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时间: 立文804 分享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已普遍引起全社会的关心。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稿篇1

  主讲人:马睿

  中学阶段,人在少年,无论身心发展还是人生发展皆处于关键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称之为“疾风骤雨”时期。少年,少年,人生的春天,祖国的春天。少年的健康成长无论对于人的一生还是对于祖国的未来来说都意义重大。健康,不仅意味着身体健康,还意味着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属于健康新概念之一,且与其他三个方面的健康是互相影响的。对今天的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受制于身心发展周期性规律制约,具有少年期所特有的心理问题,而且受到社会转型时期种种社会适应性问题制约,具有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一些心理问题。少年朋友的生活总体上充满着阳光、雨露、鲜花与歌声,但“成长中的烦恼”也如影随形,“剪不断、理还乱”。心理问题如果解决得好,会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否则,不仅会影响发展,甚至还可能酿成悲剧。

  现在,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案例】镇江一女中学生因受批评服毒自杀

  江苏省镇江市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刘婵娟,在班上的学习成绩是中下等,她有点偏科,在所有的学习科目中,她最喜欢语文,最讨厌数学。她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读课外读物,尤其喜欢看小说。星期四这一天,刘婵娟借了一本小说,由于时间比较紧怕看不完,上数学课的时候,她就把小说拿出来看了起来,数学老师发现以后就把小说收了去。

  第二天,刘婵娟很早就来到学校,趁老师还没上班,就蹑手蹑脚地来到数学老师的办公室,见数学老师的办公桌没锁,就拉开抽屉,看见那本小说静静地躺在抽屉里,于是就将小说拿走了。数学老师上班以后,发现抽屉里的小说不见了,就怀疑是刘婵娟拿走的。数学老师将这件事告诉了刘婵娟的班主任。班主任知道以后,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刘婵娟,并且让她写检讨还说检讨要在全校公布,刘婵娟听说检讨还要在全校公布,就流露出不愿意的神情。最后班主任说,如果你不写就不要来上学了。

  星期六的早晨,刘婵娟迟迟不愿意去上学,当她的妈妈知道事情的经过以后,就去了学校,准备向老师认错以请求老师的谅解。就在刘婵娟的妈妈去了学校以后,刘婵娟在家里想了很多很多,她认为老师不会原谅她的妈妈,还会批评她的妈妈,妈妈会受一肚子的气,回来后,妈妈一肚子的气会发泄到自己的头上,轻者挨骂,重者挨打。刘婵娟觉得很受委屈,于是,她到街上买了一瓶农药回到家里就喝了下去。当刘婵娟的妈妈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谅解,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准备叫刘婵娟去上学时,发现刘婵娟已经服毒自杀身亡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心情一定很沉重,一个花季少女就因为上课看小说而失去了年轻轻的生命,多么惋惜呀!

  当时,我看了这篇报道以后,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其实,上课看小说或者上这门课看其它学科的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说它平常,说它小,是因为我们在座的不少同学曾经都做过类似的事情。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由于处理得不好,出现了恶果,酿成了悲剧。

  在这件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老师的处理方法是很正常的,任何老师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都会采取类似的处理方法。我思考最多的是刘婵娟,我认为,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出在刘婵娟身上,出在刘婵娟的心理上。在整个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刘婵娟没有调适好自己的心理,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争取好的发展结果。具体来说刘婵娟有三个方面的错误:

  刘婵娟不该上数学课看小说。

  数学老师将小说拿走以后,刘婵娟没有采取主动的方法。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向数学老师认个错,把心里的想法告诉老师,求得老师的谅解。当班主任让她写检讨并说要在全校公布时,她没有把心里的话告诉老师,以恳求老师的宽容。现在的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不愿意甚至不敢主动地跟老师交流。

  第三,当刘婵娟的妈妈去了学校以后,她在家里想的都是消极的,没有朝积极的方面去想。而事情的发展正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老师原谅了她,同意她去上学了。

  这三点都是心理方面的因素,刘婵娟没有做好心理方面的调适。 有的同学会说,我到学校里来是学习文化课的,至于什么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际关系都无所谓,我只要学好文化课,考上大学了,一切都好了,一好百好。果真是这样吗?果真是考上了大学一切都好了吗?我看未必。我再讲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案例】马加爵特大杀人案

  2004年2月,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与同学因琐碎事情发生争执,然后,将他的四名同班同学先后残忍地杀害了。后经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6月17日马加爵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马加爵特大杀人案公布以后,全国震惊,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不同的反响。

  马加爵虽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事情的发生却引起了人们深深地思考。如果马加爵是社会上的小混混、不痞子,人们听了这个事情以后,或许心里所受到的震惊要小一些。但是,马加爵是一个大学生,是人们乐以称道的天之娇子,而就是这个天之娇子却犯下了滔天大罪。马加爵杀人案导致五个家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被杀的四个和他自己。五个大学生都是来自农村,有三个还是来自广西贫困的农村,其中一个大学生的家庭因为供他上初中、高中、大学已经欠债二十万;另一个大学生家庭极其贫困,贫困得家里惟一能说得上是电气化生活用品的是电子石英钟,至于电冰箱、电视机、空调想都不敢想。他们的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对他们的孩子报有多大的希望啊,实指望他们大学毕业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好好地回报他们的父母,但是,就是这些朴素的想法都破灭了。

  马加爵为什么会杀人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马加爵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马加爵脾气暴躁、心胸狭窄、心态自卑、人际关系紧张,这些心理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地调适,慢慢地就患上了心理疾病,而且是严重的心理疾病,这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我再讲一个大学生毕业以后的故事。

  【案例】“神童”出家当和尚

  宁铂是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首批招收的少年大学生,被称为“神童”。大学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一直到此时,宁铂走的路都是辉煌的。但是,宁铂并没有按照这条辉煌的路继续走下去,而是出现了仿差。聪明的才智、优异的学业并没有使他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相反,由于他没有注意调适好自己的心理,他慢慢地沉沦了。当时过分的舆论渲染,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慢慢形成了恐惧失败的心理。他曾经三次报考研究生,但三次都退缩了。他的生活方式与常见的生活习惯渐行渐远。2002年,宁铂为了逃避现实生活,只身前往五台山出家。当然,最后还是被学校找了回来,如果他的心理能调适得好,他仍然还是个人才。

  一位“神童”,一位全国最年轻的大学讲师,最后却想着要去五台山出家当和尚。既可笑又可惜呀。既使我们心里想笑也笑不出来,因为这里面包含着太多的辛酸。

  同学们,类似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小到十几岁的少年,大到六七岁的老人。所以,不管我们处在什么年龄阶段,不管以后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从事什么职业,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心情愉快、乐观开朗的心态,心理上的健康才是最最重要的。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暂时的烦恼。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你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不可能不受到社会的影响。由于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许多学生产生了好动、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给予调适,这些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就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急。

  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大家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一提到健康马上就会想到身体健康。人们往往只注重身体的健康,而忽视了心理的健康;只注重身体健康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作用,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一个人的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如果我们感到自己各方面是良好的,这就说明我们的心理是健康的。我们以前在向别人表示祝愿时通常用“祝您身体健康”,以后再要向别人表示祝愿时,你们要换成“祝您身心健康”。现在的社会,一个人仅有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意义呢?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整体性教育,其含义是:培养健全人格,提高思想品德;发展学生智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开发身心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到学校里来,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不仅仅是来提高文化素质的,还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使我们的综合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

  第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家的自信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提高大家的自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就是要让大家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理,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取得成功你就肯定能成功,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甚至怀疑自己,你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博文中学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就看你有没有自信心了。

  同学们,尽管我们现在的入学成绩不高,但是,只要我们勤奋,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有自信心,我们都能取得很大的进步,去圆我们大学的梦想。如何将现实变成梦想,这就需要我们有自信心,用自信心支撑着我们度过三年的中学时光。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尊重他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必须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这样,才能成为更健康、更幸福、更和谐、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用人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稿篇2

  主讲人:校长

  下面由我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话题,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健康;二、心理健康;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往往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其中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最终导致校园的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近几年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在校园的一些典型案例:(请同学们注意听)

  1、2005年8月,沈阳市第14中学初二学生徐立,因母亲管教太严,一怒之下将亲生母亲活活砸死

  2、2007年5月,浙江省金华市一初三男生,因父母吵架而杀死亲生父亲;

  3、2008年11月,吉林省东丰县红石中学初三女生因感情问题割颈自杀在房东厕所里; 4、2009年4月,中国传媒大学一男生、一女生因感情问题,双双从13楼跳下身亡; 发生在我们身边:

  5、2010年在三星口初级中学、木头凳初级中学因忍受不了别人的欺辱,心存怨恨而动刀杀人事件;

  6、前几天,在职专,高二某班一女生由于感情问题,服毒自杀事件;

  除了刚才我例举的案例外,电视里常报道的中学生跳楼、吸毒、自残等等现象还有很多。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尤为重要的。下面,我从六个方面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有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怎样做个“美丽”的中学生(美丽加引号)

  对中学生的仪表,国家教育部有规定: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特别增添了不染发内容。)烫发、化妆、佩戴首饰,不是不美,而是分什么年龄、什么场合、什么身份。从身体发育的角度说,烫发、染发、化妆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你们并不适合。然而,我们仍然有很多同学把自己的头发染成了五颜六色的,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反正我看了没有感觉到美,只是想到“另类”这个词,更多联想到鬼怪故事里的红毛妖怪。爱美之心,人之常情。妆扮得有个性一点也可以理解,但作为中学生,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审美观。讲个性是美的,但病态不是美,特殊也不是美,另类更不是美。 爱美没有错,追求美更没有错,关键是心中要明白怎样是美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涵养、没有道德、没有素质,往往外表越妖艳,越遭人恶心。所以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衣着打扮要干净、利落、得体,这样会让你看起来青春亮丽。

  2、仪容仪表要得体,端庄大方,这样才会显示出你高雅的气质。

  3、平时要注意自己言谈举止,抓住细节,这样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戴。(举例) 在我们的校园里,总会有这样的一批人:长得有模有样,但出口就是脏话,随地就一口痰;课间在楼道里大喊大叫、男女生追逐打闹,得意忘形;跑操时兔子似的乱窜乱跳;在公共场合烟卷一叼,吞云吐雾等等现象

  试问同学们,这是美吗?我个人认为这是“心理变态”

  4、要有高尚的人格和知识修养

  高尚的人格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高贵气质的自然流露。这种气质与你的出身阶层无关,与生活贫富无关,与身材高矮、容貌美丑无关。它表现为心地善良、有道德,富有爱心、同情心;不向权势低头,不为利益出卖良心;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讲诚信。也许我们不能全做到,不能做得很好,但起码要有向高尚的人格努力靠拢、努力去做的愿望。别人的缺点你没看到,你并不损失什么;别人的优点你不学习,你就失去了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现在我们有的同学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不够强,看到别人吃得好,穿得时髦,花钱大方,就跟人家学,攀比,根本不考虑父母的辛劳和家庭的经济状况;还有的同学,不能坚持正义,明知有些事不对,就因为别人做了,自己便也跟着做。或者,面对错误,面对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不关我的事,就不制止、不批评,不向老师反映;要么因为她是我的好朋友,我就明知她违反了纪律,也包庇她、纵容她。这都是不辨是非的表现。

  修养和知识是共同促进的。缺乏修养的人心地狭隘,私心重,受不得半点委屈,一不如意,就有发不完的牢骚怨气,和别人处不好,自己心情也不舒畅。所以,今天有这样好的条件读书、学习,应该珍惜。学得多,是你自己的财富;学得少,是你自己的损失,是你在放弃使自己变得美、变得有魅力的机会。

  所以说,高尚的人格,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才使人具有高雅的气质。这才是到老也不会变的美。这才是真正的美。

  二、正确认识纪律与个性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谁也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独立存在。大环境给我们建立了一个生活规则,就是纪律。纪律约束的不是个性,而是我们身上那种惰性、那种散漫习气。纪律不是束缚了自由,而是更好地保证了大多数人的自由。学校不允许乱扔乱弃、践踏草坪,是为了更多的人能拥有美的环境;不允许住宿生晚就寝时乱打乱闹、玩手机,是为了保证别的同学的休息自由。(举例)我在网上曾看到过:长春市街道上有一个标牌,这样写的:没有红灯的限制,哪有绿灯的畅通。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你不能只顾张扬自己的个性,而忽视了周围人的权力。

  遵守纪律也是一种修养。有的同学,一个人独来独往,对集体活动不热心、不参加,或应付、对抗,不服管教。这不是有个性,不是超脱,而是放任自流、浅薄低俗。其实,制定纪律,不是想制裁谁。所有的纪律都是为大家好,为大家创造一个好的学习、锻炼、生活的环境和氛围。

  三、正确看待和处理男女生的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的漩涡

  我们这个年龄,有点情感的萌动是正常的。但是,也不能因为这是正常的心理变化,就任其自然发展;更不要把这种朦胧意识,当成爱情去盲目地追求。

  男女生间的“来往过密”,可能当事人自己觉得很沉醉,但其实这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情,大多属于友情、好感。我们这个年龄段,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记忆力强,是学习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被感情问题纠缠,必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好时光。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前面的案例)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面对感情的波动,同学们必须理智,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采取积极的措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让家长放心,让老师放心。

  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做个自强自立的中学生

  做为中学生,不要把自己当弱者,不要指望别人的怜爱;先自信、自强,而后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句诗写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天既然把我们生下来,就一定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在这个竞争和发展的时代,弱者只会被淘汰。美好的明天、幸福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去创造。

  我给同学们讲个故事:英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小杂货商。杂货商有个女儿,叫玛格丽特。玛格丽特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育就是:永争一流。父亲对女儿说:你就是坐公共汽车,也要坐到前排。女儿记住了父亲的教诲,从小学到大学,学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演讲、文艺、体育等活动也一直走在前列。校长评价说:“她是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每件事都做得很出色。”这位优秀的女生,后来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他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这就是目标。这座山使你总往高处爬,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见自己的希望。要实现希望和憧憬,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挑战艰难、挑战自己。英国作家狄更斯说:“一个健康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五、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中学生

  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是一件很烦恼的事。大多数同学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有些同学常常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误解和猜疑。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我们知道“人”字是一撇一捺写成的,人字的写法中包括着三种含义:一是,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二是,每个人一生中都有上坡路、逆境的时候,也都有下坡路、顺境的时候;三是,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帮助、互相支撑的,你拿走一撇不让我做人,那么,我也撤掉一捺让你做不成人。这三层含义,可以说,道出了做人的真谛。同学们,要想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摆正自我位置,以坦诚的态度、宽阔的胸襟对待朋友,彼此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其次,在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尊重他人。“尊人者,人尊之”,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不探究别人的隐私;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并能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真诚地帮助别人;“送人玫瑰,手存余香”。约定时间要守时;交流中要注意对方的感受。不要小看了一句话、一个动作这样的细节,可能就为一句不恰当的话,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有一句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再有,同学们在交往中,要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努力寻求双方的共同点,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六、学会适应、学会感恩

  1.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比如,今天下大雨,你心情不好,不停的埋怨天气坏也无济于事,不打雨伞、不穿雨衣,只能被大雨淋成感冒。你所在的班级,老师再不如意、同学再不称心,你光生气不起任何作用,消极抵触只会越来越糟,只有去适应才是积极的态度。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才容易成为一个成功者。 举个例子:有个小男孩叫艾克,他闲暇时经常与家人一起打扑克牌。有一天晚上,他连续几把都抓到破牌,就不高兴了,不停地抱怨起来。母亲正色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把手上的牌玩下去。发牌的是上帝,你能做的,就是把手中的牌玩得最好。打牌是这样,学习、生活更是这样。”后来,艾克在遇到生活困境时,总是会想起母亲的话,总是尽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环境,去面对挑战。他从一个平民家庭走出,从士官而成为上校,后来成为二战时的盟军总司令,最终成为美国总统。他就是艾森豪威尔。

  2.学会感恩

  我在网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导:一位母亲陪同儿子参加高考,儿子在教室里考试,母亲在外面守侯。因为天气太热,气温过高,不久这位母亲便中暑倒在了地上,被路人送到了医院。在医院,母亲一直没有苏醒过来,令众多医生束手无策,最后还是一个护士想到一个好点子,在母亲的耳边轻轻地说 “高考结束了”。话还没说完,母亲便坐立起来,大声地说“我得赶紧问问我儿子考得怎么样?!”在这个生死关头,母亲心里牵挂的仍是正在考试的儿子。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她永远把儿子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关心儿子,而忽略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我相信各位同学的家长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同样会为你们付出的,可是同学们,你们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不少同学总是不断地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有些同学不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精力和心血,扪心自问,你关心过他们吗?你为你们的父母做过什么呢?

  一个孩子应该有感恩之情,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社会。(邹越老师演讲)如果孩子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内心就会充满阳光,干事情也会劲头十足。一个孩子如果不知道感恩,老觉得父母对不起他,同学对不起他,老师也跟他过不去,她的心就会越来越阴暗,易于消沉,甚至堕落。

  努力吧!同学们,我相信,只要我们都能够尽我们的全力了,即便不能取得成功,我们也将无悔。

  最后,祝全体同学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篇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了全社会乃至学校及家庭的高度重视,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内容越来越丰富,范围也越来越扩大,这充分说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同样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意向品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培养,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学生成绩的稳步提高;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

  因此,健康的心理是每一个人一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甚至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生活、事业等。同学们要问既然心理健康如此重要, 那么,什么是心理?什么是健康心理呢?顾名思义,心理即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它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健康心理就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按照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发展要求去进行思维,去培养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排除一切杂念,消除不良干扰,摈弃侥幸幻想,克服幼稚,走向成熟,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学校,都程度不同地未能给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社会某些丑恶现象和不和谐的因素,就业难而引起的不利方面如读书无用,家庭教育方面的偏颇,如家长只关心和重视孩子的吃、穿、用度、不注意,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品格和道德品格,家庭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如打骂、责罚,学校教育的苍白无力和脱离实际等等,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侵蚀、侵害、影响着中学生的稚嫩心灵,加之中学生因知识不足,阅历不深,辨别是非,区分善恶,分辨真假的能力差,极容易机械模仿,盲目效法。致使部分中学生产生了畸形心理和离奇的行为,如缺乏理想,胸无大志,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好吃懒做,感情脆弱,不承压力,自私冷酷,唯我独尊,漠视他人,不合人情,有意封闭自己,不愿畅开胸怀,说话不负责任,做事荒.唐滑稽,如此等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制约着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综合起来这些不健康心理大致有如下具体种类:

  1、排他心理: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见了谁都觉得不顺眼,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只盯人家的短处,甚至人家做的正确的在他看来也是错误的,于是千方百计找岔子,寻机会修理他,教训他,或者搞顺我者哥们,逆我者敌人的那一套,或受别人小惠,或施以别人小惠,拉帮结派,公开收保护费,称王称霸,唯我独尊。

  2、故犯心理: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往往冒天下之大不韪,明明不能做的事他偏要做,明不能说的话他偏要说,道理也懂,事理也明,就是明知故犯,动不动就量学校,试老师,所以其行为就带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如同学们当中发生的打架斗殴,偷盗勒索,图谋报复,抽烟喝酒等现象,就属于这一类,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我就偏做了,你能把我怎么样,反正我没有犯法,大不了给个处分。请同学们明白,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不是一般的懂不懂常识的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稿篇3

  主讲人:黄龙德

  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离异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使当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诸如厌学、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独立能力差、亲子冲突呈增加趋势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代中小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国内外学校教育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校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根据心理学理论,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2004年初春,云南大学校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凶杀案,该校一名小学生残忍地杀害了四名室友。随着案情的展开,凶手杀人竟是因为室友怀疑他打牌作弊!案发之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她研究了此案所有相关材料,访问了办案人员,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发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她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据了解,马加爵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心理严重,不善言辞,很少与同学来往,平常酷爱上网去欣赏暴力、恐怖、***图片、小说,报复心较重。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暴露出了我国青少年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中小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中小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还有,中小学生性发育的提前,而学校教育跟中小学生青春期成长脱节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如何解决。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的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小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中小学生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人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小学生的比率在10%以上的项目,初二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项,初一除上述6项外还有"焦虑"1 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等9个项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平均在11.11%。"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小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 "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20.5%的人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调查分析,新时期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表现在三大类:

  一是学习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有两种现象:首先是恐惧:目前,虽然都在谈"减负",但学校课业任务仍旧繁重,竞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位男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尔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到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的地步。其次是厌学: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学习差的同学。玉林市某校有一初中女生,智力平平,学习成绩不太好,父母说她还不够努力,时刻提醒她要抓紧时间,把学习成绩赶上去,一定要争取考上重点高中。由于心理压力太大,该女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在第二学期开学时,这名女学生带着父母给的1000多元学费出走了,从此不知所踪。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她在心理辅导室谈到:"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嘲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稍差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的等等。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到:"晚上1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飞灰。"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这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是交际问题。这也是中小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首先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小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有位中小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兴趣。另有一位小学生干部来访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同学"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其次是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小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有个别小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对校园生活感到厌倦。再次是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谐,使小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例如,有位小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女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大打出手。他不愿呆在家里,不愿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是情感问题。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在调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时,我发现在中小学生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一些心理问题,下面逐一作简要的分析说明:

  一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这是与正常人的自尊心相对立的一种病态心理。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小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酿成自杀、出走甚至犯罪等恶性事故。

  二是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小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小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小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因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差,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有严重抑郁心理的中小学生,还会出现躯体化症状,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总之,抑郁心理的中小学生的消极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必须引起家长和学校老师的高度重视。

  三是闭锁心理。中小学生的闭锁心理主要是指中小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不轻易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在中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明显,它突出表现为小学生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其主要特征是关闭性。他们很少与父母交谈,他们不愿和老师接近,极少到办公室提出问题或主动与老师谈话,不愿告诉老师班上同学的事情,往往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他们只喜欢把自已的所思所想、自己的喜怒哀乐向日记倾诉,在自我的小天地里默默的咀嚼生活,品尝孤独。这种闭锁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小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小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同时由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痛苦、烦恼等,不愿向人倾诉,由此引起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排除,日积月累就易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

  四是焦虑异常心理。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屡遭失败和蒙受耻辱,又不能尽快找到自信,就会对不愉快的情景增加敏感性,从而产生焦虑异常心理。焦虑异常心理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试想:一个对学习忧心忡忡、顾虑重重的小学生,怎么可能兴致勃勃,孜孜以求地学习。对智力平庸、虽经努力学习成绩仍不理想的小学生,过度焦虑会造成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以至对学习失去信心。过度焦虑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正常水平的发挥。显然焦虑异常心理对小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的危害不容小视。事实说明,焦虑异常心理在中等生中又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们学习勤奋努力,要求自己颇为严格,把满足师长的愿望当成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他们在老师热烈的升学期望和家长的"望子成龙"的阴影下学习和生活,学习上唯恐出丝毫差错,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至有负罪感。他们不论学习能力强弱,都会因一时的失误导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也有一些中等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有较重的自卑感,可总是想获得成绩好的同学的那种"风光","地位",于是埋头学习,暗地里与人攀比,同时又十分计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在同学中的影响。所以只要稍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会紧张不安,怕这怕那,使自己不能集中注意力于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

  五是恐惧心理。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实际上这类引起害怕的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惧感会逐渐减弱或消失。

  但是因个人的认知能力和神经系统的耐受性以及个人生活经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偏差和缺陷,或者因某种令人恐怖的刺激,也会使一些年龄稍大的中小学生仍然存在着不合情理的恐惧心理。当人处于这种恐惧状态时,不仅会出现明显地紧张、焦虑,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有时还常伴有心悸、出汗、头痛、昏晕等强烈的生理反应。恐惧心理有各种各样表现。对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小学生最为普遍的恐惧心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恐惧心理也是中小学生较为普遍的。中小学生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还不稳定,对心理压力的承受力较弱,再加上为人处事的经验不足,社交技能欠佳,因此,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受到种种挫折。如,有的中小学生因与自己的好朋友发生了矛盾,便觉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太多的虚伪;有的中小学生因曾在众人面前受到过伤害,觉得丢了脸面,于是在这种心理压力驱使下,回避众人,逃避交往,甚至不出门,将自己孤立起来,不仅拒绝朋友、熟人,甚至泛化到陌生人;但是,他们在逃避交往的同时,内心又十分渴望与人交往。正是这种矛盾心情,使他们倍感苦恼和焦虑,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有的中小学生由于长期在"网"上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不适应,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六是易怒心理。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因为兴奋过强或紧张过度而出现的心理异常,表现为情绪反应过敏,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激惹性增高,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而短暂的情绪反应.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他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为此,经常损害同学之间的感情,把一些本来能办好的事情搞糟,甚至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学业成败都有影响。某学校的两名小学生因提水冲凉时发生口角,一名小学生在半夜潜进宿舍,用刀把另一名小学生捅死了。

  七是逆反心理。 一些中小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八是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重点学的中小学生尤为明显。

  九是猜疑心理。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这类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十是厌学心理。目前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三、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因而制约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本体因素;二是家庭因素;三是学校因素;四是社会因素。

  一是本体因素。本体因素是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中学阶段是个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中小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折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中小学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

  二是家庭因素。从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之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中小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家庭内部成员关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开朗乐观,适应环境的能力会更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中小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三是学校因素。学校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某些地方应试教育还十分严重,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强度的学习要求,高频率的考试,双休日加班加点补课,强烈地刺激着中小学生稚嫩的心灵。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了一些违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使中小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中小学生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等等。另一方面,中小学生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了心理上很大的痛苦。还有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中小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四是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持久性。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中小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中小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四、培养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或上几节心理课,而应是全方位、文体化、综合性教育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中小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小学生的行为。"因此,本人认为,作为中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团队及班会活动,既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卫生知识传授,又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质教育。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友爱团结,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成为中小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以上活动,使中小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二是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由学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实用教材,非毕业班双周一节,可采取情境导入,讨论辨析、传授训练等方法,循序渐进,系统传授初步的心理卫生知识。毕业班采取专题讲座方式,有针对性地围绕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灵活进行,重点突破疏导,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指导中小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对全体中小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三是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设心理自助餐,订阅有关报刊,购买有关书籍,中小学生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的心理检查及咨询服务。学校对已发现有心理危机或有家庭病史的同学,要注意追踪了解、交谈,帮助他们建立克服危机的信心,特别是要与家庭配合起来,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工作。购置常用的心理训练、测试仪器设备,提高中小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协助教师科学准确地掌握心理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加强心理指导。总之,通过咨询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因人疏导,因材施教。

  四是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主渠道。一方面各学科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中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既结合学习内容训练中小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智力心理,发展中小学生智力,又结合教学工程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兴趣、情感,锻炼中小学生学习意志,培养中小学生个性,促进中小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健全发展。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中小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积极主动,以减轻中小学生心理压力,消除中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此外,根据生源情况,学科教学中要注意面向后进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对后进生的情感投资,从行动上接近和爱护后进生,挖掘、发现闪光点,保护积极性,给予表扬鼓励,用引导代替斥责,用提醒代替讥讽,从而增强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智力心理素质。

  五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高尚品质是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跨世纪人才,学校教师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的衣着、表情、言谈举止的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可能直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中小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中小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中小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只有这样,中小学生才能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地成长。

  六是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努力提高家长素质。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或召开专题家长会,介绍学校心理健康内容与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特点,指导心理疏导方法,也可以进行家访,共同疏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困惑。通过以上工作,使亲子关系和谐;顺其所思,与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用其所为,促其所成。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处事的心态平衡健康与否,将事关他们适应挑战的成败,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兴衰与存亡。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看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稿”的人还看了:

1.心理健康讲座讲稿

2.小学生心理健康演讲稿3篇

3.小学心理健康课讲座

4.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励志讲话稿

5.中学生心理健康演讲稿3篇

1833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