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用药知识 > 中药材基本实用知识有哪些(2)

中药材基本实用知识有哪些(2)

时间: 立文804 分享

中药材基本实用知识有哪些

  中药的性能

  中药药物的性能,是有其独特之处的。中药药物的一般药理作用和主治(如黄芪、党参补气,治气虚证;当归、熟地补血,治血虚证)是需要掌握的。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其性味、升降浮沉、归经等。

  性 味

  性即药性,味即药的味道,常统称为“四气五味”,是中药药物的基本性能。

  1、药性

  有寒、热、温、凉四种,称为四气。它是指药物在人体中的药理作用而言。譬如能产生清热作用或其他寒象的药物为寒凉药;能产生祛寒作用或其他热象的药物为温热药。此外还有一种平性的药物,其偏胜之气不很明显,性质和平,但实质上仍有偏温、偏凉的不同,故不作一“气”,习惯上只说药性有“四气”。总的来说,中药药物的药性基本上是分寒热两大类,因为寒和凉,温和热,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凉相当于微寒,温相当于微热。

  一般来说,寒性凉性的药物,都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等作用;热性温性的药物,多有祛寒助阳、温中通络等作用。

  2、药味

  有辛(辣)、酸、甘(甜)、苦和咸五种,称为五味。它是根据人们用口辨尝药物时所感到的味道而定的。此外还有一种淡而无味的药物,一般称为淡味,但前人有“淡附于甘”的说法,故不作一“味”,习惯上只说药味有“五味”。

  一般来说,五味的作用,如《内经》所说:“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即:味辛的药有发散的作用,包括发汗、行气、活血、散结等作用。味酸的药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味甘的药有缓解、调和、补益的作用。味苦的药有燥湿(使湿的东西变干,干则变硬,故说“苦坚)下降的作用。味咸的药有软坚(使硬的东西如肿块变软或消除)的作用。另外,味淡的药有利尿的作用。前人经过不断的反复实践,还总结出五味入脏的经验体会,认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一般的说,一种药物的药性只有一种,或温或凉,或寒或热,但其药味可能是一种,也

  可能是几种。

  升 降 浮 沉

  这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分别产生上升、下降、发散和泄利等作用。临床治病就是利用药物这种作用,以调整病势下陷或上逆之偏和祛除在表、在里之邪的。一般来说,能产生升阳、涌吐、发汗、祛风、散寒和温里等作用的药物,都属升浮的药;能产生降气、平喘、止咳、止吐、潜阳、镇静、泻下、利尿、清热和收敛等作用的药物,都属沉降的药。

  升、降、浮、沉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气味厚薄和质地轻重。厚指气味浓厚在雄烈,薄指气味轻薄。气薄则发散,发散即发汗升阳,主升。多为辛温、甘平、微苦平之药,如麻黄、荆芥、柴胡、升麻和葛根之类。气厚则温里,温里即散寒温里。多为辛甘温热之药,主浮。如附子、干姜、肉桂和吴茱萸之类。味厚则泄,泄即清火泄下。多为苦寒、咸寒之药,主沉降。如大黄、芒硝、黄连和黄柏之类。味薄则通,通即通降下行。多为甘淡寒、甘酸平、咸寒之药,主降。如茯苓、泽泻、通草、赤小豆和穿山甲之类。质地轻而疏松的药如植物的花、叶(如辛夷花、菊花、薄荷和荷叶等),大多主升浮;重而坚实的药如植物的果实(苏子、枳实等)、矿物(磁石、代赭石等),大多主沉降。这都是一般规律,只有少数情况例外,如旋覆花是花而性下降、牛蒡子是果实类而有升散之性。

  药物本身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能,但这些性能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如运用一些特殊的制药法可使沉降药升浮,也可使升浮药沉降,这就是“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这些性能还因配伍而变化。如升浮药在一组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沉降药在一组升浮药中,也能随之上升。此外,还可配以某些特殊“引药”,最常用的是桔梗与牛膝。桔梗能使别的药和它一起升浮,中医书中将其比之为船,能“载药上行”。牛膝则能使别的药和它一起沉降,称为“引药下行”。

  归 经

  这是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认识到某些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疾病,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例如桔梗、杏仁能治肺经的病(咳),桔梗、杏仁便是入肺经;黄连能泻心火而治心火旺(烦躁失眠),黄连就是入心经。除上所述,还有依据其他方面了解药物的归经;依据药物的颜色,如丹参赤色入心,玄参黑色入肾,沙参白色入肺等;依据药物的形状,如马兜铃形状象肺而入肺,连翘象心而入心等;依据药物的味道,如上所述的“五味入五脏”。但这些不是主要的。

  由于药物的作用多数不只一种,因此大部分药物都能入两经或两经以上,甚至还有通行十二经(如甘草、附子)。

146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