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脑力开发 > 智商IQ > 智商介绍 >

关于智力测试的进化

时间: 祥聪1199 分享

  塑造神童的人总喜欢拿爱因斯坦作标杆,或许因为他的名字已成为“天才”的代名词。“英国13岁女童智商160,堪比爱因斯坦”,类似标题屡见不鲜。但这种对比的说服力极低,智商测试不是通考。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智力测试进化,希望能帮到你。

  【智力测试的进化】

  长期以来,智力高低都是仁者见仁,没有精准、抽象的标准。工业革命后,惊叹于科学定理效力的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以往含混不清的领域,智力就是其中之一。

  “200分先生”高尔顿是这方面的先行者。1859年,阅读了他表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高尔顿深受刺激,决定测量人类的智力,用精确的数据证明他的优生学设想:人的智力由遗传决定。

  高尔顿很快开工了。他试图在听力、手的灵敏度、中指长度、头颅大小等要素间,找到与智力高低的相关关系。结果令人失望,这些因素完全无法解释智力的差异。不过,这些失败的举措开启了量化智力的尝试。

  法兰西斯·高尔顿1881年,法国开始推广义务教育。为区分普通儿童和有缺陷儿童,教育部门急需合适的检测工具,以便因材施教。需求刺激下,法国的阿尔弗雷德·比奈和西蒙在1905年制作了第一份智力测量表,并在1908年的修订中,创造性地按不同的年龄段设计了试题,提出了心理年龄概念。相比较后人,比奈没有宏伟的野心,他清楚地强调他的测验只能测量部分智力,对预测有学习困难的儿童可能有效。

  接下来,改进智力测试的交接棒传到了美国。20世纪初,这个生机勃勃的国家里,征兵、移民、教育,都急速扩展,成千上万的学历不明,各式背景的移民蜂拥而入,迫切需要更有效率的区分方法,在混乱中整理出秩序。

  同时,应用心理学正在美国快速的发展,人们相信,心理学家可以搞定一切:婚姻失和,工作不满,推销保险。于是被法国人漠视的比奈测试在这里大放异彩。战争的爆发催化了狂热需求,智商测试就在这个背景下大踏步地走入美国人的生活。

  1916年,路易斯·特曼,就是给历史名人估算智商的考克斯的导师,修改了比奈-西蒙测量表,将新版本命名为斯坦福-比奈智力测试。特曼吸收了1911年德国人威廉·斯特恩提出的智力商数(IQ)概念,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做测试的分数均值,设为“智力年龄”标准,每个儿童的个人智力数值,取决于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比率。这种测试方法被称为比率智商,公式如下:

  所以,高尔顿智商被测为200,是考克斯和特曼认为他3岁就能完成达到正常儿童6岁的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水平,同理,爱因斯坦的传记等材料被认为只能体现1.6倍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比。

  此后,智商测试不断进化。1949年,韦克斯勒编制了不同于比奈系列的新测试表,称为韦氏智商测试,影响至今。韦氏测试分为成人、儿童、幼儿三版,采用离差智商计算,将同一组的智商平均值设为100,标准差设为15,整组的数据呈正态分布。与比率智商不同,离差智商不计算不同年龄的成绩比率,而将挑选出来的同年龄人作常模参考,表示个人在同年龄组的相对位置。

  这种新的参照方法也影响了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在1960年第三次修订时,它也采用了离差智商,但其标准差为16。这意味着高智商的分数,在韦氏测试应为130,在斯坦福·比奈测试则为132。

  所以,即使考克斯的传记估算法合理,媒体上介绍可与爱因斯坦媲美的聪明的少年时,也该先确定几个问题:你使用哪种测试?成人组还是少儿组?标准差多少?参考的常模又是哪些?


智商介绍相关文章:

1.IQ智商介绍

2.智商的七大能力

3.中国历史高智商排行榜前十名

4.构成智商的五种因素

5.智商是什么

405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