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化妆 > 美容知识 > 美容养生 > 中医养生饮食

中医养生饮食

时间: 保燕704 分享

中医养生饮食

  不规律的饮食和不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等都会导致胃健康出现问题。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饮食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饮食

  1、 先食疗、后药饵:

  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此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盖此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有的不太习惯,三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2、 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

  食宜细嚼缓咽,忌虎咽狼吞;宜善选食和节制饮食,对腐败、腻油、荤腥、粘硬难消、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以轻清甜淡食物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食宜熟软,老人更直。

  3、 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4、 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中医养生食疗药膳

  1、阳虚体质(怕冷型:保暖最重要)

  ——阳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肌肉不健壮;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发病多为寒证;

  重点人群:东北地区多见,可能与东北寒燥的天气有关,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长期偏嗜寒凉食物也会形成这种体质。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耐受夏季,不耐受冬季,易感受湿邪。

  常见表现:总是手脚发凉,胃脘部总是伯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耐受不了冬天的寒冷,夏天耐受不了空调房间的冷气,喜欢安静,吃(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量多;舌淡胖嫩、脉沉迟。

  适宜运动: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

  调养方式:可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

  推荐药膳: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克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沙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此为汉代张仲景名方,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冬季食用。

  韭菜炒胡桃仁:胡桃仁50克开水浸泡去皮,沥干备用。韭菜200克摘洗干净,切成寸段备用。麻油倒入炒锅,烧至七成热时,加入胡桃仁,炸至焦黄,再加入韭菜、食盐,翻炒至熟。可补温暖腰膝,适用于腰膝冷痛。

  2、平和体质(健康型:要保持)

  ——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体形匀称健壮;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时患病较少;

  重点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阔,嗅觉、味觉正常,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适宜运动: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调养方式: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84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