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历史故事 > 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_世界二战中的感人故事(2)

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_世界二战中的感人故事(2)

时间: 锦贤769 分享

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_世界二战中的感人故事

  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 4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

  1944,1月。东线。切尔卡瑟。自1942年夏天以来,南线一直是苏德战场上的焦点,双方最大最强的主力集团在这里展开着激烈的厮杀。1944年初,苏联军两个方面军对德军的卡涅夫突出部形成挟击之势。为掌握主动权,苏军不顾冬春泥泞地形,决心拔除这枚钢钉。

  1月28日,以苏联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为首的精锐部队完成了对突出部德军的合围,史称“切尔卡瑟钢铁口袋”。德军两个军近6万人被困,其中唯一的装甲师是著名的武装SS“维京师”。

  德国元帅曼施坦因决心集结兵力,在解围的同时重创苏军,不幸的是他高估了此时手中握有的实力。自2月10日至2月15日,十余万德军与更多的苏军殊死血战。包围圈内外的德军仅距离不到10千米,但是这最后几千米的路程,对外围业已精疲力尽的帝国军人而言,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完的.曼施坦因无奈地电告被围部队:救援部队力量以耗尽,你部只能自行突围。风雪交加、连夜血战中的被围德军心情异常沉重。

  被围德军最高指挥官是施特默尔曼将军,不愧为典型的德意志军官,期间他整编部队,保持士气,顽强抵抗,拒绝投降。苏军派来使者要求德军投降,将军尽可能找来好酒好菜招待了使者,并约定战场上再见。此时将军下定决心,自行突出重围。

  2月16日,暴风雪夜。被困德军丢弃了所有辎重,含泪放弃了两千余名重伤员(在东线,无论苏德都没有收容敌方重伤员的习惯)。施特默尔曼将军布置好突围步骤后,平静地对部属说:“我将与后卫部队在一起,兄弟们,包围圈外见。”

  五万五千名德军以维京师为先头,企图悄悄突围,但很快就被苏军发现,熊熊烈火中,腥风血雨,尸横遍野。骄傲的维京尖刀捅开了缺口,被围德军在2月17日中午冲到格尼洛伊提基河边,友军就在彼岸——但是,没有桥,也没有船。在放弃了所有重装备后,德军自发组织起来,维持秩序,三万五千人在浅水区成功渡河。

  尽管后卫部队殊死抵抗,但强大的苏军仍然切断了缺口,没来得及渡河的还有两万多德军。他们在冰凉的荒野中,没有任何重武器,又累又饿。苏联将军的指示是:“我们已经给过德国人不止一次投降的机会了,既然他们不珍惜,那么,骑兵小伙子们,尽情地攻击吧!”在密集的炮火攻击后,骑兵冲上来猛砍猛杀,许多投降德军举起的双手也被劈掉。

  定格瞬间:战后,苏军打扫战场时,在战况最激烈的高地上发现了施特默尔曼将军的尸体,手里紧紧握着一枝步枪。他的制服血迹斑斑,但胸前的勋章却熠熠生辉;他的身旁,横七竖八地躺着维京师的后卫营——担任阻击任务的这支小部队,以尽数战死的代价,换来了大量同胞的生还.苏联人默然良久,最后以军礼安葬了这位从容倒在后卫阵地上的德国将军。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祥,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 5

  一名7岁的犹太小女孩在父母被纳粹带走后,开始了历时4年的漫长的寻亲之路。她几乎走遍了被纳粹占领的欧洲国家,历尽千辛万苦。为逃过纳粹魔掌,女孩躲进丛林与狼为伴,母狼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这个人类的孤儿。那个黑色年代,在女孩童真的眼里,狼比某些人类更具温情……

  1941年的一个晴朗的早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7岁的犹太小女孩米莎·迪冯西卡和往常一样,背起书包准备上学。在小米莎的印象中,这个早晨看上去和往常没有任何区别,一家人谁都没有想到,巨大的灾难正在逼近。 当时,布鲁塞尔已处于德国纳粹占领之下,虽然纳粹占领军暂时还没有对犹太社区采取任何行动,但弥漫在大街小巷间的紧张气氛,已经令许多犹太人心惊胆颤。父亲鲁万送米莎去学校时,母亲格鲁莎不敢出门,只将女儿送到门口。那个早晨的每一幕场景,如今已71岁的米莎仍历历在目。她回忆道:“来到学校后,我和爸爸告别时吻了他一下。如果我知道今生再也见不到他,我一定会紧紧抱住他不松手。”

  那是米莎最后一次见到父亲。几分钟后,米莎的父母被纳粹带走,成了纳粹集中营大屠杀的受害者。当天下午,一名陌生人来到学校,将米莎带走。陌生人将米莎带到了一个乡村小屋,将一个装满钱的信封交给了户主,简短地说了几句话。

  小米莎这才知道,自己被这家人收养了。米莎长大后认为,那是她的父母在危险来临前对女儿做出的紧急安排。 然而,这户人家对米莎并不好。住进来没几天,米莎就偷听到养父母的一席谈话,他们正在讨论是否将这个犹太孩子交给德国人,米莎当下决定逃走。与此同时,年仅7岁的小米莎暗自定下了一个非凡的行动计划———独自出发寻找父母。

  小米莎模模糊糊听到养父母提起过,她的亲生父母都被德国人“带到东面”去了。于是,小女孩决定往东走,总有一天能找到父母。 漫漫寻亲路 4年走遍欧洲行程数千里 当天晚上,小米莎悄悄地收拾好了背包。她带了一些苹果、面包、糖果,准备在路上吃,还带上一把小刀和一个小指南针,然后偷偷上路了,此时她身上只穿着很薄的衣衫,头上戴着一顶羊毛帽。出走的第一夜,米莎在一个被炸毁的桥下度过,虽然周围老鼠不断地跑来跑去,女孩仍枕着小背包,很快就睡着了。

  此后漫长的流浪生涯中,7岁的米莎迅速掌握了种种生存技巧,她知道何时潜进别人的房屋偷食物而不会被发觉,知道在哪些谷仓中入睡会比较安全。由于长期过着野外生活,米莎浑身都是各种各样的伤痕。 米莎的寻亲之旅长达4年,她走过了德国、波兰、乌克兰,然后向南穿过罗马尼亚和巴尔干地区,最后又步行经法国回到了比利时,总行程长达3000英里,几乎走遍了被纳粹占领的所有欧洲国家。米莎在书中回忆道:“在流浪生涯的每时每刻,我都在想念着我的父母,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想。我只知道不停地走下去,如果停止寻找他们,那就意味着对他们的背叛。”丛林中“安家”与母狼同吃同住同患难 在漫长的寻亲之旅中,最令米莎难忘的经历,是在丛林里与一只狼在一起的日子。那是1942年,饥寒交迫的米莎刚刚从一户人家偷了点食物,匆匆忙忙地逃进附近的一片森林。饥饿和恐惧之下,米莎刚跑进森林,就筋疲力尽地倒在了地上,不省人事。当她醒来时,还没睁开眼,她就感到有双眼睛在注视着自己。 米莎后来回忆道:“当时虽然我浑身疼痛,脑袋疼得似乎都要裂开,但我仍然感到有东西在观察我,当我睁开眼睛时,我发现那是一只体形庞大的长着黄毛的狼。它的眼神清亮得透明,当时我一点儿都不害怕,只是看着它想,它也许像我一样既饥饿又孤独,于是我从包里拿出一小片肉递给了它……”

  从那以后,小米莎就和这只母狼成了朋友,她还给母狼起了个名字叫“里塔”。“里塔”像照顾自己的狼崽一样照顾着小米莎,它经常给米莎带回一只野兔,而小姑娘就像小狼崽一样生吃兔肉。许多次,当它嗅到危险临近时,就会叼住小姑娘的衣服,带着她一起逃离险境。 在小米莎看来,母狼“里塔”对待她这个孤儿比人类还要温柔,也更富“同情心”。“里塔”对她的呵护,让长期远离人群、无限孤独的小女孩体味到了久已遗忘的被关爱的感觉。 “狼妈妈”被杀 纳粹占领区见证人间地狱 然而,小女孩与“狼妈妈”的快乐时光没有维持多久。一天,米莎在林子里听到了一声枪响,接着,一名猎人走了出来,当米莎看到他手中提着的东西时,她的心都凉了——那正是已被她视为世上唯一“亲人”的“里塔”。 米莎在书中写道:“我非常愤怒,我跟踪那个猎人来到他的家,看着他将里塔吊在一个钩子上,当他坐在椅子上吸着烟管时,我悄悄来到他身后,一铁棒将他敲昏了过去,我拿起他的枪,扔到了一口井里。接着我带着里塔回到了森林,它非常重,汗水流进我的眼睛,但我仍然蹒跚前进。我试图用手给它挖一个坟墓……当时我是那么绝望,我的父母给人带走了,而现在他们又夺走了我唯一的亲人里塔。”

  离开森林,米莎又开始了流浪,这次她看到一队被德国士兵驱赶的犹太人,她马上想到,自己的父母可能就在里面,于是跟了上去。结果,这一跟就跟到了波兰首都华沙的犹太人社区。米莎回忆道:“那里是个地狱,怀孕的女人被开枪射死,地上到处都是尸体,我发现我的母亲并不在那里后,我又开始流浪。” 这一次,她悄悄跟着一辆运尸车来到一座墓地,其间没让任何人发现。米莎后来在书中写道:“小孩的力量比人们想象的其实要强大得多,在战争中,我不得不变得勇敢机智,当时我成长得太快了,我像大自然中的小动物那样,凭着一种本能生存下去。” 再遇“狼亲人” 目击德军丛林施暴全过程 后来,米莎来到了乌克兰,在一座山上,她又发现了一群小狼。当时,她像见到了亲人一般,高兴地加入到狼群中去,和4只狼崽子玩了起来,小狼也对她很友好。小姑娘和狼崽子们玩得正开心,一只成年公狼出现了。最初,它显得有些警觉,过来嗅了嗅米莎,小姑娘既没叫也没跑,只顾着玩自己的,结果,公狼离开了一会儿,不久又带着一只母狼回来了,它们对这个人类的小姑娘非常友好。 在这座山上,米莎靠浆果和兽肉为生。有一次,她实在饿极了,于是像小狼一样磨蹭着母狼的嘴,直到母狼反刍、将胃中的食物吐给她吃。米莎后来在书中写道:“狼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凶恶。当时我是个孩子,它们可以感觉到我是善良无辜的,当我有过在犹太人社区的恐怖经历后,和狼在一起真让我感到安宁和放松。” 一天,米莎听到林子里传来尖叫,她藏在灌木丛后,目睹了一名德军士兵强奸一名少女、又将她杀害的全过程。

  接着,这名德国兵发现了米莎,向她走了过来。米莎被他抓住后,勇猛地和他展开了搏斗。她回忆道:“我当时想,我一定要将小刀刺向他的腹部,不然我就完了。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杀死他的。之后,我浑身是血,像疯子一样冲进林子里,跪在地上开始哭泣。接着那些狼出现了,它们舔净我身上的血迹,激动地吼叫了起来,尽管那是白天,但我却感到自己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 一生爱动物 长年致力于建野狼避难所 此后,米莎继续流浪,直到有一天被波兰游击队发现。1945年战争结束时,米莎意识到自己永远也不会找到自己的父母了,因为在几年的逃亡和流浪生涯中,她看到了太多的犹太人被纳粹屠杀的场景。

  战后,11岁的米莎回到布鲁塞尔,被两名老太太收养,长大后当了一名教师。如今,米莎和丈夫毛里斯一起居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附近,两人有一个已经成年的儿子。 米莎一直钟爱着各种动物,她家里养了许多宠物,她还不断资助动物收容所尤其是野狼的避难所。她说:“在我的流浪岁月中,我感到一些人类并不友好,而狼群却救了我,它们哺育我、替我找水、给我温暖,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我才没有在极度的孤独中彻底变疯。”
猜你喜欢:

1.世界二战故事

2.二战中的经典故事

3.二战故事

4.二战期间的传奇故事

5.二战时期的英雄人物事迹

59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