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家长和老师应该怎样共同教育孩子

家长和老师应该怎样共同教育孩子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家长和老师应该怎样共同教育孩子

  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的好处还是很多的,家长和老师的契合度越高,孩子教育得越好。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家长和教师共同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长和教师共同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要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长总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儿园。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动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

  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有部分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只关心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少,却从不过问孩子的行为表现,甚至对老师反映孩子的不足之处,从不究其原因,只喜欢老师报“喜”不报“忧”,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二、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任教师实施教育,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园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其次,家长要多到幼儿园与班任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三、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家长活动,重视家园联系

  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各种家长开放日活动,注意及时与班任老师联系,这不仅可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还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外,家长也必须用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效能。

  总之,只要家长坚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并重的原则,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和教师共同教育孩子的建议

  理解老师,冷静处理

  我的同事曾给我讲过一个她女儿的故事。她女儿曾在少年宫舞蹈班里学跳舞。但不知为什么,也许是由于跟老师生疏而紧张的缘故吧,孩子总把动作搞错,学得不好,孩子也很沮丧。孩子的母亲,也就是我的这位同事,是一位曾在亚运会上得过七项全能亚军的优秀运动员,她深信女儿身上一定有着自己的良好基因,但看到女儿频繁出错的动作,感到十分困惑。

  孩子的教练是她的大学师妹,于是她就给教练发了一封短信。过了一会,教练回复了一条短信,大意是说,师姐,你别着急,其实我特别喜欢你家宝贝……我的这位同事兴奋地把短信读给女儿听。不多久,她惊奇地发现,不论学习多难的动作,孩子再也不出错了,而且学得又快又好。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悄悄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我同事的处理方法就很好。其实我想,即使没有那条短信,家长在孩子面前编一个“善意的谎言”,也不失为一种教育的艺术。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我曾读过一篇外国短文,说是在一次儿童网球课后,老师不慎丢了一个小孩。等找到孩子后,孩子由于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情景,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说:“己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安慰她一下。”

  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己经没事了。”我想,一个善良、宽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教育需要耐心

  中国常有“子继父业”之说。

  不论是从先天的遗传还是从后天的影响来看,“子继父业”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对父母的专业不感兴趣。原因很复杂。社会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选择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

  但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情结,就越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最终使孩子产生逆反。我想,如果我的同事把孩子数落一通,整天“恨铁不成钢”,很可能会使孩子彻底失去对舞蹈的兴趣。

  我曾遇到过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优秀的孩子。也许是由于他们过于优秀的缘故,对孩子从不满意,甚至对孩子说,我们都怀疑是不是当初在医院里抱错了,结果使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幸好没有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家校结合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孩子学习成绩下滑

  郑某为中度智障,在班级中智力情况算比较好的。但是各科老师反馈给我的信息是这个挺聪明的,就是有点懒惰,学习不用心,不知道上进。在我的数学课上,他也是这样,似乎不怎么在认真听讲,但一提问到他,他马上能做出准确的回答。作为班主任,看到这样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我想拉他一把。经过努力我终于见到了他的父亲,可是他却丝毫不理会我的劝说,只留下一句:我很忙,就匆匆离开了。家长的冷漠让我很无奈,虽然在学校我常督促郑的学习,可少了家里这一关,郑的成绩还是直线下降,同时自制力也越来越差。

  案例二:学习用品频繁丢失

  一天放学,班级中尹某告诉我早上她带来的铅笔没有了,经过仔细的询问,得知是

  同桌王某觉得铅笔新鲜有趣就拿走了。我就此事教育了王,但这种事情还是接二连三地

  发生,王总是拿同学的新文具。没办法我找到家长,家长当时是一口否认,认为自己

  的孩子绝对不可能拿别人的东西,我继续尝试解释自己的用意,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可他的家长却有些恼怒了,更加袒护自己的孩子不肯承认。现在王还是时而拿同学的东

  西,尽管我每次都批评教育他,可是收效甚微。面对这样的家长,我感觉自己有些力不

  从心。

  案例三:走出“青春的误区”

  有一日,邹某的爸爸特地到学校告诉我,邹近几日一放学回家就打电话给班级的张某,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我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意识到事情的严肃性。他们是九年级的大孩子了,对步入青春期的自己和异性的同学都很好奇,也很懵懂,这是十分正常的。可是如果处理得不好,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很大的伤害,甚至产生逆反的结果。于是我一方面经常找到邹谈心,有意无意地疏导他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关系,认识一天天长大的自己,同时让他多参加体育活动和手工劳动,分散他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我让家长在家里加强对他的监督和管教,发现有不良的“苗头”第一时间通知我,保证我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及时而有效。慢慢地,邹走出了“青春的误区”,与同学们相处更加单纯、快乐,他的家长也放心了。

  反思:

  学生受教育处于三种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小学生受教育更多是处于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体化是特殊教育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在实践的检验中证明有着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了教育好孩子,家庭和学校不仅仅各自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而且还要善于密切配合,加强联系,家长和孩子的老师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体谅的良好的工作关系。

  这是我在启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三个真实的案例。三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不同的教养方式。我与三位家长就孩子的教育问题既有共识,也有分歧。第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问,觉得把一旦孩子入了学校,所有的事情就都是学校的,学校可以替自己尽到全部教育的责任,不必再费心孩子的教育。而一旦孩子出现了问题,便会回过头追问学校的原因。其实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只是对孩子教育的一部分,家庭对孩子尤其是智障儿童的教育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可惜的是很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第二个案例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限于自己的观点,出于家长的“面子”,一味地袒护和溺爱自己的孩子,不配合老师的工作,致使老师的工作和教育的成果大打折扣。第三个案例让我们可喜地看到,家长由于发现问题及时,而且与老师取得了联系,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克服了成长中的问题,对孩子的教育取得了成功。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学校是集中培养教育人的基地,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在教育手段和艺术上相对比较系统化。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加强同老师、学校的沟通,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特点:有人学得快,有人则慢些;有人成熟得早,而有人成熟得迟;有人兴趣比较广泛,也有人兴趣比较专一。这些差别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因为性格心理等原因,未必会在学校流露出学习与生活中由某些不便导致的情绪,但家庭对他而言是不设防的,细心的家长较之学校更易发现学生各个时期异常心理的流露。家长可以把自己孩子哪方面的不足,哪方面有优势有长处都告诉老师,并定期与老师沟通,希望家长在哪方面多下功夫,这样更有助于对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而且从行为矫正科学的角度来讲,更要重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不良行为,老师在学校生活和课堂里运用的行为矫正方法,只有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取得最佳的的效果。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及时更正错误的教育方法。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是孩子教育成功的保证,也是一个教育上永恒的课题,我们要在这个问题上不断探索,走得更深、更远,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成长。
猜你喜欢:

1.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2.家长本人教育孩子的做法

3.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4.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5.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3732586