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中老年健康知识>

老年心理健康讲座

时间: 立文804 分享

  健康讲座能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老人的心理健康素质,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应对心身健康问题,老年心理健康讲座到底有哪些?它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体验或者提升呢?放心,接下来准备带你了解当中的细节!

  老年心理健康讲座第一篇

  主讲人简介:

  XXX,女,应城市委、市政府XXX原副主任,2002年自修心理学知识,2004年参加全省统考,取得全国心理保健专业委员会颁发的高级心理保健师证书,并成为湖北省心理保健师俱乐部理事,2007年被应城市人民医院特聘为心理科心理辅导师,2009年被应城市老年人大学聘请为心理辅导教员。

  概 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激烈竞争加重了人们的心理压力。社会发展趋势表明,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饥荒、地震、病菌、癌症,而是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自身心理问题,如孤僻、易怒、轻率、自卑、压抑、困惑、性变态、赌博、吸毒、迷信、自杀等。据心理科学统计,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有8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人生及社会问题。特别是由于心理保健着眼于心理发展,而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都处于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中,所以各行各业、各种类型和各种情景中各种人群的心理都需要保健。心理保健就是保持、维护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过程。这里涉及的核心概念是心理健康。关于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有一个定义:人的躯体和心理的持续的完整的状态。由此可见,只有身体和心理上都健康,才算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

  21世纪,我国已步入老龄化行列。老年人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保健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实现老有所悟、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已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衰老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是生命的规律之一。人到老年,生理、心理、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都会发生许多变化,随之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往往使老年人心理状态失去平衡,影响身心健康。在某种情况下,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很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生理上的衰退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产生心理上情绪消沉、抑郁、不稳定,而这种消极的心理特征又反过来加速生理上的衰退。通过普及心理保健知识,让老年人掌握了解心理与生理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当心理活动一旦出现衰退、偏差、异常、障碍可以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和纠正,如果调理得当,衰退可以推迟,寿命可以延长,关键还在于可以使“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

  正如:你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能决定你生命的宽度;你无法左右天气,但你能调整自己的心情;你无法操纵他人的想法,但你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身心健康、抗老防老、延年益寿,使自己晚年幸福,成为“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第一章 了解老年人及老年心理学

  第一节 老年人的定义

  从人生发展阶段来说,“老年期”一般是指一个人从“壮年期”(或称为成年期,大约25岁-41岁)经过“中年期”(大约41岁-64岁之间)而步入老年(65岁以上)的人生阶段。但是对“老年人的定义”并没有固定的说法,因为到底什么是年老没有明确的划分界线。比如,就退休年龄而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有的是女性45岁,男性55岁;有的是女性50岁,男性55岁;还有的是女性65岁,男性70岁,互相之间差别很大。还有的一些职业(比如高级科研工作者或是大学教授)根本就没有退休年龄。

  而且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科技医药卫生事业日益发展,人类平均寿命也在逐渐增加,由过去的50岁增加到现在的70岁或是75岁,有些地区已达到80岁。而年过百岁的人也并不少见,所谓“人过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不过在医学、社会学、公共卫生领域,为了统计与讨论的方便,一般把60岁作为老年期的开始,也就是说年过60岁的人一般可以认为是老人。

  第二节 老年心理学及研究内容

  老年心理学,又称为老人心理学和衰老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活动的变化、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老年人要使自己身心健康,延缓衰老,首先要认识和掌握本身生理上、心理上的特点,进行自我调节,提高生活质量。帮助老年朋友们做到这一点,也正是我们老年大学开设老年心理保健知识课的目的。

  第三节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走过人生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饱经沧桑的老人既获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深刻的失败教训,这些就形成了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根据心理专家观察研究发现,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退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影响较小。

  (2)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和恐惧等心理。(案例略)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3)趋向保守,固执已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的过去。稍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拒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但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经过认真研究、讨论,他们也会放弃己见,服从真理。(案例略)

  (4)感觉敏锐,判断准确

  大部分老年人都感觉敏锐,他们能够运用一生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指导后来的实践,经过周密考虑,更深刻地认识当前事物,准确判断,避免失误,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喜安静、惧孤独,不耐寂寞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多数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故不喜欢嘈杂、喧闹的环境,愿意在安静、清闲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些老年人当离开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时,往往若有所失,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在家庭中,不少老年人既愿 意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又对持续喧闹的环境,感到心烦意乱。(案例略)

  (6)希望健康长寿

  能够看到自己从事过的事业蓬勃发展,看到社会的进步与儿孙们的茁壮成长,是老年人的共同心愿。因些他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旦生了病则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尽可能达到延年益寿,能够看到自己愿望的实现。

  第四节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进入老年期后,大致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角色转换阶段、适应阶段、重新计划人生阶段和稳定阶段。老年人在经历这四个阶段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难以适应和逐渐老化,便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首先,社会角色的转变导致心理的不适。老年人退休后一般需要四个阶段才能稳定下来。

  第一个阶段是期待期(也就是退休前期,大概半年的时间)。自愿退休或是急切盼望退休的老人常常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等待退休,他们大多已经在工作中充分获得了满足,实现了自我价值或是厌倦了工作因而他们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退休;而对那些不愿意退休者的心理则十分矛盾了,他们往往担心因丧失工作导致社会地位的改变而失去现有的一切。(案例略)

  第二个阶段是退休期。(也就是正式退休那一天)。有的老人想到退休后的生活十分可怕,“天天无所事事,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啊”;有的老人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想着“终于可以出门转转了,是先去云南还是先去内蒙?”开始筹划旅游线路,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个阶段是适应期。(大概一年左右)。从一个熟悉的工作环境中退到家庭这样一个小圈子里,生活内容和生活的节律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都有很大的不同。这时,老年人就会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产生了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适应期的时间也是因人而异,有人容易调整,有人难以调整,对于那些事业心强,兴趣爱好比较窄,退休后又整天待在家里,很少和人沟通联系的人,适应性就差些。对那些性格开朗,兴趣广泛,爱活动坐不住的人就很容易适应了,所以在适应期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接受现实,敢于面对,敢于承认,平稳地“软着陆”,要适当地降低期望值,要走出去,多交朋友,了解社会,把注意力放在社会层面上。总之,快乐和开心没有人送给你,只能靠自己去找。

  第四个阶段是稳定期。“即退之,则安之”,老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心理挣扎后,认识到了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目前的状况已不可能改变了,于是渐渐习惯下来把注意力移到家庭圈子里,或是寻找人生的第二个别样的春天。

  其次,家庭和家庭关系导致的心理不适。

  家庭是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生活场所。老年人的生活及其心理健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及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等影响。

  一是夫妻关系。老年人夫妇间的恩爱程度如何、丧偶老人能否再婚及再婚后的夫妻关系是否融洽等都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与子女间的关系。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老年人与其子女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值得关注。很多老年人为子女操心劳神,直至心疲力竭;晚年丧子或子女患病,或是子女为争财产而不顾骨肉手足之情等都会给老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还有就是子女不孝或是婆媳关系紧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三是与孙辈人之间的关系。很多老年人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孙辈身上,但由于社会文化及教育背景的差异,在思想观念上很容易与孙辈们发生分歧。有些老人看不惯孙辈们的娇生惯养,看不惯孙辈们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往往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第三,衰老、疾病及其心理反应

  首先,衰老与老年人的心理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下降、听觉迟钝、动作反应缓慢、与社会接触减少。所有这些衰老变化都可能引起老年人情绪上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

  二是,疾病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有的疾病能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机能。如患脑动脉硬化症,由于脑组织供血不足,能引起老年人记忆力减退,严重的甚至造成痴呆。有些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常出现心情急躁不安。有些老人由于长期患病,甚至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便觉得成为家人的累赘,感觉到前途无望、心情焦虑、抑郁等。

  第五节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变化

  年龄增长,体质衰弱,老年人的心理也随之出现一些变化,据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生衰老感。

  我们经常听见一些老年朋友发这样的感慨:“我已经老了,不中用了啊!”这是老年人主观上产生的衰老感,即自己意识到自己老了。老年人产生衰老感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由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

  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友的离世等。

  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便在他人的“老同志”、“ 老师傅”、“老先生”的叫声中产生。

  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无形中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2)孤独寂寞。

  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案例略)

  (3)空虚无聊。

  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以适应,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碰碰、西撞撞,他们经常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度日如年。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不但会加速衰老,有时还可能使老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案例略)

  (4)情绪多变。

  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事物,怀念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的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5)人老健忘。

  老年人健忘通常是老年人自然衰老的表现。老年人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的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那些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6)人老话多。

  人到了一定岁数之后,就会变得喜欢唠叨,总爱怀旧,而且还更加“立场坚定”。老年人由于精力有限,对许多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们只好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求得心理的平衡,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听他人之言;老人们岁数大了,能做的事情少了,子女很少在身边,为了排除寂寞,也只能借助于唠叨;老年人总是喜欢谈论陈年旧事,炫耀以往的辉煌,也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以填补现实生活的空虚;还有就是老年人虽然都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但他们还是在不停地唠叨以向死神证明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老年人的这种唠叨、言语混乱是其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混乱的表现。作为老年人应尽量控制自己,当然年轻人更应该予以谅解。

  (7)睡眠不调。

  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我们经常听到老年朋友们说:“我总是夜里两点就起床看书”、“我一晚上得醒好几次,不能有一点动静”、“我晚上总是失眠,白天睡也睡不着”、“睡眠不好干什么都没精神”、“年轻的时候就没觉得困过,现在可好,一天睡十几个小时,还是发困”……这些都是老年人常见的睡眠不调的状况:睡眠少,睡眠浅,易惊醒,晚上不能入睡,白天没精神,或者是黑白颠倒,晚上不睡,白天又嗜睡等,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当然老年人睡眠不调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第六节 老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要有充分的安全感(社会、家庭);

  (2)能够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正确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要切合实际(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家庭情况);

  (4)与外界环境要保持一定的联系;

  (5)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自知力、性格等等和周围的环境、人和事物的和谐一致);

  (6)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对新鲜事物学习获得的欲望;

  (7)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和控制(喜、怒、哀、乐不要过于压抑);

  (9)在不违背社会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发挥自己的个性;

  (10)恰如其分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第七节 做心理健康的“四乐”老人

  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10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古今谚语说:“笑一笑,十年少,笑十笑,百病消;愁一愁,白了头,愁十愁,老命休。”“欢乐是最佳的补品,快乐是最好的良药。”“保持一生健壮的有效方法是延长青春的心。”“坏情绪是癌症的活化剂”、“只要你面向光明,阴影就会永远留在身后。”所有这些,都在启迪我们的老年朋友:机体老了,如果能在心理上开创第二个春天,那么“春天”的雨露就可以滋润“秋天”的枯萎,延缓衰老,益寿延年,达到“心身双健,春华秋实”,“千金难买老来乐,古稀焕发少童心。”

  (1)知足常乐。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首民歌这样唱到:“终日奔忙为解饥,才有饱食又思衣;冬日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了三妻又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三品四品嫌官小,还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上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更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人生有各种欲望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把握适度。“没有知足,没有快乐;永不知足,永无快乐。”“欲望越多,快乐越少。”进入老年,更应淡泊名利权位。诸葛亮茅舍悬挂条幅是:“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每个老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不同,衣食住用行,温饱舒适即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善提高。“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前人骑马我骑驴,后边还有拉车的。”常和不如自己的比,就能“知足常乐”了。

  (2)自得其乐。

  “只有自己寻找的欢乐,才是真正的欢乐。”做自己喜爱的事,自然会给自己带来欢乐。每个老人的性格、阅历、文化、特长不同,其兴趣、爱好也不同,可由自己作出选择。

  共性的有:

  天伦之乐。茶余饭后,年节假日,儿孙绕膝,谈笑歌舞,返老还童,其乐融融。

  亲友之乐。亲朋好友,接触密切,知己知彼,相约相聚,谈心聊天,扑克麻将,乐而忘返。

  旅游之乐。双休节假,风和日丽,或夫妻,或举家,或邀友,或近郊远郊,或祖国名胜,走出家庭小寓, 迈向大千世界,灿烂人文历史,壮丽名山大川,令人心旷神怡。

  个性的有:

  读书看报乐、绘画书法乐、养花养鱼乐、球类比赛乐、集邮收藏乐、下棋垂钓乐等等。

  (3)助人为乐。先要有助人之心,才会做助人之事,方可得助人之乐。一丝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句温暖的话语,都是爱的表达。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爱,不如说,他没有得到爱,是因为他没有付出爱。给病人推荐一位好医生、一个好药方;帮助求职者介绍一份工作,提供一个信息;给邻居修好一个小家电,换好一个保险丝等等;就是素不相识者,问路要耐心向导,对老弱、妇女、儿童,更要帮其所需,解其所难。助人之事,不分大小,均可获得其乐。

  (4)与众同乐。这是打破孤独、驱除寂寞的良策,把自己融入众人之中,成为群体一员,在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在家庭中,乐家人之所乐;在亲戚朋友中,乐亲朋之所乐;在社会中,乐社会之所乐。

  想要健康长寿,还要依靠“四老”。

  一是“老伴”:“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恩爱夫妻”。“少年夫妻老来伴”,特别是当一辈子“甩手掌柜”的老头,更要爱护自己相濡以沫的老功臣,善良的丈夫,应有报恩心理。“贤妻和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夫妻恩爱苦亦甜”,老伴之间应做到“互尊、互敬、互爱、互帮、互赞、互商、互谅、互让、互通、互补、互学、互勉。”情爱和性爱伴随夫妻一生,大脑可产生“爱情激素”,它可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抗病抗衰抗老。

  二是“老友”:在大半生的经历中,每个老年人都有自己志同道合的又情投意合的老学友、老战友、老朋友。“真正的朋友,可以使欢乐倍增,可以使忧伤减半。”“没有朋友的老年是孤苦难奈的老年。”充满友情的晚年,是幸福的晚年。

  三是“老本”:即身体。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保有健康,不知健康是福;失去健康,方知健康无价。”首先,要从老到终,心理健康,“乐尔康,康尔寿。”其次,科学合理膳食,营养结构均衡。第三,身心全面运动,新陈代谢旺盛,综合运动平衡。第四,科学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卫生习惯。第五,树立预防为主观念,采取“三级预防”措施,即无病防生病,轻病防转重,重病防死残。

  四是“老底”: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不可奢侈,但求宽裕。保有积蓄,量入为出,留有后备,以应不测。花钱买实用,花钱买喜欢,花钱买高兴,也就是花钱买健康。如果经济富裕,还可补贴儿孙。有人说“明智老人,一要闭上你的嘴巴子,二要打开你的钱袋子。”也就是不当唠叨、吝惜的糊涂老人。

  结 束 语

  有人把老年比喻为夕阳,赞美她为落日余辉,风光无限;感叹她为美景将逝,一去不返。其实老年就是老年,她只是人生的一个平常阶段。一样要学习、娱乐、锻练,燃烧自己去奉献。

  我们也许不再年青,但我们依然充满希望。所以,请老年朋友们不要轻言衰老,不要轻言后退。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老年朋友们,让我们以健康的心理,健壮的体魄,去迎接“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老年心理健康讲座第二篇

  老年心理学,又称为老人心理学和衰老心理学。是研究老年人心理活动的变化、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老年人要使自己身心健康,延缓衰老,首先要认识和掌握本身生理上、心理上的特点,进行自我调节,提高生活质量。帮助老年朋友们做到这一点,也正是我们老年大学开设老年心理保健知识课的目的。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走过人生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饱经沧桑的老人既获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深刻的失败教训,这些就形成了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根据心理专家观察研究发现,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退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影响较小。

  (2)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和恐惧等心理。(案例略)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3)趋向保守,固执已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的过去。稍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拒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但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经过认真研究、讨论,他们也会放弃己见,服从真理。(案例略)

  (4)感觉敏锐,判断准确

  大部分老年人都感觉敏锐,他们能够运用一生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指导后来的实践,经过周密考虑,更深刻地认识当前事物,准确判断,避免失误,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喜安静、惧孤独,不耐寂寞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多数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故不喜欢嘈杂、喧闹的环境,愿意在安静、清闲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些老年人当离开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时,往往若有所失,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在家庭中,不少老年人既愿 意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又对持续喧闹的环境,感到心烦意乱。(案例略)

  (6)希望健康长寿

  能够看到自己从事过的事业蓬勃发展,看到社会的进步与儿孙们的茁壮成长,是老年人的共同心愿。因些他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旦生了病则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尽可能达到延年益寿,能够看到自己愿望的实现。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进入老年期后,大致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角色转换阶段、适应阶段、重新计划人生阶段和稳定阶段。老年人在经历这四个阶段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难以适应和逐渐老化,便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首先,社会角色的转变导致心理的不适。老年人退休后一般需要四个阶段才能稳定下来。

  第一个阶段是期待期(也就是退休前期,大概半年的时间)。自愿退休或是急切盼望退休的老人常常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等待退休,他们大多已经在工作中充分获得了满足,实现了自我价值或是厌倦了工作因而他们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退休;而对那些不愿意退休者的心理则十分矛盾了,他们往往担心因丧失工作导致社会地位的改变而失去现有的一切。(案例略)

  第二个阶段是退休期。(也就是正式退休那一天)。有的老人想到退休后的生活十分可怕,“天天无所事事,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啊”;有的老人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想着“终于可以出门转转了,是先去云南还是先去内蒙?”开始筹划旅游线路,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个阶段是适应期。(大概一年左右)。从一个熟悉的工作环境中退到家庭这样一个小圈子里,生活内容和生活的节律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都有很大的不同。这时,老年人就会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产生了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适应期的时间也是因人而异,有人容易调整,有人难以调整,对于那些事业心强,兴趣爱好比较窄,退休后又整天待在家里,很少和人沟通联系的人,适应性就差些。对那些性格开朗,兴趣广泛,爱活动坐不住的人就很容易适应了,所以在适应期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接受现实,敢于面对,敢于承认,平稳地“软着陆”,要适当地降低期望值,要走出去,多交朋友,了解社会,把注意力放在社会层面上。总之,快乐和开心没有人送给你,只能靠自己去找。

  第四个阶段是稳定期。“即退之,则安之”,老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心理挣扎后,认识到了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目前的状况已不可能改变了,于是渐渐习惯下来把注意力移到家庭圈子里,或是寻找人生的第二个别样的春天。

  其次,家庭和家庭关系导致的心理不适。

  家庭是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生活场所。老年人的生活及其心理健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及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等影响。

  一是夫妻关系。老年人夫妇间的恩爱程度如何、丧偶老人能否再婚及再婚后的夫妻关系是否融洽等都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与子女间的关系。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老年人与其子女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值得关注。很多老年人为子女操心劳神,直至心疲力竭;晚年丧子或子女患病,或是子女为争财产而不顾骨肉手足之情等都会给老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还有就是子女不孝或是婆媳关系紧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三是与孙辈人之间的关系。很多老年人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孙辈身上,但由于社会文化及教育背景的差异,在思想观念上很容易与孙辈们发生分歧。有些老人看不惯孙辈们的娇生惯养,看不惯孙辈们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往往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第三,衰老、疾病及其心理反应

  首先,衰老与老年人的心理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下降、听觉迟钝、动作反应缓慢、与社会接触减少。所有这些衰老变化都可能引起老年人情绪上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

  二是,疾病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有的疾病能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机能。如患脑动脉硬化症,由于脑组织供血不足,能引起老年人记忆力减退,严重的甚至造成痴呆。有些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常出现心情急躁不安。有些老人由于长期患病,甚至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便觉得成为家人的累赘,感觉到前途无望、心情焦虑、抑郁等。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变化

  年龄增长,体质衰弱,老年人的心理也随之出现一些变化,据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生衰老感。

  我们经常听见一些老年朋友发这样的感慨:“我已经老了,不中用了啊!”这是老年人主观上产生的衰老感,即自己意识到自己老了。老年人产生衰老感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由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

  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友的离世等。

  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便在他人的“老同志”、“ 老师傅”、“老先生”的叫声中产生。

  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无形中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2)孤独寂寞。

  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案例略)

  (3)空虚无聊。

  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以适应,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碰碰、西撞撞,他们经常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度日如年。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不但会加速衰老,有时还可能使老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案例略)

  (4)情绪多变。

  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事物,怀念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的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5)人老健忘。

  老年人健忘通常是老年人自然衰老的表现。老年人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的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那些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6)人老话多。

  人到了一定岁数之后,就会变得喜欢唠叨,总爱怀旧,而且还更加“立场坚定”。老年人由于精力有限,对许多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们只好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求得心理的平衡,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听他人之言;老人们岁数大了,能做的事情少了,子女很少在身边,为了排除寂寞,也只能借助于唠叨;老年人总是喜欢谈论陈年旧事,炫耀以往的辉煌,也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以填补现实生活的空虚;还有就是老年人虽然都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但他们还是在不停地唠叨以向死神证明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老年人的这种唠叨、言语混乱是其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混乱的表现。作为老年人应尽量控制自己,当然年轻人更应该予以谅解。

  (7)睡眠不调。

  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我们经常听到老年朋友们说:“我总是夜里两点就起床看书”、“我一晚上得醒好几次,不能有一点动静”、“我晚上总是失眠,白天睡也睡不着”、“睡眠不好干什么都没精神”、“年轻的时候就没觉得困过,现在可好,一天睡十几个小时,还是发困”……这些都是老年人常见的睡眠不调的状况:睡眠少,睡眠浅,易惊醒,晚上不能入睡,白天没精神,或者是黑白颠倒,晚上不睡,白天又嗜睡等,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当然老年人睡眠不调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老年心理健康讲座第三篇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心理健康讲座 2013年2月7日下午,为了提高社区老人的心理健康,增强社区和谐,中心在江宁街道通安居委会社区,开展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心理健康讲座,共三十多位老年人参与。

  路聚保医生从“老年与老年心理、老年人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关注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维护和增强老年心理健康”四个方面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心理健康在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认知健全、情感正常、自我观念健全、性格健全、能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与外界环境保持良好接触,能平衡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些标准使老年人能够从一个

  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角度去衡量自身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心理问题。他还强调了关注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问题,呼吁所有的人,不仅仅是老年人,还包括中年人和青年人都来关注老年心理健康,因为这不仅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更是社会和谐与发展的保证。他以生动详实的事例从社会、家庭与自我三个方面阐释了维护与增强老年心理健康的方法与途径,为老年人在找到自身心理问题的同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老年人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

  讲座结束后,老人们都意犹未尽,希望今后举办更多这样的讲座,以歌声来表达感谢路医生精彩讲座。

  今后中心将在街道多个社区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应对心身健康问题,提高老年心理保健意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看过了“老年心理健康讲座”的人还看了:

1.老年人健康讲座

2.老年病健康知识讲座

3.社区老年健康讲座

4.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

5.中老年健康知识讲座有哪些

老年心理健康讲座

健康讲座能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老人的心理健康素质,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应对心身健康问题,老年心理健康讲座到底有哪些?它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体验或者提升呢?放心,接下来准备带你了解当中的细节! 老年心理健康讲座第一篇 主讲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老年养生健康保健知识
    老年养生健康保健知识

    有句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是要好好保护的,而有些老年人会照顾家庭,还要抚养孩子,那么,日常的养生就非常重要了,老年养生健康保健

  • 社区中老年健康讲座
    社区中老年健康讲座

    社区中老年健康讲座都有哪些呢?不急,下面有准备精心为你准备的社区中老年健康讲座,就让小编带你一一讲解吧! 社区中老年健康讲座第一篇 一、老年人

  • 中老年健康讲座
    中老年健康讲座

    被看成是灰色年代的老年,触景生情的事更多,久而久之,会通过心理的中介作用影响到身心健康。中老年健康讲座到底有哪些?它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体

  • 中老年健康知识问答题
    中老年健康知识问答题

    生活想要健康,想要精致,中老年健康知识问答可不能忽视,中老年健康知识问答正是我们需要的,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了解当中细节吧! 中老年健康知识问

15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