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励志故事 > 五金创业故事

五金创业故事

时间: 锦贤769 分享

五金创业故事

  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五金创业故事。

  五金创业故事1:下岗夫妻开五金店的创业故事

  马金涛和郭孟新曾都是春都集团的职工、2004年因为单位效益不佳,两人被迫回家休息,一家人开始为了生计发起了愁。马金涛夫妻于是去到了陕西做生意的舅舅那打算学做生意。两人到了陕西后,租了房子,将孩子送到托儿所后,便起早贪黑的学做其了生意,因为舅舅经营的是五金店,所以两人也学起了五金店经营,两人认真琢磨,打算学好技术后回洛阳开店。

  初始的两人面对着门吸、直钉等等这些小东西,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不知从何处下手。为了尽快熟悉业务,马金涛干起了提货、配货和送货的力气活,天天骑着三轮车获摩托车到处跑,很快摸透了五金产品的类型及用途,并逐渐了解了五金锁具市场。

  2005年,因为原本的工厂效益完全没有回转,马金涛夫妻正式下岗。他们在陕西呆了3年,3年中,因业务繁忙,他们天天早上6时开始工作,晚上10时左右才回家吃饭、休息,中午饭全部在街上解决,只为多挤出点时间干活。“那时真是苦。”马金涛说,但不管多苦都得坚持,认定了的路,就要走下去。

  2007年,夫妻两人终于将技术学全,两人决定回洛阳开店。回到洛阳后,夫妻立马考察起了五金锁具市场的情况,并且开始选店面地址。

  最后,两人发现了洛阳存在着不小的市场。最后,夫妻两人将店址选在了正在建设的百年家居建材城。因为建材城还没有开始招商,两人只能耐心等待,这期间,两人靠着卖水泥赚取生活费过日子。

  2008年,百年家居建材城一开始招商,夫妻就立马用借来的8万元钱和原本积攒下来的一些积蓄租了一间100平方米的店面,成为了最早进驻的商户。开业之初,客源不足,马金涛便拿着产品,到上百家橱柜厂、家具厂和装饰公司去倾销。为了得到客户的信任,马金涛总是放一部分产品放他们试用,等他们满足了之后才收钱。因为这样,马金涛和很多客户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2009年,因为经营得当,夫妻俩的五金店客源开始慢慢的多了起来,夫妻两决定增加产品类型,并且将店面扩大至200平方米。

  2010年,生意更加红火了,他们又将店面扩至300平方米。

  2011年,他们又开了一家分店,随着店面规模的扩大,他们还吸纳了多名下岗失业职员。

  马金涛说,在陕西的3年,马金涛的舅舅教会了他一件事,想要做好生意就必须先做好人,要脚踏实地、堂堂正正经营,确保产品质量。自己开店后,他们就是靠着微利经营、实实在在为顾客着想,最后站稳了脚跟。

  每当供货厂家提前告知他们产品要降价时,他们总会把这个消息尽快告诉自己的客户,绝不欺瞒。马金涛说,哪怕自己少赚一点钱,也要留住客户。有时候,假如客户急需的产品店里没有,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帮顾客寻找。凭着优质服务、微利经营和高品质的产品,他们的五金锁具店生意越来越好。

  五金创业故事2:五金创业故事 从小木匠到大老板

  目前,建材市场方兴未艾,想发财的人请选择投资建材行业。从小木匠到大老板, 加盟建材行业是需要方法的,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些专业知识。

  20多年前,木匠马炳强用斧头凿刨做家具,如今马炳强不仅为大江南北的家具生产企业生产高质量的木工机械,还为东南亚与欧洲的家具加工者生产高精度的木工机械。说起这翻天覆地的变化,马炳强真是感慨不已:“没有国家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没有珠三角家具企业的迅速崛起,就不会催生广东伦教的木工机械制造业,更没有我马炳强的今天。”

  是啊,木匠马炳强从小作坊的小木匠到广东顺德新马木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这其中的历程见证了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记录了我国木工机械产业不断成长壮大的进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广东顺德伦教木器社做木匠的马炳强成天与锛、斧、刨、锯打交道,一天下来人都像散了架。“能不能对这千年沿袭下来的笨家伙改造一下?”爱动脑筋的马炳强与也是木匠好把式的关庆辉、欧德全合计了起来。多次的实验,具有平刨、压刨、锯解的机床诞生了。“既能平刨、压刨,又能锯解,省力还省时,这个东西真管用,能不能也给我做一台。”这台木工多用机床顿时引起了众多木匠的极大兴趣。

  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私自加工产品有可能被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但胆大的3个人冒着风险,开始了小批量生产这种台式木工多用机床,每台当时售价300多元。

  马炳强等3人在木工机械上看似偶然的创新,成为了伦教木工机械制造业的启蒙,对中国木工机械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批量生产台式木工多用机床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将中国广大农村及中小城镇的木匠从手工作业的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采用机械化作业的转变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1986年,马炳强与朋友集资3万元,租下一间不到300平方米的闲置厂房,成立了当时伦教第一家木工机械厂。经过20年的奋斗,马炳强创办的木工机械企业--新马木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木工机械行业的领头羊。

  1997年,建立行业第一个精密高速主轴总成的净化空气安装车间及测试中心。

  1999年,发明了国际上第一台MDK3113B数控榫头机,使制榫加工实现数字化。现该产品的销售额已占公司销售总额的10%。

  2000年,与意大利Casadei公司共同生产了第一台精密推台锯,此机具国际品质、国产价位。

  2002年,开发并生产出全自动送料六排钻。

  2005年,MJ6132B型精密推台锯技术改革实现历史性新突破,推台国产化并达到国内**技术水平。

  到目前为止,公司共生产出各类铣床和锯床近20万台。据不完全统计,其中铣床系列约占全国12%,锯床系列约占全国6%,“新马木工”品牌产品已遍布大江南北的家具及其它木制品企业中,有些还远销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国家,深受业界好评,“新马木工”为家具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谈到创业的艰辛,马炳强感慨良多,而他如今更加牵挂的是“新马木工”能否在木工机械行业里一路领跑,长久地成为“领头羊”。马炳强对记者说,企业只有走在行业的前面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底子薄、基础差,不加倍努力发展就会被淘汰。从马炳强的谈吐中能感觉他心中有一种很强烈的忧患意识。

  这种危机感给了马炳强强大的动力。他告诉记者,相对于德国、意大利等欧洲老工业重地,我们的弱势集中在技术与人才的层面。不解决人才问题,技术研发上永远只能处在中低端层次。我们这种民营企业有差距并不可怕,自己所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缩短差距,迎头赶上。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新马木工”将员工的技术培训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在“新马木工”天天晚上都有各种技术培训班,由于建立起了激励机制,员工参加技术培训的积极性高涨。“新马木工”还第一家设立木工机械研究所,所内拥有高级机械设计和木材加工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公司近几年与华南理工大学、深圳、东莞、顺德等职业技术院校和几家精英家具公司共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大胆走出国门,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是“新马木工”提高水平的有力措施。正是这一系列的有效方法,使“新马木工”的产品研发,新品实验、人员培训及信息反馈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的发展。

  五金创业故事3:五金建材做出来的女强人

  李彦修1989年从浙江工业大学纺织化工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一家大型国营丝绸厂做工艺员,她不甘心做一个丝绸厂的工艺员,20岁出头的她,敢想,也敢做。上班一年多,她就不顾众人反对,义无反顾地辞职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刚起步,经商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像她这样的年轻姑娘。那时,北京出现了一个叫“百姓”的建材装饰市场,那是全国最早的建材装饰市场,她在那里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建材家居装饰店。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子做建材家居生意,购货、运货遇到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但她不在乎。李彦修投身五金建材,走上创业之路,她总觉得这和家庭影响有很大关系,在父亲的教导下,她从小就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她经历了五个阶段成功建立了她的事业:

  (一)放下红火生意读书五年攒经验

  就在建材装饰店初具规模时,她又有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大胆决定——出国留学。

  其实她一直就有想出国的念头,只是那个年代办出国留学手续很复杂,不一定能办下来,所以留学手续就一直办着,也是不靠谱的事情。谁知道后来居然办成了,而那时建材店已经初具规模,做下去的话会很红火,现在的东易日盛就是那时和她一起开的店。

  她先以探亲的名义出去看了看,发现还是国外环境好,回来之后就迅速办妥了剩下的手续,把建材店完全交给了朋友,自己去了新西兰学习信息专业。

  李彦修带着投身信息业的憧憬、带着多要一个孩子的希望,走出国门,留学新西兰,一待就是五年。

  这期间为了生活,她不断地打工,做过服务员、送外卖、助教等十几样工作。她说:“那时虽然很辛苦,但也很快乐,人生路上,只要能学喜欢学的东西,做愿意做的事情,苦和累是吓不倒人的。”学成之后在那边工作了一段时间,结婚了,并且有了两个孩子。

  (二)出国找到商机为大型企业体检

  李彦修说,她出国是为了学好东西之后回国创业。所以,她很关注国内市场。2003年回国后,她一直在为自己的创业做铺垫和各种准备。2007年,李彦修创办的极晨智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国外留学时,经过认真研究,她看到了商机。她发现,现代工业生产设备趋向大型化、专业化和自动化,功能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由于设备故障导致停工而造成的损失也将会大大增加。

  而现在工业企业对设备的维护由于缺乏科学性,很盲目,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而且过多、过频繁的设备维护,不但不能延长设备寿命,反而造成设备的过早损坏。因此,研发防止恶性事故发生、大幅度降低设备维护更换费用的信息系统,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有媒体的采访形容她为现代大型企业设备的“医生”,其实并不很准确,医生是生病以后治病的,而她更多的应该对企业起到预防和体检的作用。国外很早就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了,并且有广泛的应用,但国内才刚刚起步,前景很广。

  极晨智道不像中关村的大多数公司那样用户多为民用,它的用户多为国有大型企业,像石油、航空、钢铁、电力等。目前,他们的客户主要是石油企业,像广石化、燕山石化等。

  (三)对客户要认真对下属透明相待

  作为企业团队的领导者,李彦修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很显然地体现在两个词上,认真与真诚。按她的话说,任何时候,大家都愿意和认真做事的人打交道。虽然这个社会很现实,有很多不好的因素客观存在,但是认真做事是根本。只要认真做好了,那么一定会得到认可。

  而真诚更加是为人处世之本。许多人认为商人保持着惟利是图的本性,而她说自己不是商人,是个企业人。她很真诚地对待公司里的每个人,包括合作伙伴。同时也要求公司里的员工对她真诚。大家都工作在一个透明的环境里,不要去挖空心思地琢磨人,而应该认真地做事。她从来说到做到,不会随意许诺。员工有什么事情都可以直接和她沟通,她是个善良的人,更是个通情达理的人,甚至有点“太好说话”。

  (四)打扫卫生也会一丝不苟

  李彦修,本名李永红,2007年初,在京创立极晨智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她很大胆,甚至敢于在街边看到几个人群殴一个男青年时,主动提出当目击证人。她是一个讲究效率的人,不浪费一分钟,她从不喜欢浪费时间在女人的八卦上,不喜欢一个人能做的事情用两个人来完成。她很低调,从来不吆喝自己和自己取得的成就,只是低头做好自己的事

  (五)不想当女强人想当个温柔妈妈

  李彦修不希望别人叫她女强人,可她在工作和生活里表现出的利索和能力,想用不强来形容她都难。

  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8岁,小女儿6岁,工作忙是难免的,但是她总是尽量抽时间在家陪她们。哪怕周末要工作,也尽量在家通过电脑电话工作,好歹能在家陪着孩子。

  在五金建材领域,李彦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她也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出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她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所以,这个温柔的妈妈其实对自己和孩子从来都非常严格。

  
看了五金创业故事的人还看了:

1.创业故事10年

2.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3.8090创业故事3个

4.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5.我身边的创业故事

84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