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用药知识>

黄花蒿有哪些药用价值

时间: 燕华640 分享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又叫黄蒿,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有哪些药用价值呢?下面学习啦小编告诉你。

  黄花蒿的药用价值

  1.抗疟作用:黄花蒿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对鼠疟、猴疟和人疟均呈显着抗疟作用。体内试验表明,黄花蒿素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而对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前期无效。黄花蒿素具有快速抑制原虫成熟的作用。蒿甲醚乳剂的抗疟效果优于还原黄花蒿素琥珀酸钠水剂,是治疗凶险型疟疾的理想剂型。黄花蒿琥酯2.5、5、10、15mg/kg,2次/天,连续3天,皮肤外搽,治疗猴疟均有不同程度疗效。5、10mg/kg,2次/天,连续10天,皮肤外搽即可使猴疟转阴。加入适量促透氮酮,可提高抗疟作用。脱羰黄花蒿素和碳杂脱羰黄花蒿素对小鼠体内的伯氏疟原虫K173株的ED50和ED90分别为12.6mg/kg和25.8mg/kg。体外试验表明,黄花蒿素可明显抑制恶性疟原虫无性体的生长,有直接杀伤作用。黄花蒿素、蒿甲醚和氯喹对恶性疟原虫的IC50分别为75.2,29.4.和43.2nmol/L。黄花蒿素酯钠对恶性疟原虫6个分离株(包括抗氯喹株)有抑制作用。

  2.抗菌作用:黄花蒿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结核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花蒿挥发油在0.25%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抑菌作用,在1%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黄花蒿素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黄花蒿酯钠对金葡萄、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卡他球菌,甲型和乙型副伤寒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黄花蒿中的谷甾醇和豆甾醇亦有抗病毒作用。

  3.抗寄生虫作用:黄花蒿乙醚提取物、稀醇浸膏及黄花蒿素对鼠疟、猴疟、人疟均呈显着抗疟作用。体外培养提示,黄花蒿素对疟原虫有直接杀灭作用。电镜观察证明,黄花蒿素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无性体的膜相结构,首先作用于食物色膜、表膜和线粒体膜,其次是核膜和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体亦有影响。由于食物泡膜发生变化,阻断了疟原虫摄取营养的早期阶段,使疟原虫迅速发生氨基酸饥饿,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体外,使泡浆大量损失,内部结构瓦解而死亡。黄花蒿素对间日疟、恶性疟及抗氯喹地区恶性疟均有疗效高、退热及原虫转阴时间快的特点,尤其适于抢救凶险性疟疾,但复燃率高。此外,黄花蒿尚有抗血吸虫及钩端螺旋体作用。

  黄花蒿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株有浓烈的辛臭。根单生,垂直,狭纺锤形;茎单生,高100-200厘米,基部直径可达1厘米,有纵棱,幼时绿色,后变褐色或红褐色,多分枝;茎、枝、叶两面及总苞片背面无毛或初时背面微有极稀疏短柔毛,后脱落无毛。

  叶纸质,绿色;茎下部叶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7厘米,宽2-6厘米,绿色,两面具细小脱落性的白色腺点及细小凹点,三(至四)回栉齿状羽状深裂,每侧有裂片5-8(-10)枚,裂片长椭圆状卵形,再次分裂,小裂片边缘具多枚栉齿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的深裂齿,裂齿长1-2毫米,宽0.5-1毫米,中肋明显,在叶面上稍隆起,中轴两侧有狭翅而无小栉齿,稀上部有数枚小栉齿,叶柄长1-2厘米,基部有半抱茎的假托叶;中部叶二(至三)回栉齿状的羽状深裂,小裂片栉齿状三角形。稀少为细短狭线形,具短柄;上部叶与苞片叶一(至二)回栉齿状羽状深裂,近无柄。

  头状花序球形,多数,直径1.5-2.5毫米,有短梗,下垂或倾斜,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开展、尖塔形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内、外层近等长,外层总苞片长卵形或狭长椭圆形,中肋绿色,边膜质,中层、内层总苞片宽卵形或卵形,花序托凸起,半球形;花深黄色,雌花10-18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3)裂齿,外面有腺点,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10-30朵,结实或中央少数花不结实,花冠管状,花药线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具短尖头,一般花柱近与花冠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有短睫毛。瘦果小,椭圆状卵形,略扁。花果期8-11月。

黄花蒿有哪些药用价值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又叫黄蒿,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有哪些药用价值呢?下面学习啦小编告诉你。 黄花蒿的药用价值 1.抗疟作用:黄花蒿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对鼠疟、猴疟和人疟均呈显着抗疟作用。体内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3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