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用药知识>

大蓟的药用价值

时间: 燕华640 分享

  大蓟,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蓟的药用价值,供大家参考!

  大蓟的药用价值

  【药名】大蓟

  【别名】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脚刺、野红花、茨芥、牛触嘴、鼓椎、鸡姆刺、恶鸡婆、大牛喳口、山萝卜、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牛口刺。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山萝卜、刺萝卜、牛喳口、鸡母刺、大恶鸡婆、山老鼠簕。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抢水洗或润软后,切段,干燥。

  【性味】甘、苦,凉。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主治】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禁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脾胃虚寒、无瘀滞、血虚极者不宜使用。

  大蓟的相关配方

  1、心热吐血口干: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顿服二小盏。(《圣惠方》)

  2、舌硬出血不止:刺蓟捣汁,和酒服。干者为末,冷水服。(《普济方》)

  3、崩中下血:大、小蓟根一升,酒一斗,渍五宿,任饮。亦可酒煎服,或生捣汁。温服。 (《千金方》)

  4、小便热淋:马蓟根,捣汁服。(《圣惠方》)

  5、小儿浸淫,疮痛不可忍,发寒热者:刺蓟叶新水调敷疮上,干即易之。(《简要济众方》)

  6、癣疮作痒:刺蓟叶,捣汁服之。(《千金方》)

  大蓟的生理特性

  本品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

  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

56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