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化妆 > 美容知识 > 美容养生 > 糖尿病人养生食谱

糖尿病人养生食谱

时间: 保燕704 分享

糖尿病人养生食谱

  糖尿病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对于这样的一种疾病有哪些比较好的食疗方法呢?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糖尿病人养生食谱,希望对你有用!

  糖尿病人4大养生食谱

  1、松茸鸽子汤

  原料:松茸50克,鸽子1只,黄酒、枸杞少许,姜片适量。

  做法:将松茸提前用水泡发至软,倒掉底部残渣。将鸽子用流动水清洗干净,放入凉水中,加入少许黄酒,煮至水开漂起血沫后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在砂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焯好的鸽子和姜片煮半个小时,再加泡好的松茸和枸杞继续煮半个小时即可。

  功效:松茸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含有松茸醇、异松茸醇等药用成分,有强身、益肠胃、止疼、理气化痰、驱虫。其所含的“松茸多糖”治疗糖尿病等独特功效,可用其治疗手足麻木、腰腿疼痛等病症。

  2、素烧冬瓜

  原料:冬瓜500克,植物油9克,盐5克,香菜5克。

  做法:冬瓜去皮切成长方块。将香菜洗净切成小段。 油锅烧热后,下冬瓜煸炒,待半熟,稍加水,盖上锅盖烧开,加香菜和盐即成。

  功效:冬瓜属典型的高钾低钠型蔬菜,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有益处。其中元素硒还具有抗癌等多种功能。冬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对改善血糖水平效果好。

  3、香炒三丝

  原料:胡萝卜1根,青椒2只,瘦猪肉250克,油、盐、鸡精、酱油、葱、姜适量。

  做法:胡萝卜洗净切丝,青椒洗净切丝,葱洗净切丝,姜洗净切末,瘦猪肉洗净切丝加入适量的葱丝、姜末、酱油腌制片刻;锅中留少许底油加热,然后将腌制好的肉丝倒入锅中翻炒至变色,加入少许味精调味儿盛出;再在锅中加几滴酱油,加入葱丝姜末爆香,将胡萝卜丝和青椒丝倒入锅中进行翻炒至变色调入盐,最后将事先炒好的肉丝倒入锅中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胡萝卜中的木质素,有提高机体抗癌能力和消灭癌细胞的作用。所含丰富的果酸(10%)有利于糖脂代谢,用石油醚提取的物质,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

  4、蚌肉苦瓜汤

  原料:苦瓜250克,蚌肉100克。

  做法:将活蚌放清水中养两天,洗净后取蚌肉,与苦瓜共煮汤,熟后酌加油、盐调味,即可服食。

  功效:苦瓜、蚌肉均有降血糖作用。苦瓜粗提取物含类似胰岛素物质,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中医认为,苦瓜性味甘苦寒凉,能清热、除烦、止渴;蚌肉甘咸而寒,能清热滋阴、止渴利尿。两者合用,清热滋阴,适用于糖尿病之偏于胃阴虚有热者。

  糖尿病人冬季饮食注意

  1、冬季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勿多食葱,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冬季切忌吃较硬和生冷的食物,此类食物多属阴,易伤脾胃之阳,如肾阳虚者,常易造成中气下陷、形寒肢冷、下痢清谷等病症。

  2、冬季还要注意饮食的比例,通常主食与副食的比例是4:6。而且饮食不能过量。任何食物过量都有害,“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是很不科学的。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甚至引起消化不良。

  3、尽量吃多种食物进,平衡营养。糖尿病患者食物要越杂越好,因为每一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只有食物尽可能地多样化,才能保证各类营养素互补。建议每位患者每天至少要吃5种以上的蔬菜、3种以上谷物、3种以上水果、3种以上的奶制品或肉类,多吃粗粮,少吃精米、精面。

  糖尿病治疗误区

  【主题:了解降糖药物,治疗少走弯路,避免上当受骗】

  误区1:糖尿病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

  糖尿病的危害在于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的并发症。急性并发症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慢性并发症具有高致残率,控制不佳的儿童可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在糖尿病患病早期就要严格控制各种代谢紊乱,预防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在长期病程中可预防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终身受益,这也被也称为良好血糖所产生的好的“代谢记忆效应”。

  误区2:既然患糖尿病,就必须用糖尿病药物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包括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控。一些发现较早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单纯的饮食和运动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指标范围内。部分肥胖患者,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后,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合理运动,再加上降糖药物的应用,能够成功将体重减至理想水平,停用降糖药物后,仍可继续保持正常血糖。部分消瘦且发病时血糖过高(HbA1C>10%)的患者,进行了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3个月后停用了胰岛素,血糖仍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正常。

  误区3:一旦注射胰岛素就变成1型糖尿病了

  首先,不存在2型糖尿病向1型糖尿病转变问题,它们是发病原因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其次,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在自身胰岛功能衰竭、内生胰岛素不足时也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特别是磺脲类降糖药存在着继发性失效问题(一种磺脲类药物用到最大剂量,空腹血糖仍然>10mmol/L)。这与磺脲类降糖药作用机制有关,它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在继发性失效时,提示自身胰岛功能差,应该尽早换为胰岛素治疗。

  误区4:治疗糖尿病中药比西药副作用少

  中药可以调节糖尿病患者机体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的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无力、皮肤瘙痒、视力下降、手足麻木、腰酸腿沉、多汗、便秘、阳痿等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或/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延长寿命。通过中医药调理,可以改善机体内环境,使西医降糖药发挥更好的作用效果,减少西药用量。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成分,因此降低血糖还要依靠有明确疗效的西药,只要根据降糖药物的适应症个体化用药,就可以避免西药的副作用。中药同样经过肝肾代谢,也是有副作用的,只是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阐述罢了。

  【主题:西药降糖为主,中药调理为辅,主次颠倒,悔恨终生】

  误区5:注射胰岛素会成瘾的

  胰岛素是正常人体内存在的最重要的具有降糖作用的激素,糖尿病正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足而产生的疾病。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补充体内胰岛素的不足,协助自身胰岛细胞降低血糖。因为它是一种蛋白质,经口服给药会被胃肠道消化而失效,目前只能通过注射途径给药,并不是像毒品一样注射后产生心理依赖而无法停止。停止胰岛素注射只会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不会有毒品一样的戒断症状。

  误区6:动物胰岛素与人胰岛素没区别

  动物胰岛素是在没有生物工程技术的条件下,从猪或者牛的胰腺组织中提取的胰岛素,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挽救患者生命。它的蛋白成分和结构不同于人胰岛素,因此生物效价低;过敏反应发生率高;长时间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减低疗效。随着基因工程的进展,清楚认识了人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和定位,基因重组的人胰岛素已经取代动物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注射用人胰岛素分子结构与人体自身合成的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生物利用度高,长期使用不会产生抗药性。

  误区7:擅自模仿其他糖尿病患者用药

  降糖药应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高低、进食多少、生活习惯、肝肾功能、病程长短、有无其他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并要结合降糖药物的降糖强度、肝肾代谢特点、作用时间长短、副作用等药理学知识,给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药物方案。切忌自作主张随意跟从他人用药。不恰当的服用降糖药物可发生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低血糖昏迷导致死亡。

  误区8:药物价格高,降糖必定好

  新近上市的降糖药物因为研发成本高、进口税收、加工运输成本等原因,售价较高,但不等同于降糖效果好。一些老的药物如二甲双胍,临床已有50多年的用药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明确,目前仍然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应该注重个体化,因人而异,只有适合的才是最佳的。

  误区9:血糖降得不好赶紧换药,频繁换药,随意组合应用

  如果没有不能耐受的副反应或服药禁忌,原则上不推荐频繁变换治疗方案。口服降糖药物经过吸收和代谢,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实现稳定的降糖疗效,这时候再根据血糖增减药量,使血糖达标。频繁换药,人为增加血糖波动。各种降糖药的药物作用机理不同,随意联合应用一方面治疗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不良反应会协同发生,加重副作用。原则上同一类药物不能联合使用。

  误区10:糖尿病是慢性病,不着急就医,并发症出现后再治疗也行

  早期糖尿病治疗,用药简单,血糖容易控制,花费低。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产生的记忆效应,可以在以后长期病程中降低并发症发生,终身受益。等到发生了并发症再治疗,不仅用药种类增多、治疗费用昂贵,而且患者整日被各种并发症症状困扰,生活质量下降,严重的可导致残疾和死亡。

  【主题:早期治疗终身受益,莫被并发症折磨,追悔莫及】

  误区11:不论哪类口服降糖药,饭前、饭后服用都一样

  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方法是根据它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确定的。比如,拜糖苹抑制小肠绒毛膜刷状缘上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从而抑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抑制葡萄糖从肠道吸收进入血液,降低餐后血糖。它的药理机制决定只能在进餐时随着碳水化合物进入肠道才能发挥降糖作用,饭后服药无效。因此不注意降糖药服用时间可能导致药物不能有效发挥药物作用、发生低血糖、加重不良反应,因此一定要遵照医嘱服药。

  误区12:血糖降得越快越好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如果短时间内血糖下降过快,会出现心慌、饥饿、面色苍白、全身大汗等低血糖症状,这时测量血糖值可能并没有低于3.9mmol/L,我们称其为低血糖反应。是由于人体内环境对血糖突然下降无法马上适应造成的,所以应该平稳降糖。降糖过程中保证患者安全最重要。

  误区13:血糖降得越低越好,出现低血糖也不要紧

  血糖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脑细胞主要依靠血液中葡萄糖提供能量,对低血糖反应最敏感。反复低血糖可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使患者性情改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脑卒中,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并使患者原有的视网膜病变加剧。一次严重低血糖甚至可以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血糖应该降到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尽量避免低血糖发生。

  误区14:血糖恢复正常就是痊愈,一旦血糖控制好,可马上停药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的终身疾病,大部分患者或早或晚都需要终生接受药物治疗。  血糖恢复正常是药物维持的结果,一旦停药,血糖很容易回升,而反复的血糖波动会造成疾病的进展加速。目前糖尿病患者应坚持降糖药物治疗,维持血糖平稳,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治疗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和改变,以确保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合理范围内。

  误区15:降糖药会损害肝肾,不能长期服用

  口服降糖药对肝、肾影响并不大。有些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在肝功能有损害时应避免使用,但它本身不会引起肝脏损伤。临床上真正因降糖药副作用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例少之又少,但糖尿病控制差,最终发展成肾病的患者却很常见。相比之下,应用降糖药物控制好血糖更为关键。

  误区16:尽量靠吃药控制血糖,实在控制不住了再打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1型糖尿病或是胰岛素严重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态不佳,或出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可保护自身残存的胰岛功能,降低患者发生严重心脏病、脑卒中及其他疾病风险。适时的胰岛素治疗,能及时控制代谢紊乱,让口服药物更好的起效,延长药效持续时间,保证患者健康生存。

  【主题:科学认识胰岛素,莫盲目抵触,遗留缺憾】

  误区17:坚信某种保健品可以控制血糖,甚至能根治糖尿病

  以目前对糖尿病的研究和认识,大部分糖尿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少部分由于某个基因缺陷引起的糖尿病,目前也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仅有少数继发性糖尿病在治愈原发疾病如生长激素瘤手术切除肿瘤后可治愈。极少数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早期被确诊,及时饮食、运动治疗、降低体重后,血糖能够恢复正常,达到“临床痊愈”。因此,原发性糖尿病多数无法根治,只能通过治疗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保健品逃避了药品监督管理,以食疗形式问世,存在着内含成分不明、价格昂贵、效果不确切、生产厂家虚构、副作用不明了等诸多问题,有的引起严重副作用却无从问责。购买这类商品要注意看有无批准文号、生产厂家是否可靠、有无详细说明书、包装是否合规等,尽量到正规药店、医院购买。

  【主题:盲目听信广告宣传,浪费钱财,延误治疗】

  误区18:不到正规医院看病,不做化验,相信广告中的“某老中医”,“某教授”的秘方。根据药品广告,滥服降糖药或保健品。

  我国目前的药品监督机制还不完善,一些不法厂家或个体营销商看中了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巨大市场,以各种诱惑、虚假宣传诱导糖尿病患者购买其产品,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打着以下旗号售卖其商品,如“治糖不用限制饮食”、“适合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可以不打胰岛素,可以停用降糖药!”、“能使胰岛功能再造!”、“能根治糖尿病”等等。对于那些“只在网站上销售,只邮寄!”、“上门推销,电话推销,多买优惠!”、“磁铁、电脉冲或新发现的粒子,是高科技产品”、“自制药、祖传秘方、御药!”等宣传一定不要轻易听信。只要患者稍微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就不会被这些不切实际的宣传所迷惑,造成既损失钱财又延误病情治疗的不良后果,严重者甚至因服用“秘方”、“保健品”而发生低血糖昏迷死亡。

1158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