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德国人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其实德国父母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刻板印象,反而很多都是很随性的。他们对独立性和责任感高度重视。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做到“放养式”学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德国人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德国人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

  不督促阅读

  他们认为小时候应该把时间放在玩耍和交朋友上。即使在一年级,功课也不会很难。半天上课中间会有两个课间在户外运动。但不要认为这种轻松的方法意味着教育效率低下: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2年的一项评估,德国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表现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而美国学生却远远落后。

  让孩子独自出去

  大多数小学生自己去学校。有些甚至单独乘地铁。德国父母当然关心交通安全,但他们不担心孩子被绑架。毕竟美国每年绑架的孩子只有115个。他们认为独立的走动对孩子有好处。

  开学典礼

  德国人很重视人生三个重要的转折点: Einschulung(小学开学典礼),Jugendweihe(成人礼)和结婚。孩子上小学第一天,在学校将会有盛大的庆祝,一个巨大的盒子里装满了铅笔,手表和糖果。放学后孩子与家人和朋友还要举行晚宴。 Einschulung是孩子们期待多年的节日。它标志着一个重大的生活变化,意味着对学习充满热情。

  Jugendweihe一般在孩子14岁时举行。会有类似的仪式,聚会和礼物,标志着成长的下一个阶段。

  每天带孩子出去

  德国人经常说,“没有恶劣的天气,只有不合适的衣服”。无论天多冷,父母仍然带孩子到公园,或让他们自己出去。

  储蓄奖励,学会节俭

  其实,这样的储蓄奖励活动遍布全德国,是银行专门为儿童设置的一项活动,旨在鼓励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节俭。因为活动办得很有趣,所以总是会吸引很多小朋友来参加。不仅如此,每个办理了储蓄卡的小朋友都会得到很多的鼓励,而这种鼓励也使孩子们积极参加的愿望变得更强烈了。

  对于大部分小孩子而言,储蓄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对于钱,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认识。但是,通过这种储蓄鼓励,使孩子们有了一种参与感,抽象的概念就具体化了。所以,很多德国家长喜欢这种方式,并且积极鼓励孩子去参加。本来德国人就很节俭,让孩子学会正确的生活方式,是他们很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而这种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参加银行的储蓄活动,把自己的过时的玩具、图书和衣物拿到儿童旧货市场去卖,也是节俭的内容之一。

  德国人教育孩子节俭美德的方法

  童旧货集市

  在德国,几乎每个小城镇甚至幼儿园,都会经常举办各种儿童旧货集市,并积极鼓励孩子们参加。小一点的孩子会在家长的陪同下,大一些的孩子就可以跟着兄弟姐妹或者朋友独自来参加,他们把自己不需要的玩具、图书、衣服甚至自行车、旱冰鞋等统统带来,或者摆在桌子上,或者找块毯子就地一铺,就开始了自己的叫卖生涯。至于价格,都是双方商议出来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来出价,买者可以还价,最后皆大欢喜。而一无所获的小朋友也不沮丧,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参与是最重要的,比什么都快乐。至于家长,往往会在这个时候从家里端着咖啡或者烘好的蛋糕、甜饼等,开个临时的咖啡屋,坐在一旁吃吃喝喝,很热闹。

  我很喜欢这种旧货市场,经常带着孩子光顾那里。因为孩子的玩具多得自己都数不清,可是买了新玩具,玩几天就又不稀罕了。儿童旧货市场是一个好去处,孩子们出售的东西都整理得干干净净,一两个欧元就出售。看到别人的玩具都很棒,孩子照样走不动路,可是买上一大堆也不过十来块钱。所以,很多家长也喜欢光顾。价格又便宜,又能满足孩子的购买欲望。对于卖东西的孩子来说,也可以骄傲地拿着自己卖东西赚来的钱(尽管很少)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花通过劳动换来的钱,他们会更懂得节约。

  慷慨捐赠

  国内现在也兴起了旧货和二手市场,但是让孩子们直接参加的活动好像并不多见。其实,国内的独生子在没有兄弟姐妹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幼儿园、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去学习节俭、关爱和独立自主。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文明成长的环境,让孩子们认识到,如果自己参加和响应了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些活动就会使自己产生一种自豪和荣誉感。我们的银行,能不能也为几千万中国孩子设立一种儿童储蓄呢?我们的幼儿园、学校是不是也可以举办一些旧货市场,在孩子们在交易的时候,学会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立行为的能力呢?我们的家长是不是也可以带着孩子去旧货市场去走一走,去淘一些品质依旧很好、但又不必花很多钱就能买到的玩具呢?

  德国人的节俭与严谨

  饮食不奢

  来到德国,我们住在柏林市郊外占地面积不大的市政府的一个培训中心。据这个中心的负责人乌里先生介绍,这里原是中世纪王公贵族为狩猎而建造的城堡。刚到这里,听说每人一个房间,大家很高兴。进去一看,原来整个房间还不足10平方米。但房间内设备齐全:单人床、写字桌椅、壁柜、床头灯、落地灯,卫生间和淋浴都是单独使用的,设计得科学合理。供暖用的不是中央空调,可是暖气管道上有5个档位,可以调节室内温度,比中央空调还有优越性。从总体上说,房价不高,住得比较舒适。

  这里一日三顿,全是西餐,且大同小异:一盆一盆的菜叶子,一盘又一盘半生不熟的牛肉片,还有面包、果酱之类。最让我难以下咽的是那些酸奶、沙拉和苦涩的咖啡。我们这些吃惯了中餐的人,此时真是“苦不堪言”。为了调剂口味,吃饱肚子,大家带去的方便面很快被“瓜分”了。

  有一次“特殊待遇”,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柏林市政府为了欢迎我们一行,请我们吃了一顿“德国大餐”。餐前,一位主管司法的女副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我们的宿团长也表示了诚挚的感谢,气氛十分融洽热烈。我国驻德国使馆的一位参赞私下对我们说:以前来访的团队可没有享受过这种“特殊待遇”,把大家的胃口吊得很高。好不容易等到“大餐”端上来,原来是一盆菜叶、一大托盘肉、肠,每人一大杯散装啤酒,连主食都没有。我没吃饱,回到培训中心又泡了一包“方便面”。

  在饮食方面,可以说欧洲人很不讲究,除了注意“热量”,似乎填饱肚子就行了。而我们国内在“吃”的方面太“讲究”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还要精选细作,不惜花费时间、人力、财力。什么东北大菜、潮州菜系、四川风味等等,美其名曰“饮食文化”。据有人粗略估计,全国一年要吃掉上百亿元,其中为了脸面,每餐过后桌上剩下的饭菜就不知道糟蹋了多少钱。

  做事严谨

  出行前,市院领导反复强调,德国人非常守时,作风严谨,叮嘱我们要有时间观念。实际情况果然如此。两个星期的课程,安排得满满的,上午、下午各两位主讲人,都很准时,课间休息从未延长过。主持人奉陪到底,主讲人精心准备。这位讲什么专题,那位讲什么内容,互相之间衔接得相当紧密,将德国民商法解释得通明剔透。人家认真,我们也不能懒惰,除了洗耳恭听,就是结合我国法律的有关问题与德国同行探讨,获益匪浅。

  德国人的刻板是出了名的,这次我有了切身的体验。然而,换个角度看问题,这又是个优点。凡欲成就事业者,除了应该树立理想之外,关键是行为人要具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严谨、高效的工作态度,团结一致、密切协调的团队理念。二战前后,德国由盛而衰,一分为二后又合二为一,半个世纪之后又成为发达国家,这与日尔曼民族的传统和素质不无关系。

367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