史故事>

和平上台的新朝皇帝王莽的故事(2)

时间: 盈承633 分享

  小心翼翼争朝权

  朝廷中的正直大臣,见王莽专权,贬降太后,擅立新君,渐无人臣之礼,大多数陆续辞职引退;在朝的官员,多趋炎附势,尤其是历任三朝的大司徒孔光,竟去揣摩王莽的心意,奉承王莽。不过,王莽自己也很明智,他知道自己多半是靠了太皇太后王氏的信任才得以独揽大权的,人心其实并未收拢。于是王莽想出一个办法,他秘密派人前往益州,告诉地方长官,让他买通塞外蛮夷,假称越裳氏,献入白色雉鸡。平帝元始元年正月,塞外果有蛮人入朝,说是由于仰羡汉朝德仪,特来入献白雉一只。王莽一听,非常高兴,立即禀告了王太后,把这只白雉送到了宗庙里。原来,周朝成王的时候,越裳氏也曾来中原献白雉,王莽是想把自己比成辅佐幼主的周公,才买通塞外蛮夷来汉献雉。其实群臣都知是王莽所为,但谁也不愿揭破,反而仰承王莽的意思,说大司马王莽安定汉朝,当加为安汉公。太皇太后即日下诏,王莽故作姿态,上表一再辞谢,并要求加封迎立平帝有功的孔光等人,自己最后只受爵位,退还了封邑。

  王莽又为已死的东平王刘云伸冤昭雪。立中山王刘宇的孙子继立为中山王。封宣帝孙三十六人为列侯。此外汉宗室、汉初以来功臣子孙都立了嗣。皇族中有因罪被废的,都恢复属籍;年老退休的官吏,仍享受旧俸的三分之一,以赡养终身。甚至庶民鳏寡,无不周恤。使得天下吏民,无不称道。后来,王莽又上书太皇太后,说她年事已长,不宜署理小事,凡封爵以下诸事,均交自己处理。太皇太后当然同意,于是,天下就更是只知王莽而不知汉天子了。

  王莽还不满足,又秘密派人安排。第二年,黄支国献入犀牛,汉廷上下均感惊异,都觉得黄支国远在海外,从不和汉朝交往,难道又是仰慕安汉公王莽的威仪,前来拜服。随后,又接到南方某郡的报告,说是江中有黄龙游出。祥瑞迭出,真是称颂不迭。

  有一年盛夏大旱,郡国飞蝗成灾,王莽自己带头不吃荤,并出钱一百万,献田三十顷,以赈灾黎。满朝公卿,见王莽如此,也都纷纷捐田献宅。连王太后也省下自己的“汤沐邑”十个县交给大司农管理。王莽派使者去民间捕蝗。又废汉皇室的呼池苑,改设安民县,募贫民迁居,沿路饮食及所需田宅、器具、犁牛、谷种、食粮都由官府供给。在长安城中造五个里,有住宅二百区,让贫民居住。过了不久,连下阴雨,蝗灾渐退,稼禾复生,大家都说安汉公德感天地,王莽由此又得到了一片赞誉之声。

  平帝十二岁时,王莽为平帝择婚。他下令选择世家良女造册呈入。主管官员揣摩王莽的用意,多选豪门士族之女,尤其是王氏女子,几乎占了一半,连王莽的女儿也在内。王莽想让女儿当皇后的企图再明显不过,然而他又欲擒故纵地对王太后说:“身亡德,子材下,不宜与众女并采。”不料王太后误会了王莽的用意,以为王莽生性至诚,就下诏将王氏女一概除名。王莽正骑虎难下的时候,已有许多趋炎附势的朝臣陆续上书,要求立王莽的女儿为皇后,王莽总算如愿以偿。

  王莽之女既为皇后,王莽就更加想方设法地讨太皇太后的欢心。他认为太皇太后年老体弱,独居深宫一定十分憋闷,就建议她外出旅游,并借机慰问民间的孤寡。太皇太后当然求之不得,立刻答应,王莽还准备了许多钱帛牛酒,沿途赐赏穷困老弱之人,弄得万民拜呼,好不热闹。再加上所到之处皆是名胜古迹,老妇人仿佛到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真是说不尽的欢愉。王莽讨好太皇太后,真可谓体贴入微。太皇太后自然是越来越喜欢王莽了。

  王莽征集天下通古文今文经学及天文、历算、兵法、文字、方术、本草的士人数千人到京师,筑学舍万间容纳一万八百人。贤者为师,愚者为徒,都有免费的饮食供应。群臣都说周公摄政七年,制度始定,如今安汉公辅政四年,大功毕成,位置应在诸侯王之上。吏民也陆续上书,请求加赏安汉公。上书人数,总计四十八万七千余名。派往各地了解民情的八位风俗使回到长安,带回各地歌颂王莽的民歌三万字。可见王莽确实已尽得人心。太皇太后见得朝野上下如此,于是下诏给王莽九锡封典。

  之后朝中只知有王莽,不知有汉帝。平帝年已十四岁,渐渐懂事,恨王莽的专横跋扈,每次见到王莽,都面露愠色,私下也说了许多怨言。宫中的侍役多是王莽安插的耳目。王莽得知后,便先下了手,他在腊日进献一杯毒酒。平帝喝了酒后,腹痛难忍。王莽假意做愁眉泪眼的样子。并写了一篇祝文,情愿以身代帝,群臣都称誉王莽对平帝忠心耿耿。不久平帝腹痛而死,时年仅十四岁。

  欲壑难填终称帝

  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群臣想在宣帝曾孙五人中推立一人为太子,王莽嫌宣帝的曾孙辈都已成年,就借口五王都是已故平帝的兄弟,不能相继为帝,应在宣帝的玄孙中选立。宣帝玄孙有二十三人,王莽却找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为孺子。

  当月武功县长孟通在井中挖得一块白石,什么用红颜色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几个字。王莽派王舜将此事转告王太后,太后作色说:“这纯是欺人的妄语,不宜施行!”可是很多大臣却让太后下诏,根据上天的符命,“为皇帝”就是“摄行皇帝之事”,王太后无奈,只好下诏封王莽为“摄皇帝”,从此王莽身穿天子衮服,戴天子的冕旒,南面受朝,出入坐銮驾,自称为“予”。年号称为居摄元年。

  王莽要当皇帝的企图已经很明显,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势力开始发动反抗。首先发难的是安众侯刘祟,但只拉起了百余人的队伍进攻宛城,连城门也没有攻入就失败了。第二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通告各地,长安以西二十三个县的“盗贼”赵明等也起来造反。王莽十分恐惧,饭也吃不下,日夜抱着孺子在宗庙祷告,又模仿《大浩》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自己摄位是临时的,将来一定要将皇位归还孺子。王莽调动大军镇压,攻灭翟义的部队。赵明等本来就乌合之众,次年初不到一个月就平息了。

  待王莽扫清了这些障碍,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于是,有一批吹捧的人纷纷制造出许多迷信的东西来骗人。

  齐郡临淄县亭长辛当,夜里梦见天使对他说:“摄皇帝当为真皇帝,如若不信,亭中发现新井,便是确证。”第二天早晨辛当起来,见亭中果然有一口深百尺新井。巴郡也有石牛出现,上有红色的文字,大体都是上天命王莽为帝之类的话。王莽便改年为初始,以应天命。

  在长安求学的梓潼人哀章是一个地痞无赖,他投合王莽,私下制了一个铜匮,上刻传位王莽的谶言。哀章穿黄色衣冠,扮成一个方士,趁黄昏将铜匮交给高祖庙里的守吏,然后装神弄鬼地匆匆离去。守庙官忙报知王莽,王莽打开铜匮,上刻摄皇帝王莽,应为真天子,并署佐命大臣十一人,其中当然少不了哀章的名字。

  一直以推让出名的王莽这会儿不再推让了。王莽向太皇太后去讨汉朝皇帝的玉玺。王政君这才大吃一惊,不肯把玉玺交出来。后来被逼得没法子,只好气愤地把玉玺扔在地上。

  次日王莽率群臣入太祖庙拜受金匮禅位,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废孺子婴为定安公,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

  接着王莽照金匮策书按名授官。只有王兴、王盛两个姓名,是哀章捏造的,王莽遣人四处寻访,不久找到一个城门令史叫王兴,还有一个卖饼的叫王盛,当即把他们封为将军。

  从公元前二十二年步人仕途,至公元8年当上新朝的皇帝,王莽花了三十一年时间。

和平上台的新朝皇帝王莽的故事(2)

小心翼翼争朝权 朝廷中的正直大臣,见王莽专权,贬降太后,擅立新君,渐无人臣之礼,大多数陆续辞职引退;在朝的官员,多趋炎附势,尤其是历任三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光武大帝的故事:以柔克刚成大业
    光武大帝的故事:以柔克刚成大业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6年腊月初六公元57年二月初五),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 ,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

  • 襁褓中的皇帝汉冲帝刘炳的悲哀故事
    襁褓中的皇帝汉冲帝刘炳的悲哀故事

    汉冲帝刘炳(143年145年2月15日),字明 ,汉顺帝刘保之子,母虞贵人,东汉第九位皇帝,144年八月145年正月在位。 汉冲帝刘炳,继位的时候年仅两岁半,是东

  • 汉平帝的悲惨故事
    汉平帝的悲惨故事

    汉平帝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公元前1年―公元6年在位。 晨风清

  • 唯一即位前坐过牢的皇帝汉宣帝刘病已
    唯一即位前坐过牢的皇帝汉宣帝刘病已

    漢宣帝劉詢(前91-前49年),本名劉病已,字次卿,即位後改名詢,西漢第10位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他是漢武帝劉徹和第二位皇後衛子夫的曾孫,戾太子劉

17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