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化妆 > 美容知识 > 美容养生 > 冬季艾灸养生方法

冬季艾灸养生方法

时间: 保燕704 分享

冬季艾灸养生方法

  冬季寒冷,是风湿骨病,腰酸腿疼等疼痛病的多发季节,艾灸可以有效解决。中医艾灸学认为,艾灸可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达到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冬季艾灸养生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冬季艾灸养生法

  我国民间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意思是讲在冬季、尤其是“三九”天,如果合理的进补养生调理,能有效调节人体的脏腑、阴阳、气血,对健康大 有裨益。冬令进补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传统中医的——艾灸。

  艾灸是冬季进补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穴位或者病灶部位,直接供应人体能量,减少脾胃的负担。冬日以艾灸方法进补,是几千年来我国历代医家用以治病强身的优良方法,也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检验的有效方法。因为人体生理活动需要一定的热能维持,冬天阳气潜藏,人体的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祖国医学主张冬季养生,可保护阳气,能使阴阳相对平衡。冬令时节通过艾灸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贮存于体内,滋养五脏六腑,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冬季万物潜伏、阳气内藏,人体处于收纳的时节,这时补充的营养更容易吸收,正是中医所谓的“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的道理。艾灸采用易燃的艾绒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此时做艾灸,顺应天时,采用热敏悬灸技术,针对冬季常见病的治疗卓有成效。让您在无比温馨的过程中,获得健康、愉悦和美丽。

  按我国传统的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天,天地闭藏,江湖冰冻,自然界也呈现出阴盛阳衰的荒凉景色,所有的自然之物都潜藏阳气,等待着春天的到来。也是万物为来年春天的复苏、成长积累能量的时候。“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许多寒症都在冬季发病,哮喘、过敏性鼻炎、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等证属虚寒的疾病往往容易缠上体质虚弱的人们,“冬灸三九”作为一种行之有效又简便易行的艾灸疗法。“冬灸三九”是以冬至这一天为“初九”,相隔九天为“二九”,再隔九天为“三九”。在这段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里,我们以艾灸法在一些特定穴位上进行对症艾灸,从而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温肺逐寒、健脾补肾。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灸法既然是一种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烟薰烤,表热里不热,就算是灸法,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内经云:凡着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 ,其病不愈。”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使用化脓灸法以外,一般灸法不要烧伤太重,成为灸疮,只要长期施灸,也同样有效。

  经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深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以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源。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传送至病灶而起到治疗作用。

  灸法,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是我国传统医疗外治方法中的一种。施灸的原料,以艾叶为主。

  严寒冬日,在寒冷的季节点一把艾火温暖我们的身体,温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疲惫的身心得以释放 ,让舒适的感受在全身蔓延,所有的病痛都随之溜走,明年春天迎来的将是全新的生命。冬季是人的阳气最弱的时候,正适于采用补阳气的养生手段,避免在春季生发时节,由于阳气不足易复发老病,而艾灸的祛湿、散寒作用也正适用于冬季。冬至是九九寒冬的开始,因此冬至前后的养生保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段,也为整个冬季打下基础。

  冬至的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日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俗话说“夏养三伏、 冬补三九”,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个最重要的节气,古代养生修炼均非常重视这一时期,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人体内阳气充足,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此时艾灸就是要将这种初生的阳坚固在体内,慢慢地生发生长,为体所用。冬至保健灸正是实现这一目的之中医传统保健方法。冬至保健灸,顾名思义,即在冬至时,选取具有强身保健作用的穴位,在此穴位上施行艾灸。将节气、艾灸和穴位三者结合,冬至保健灸能够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还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冬季养生要首重避寒,因为寒气是诸多疾病的直接原因,寒性凝滞,则经脉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寒性收引,会令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适当加减衣着、调节室内温度。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耗阳气,容易感冒。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会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产生疾病。而冬季的寒冷又最易伤肾,如不注意保养,则会出现周身筋脉拘急、抽搐、活动不利等中风症状,还能引起各种虚寒性的性功能障碍。因此,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而养肾应首重滋阴。

  由于艾灸特别是悬灸的易于操作性和大众的普遍接受性,故选用艾炷灸特别是悬灸,悬灸时可直接手持艾卷在穴位上进行持续艾灸或雀啄样艾灸,也可选用合适的艾灸架、艾灸筒或艾灸盒进行艾灸,这样会有利于现代家庭室内操作。

  一般每穴灸一次少则3~7壮,多则可灸数十壮、数百壮。至于施灸的时间长短原则是:灸从久,必须长期施行方能见功,这是指慢性病而言。一般每天灸一次,以后间隔一日灸一次,或间隔两日灸一次,可连续灸治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以上。如果用于健身灸,则可以每月灸三五次,终生使用,效果更好。如果是急性病、偶发病,有时只灸一、二次,就结束了,以需要而定,不必限制时间和次数。如果是慢性病、顽固性疾病,间日或间隔三、五、七日灸一次均可。要根据具体情况全面考虑,这也和用药的分量一样,无太过与不及之弊。

  《医学入门》说:“灸法穴治不同,但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位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这是说:头面及胸膈以上,均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处,多灸不妨。在临床上,凡肌肉偏薄之处,骨骼之上,以及大血管和活动关节、皮肤皱纹等部位,均避免直接灸法;凡肌肉肥厚之处,尤其是背部俞穴多灸长灸久无妨,任何灸法均可使用。

  至于灸的程度,施灸后应自觉温热舒畅,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停灸多时,尚有余温,才算到家。切不可随便灸灸,无甚感觉便认为艾灸不过如此,便作放弃打算。前人有成熟的经验。如《医宗金鉴》上说:“皮不痛者毒浅,灸至知痛为止;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知痛为度。”这是指外科灸疗痈疮毒而言。更具体地说:“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五壮。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总之,一般说直接灸之艾炷,以麦粒大小为适宜,一般成年人,每穴五、七、九壮,小儿灸三、五壮,每次取三、五、七穴为标准。临床上可适当伸缩艾炷之大小穴位及壮数。如用于外科,灸阑尾炎或疔痈初发时,可在合谷、手三里、阑尾等穴,每次灸百壮左右,一日灸二、三次,会使炎症消散,促使其化脓,收到意外的效果。做艾卷灸时每次可灸3~5穴,每次约10分钟左右,以30~60分钟为度,过多则易疲劳 ,少则达不到温热程度。

  至于施灸的时间选择,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

  在施灸时还要求施灸者专心致志、心无杂念,安祥而持重,手巧而心细,这样才能做到灸至速效而不会徒伤皮肉。施灸时还需注意空气冷暖的调节和防火安全,特别是在严冬季节施灸要脱衣服时更应注意调节室内温度,使不至过冷,同时还应适当打开窗户以利于艾烟和艾味的排出,灸法最易落火,烧灼皮肤和衣服,应小心处理,当心失火。所以灸后一定要把火闷灭,以防复燃,最好把艾卷着火之一端,插入口径合适之小铁筒或小瓶内,自然就会熄灭,留下焦头,便于下次点燃。应用物品必须具备,如坐灸之椅,卧灸之床,各种灸料及点火之香等一应用具,务必事先备妥。

  必须做到姿势端正,体位舒适,穴位准确。《千金方》说:“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 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可见对体位非常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应该严格端正姿势,然后施灸。灸胸腹应仰卧,腰及下肢后面应俯卧,肩背部要正坐或俯卧位,手足肘膝以下也以正坐为宜。尤其要注意体位自然,肌肉放松,不要取勉强的体位。因为直接灸往往需经多次反复施灸,第一次要打好基础,否则穴位不准,再行更换,则从头灸起,就又要再受些痛苦。临床上在施灸中发现穴位不准,要随时修正。

  灸后调养的方法:要乐观愉快,心情开朗,戒色欲,勿过劳,清淡素食等。有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艾灸养生穴位:以神阙穴为重点、可加关元穴、命门穴、足三里穴。

  9种冬季艾灸养生法

  1、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2、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3、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4、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5、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6、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7、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大椎、身柱、 肾俞、足三里。

  8、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9、一般强壮艾灸养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艾灸养生相关文章:

1.自学艾灸养生

2.小满艾灸养生

3.立夏养生艾灸

4.24节气艾灸养生

5.大寒艾灸养生

97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