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不要在餐桌上教育孩子

不要在餐桌上教育孩子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不要在餐桌上教育孩子

  很多家长都爱在吃饭时给孩子进行说教,却没发现孩子越吃越慢,越吃越少,到最后一提吃饭就满脸的不情愿!而餐桌上的交流、过问往往掺杂着絮叨责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餐桌教育的危害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餐桌教育的危害

  ★餐桌教育压力大

  据统计,有7成以上的孩子表示在餐桌上受到过关于考分的质问,关于消费的“清算”,关于同学关系的追查等等。孩子们很羡慕电视上一家人围坐餐桌欢声笑语的情景:大人给自己夹菜,妈妈问孩子好不好吃,爸爸也不板着脸,而是讲述当天的趣事和见闻。孩子们希望饭桌上的话题不要总针对自己,尤其不要专拣自己的弱点说。“让我吃碗安顿饭好不好?”孩子委屈地说。

  良好的“餐桌文化”氛围,可使家人放松心情调理生理,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可不少家长饭碗一端上手,便喋喋不休,对孩子学业成绩不理想横加指责,势必挫伤孩子的自尊。如果饭桌上的指责取代了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对吃饭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惧怵和恐慌,孩子在饭桌上会如坐针毡,备受压抑和困扰,长此以往,容易诱发心理疾病。

  ★饭桌教育的负面影响

  如果你觉得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精神气质乃至价值观像他的父亲或母亲,那么你可以观察他们家庭一天的生活,最终你会发现,最重要的言传身教场所是在饭桌上。

  虽然我们提倡吃饭时不要说话,避免一嘴两用,但是吃饭期间,还是会聊一些烦恼或者开心的事。一个三口之家,你会发现这样的情景:吃饭的时候,三个人聚在一起,比如,妈妈可能会抱怨单位里某个同事特别讨厌,老喜欢在领导面前讨好卖乖,言语之间充满了不屑,也许还夹杂着比不过人家的酸溜溜的无奈;爸爸可能会吹嘘自己如何耍了点滑头,在同事中争取到一次半出差半旅游的机会。放心,你们这些牢骚和伎俩,你的孩子很可能全盘接收。

  如果碰上朋友或者客人来了,在饭桌上客客气气,客人走了后又掰扯与朋友或者客人的矛盾,说人家的不是。请放心,这阴一套阳一套的东西,你的孩子很快也能继承。

  如果你们是三代同堂的家庭,喜欢把婆媳不和的矛盾拿到饭桌上展览,相信我,你的孩子将来肯定也是后宫之战的高手。

  如果家长在饭桌上讲的是正面的、善意的、积极向上的话题,相信孩子会更容易拥有健康快乐的心态。只要你意识到这一点,在这些场所谈些健康的话题,谈些培养孩子光明气质的话题,而把那些见不得人的夫妻私己话题、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争端移到更加隐秘之处,

  ★吃饭训子伤身体

  吃饭本是温馨愉悦的气氛,但是家长利用这个时间来说教,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父母的责问、训斥会使得孩子精神压力紧张,食欲也就消退,长此如此很容易会形成不良的条件反射,使得孩子一到吃饭时精神就特别紧张,孩子心不在“食”,纳食不香,会影响消化和吸收,长久很容易产生厌食症,或者产生心理上的疾病,对于亲子关系来说更是得不偿失。孩子在用餐时受到训斥伤心掉泪,边吃边哭,很容易在抽泣时将食物吞咽到气管里去,引起强烈的呛咳,甚至呼吸受阻,危及生命。

  教育孩子时间地点有讲究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1. 早上出门时。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2. 一起吃饭时。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3. 父母脾气变坏时。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4. 发生直接冲突时。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5. 晚上睡觉时。不要让孩子怀着郁闷、沮丧、伤心的心情去睡觉,要在睡觉前开解孩子的心情,使得心情有缓解了再让孩子入睡,免得第二天早上起床还有负面情绪。

  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他们认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不应该责备。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

  第七,“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地方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批评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评的效果自然好。

3656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